化學示範起始探究與實作:「蝶豆花漸層變色飲料」的示範和探究 / 李妙瑟、翁秀玉、段曉林、陳均伊

星期一 , 9, 11 月 2020 在〈化學示範起始探究與實作:「蝶豆花漸層變色飲料」的示範和探究 / 李妙瑟、翁秀玉、段曉林、陳均伊〉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化學示範起始探究與實作:
「蝶豆花漸層變色飲料」的示範和探究

 

李妙瑟1, *、翁秀玉2、段曉林3、陳均伊1

1國立嘉義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
2
國立嘉義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3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
*
nonoyy123@gmail.com

n  前言

近來市面上興起「蝶豆花漸層變色飲料」,此與國小高年級「水溶液的酸鹼性」單元相關,可做為延伸教材。坊間或網站出現許多製作漸層變色飲料的教學,但大部分為食譜式教學,也就是學生跟著教師的指示調配出漂亮的漸層變色效果。本教學活動是第一作者參與段曉林教授的「全國中小科學教師探究課程設計與執行能力提升計畫」下研發出此教材,希望以科學探究教學模式來引導學生探索「蝶豆花漸層變色飲料」的調配方法。

「蝶豆花漸層變色飲料」調製成功的關鍵有二點:()材料放入的順序:蝶豆花水要最後再加入,如果是其他材料最後加入會引起液體的混合,無漸層變色效果。()冰塊要多:當蝶豆花水一開始倒入先遇到檸檬汁會變成紅紫色,再來,因蝶豆花水有冰塊阻擋減緩了衝擊力,變成緩慢的往下流,不攪亂底層的檸檬汁,使後面加入的蝶豆花水維持原來的藍色。

「蝶豆花漸層變色飲料」的教學設計分為兩階段:

(一)化學示範:教師展示坊間調配成功的「蝶豆花漸層變色飲料」,並現場示範調配出一瓶失敗的,引發學生想要調配成功的學習動機。

(二)科學探究:學生由蝶豆花飲料的材料中,討論可能影響漸層變色的因素,冰塊、果糖、蝶豆花水濃度、材料放置順序等,再讓學生針對其中一個變因,實驗設計後進行驗證,有可能在這一輪的探究歷程中,有小組調製的對照組與實驗組都是失敗的,可以讓學生討論後再修正實驗設計,進行第二輪探究活動。

其設計理念為「酸鹼指示劑的蝶豆花水在飲料中能產生漸層變色」的概念,進行自製漸層變色飲料之探究活動,體會「酸鹼指示劑在生活中的應用」,並增加學生藝術創作的驚奇,最後再享用自製漸層變色飲料之興奮與滿足感

本教材的學習內容是「水溶液的酸鹼性」為物質間的交互作用,在108課綱中,明確地提到主題「物質的反應、平衡與製造(J)」和次主題「酸鹼反應(Jd)」,以及第三學習階段的學習內容「INe--5常用酸鹼物質的特性,水溶液的酸鹼性質及其生活上的運用。」

本教材在學習表現方面,希望培養學生問題解決中的觀察與定題(po)、計劃與執行(pe)、分析與發現(pa)、討論與傳達(pc)的能力;思考智能中的想像創造(ti)、推理論證(tr)的能力;培養科學探究的興趣(ai)、應用科學思考與探究的習慣(ah)等態度。

n  需用材料和器材

離心管(50 mL 6/、長型透明罐(500 mL 6/組、豐年果糖(500 g 1罐、檸檬汁(250 mL 1罐、圓柱冰塊(600 g 1包、蝶豆花(50 g 1包、蝶豆花水(蝶豆花浸泡於熱水中),如圖一所示。clip_image002

圖一:「蝶豆花漸層變色飲料」所需材料

n  教師化學示範

一、  示範前準備

教師於課前事先自製一瓶成功的「蝶豆花漸層變色飲料」(視為坊間販賣的飲料),其製作流程如下:先在500 mL的長型透明罐內倒入果糖,再倒入檸檬汁,其總量不超過瓶身的1/5,搖晃均勻後,加入冰塊至瓶口,再緩緩倒入蝶豆花水於冰塊縫隙中,最後完成「蝶豆花漸層變色飲料」,如圖二左所示。

二、  教師示範

教師說明目前市面上流行新的飲品「蝶豆花漸層變色飲料」,材料有果糖、檸檬汁、冰塊與蝶豆花水,該如何做出色彩繽紛的漸層變色飲料呢?教師現場製作一瓶失敗的「蝶豆花漸層變色飲料」,使瓶內無產生漸層變色,其製作流程如下:先在500 mL的長型透明罐內倒入蝶豆花水後,再依序倒入檸檬汁、果糖與冰塊,最後完成「蝶豆花變色飲料」,如圖二右所示。

clip_image004 clip_image006

圖二:成功的(左),失敗的(右)配製的「蝶豆花漸層變色飲料」

n  學生科學探究

一、  引起動機

教師將課前準備的「蝶豆花漸層變色飲料」與故意錯誤示範的飲料,讓學生做兩者的比較,如圖三所示。學生進一步思考蝶豆花飲料漸層多色的原因,了解「蝶豆花水原來顏色是藍色,遇酸偏紅紫色,遇鹼偏綠色,分別在酸性、中性、鹼性會有三種顏色的變化,是一種酸鹼指示劑。」透過蝶豆花水的酸鹼變色,製造出漸層多色的飲料。

clip_image007

圖三:失敗的(左)與成功的(右)的「蝶豆花漸層變色飲料」

二、  探討影響漸層變色飲料的因素

學生以小組合作方式,利用便利貼討論哪些因素可能會影響漸層變色,並進行分類。完成後請學生上台發表,發表後教師引導台下同學提出質疑,如:寫「冰塊」指的是有無碎冰塊或碎冰塊量?最後教師統整與回饋「影響漸層變色的因素」,如冰塊、糖量、檸檬汁濃度、蝶豆花濃度、瓶身高度、倒入方式與加入順序等,如圖四所示。

clip_image009

圖四:各組學生提出後全班歸類,教師統整可能影響「蝶豆花漸層變色飲料」的因素

三、  實驗設計

本教材以50 mL的離心管取代長型透明罐,除了可少量化,離心管上有刻度也能讓學生明確看到數據。教師先請各組學生選定一種影響「蝶豆花漸層變色飲料」的因素作為操縱變因,並提出實驗假設,然後引導學生提出各變因(操縱變因、應變變因與控制變因)的實驗設計,強調控制變因的條件要控制一致,最後請學生在海報上畫下或寫下欲進行的實驗步驟與實驗表格。

四、  操作實驗

在小組準備實驗器材後,依各組的實驗設計來進行實驗,若實驗組與對照組的結果都未產生漸層變色,則修正實驗設計,再進行第二輪實驗,並將漸層變色的結果做紀錄。實驗時,教師巡視各組,適時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在操作時的控制變因要一致的細節。

五、  分析結果與成果發表

請各組學生依據實驗結果提出結論,並判斷假設是否成立。上台發表時,教師引導台下同學提問、給予建議或看法,製造互動討論的情境。各組發表完畢,學生發現「飲料漸層變色效果受到冰塊數量(量多)、加入順序(蝶豆花水最後)、糖的濃度(濃)、蝶豆花水的濃度(適中)的影響」。最後師生共同統整整個探究活動的結論,蝶豆花水底層會變色是因為遇到酸性的檸檬汁,由下而上的漸層變色,則與冰塊減緩蝶豆花水往下的衝擊力、檸檬汁與果糖的密度有關。

各組依操縱變因的不同,其實驗設計與結果舉例如下:

(一)      冰塊數量組

假設冰塊數量越多,漸層變色越明顯。實驗分為a無冰塊,b半瓶冰塊,c加滿冰塊。結果顯示沒有加入冰塊(a組)則不易成功產生漸層變色,而且冰塊的量要夠多(c組),才會減緩水倒入時往下衝擊力,避免整瓶水都混合變同一種顏色,如圖五所示。

clip_image011

clip_image013

圖五:冰塊數量組的實驗設計(上);實驗結果:c加滿冰塊最容易成功(下)

(二)      加入順序組

假設蝶豆花水、冰塊與檸檬汁三種材料加入的順序,會影響漸層變色。實驗分為ABCDEF共六組,結果顯示先倒入蝶豆花水於底層,再依序加冰塊或檸檬汁,則會混合同一顏色不易成功,因此最佳的加入順序由下而上為檸檬汁、冰塊與蝶豆花水(F組),如圖六所示。

依據實驗結果,學生認為冰塊加入的位置,如果沒有達到阻擋水流的功用,例如最後在最上層才加冰塊,也會容易混色不易成功,學生觀察到蝶豆花水與檸檬汁直接產生變色,無漸層現象。而檸檬汁在上方時會一直往下流,有學生提出密度的概念,說明整瓶混色的情況。

clip_image015

clip_image017

圖六:加入順序組的實驗設計(上);實驗結果:最佳的加入順序為F組(下)

(三)      糖的濃度組

假設糖的濃度愈高,愈容易產生漸層。實驗分為甲組全糖;乙組半糖;丙組無糖,結果顯示沒有加糖,不易成功產生漸層變色(丙組),而且全糖的漸層變色最明顯(甲組),如圖七所示。

clip_image019

clip_image021

圖七:糖的濃度組的實驗設計(上);實驗結果:甲組全糖的漸層變色最明顯(下)

(四)      蝶豆花水的濃度組

假設蝶豆花水的濃度愈高,愈容易產生漸層。實驗分為甲組濃度高,乙組濃度低。結果顯示蝶豆花水的濃度愈低,漸層效果愈好(乙組),如圖八所示。

clip_image023

clip_image025

圖八:蝶豆花水濃度組的實驗設計(上);

實驗結果:乙組蝶豆花水的濃度愈低,漸層效果愈好(下)

六、  調配長型透明罐的「蝶豆花漸層變色飲料」

使用離心管進行少量化的「蝶豆花漸層變色飲料」科學探究後,學生了解其科學原理,知道漸層變色飲料的調製原則,各組以500 mL的長型透明罐取代離心管來製作漸層變色飲料。在各組完成製作飲料後,讓學生進行評選、欣賞與享用自製繽紛的「蝶豆花漸層變色飲料」,如圖九所示。

clip_image027 clip_image029 clip_image031  clip_image033

圖九:學生調配長型透明罐的「蝶豆花漸層變色飲料」

n  結語

「蝶豆花漸層變色飲料」的課程設計係以教師化學示範起始學生科學探究,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經歷的探究流程:「發現問題 提出假設及各變因 設計實驗步驟及表格 操作實驗 分析結果 成果發表」。在探究的期間,學生各組極可能在第一輪都沒有成功調配出漸層變色效果,這失敗是引發學生修正實驗的契機,再進行第二輪實驗,最後發表成果。讓學生歷程失敗進而找到成功調配「蝶豆花漸層變色飲料」的配方和過程,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這課程結合藝術相關領域,讓學生的學習更有趣且更寬廣。

n  後記與致謝

本文改編自作者參加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委託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辦理「全國國中小科學教師探究課程設計與執行能力提升計畫」,舉辦「106年探究教學教案競賽」的獲獎作品,該作品名稱:「酸鹼變!變!變!」感謝教育部國教署的授權同意該教案作品改編成本文。「酸鹼變!變!變!」的教案作品,請見「參考資料」一節內的超連結。

n  參考資料

翁秀玉、李妙瑟、陳威廷、蘇翰庭、李靜嫺2018):酸鹼變!變!變!。探究教學競賽網。線上檢索日期:202091日。取自:https://reurl.cc/k0QdKL

教育部(2018)。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自然科學領域。臺北:教育部。取自:https://bit.ly/2WPsz6I

化學示範起始探究與實作:快速製造肥皂的教師示範和學生實作 / 賴愉方、施麗姍、楊凌宜、楊水平

星期六 , 7, 11 月 2020 在〈化學示範起始探究與實作:快速製造肥皂的教師示範和學生實作 / 賴愉方、施麗姍、楊凌宜、楊水平〉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化學示範起始探究與實作:
快速製造肥皂的教師示範和學生實作

 

賴愉方1、施麗姍1、楊凌宜2、楊水平1,*

1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化學系

2臺南市立歸仁國民中學
*
yangsp@cc.ncue.edu.tw

n  前言

根據十二年國教自然科學領域課程綱要,在國中學習階段提到主題「物質的反應、平衡及製造(J」之次主題「有機化合物的性質、製備及反應(Jf」,其學習內容明確地列出「Jf-IV-3酯化與皂化反應」,且在學習內容說明提到「3-1 以示範實驗或實作方式進行酯化與皂化反應。並實際體驗酯類的特殊氣味及肥皂的清潔能力。」。此外,在國中學習階段提到該主題的次主題「化學反應速率與平衡(Je)」,其學習內容明確地列出「Je-IV-1實驗認識化學反應速率及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例如:本性、溫度、濃度、接觸面積及催化劑。」本文作者設計一套不同於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在國中理化課本裡的熱製法製造肥皂,而改為冷製法使用寶特瓶快速地製造肥皂,此設計不僅能夠從實驗中學習到皂化反應及其反應式,也能學到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尤其是影響異相溶液反應速率的因素。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國中理化教科書編輯使用熱製法來製造肥皂,此方法使用酒精且需要加熱,不但消耗藥品而且浪費能源,危險性高且無法達到環境保護的需求。本實驗設計皂化反應的構想:使用冷製法來製造肥皂,使用的藥品只有氫氧化鈉和油酯,不需要添加酒精也不需要加熱。再者,依據不同的油酯具有不同的皂化值,學生在網際網路上可以找到皂化價計算器,藉由計算器來查知使用油脂氫氧化鈉和水的重量。透過計算器的皂化值,有利於學生學習肥皂的相關科學概念和原理。

n  化學示範實驗

一、  觀看示範實驗影片

clip_image002[4]

影片網址:快速製造肥皂,https://youtu.be/fqERZgcgcVg

二、  示範藥品與器材

橄欖油 200克、大豆沙拉油 200.克、氫氧化鈉 26克、蒸餾水 58.2毫升、玻璃杯或燒杯(100毫升) 3個、冰塊 若干(或可無)、玻棒 1支、溫度計(100 1支、寶特瓶(600毫升) 2個、食用色素 1盒(或可無)、香精 若干瓶(或可無)、模具 1個(廢棄的塑膠盒亦可)、保鮮膜 1卷、實驗衣 1件、手套 1副、護目鏡 1副,如圖一所示。

clip_image004[4]

圖一:教師示範所需器材和藥品

三、  事前準備

(一)   查詢皂化值和配方

本示範實驗是利用橄欖油來製造肥皂,根據網際網路的製造肥皂計算器得知(見下面的超連結),橄欖油的皂化值(皂化價)為0.134 g NaOH / Olive oil g

l   手工皂配方計算表 Helen’s Aromatherapy Lye calculatorhttps://bit.ly/36GdvgR

l   Lye Calculator and Fragrance Calculator, https://bit.ly/2UzJvxb.

為了製造的肥皂有潤滑的質感,作者設定本次製造肥皂的超脂(superfatting)或減鹼(lye discount)為5%。由上面第一個計算器查知,若使用橄欖油重量為200.克時,且預設減鹼為5%,則氫氧化鈉用量為25.5克,所需水量(2.4倍)為61.2克(此網站誤植為64.3克)。由上面第二個計算器(示範影片用此計算器)查知,若使用純的橄欖油重量為200.克時,且預設超脂為5%,則氫氧化鈉用量為26.03克,所需水量為58.21克。另類地,以手動計算:使用橄欖油製造肥皂需用氫氧化鈉用量 = 200. × 0.134 × 95% = 25.5克。

(二)   準備油脂和配製溶液

教師事前準備示範的油脂(橄欖油)和配製氫氧化鈉溶液。配製溶液時,務必戴護目鏡和乳膠手套,穿實驗衣。

1.  使用燒杯或玻璃杯,稱取200克的油脂(橄欖油)。

2.  使用燒杯或玻璃杯,稱取26.0克的固體氫氧化鈉。

3.  使用燒杯或玻璃杯,稱取58.2克的蒸餾水。

4.  配製氫氧化鈉溶液:慢慢地倒入固體氫氧化鈉到裝有蒸餾水的燒杯中,小心地攪拌均勻,如圖二左所示。

5.  測量橄欖油與氫氧化鈉溶液的溫度,如圖二中所示。

6.  放置裝有氫氧化鈉溶液的燒杯在冰水塑膠盆中,促使溫度快速降低,如圖二右所示。當氫氧化鈉溶液與油脂的溫度相差小於5℃時,即可進行混合。〘若不急於製造肥皂,則以水浴降溫即可,不必準備冰塊。〙

clip_image006[4] clip_image008[4] clip_image010[4]

圖二:配製氫氧化鈉溶液(左);剛剛配製氫氧化鈉溶液的溫度在76-78℃之間(中左,透明液體),橄欖油的溫度為室溫(中右,黃色液體);放置氫氧化鈉溶液在冰浴中冷卻(右)

四、  正式示範

(一)      使用橄欖油和大豆沙拉油製造肥皂

1.  教師攜帶示範用的油脂(橄欖油)和氫氧化鈉溶液以及需用藥品和器材到教室,放置在示範桌上,如圖三所示。

clip_image012[4]

圖三:模具、寶特瓶、油脂、固體氫氧化鈉、已稱重的油脂及已配製的氫氧化鈉溶液

2.  首先,倒入已稱重(200克)的油脂(橄欖油)到一個寶特瓶中,如圖四左所示。

3.  然後,倒入已配製氫氧化鈉溶液到寶特瓶中,如圖四右所示。此時油脂在上層,氫氧化鈉溶液在下層。

clip_image014[4] clip_image016[4]

圖四:先倒入橄欖油,再倒入氫氧化鈉溶液到寶特瓶中

4.  蓋緊瓶蓋,以上下左右搖晃寶特瓶的方式,促使瓶內的溶液均勻混合,如圖五左所示。當溶液變成均勻的乳黃色且沒有分層濃稠狀的肥皂時,即可停止搖晃(一般而言,需時約2分鐘,時間依搖晃的頻率和大小而有差異)。

5.  倒入寶特瓶內的液體至模具中,如圖五右所示。使用迷你咖啡豆巧克力模具,可製造小塊的肥皂。

clip_image018[4] clip_image020[4]

圖五:搖晃寶特瓶內的混合溶液(左);倒入濃稠狀肥皂到模具中(右)

6.  在模具中的肥皂半成品,如圖六右所示。

7.  一般而言,肥皂於倒入模具中七日後即可進行脫模,取得肥皂成品,如圖六左所示。大塊的肥皂適合在家中使用,小顆的肥皂可以裝在塑膠盒中隨身攜帶外出使用。

clip_image022[4] clip_image024[4]

圖六:用橄欖油製得的肥皂半成品(左)和肥皂成品(右)

n  學生實作製造肥皂

一、  實驗用藥品和器材

每組製造肥皂用量:橄欖油100.克、大豆沙拉油 100.克、氫氧化鈉 31.3克、蒸餾水 75.3毫升、燒杯或塑膠杯(250毫升) 3個、冰塊 若干(或可無)、玻棒 1支、溫度計(100 2支、寶特瓶(約300毫升) 2個、食用色素 14色(或可無)、香精 若干瓶(或可無)、模具 2個(廢棄的塑膠盒亦可)、保鮮膜 1卷、實驗衣 1件、手套 1副、護目鏡 1副,如圖七所示。

clip_image026[4]

圖七:學生分組實作需用的藥品與器材

二、  查詢皂化值和氫氧化鈉用量

在學生實作方面,利用橄欖油和大豆沙拉油製造肥皂,根據網際網路的製造肥皂計算器得知(提供兩超連結如前面「查詢皂化值和配方」所示),橄欖油的皂化值(皂化價)為0.134 g NaOH / Olive oil g,而大豆沙拉油的皂化值為0.135 g NaOH / g大豆油

為了製造的肥皂有潤滑的質感,油脂的用量設定超脂或減鹼為5%。由上面第一個計算器查知,若使用橄欖油重量為100.克,並設定減鹼為5%,則氫氧化鈉用量為12.7克,所需水量(以2.4倍計)為30.6克(此網站誤植為32.2克)。若使用大豆油重量為100.克,並設定減鹼為5%,則氫氧化鈉用量為12.8克,所需水量(以2.4倍計)為30.8克(此網站誤植為32.4克)。由上面第二個計算器查知,若使用純的橄欖油重量為100.克時,且預設超脂為5%,則氫氧化鈉用量為13.02克,所需水量為29.10克,氫氧化鈉溶液為42.12克。若使用大豆油重量為100.克時,且預設超脂為5%,則氫氧化鈉用量為13.02克,所需水量為29.10克,氫氧化鈉溶液為42.12克。另類地,以人工手動計算:(1)使用橄欖油製造肥皂:需用氫氧化鈉用量 = 100. × 0.134 × 95% = 12.7克;(2)使用大豆油製造肥皂:需用氫氧化鈉用量 = 100. × 0.135 × 95% = 12.8克。

經作者實際測定皂化值,大豆沙拉油的皂化值為275.3 mg KOH/g油,亦即275.3 mg × (40.00 g/mol / 56.11g/mol) NaOH/g = 275.3mg × (1/1.403)NaOH/g = 275.3 mg × (0.7129) NaOH/g = 196.3 mg NaOH/g = 0.1963 g NaOH/g油(莫耳質量:NaOH = 39.997 g/molKOH = 56.106 g/mol)。實驗測得的皂化值(0.1963 g NaOH / g大豆沙拉油)與計算器查知的的皂化值(0.135 g NaOH / 大豆油)兩者差異很大。

本實驗依照大豆沙拉油的皂化值為0.1963 g NaOH/g油來製造肥皂,100.克大豆沙拉油皂化需用氫氧化鈉重量 = 100. × 0.196 × 95% = 18.6克。

三、  準備油脂和配製溶液

事前準備油脂(橄欖油和大豆沙拉油)並配製氫氧化鈉溶液。〘注意:氫氧化鈉易腐蝕皮膚和眼睛,配製時務必戴護目鏡和乳膠手套,穿實驗衣。

1.  使用燒杯(或塑膠杯),稱取油脂(100.克的橄欖油;100.克的大豆沙拉油)。

2.  使用燒杯(或玻璃杯),稱取固體的氫氧化鈉(12.7克用於橄欖油;18.6克用於大豆沙拉油)。

3.  使用燒杯(或玻璃杯),稱取蒸餾水(30.6克用於橄欖油;44.7克用於大豆沙拉油)。

4.  配製氫氧化鈉溶液:慢慢地倒入固體氫氧化鈉到裝有蒸餾水的燒杯中,並且小心地用玻璃棒攪拌均勻,如圖八所示。

clip_image028[4] clip_image030[4]

圖八:配製氫氧化鈉水溶液,用於橄欖油(左)和大豆沙拉油(右)的皂化。

5.  測量油脂與氫氧化鈉溶液的溫度,如圖九所示。

 clip_image032[4] clip_image034[4]

圖九:剛剛配製氫氧化鈉溶液的溫度在75-80℃之間(分別在兩圖左側的透明溶液),

而橄欖油和大豆沙拉油的溫度為室溫(分別在兩圖右側的黃色溶液)

6.  放置裝有氫氧化鈉溶液的燒杯在冰水或室溫水的塑膠盆中,促使快速降低溫度。當氫氧化鈉溶液與油脂的溫度相差小於5℃時,即可混合,如圖十所示。

〘若不急於製造肥皂,則靜置自然降溫即可,不必準備冰浴或水浴。〙

clip_image036[4] clip_image038[4]

圖十:放置氫氧化鈉溶液在冰浴(左)或水浴(右)中快速冷卻

四、  使用油脂製造肥皂

1.  首先,倒入已稱重的油脂(100.克的橄欖油或100.克的大豆沙拉油)在一個小寶特瓶中,如圖十一所示。

clip_image040[4] clip_image042[4]

圖十一:首先倒入橄欖油(左)或大豆沙拉油(右)在小寶特瓶中。

2.  然後,倒入已配製氫氧化鈉溶液到此寶特瓶中,如圖十二所示。

此時油脂在上層,氫氧化鈉溶液在下層,有明顯的分界。

clip_image044[4] clip_image046[4]

圖十二:倒入氫氧化鈉溶液到裝有橄欖油(左)或大豆沙拉油(右)的寶特瓶中

3.  再來,先上下搖晃而後左右搖晃寶特瓶。每次搖晃約半分鐘後,仔細地觀察瓶內肥皂流體的稠度和小氣泡下降的流速。當皂化接近結束時,混合物呈現像優酪乳黏稠狀的流體且有小氣泡沿著寶特瓶內壁會緩慢下降,如圖十三所示。
一般而言,需時約2分鐘,時間依搖晃的頻率和大小而有差異。

clip_image048[4] clip_image050[4]

圖十三:當皂化接近結束時,呈現黏稠狀的流體。

4.  當皂化接近結束時,加入4-5滴的食用色素或/2-3滴的香精,如圖十四所示。
〘若想要製得天然的肥皂,則可不加入食用色素和香精。〙
〘注意:若過早加入食用色素或香精,因氫氧化鈉濃度過高而使得食用色素的顏色和香精的香氣發生變化。〙

clip_image052[4] clip_image054[4]

圖十四:視自己的需要,加入食用色素(左)和香精(右)。

5.  蓋緊瓶蓋,先上下而後左右搖晃寶特瓶,促使瓶內的溶液混合均勻,如圖十五所示。當瓶內的溶液變成像洗潔精的濃稠狀流體時且有小氣泡向下流速非常緩慢時,立即停止搖晃。

clip_image056[4]  clip_image058[4]

圖十五:當溶液變成像洗潔精的濃稠狀流體時,停止搖晃。

6.  倒入寶特瓶內濃稠狀的流體至模具中,如圖十六左和中所示。使用迷你咖啡豆巧克力模具,以便製造小塊的肥皂,如圖十六右所示。

clip_image060[4] clip_image062[4] clip_image064[4]

圖十六:倒入濃稠狀流體到模具中,橄欖油(左)和大豆沙拉油(中)製得有造型的大塊肥皂;大豆沙拉油(右)製得的小顆肥皂。

五、  分組實作的肥皂成品

一般而言,肥皂於倒入模具約七日後即可進行脫模,如圖十七所示。大塊的肥皂適合在家中使用,小顆的肥皂可以裝在塑膠盒中隨身攜帶,在外出時使用。

clip_image066[4] clip_image068[4]

圖十七:使用橄欖油(左)和大豆沙拉油(右)製得的肥皂成品。

圖十八左和中為展示有美觀的成品,以下肥皂皆用橄欖油製造。此外,大塊肥皂可切成小塊肥皂,放在小塑膠盒中,易於隨身攜帶外出使用,如圖十八右所示。

clip_image070[4] clip_image072[4] clip_image074[4]

圖十八:藍紫色(左)和粉紅色(中);切成小塊的肥皂(右)

n  學生實作二檢驗肥皂

一、  檢驗用藥品和器材

每組檢驗肥皂需用藥品和器材及其用量:石蕊試紙(酸式和鹼式) 4張(或pH試紙 4張)、試管 1支、玻棒 1支、油脂(橄欖油或大豆沙拉油) 20毫升、氯化鈣 少量、蒸餾水 100毫升、自來水 50毫升、飲用水 50毫升、燒杯或透明塑膠杯(100-150毫升),如圖二所示。

二、  檢驗肥皂的性質

(一) 酸鹼度測試

分別放置蒸餾水(2滴)、自來水(2滴)、剛剛製造的肥皂(2滴)、皂化三個月的肥皂(少量,滴加少許的水)及合成清潔劑(洗潔精,2滴)在一張黑色的塑膠板上,然後用石蕊試紙或pH試紙接觸這些待測物。觀察石蕊試紙或pH試紙的變色並比對其對應的pH值,如圖十九所示。

clip_image076[4] clip_image078[4]

圖十九:pH試紙未接觸到(由左而右)蒸餾水、自來水、剛剛製造的肥皂、皂化三個月後肥皂及合成清潔劑(左);pH試紙接觸到待測物(右)

檢驗結果:蒸餾水、自來水、剛剛製造的肥皂、皂化三個月後肥皂及合成清潔劑的pH值分別為6(淡綠色)、7(綠色)、>10(紫紅)、9(深綠色)、7(綠色),亦即分別為弱酸、中性、強鹼、弱鹼、中性。

(二) 油水分離測試

在一支試管中,裝入水與油脂,使其呈現分離狀態,如圖二十左所示。然後加入製造的肥皂並加以搖晃,觀察油水之間沒有界面,如圖二十右所示。

clip_image080[4] clip_image082[4]

圖二十:油水分離(左);油水之間無界面(右)

檢驗結果:未加入製造的肥皂到水和油脂中無明顯的界面,加入製造的肥皂到水和油脂中有明顯的界面。

(三) 硬水和軟水測試

準備四個燒杯,分別裝入硬水(加少許的氯化鈣至自來水中)、自來水、飲用水及蒸餾水,然後加入剛剛製造的肥皂,用玻棒攪拌,觀察變化現象,如圖二十一所示。 clip_image084[4]

圖二十一:硬水、自來水、飲用水、蒸餾水(由左至右)的硬度檢驗

檢驗結果:硬水產生沉澱最多,自來水與飲用水相差不多,蒸餾水則無沉澱。

n  安全注意事項

l  在進行實驗時,務必戴上乳膠手套和護目鏡並穿上實驗衣,避免化學物質接觸到皮膚及眼睛。

l  氫氧化鈉具有腐蝕性,高濃度溶液可能會導致皮膚和眼睛灼傷。

n  原理與概念

一、  皂化反應

植物和動物的油脂是皂化的傳統材料,這些油膩的三酯物質,稱為三酸甘油酯(triglycerides),是衍生自多種脂肪酸的混合物,圖二十二是常見的三酸甘油酯之一硬脂酸酯。

clip_image086[4]

圖二十二:硬脂酸酯的結構式

(圖片來源:Saponification,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aponification

在傳統的方法中,三酸甘油酯使用強鹼(例如:氫氧化鈉溶液)製造肥皂,鹼性溶液會裂解酯鍵(ester bond),釋放出脂肪酸鹽(即肥皂)和甘油,如反應式[1]所示。此方法也是生產甘油的主要工業方法。在某些肥皂製造中,甘油留在肥皂中;但是如有必要,可透過添加食鹽(氯化鈉),以鹽析法來沉澱肥皂並取得甘油。

clip_image088[4][1]    (圖片來源:https://zh.wikipedia.org/wiki/File:SaponificationGeneral.svg

二、  皂化值

在指定條件下,皂化值(Saponification value,又稱皂化價)表示1克脂肪皂化所需的氫氧化鉀毫克數(或克數)。此數值是特定油脂中所有脂肪酸的平均分子量(或鏈長)的量度。皂化值可用於比較平均脂肪酸的鏈長。在脂肪中具有長鏈脂肪酸的皂化值較短鏈者為低,因為與短鏈脂肪酸相比,每單位質量的脂肪中羧酸官能基的數量相對較少。若需要更多莫耳數的鹼來皂化相同質量的油或脂肪,則表示存在更多莫耳數的油或脂肪,且脂肪酸的鏈長相對較小,這取決於關係式[2]

油脂莫耳數 = 油脂質量/油脂平均分子量    [2]

手工肥皂製造者利用各種油脂的皂化值來確定使用NaOH(氫氧化鈉)所需的用量。目前,有一些線上計算器表列各種油脂的NaOH(氫氧化鈉)和KOH(氫氧化鉀)皂化值。NaOH的皂化值可透過KOH的皂化值轉換而得到,亦即用KOH的皂化值除以KOHNaOH的式量之比(56.11 g/mol / 40.00 g/mol = 1.403)而得到。使用NaOH可製成固體肥皂(鈉皂,一種硬肥皂),使用KOH可製成糊狀凝膠狀或液體肥皂(鉀皂,一種軟肥皂)。

由於不同的油酯具有不同的皂化價,因此在實驗前需要透過的皂化值來計算氫氧化鈉或氫氧化鉀的用量。目前有很多線上計算器,只要輸入指定油脂的種類及其用量,即可輸出鹼量和水量。這些計算器不僅可以改變油脂與重量,而且可以設定超酯或減鹼的百分比,超酯或減鹼的大小代表製得肥皂的潤滑程度。

三、  肥皂性質檢驗

剛剛製造的肥皂,由於皂化不完全而有殘留氫氧化鈉,因此這類肥皂測得的pH值較高,鹼性較強;而製造多日的肥皂,由於皂化幾乎完全而沒有殘留氫氧化鈉,因此這類肥皂測得的pH值相對較低,鹼性較弱。

肥皂浮渣(Soap scum)是由於硬水中的鈣和鎂離子加到肥皂而產生的白色固體。在反應式[3]中,肥皂中的鈉陽離子被鈣取代形成硬脂酸鈣。

2C17H35COONa(aq)+ Ca2+(aq) → (C17H35COO)2Ca(s) + 2Na+ (aq)    [3]

目前最常用的合成清潔劑為長鏈烷基苯磺酸鈉鹽,例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合成清潔劑為強酸強鹼鈉鹽,水溶液呈中性。

四、  皂化反應速率

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有反應物的性質濃度壓力反應順序溫度溶劑電磁輻射催化劑同位素表面積攪拌和擴散極限。反應物種的數量它們的物理狀態(形成固體的顆粒的運動比氣體或溶液中的顆粒的運動慢得多)反應的複雜性和其他因素會極大地影響反應的速度。攪拌對異質溶液的反應速率有很大影響,攪拌使反應物顆粒保持運動,增加碰撞的機會因而提高反應速度。本實驗用上下左右搖盪的方式促使皂化的反應速率加速。

n  附記肥皂破壞病毒的活性

正值新冠肺炎(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嚴峻之際,戴口罩、勤洗手及避免到人群聚集之處等作法是避免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良策。病毒本身是無生命的有機體,只有在生命體中才會進行複製並增生。病毒是由DNA(去氧核糖核酸)或RNA(核糖核酸)基因為核心和蛋白質為外殼所組成的,有些病毒的外層還有脂質構成的包膜,例如:新型冠狀病毒,主要結構由RNA、蛋白質、最外層由脂雙層包膜(Lipid Bilayer Envelope)所構成。因此,用肥皂洗手能夠破壞病毒的最外層的包膜,降低病毒的活性,而達到消滅病毒的效果。澳洲新南威爾士大學化學教授Palli Thordarson稱:肥皂比酒精能更有效地殺死冠狀冠狀病毒,濕洗手比乾洗手更有效果對付新型冠狀病毒。關於用肥皂洗手可破壞病毒的活性,請參閱「參考資料」第56文章的圖示說明以易於理解。

n  結語

由實驗結果觀之,利用冷製法以人工搖動方式可以快速製造肥皂,此實驗的作法可以作為學生學習符合新課綱的學習內容皂化反應和反應速率之用,透過減鹼和超脂的設定也可以學到化學計量的限量試劑和過量試劑之概念,並且親自體驗製造肥皂的樂趣。此外,用色素染製使肥皂更加美觀並用模具製造各式各樣的造型,學生學到藝術與化學的結合。使用較小的模具或切割成小塊肥皂,便於隨身攜帶,易於在戶外使用,有效果對付新型冠狀病毒。另外,作者設計的學習單可作為國中理化實驗教學的參考。

n  學生實驗手冊

下載學習單以冷製法快速製造肥皂

n  參考資料

1.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自然科學領域,國家教育研究院,107年。取自:https://bit.ly/2WPsz6I

2.  手工皂製作,https://bit.ly/3lwwW1O

3.  手工皂配方計算表 Helen’s Aromatherapy Lye calculatorhttps://bit.ly/36GdvgR

4.  病毒,https://zh.wikipedia.org/wiki/病毒

5.  為什麼用肥皂洗手能抗病毒?https://bit.ly/3lwxhl6

6.  化學教授:殺滅冠狀病毒,肥皂比酒精更有效,https://bit.ly/38NNu1B

7.  Lye Calculator and Fragrance Calculator, https://bit.ly/3pFHYUW.

8.  A History of Violence—How Soap Attacks a Coronavirus, https://bit.ly/3kyShGz.

9.  Why does soap work so well on SARS-CoV-2? https://bit.ly/3nwsLDP.

10. Soap scum,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oap_scum.

11. Reaction rat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eaction_rate.

化學示範起始探究與實作:流血電影特效與勒沙特列原理 / 陳芷誼、蔡欣展、楊水平

星期五 , 6, 11 月 2020 在〈化學示範起始探究與實作:流血電影特效與勒沙特列原理 / 陳芷誼、蔡欣展、楊水平〉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化學示範起始探究與實作:
流血電影特效與勒沙特列原理

 

陳芷誼1、蔡欣展2楊水平1,*

1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化學系
2
彰化縣立鹿江國際中小學
*
yangsp@cc.ncue.edu.tw

  • 前言

本示範實驗主題為「流血電影特效與勒沙特列原理」,關於化學平衡和勒沙特列原理的學習內容,在12年國教課綱中編列於自然科學領域綱要的國民中學學習階段之主題「物質的結構與功能C」之次主題「物質的分離與鑑定Ca」,其學習內容有「Je--2 可逆反應」;以及主題「物質的反應、平衡及製造」之次主題「化學反應速率與平衡」,其學習內容有Je--3 化學平衡及溫度、濃度如何影響化學平衡的因素」。在新課綱中,關於勒沙特列原理,編列於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化學加深加廣選修課程的主題「物質的反應、平衡及製造J」之次主題「化學反應速率與平衡Je」,其學習內容有「CJe-Va-6 勒沙特列原理」。

本示範實驗的設計是融入常見於電影和電視的流血特效在課堂上,教師創造歧異事件(discrepant event),使學生的直覺經驗發生衝突,以引起學生學習的動機,進而增強他們對化學平衡和勒沙特列原理的內容知識感到興趣,並以師生互動討論的方式進行示範教學本示範實驗和學生實作都是藉由硫氰酸鉀與氯化鐵反應,形成紅棕色的硫氰酸鐵離子作為探討化學平衡移動和勒沙特列原理的關鍵物質。在化學示範方面有:錯合物的形成以及添加物對化學平衡的影響,在學生實作方面有:濃度溫度和添加物對化學平衡的影響。其中,溫度和部分添加物對硫氰酸鐵離子化學平衡的移動為作者所構思並試作結果效果明顯。

  •  教師化學示範

一、  觀賞示範影片

clip_image002[6]

影片網址:流血電影特效與勒沙特列原理,https://youtu.be/wwEjSJbRRqw

二、  藥品和器材

示範實驗需用:硫氰酸鉀(Potassium thiocyanate1瓶、碳酸鈉(Sodium carbonate1瓶、氯化鐵(Iron(III) chloride1瓶、棉花棒1隻、塑膠刀1隻、燒杯若干、如圖一所示。

clip_image004[6]

圖一:示範實驗用藥品與器材。

解說實驗需用:硫氰酸鉀(Potassium thiocyanate1瓶、碳酸鈉(Sodium carbonate1瓶、氯化鐵(Iron(III) chloride1瓶、氯化鈉(Sodium Chloride1瓶、燒杯(500mL2個、燒杯100 mL6個、錐形瓶(125 mL250 mL5個、玻棒1支、滴管5支,如圖二所示。

clip_image006[6]

圖二:解說實驗需用藥品與器材

三、  事前準備

1.    配製硫氰酸鉀溶液:取一小匙的藥品,溶解在500 mL的水中。

2.    配製飽和碳酸鈉溶液:取一小匙的藥品,溶解在100 mL的水中,有沈澱出現。

3.    配製氯化鐵溶液:取一小匙的藥品,溶解在100 mL的水中。

4.    配製硫氰酸鐵離子溶液:取300 mL鐵氰酸鉀溶液,逐滴地滴入氯化鐵溶液直到呈現橘色為止。

四、  現場示範:錯合物的形成及添加物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一) 創造歧異事件

1.   攜帶事前配製好的硫氰酸鉀溶液、氯化鐵溶液、飽和碳酸鈉水溶液、塑膠刀、棉花棒、至教室。

2.   在示範前,教師先在手掌上偷偷地塗抹硫氰酸鉀溶液,並且悄悄地塑膠刀沾取氯化鐵溶液。

3.   在示範時,教師向學生說等一下要使用塑膠刀切下手掌,如圖三所示,請學生預測會發生什麼變化。

clip_image008[6]

圖片三:以塑膠刀從手掌切下。

4.   教師使用塑膠刀向手掌切下,請學生觀察變化現象。

5.   教師向學生說等一下要使用棉花棒塗抹暗紅色「傷口」,如圖四所示,請學生預測會發生什麼變化。

clip_image010[6]

圖片四:使用棉花棒塗抹暗紅色「傷口」。

6.   教師使用事先已沾取碳酸鈉溶液的棉花棒,塗抹暗紅色「傷口」,請學生觀察變化現象。

7.   教師示範後,立即用水洗乾淨手掌。

(二) 揭開歧異事件使用的藥品

1.   教師拿出配製好的藥品,告知學生塗抹在手掌上的藥品是硫氰酸鉀溶液、塑膠刀沾染的藥品是氯化鐵溶液,棉花棒沾取的藥品是飽和碳酸鈉溶液,如圖五所示。

clip_image012[6]

圖五:手掌塗抹硫氰酸鉀溶液(左);塑膠刀沾染氯化鐵溶液(中);棉花棒沾取飽和碳酸鈉溶液(右)。

2.   教師重複進行剛才示範歧異事件的過程,如圖六所示。

clip_image014[6] clip_image016[6] clip_image018[6]

圖六:重複示範歧異事件的過程

3.   教師示範後,立即用水洗乾淨實驗的手掌。

4.   教師與學生互相討論變化現象背後的化學原理。

(三) 另類方式重現歧異事件

1.   教師放置分別含有氯化鐵溶液硫氰酸鉀溶液及飽和碳酸鈉溶液的三個燒杯在示範桌上,如圖七所示。

clip_image020[6]

圖七:三個燒杯分裝三種不同的溶液

2.   以滴管,逐次地加入氯化鐵溶液到硫氰酸鉀溶液中,用玻棒攪拌,如圖八所示,並請學生觀察變化情形。

clip_image022[6]

圖八:加入氯化鐵溶液到硫氰酸鉀溶液

3.   以滴管,逐次地加入飽和碳酸鈉溶液到硫氰酸鐵離子溶液,用玻棒攪拌,如圖九所示,並請學生觀察變化情形。

 clip_image024[6]

圖九:加入飽和碳酸鈉溶液到硫氰酸鐵離子溶液

4.   教師與學生互相討論變化現象背後的化學原理。

  • 學生實作

一、  濃度和添加物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一)      配製溶液

1.   配製硫氰酸鉀溶液:取一小匙的藥品,溶解在500 mL的水中。

2.   配製氯化鐵溶液:取一小匙的藥品,溶解在100 mL的水中。

3.   配製硫氰酸鐵離子溶液:取300 mL鐵氰酸鉀溶液,逐滴地滴入氯化鐵溶液直到呈現橘色為止。

(二)      分組實作

1.   用五個相同大小的錐形瓶,分別裝入等量的硫氰酸鐵離子溶液。第一個錐形瓶當作對照組,如圖十所示。

2.   用四個相同大小的燒杯,分別裝入氯化鐵固體、硫氰酸鉀固體、碳酸鈉固體和氯化鈉固體的,並分別插入一支藥匙且小匙端朝下。

clip_image026[6]

圖十:放置五個錐形瓶和四個燒杯在桌上

3.   從左邊第二錐形瓶開始,由左自右分別加入一小匙的固體氯化鐵、固體硫氰酸鉀、固體碳酸鈉及固體氯化鈉,觀察顏色的變化。

(三)      實驗結果

加入氯化鐵,顏色變深紅;加入硫氰酸鉀,顏色變暗紅;加入碳酸鈉,顏色變淡黃;加入氯化鈉,顏色變淡橙,如圖十一所示。

clip_image028[6]

圖十一:從第二錐形瓶開始,分別加入氯化鐵硫氰酸鉀碳酸鈉氯化鈉,溶液的顏色變化(由左而右)。

(四)      師生互動討論

1.   根據左邊第二杯和第三杯的變化情形,師生互動討論濃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2.   根據左邊第四杯和第五杯的變化情形,師生互動討論添加物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3.   教師幫助學生建立化學平衡移動和勒沙特列原理的化學知識。

二、  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一) 配製溶液

與前面「濃度和添加物對化學平衡的影響」的配製溶液相同。

(二) 分組實作

1.   用三個相同大小的錐形瓶,分別裝入等量的硫氰酸鐵離子溶液。中間的錐形瓶當作對照組,如圖十二所示。

2.   用三個大燒杯,左側第一個和第三個燒杯分別裝入約半杯的水和熱水,如圖十二所示。

clip_image030[6]

圖十二:放置三個錐形瓶和兩個燒杯在桌上

3.    左側錐形瓶放入冰水浴中並持續搖晃,右側的錐形瓶放入熱水浴中並持續搖晃,觀察顏色的變化。

(三) 實驗結果

在冰水浴中降溫後溶液顏色變深,在熱水中加熱後溶液顏色變淡,如圖十三所示。

clip_image032[6]

圖十二:降溫後溶液顏色變化(左),加熱後溶液顏色變化(右)

(四) 師生互動討論

1.   根據在低溫和高溫的硫氰酸鐵離子溶液顏色變化情形,師生互動討論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2.   教師幫助學生建立化學平衡移動和勒沙特列原理的化學知識。

  •  廢棄物處理

本實驗完成後,產物必須回收至無機廢液桶中,避免直接用沖掉造成環境汙染。

  • 化學原理與概念

「流血電影特效與勒沙特列原理」的化學示範與學生實作是進行硫氰酸鐵離子的化學平衡及其移動,包括:錯合物的形成以及添加物對化學平衡的影響濃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以及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涉及的化學原理與概念說明如下:

一、 勒沙特列原理

勒沙特列原理(Le Chatelier  principle),又稱平衡移動原理,是一個定性預測化學平衡移動的原理,其描述為:化學平衡是動態平衡,若改變影響平衡的一個因素或條件,平衡就會朝向能夠減弱該因素或條件改變的方向移動,以抗衡該改變。亦即,對於一個特定條件下達到平衡的系統,若條件改變,則化學平衡就會朝向減弱該因素或條件改變的方向移動。

二、  錯合物的形成以及添加物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當黃色的鐵離子(Fe3+, Ferric ion)與無色透明的硫氰酸根離子(SCN, Thiocyanate)混合,反應生成紅棕色的硫氰酸鐵離子(FeSCN2+,Ferric(III) thiocyanate),其反應如式[1]所示。

Fe3+(aq) + SCN(aq)FeSCN2+(aq)    [1]

當紅棕色的硫氰酸鐵離子(FeSCN2+加入半透明白色的碳酸根離子(CO32‒時,碳酸根離子與黃色的鐵離子(Fe3+)形成碳酸鐵(Fe2(CO3)3)的沉澱物,以致鐵離子濃度降低,根據勒沙特列原理,鐵離子濃度降低會導致紅棕色的硫氰酸鐵離子(FeSCN2+往左方向進行反應,因此溶液由紅棕色變回黃色,其反應如式[2]所示。

Fe3+(aq) + SCN(aq) ←FeSCN2+(aq)    [2]

三、 濃度和添加物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當溶液中加入氯化鐵或硫氰酸鉀時,會使鐵離子(Fe3+或硫氰酸根離子(SCN的濃度升高。根據勒沙特列原理,為減弱鐵離子或硫氰酸根離子的濃度升高的因素,導致反應向右移動,生成紅棕色的硫氰酸鐵離子(FeSCN2+的顏色變深,其反應如式[3]所示。

Fe3+(aq) + SCN(aq)→ FeSCN2+(aq)    [3]

當加入碳酸鈉或氯化鈉時,碳酸根離子(CO3‒)或氯離子(Cl)會與溶液中的鐵離子(Fe3+反應,生成碳酸鐵或氯化鐵,造成鐵離子濃度下降。根據勒沙特列原理,為降低鐵離子濃度下降的因素,以致反應向左移動,使得紅棕色硫氰酸鐵離子(FeSCN2+的顏色變淺,其反應如式[2]所示。

四、 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硫氰酸鐵離子(FeSCN2+的平衡移動亦受到冷熱溫度的影響,因為鐵離子與硫氰酸根離子反應生成硫氰酸鐵離子時發生反應熱的變化,其反應如式[4]所示。

Fe3+(aq) + SCN(aq)FeSCN2+(aq) + heat   [4]

根據勒沙特列原理,當硫氰酸鐵離子浸泡於熱水時,為減弱溫度升高的因素,以致反應向左移動,其顏色轉向黃色,其反應如式[5]所示。當硫氰酸鐵離子浸泡於冷水時,為減弱低溫度下降的因素,其顏色轉向紅棕色,以致反應向右移動,其反應如式[6]所示。

Fe3+(aq) + SCN(aq)← FeSCN2+(aq) + heat   [5]

Fe3+(aq) + SCN(aq)→ FeSCN2+(aq) + heat   [6]

  • 教學提示

l  本實驗安全性較高,可直接在教室中進行示範,然而過程中仍須使用熱水,必須注意安全,避免燙傷。

l  進行化學平衡移動時,配製硫氰酸鐵離子溶液應該特別留意溶液的顏色,其配製方式:取300mL鐵氰酸鉀溶液,逐滴地滴入氯化鐵溶液直到呈現橘色為止。

l  由於本實驗的危險性較低,因此可直接使用的藥品在手掌上塗抹,使教師在課堂上創造歧異事件,增強示範的逼真效果。

l  示範這個實驗,教師應實行適當的風險評估。

  • 結語

本實驗設計的主要目的是使用危險性較低且操作簡易的化學藥品和器材,直接且短暫地塗抹藥品在手掌上,增強逼真的電影特效來創造歧異事件。歧異事件會導致學生在支持概念理解方面的科學事件中先驗知識和經驗中出現意想不到的矛盾或認知衝突,以致在他們的腦海裡產生疑問而增強學習的興趣。再者,透過師生互動討論方式,強化學生的學習成效,加深國中和高中學生對化學平衡反應及勒沙特列原理的理解。

本教學設計以創造歧異事件為教學的起點;接著學生實作三項實驗:濃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添加物對化學平衡的影響,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最後根據實驗結果,進行師生互動討論,增進學生對化學平衡的移動和勒沙特列原理更深入的學習。

  • 參考資料

1.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自然科學領域,國家教育研究院,107年。取自:https://bit.ly/2WPsz6I

2.  微量化學實驗:鋁熱反應的微量示範實驗,林聖揚、顧展兆、楊水平,臺灣化學教育,http://531.9e9.myftpupload.com/?p=19084

3.  淌血的心—硫氰化鉀與鐵離子的反應,王瓊蘭,臺灣化學教育,http://531.9e9.myftpupload.com/?p=7309

4.   Best Teaching Practices – Discrepant Events,https://bit.ly/2ZLflLs.  

5.  Discrepant Events, https://bit.ly/2B8lR4u.  

6.  Chemistry Lecture Demonstration, https://bit.ly/2TOeaqI.  

7.  How to make realistic fake blood (“Chemical cut” experimen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cN6_LItWqo.

8.  Iron III Chloride Reaction With Potassium Thiocyanate (FeCl3 + KSC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EraxU3r1ko.

9.  Bleeding Iron Nail Home Experiment – DIY Iron Thiocyanat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0OdYsOigk.

10. E710: Complex Ion – Shifting Equilibrium,https://bit.ly/2MbEjLR.  

11. Le Chatelier’s principl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e_Chatelier%27s_principle.

化學示範起始探究與實作:
漂亮結晶的教師示範和學生實作

顧展兆1、楊水平2,*
1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

2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化學系
*
yangsp@cc.ncue.edu.tw

n  前言

關於混合物的分離,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自科學領域課程綱要」中,第四學習階段提到主題「物質的結構與功能(C)」和次主題「物質的分離與鑑定(Ca)」,以及學習內容「Ca--1 實驗分離混合物,例如:結晶法、過濾法及簡易濾紙色層分析法。」。再者,第五學習階段提到主題「物質的結構與功能C」和副主題「物質的分離與鑑定(Ca」,以及學習內容「CCa-c-1混合物的分離過程與純化方法:蒸餾、萃取、色層分析、硬水軟化及海水純化等。」

近年來,臺灣中小學科學教師和學生風靡天氣瓶,其原理主要是樟腦在水與乙醇、硝酸鉀及氯化銨混合溶液內的溶解度會隨著溫度變化。當溫度降低時,樟腦析出羽毛狀的結晶,其結晶形狀實在引人入勝;當溫度升高時,樟腦的結晶溶解。本文作者設計混合物分離方法之一結晶法的教材,分為兩階段:()教師示範實驗,()學生實作實驗。在教師示範方面,規劃影響溶解度的兩項因素:溶劑減少和溫度下降促使晶體析出。(1)前者是使用吹風機快速帶走水分,促使硫酸鎂溶液在大塊玻璃片上快速析出美麗的結晶;和(2)後者是溫度下降促使碘化鉛晶體析出,猶如飄下著「黃金雨」。在學生實作方面,規劃四項結晶方法:(1)硫酸鎂溶液溶劑減少促使結晶析出,製作「窗戶上的雪花」;(2)尿素溶液溫度下降促使結晶析出,觀看尿素美麗針狀結晶的過程;(3)添加晶種到尿素過溶液中促使尿素快速結晶;(4)以溶劑對促使硫酸鎂晶體析出,製作「瓶中生環」;以及一項學生實作的純化苯甲酸的問題解決。本教材的設計重點是藉由教師示範和學生實作,讓學生瞭解結晶法的原理,並欣賞科學之美

n  教師示範一:溶劑減少促使硫酸鎂結晶

一、  觀看示範影片

clip_image002

影片網址:溶劑減少使硫酸鎂結晶,https://youtu.be/yACeoBZVug0

二、  事前準備

(一) 材料藥品與器材

大片玻璃(30 cm × 30 cm 1片、電熱板 1台、燒杯(100 mL 1個、電子天平 1台、廚房量匙 1組、七水合硫酸鎂(Magnesium sulfate heptahydrate, MgSO4ž7H2O 60克、清潔劑 1瓶、衛生紙 3張、吹風機 1台、刷子(小型) 1支。

clip_image004圖一:所需器材與藥品

(二) 製備硫酸鎂溶液

1.  稱取60克七水合硫酸鎂和量取40 mL蒸餾水,放在燒杯中混合均勻,用電熱板加熱,如圖二左所示。〘或用廚房量匙取得硫酸鎂和蒸餾水,以32的比例混合均勻。

2.  在完全溶解後,立即停止加熱,靜置冷卻,備用,如圖二右所示。燒杯可移到桌面,靜置快速冷卻。

clip_image006 clip_image008 

圖二:七水合硫酸鎂和水混合(左);加熱促進溶解(右)

三、  示範過程

1.  用衛生紙沾少許的清潔劑,在乾淨的玻璃上均勻地塗抹一層薄薄的清潔劑,如圖三左所示。〘稍微用力塗抹清潔劑,使之形成薄層。〙

2.  用刷子吸取適量的硫酸鎂溶液,均勻地塗抹於這片玻璃上,如圖三右所示。

clip_image010 clip_image012

圖三:先塗抹薄層的清潔劑(左);後塗抹硫酸鎂溶液於玻璃上(右)。

3.  傾斜地放置這片玻璃在書架上,玻璃塗抹面朝向學生。用吹風機,均勻地吹乾塗抹面上的硫酸鎂溶液,如圖四所示。

clip_image014

圖四:傾斜地放置玻璃片,吹乾硫酸鎂溶液。

4.  仔細地觀察當溶劑揮發時,硫酸鎂結晶的過程和形狀,如圖五所示。

clip_image016 clip_image018

圖五:硫酸鎂的結晶,左右兩圖為在兩次不同示範時結晶拍攝的照片

5.  教師透過直播串流媒體以直播方式局部放大硫酸鎂晶體,讓學生近距離觀看結晶的過程和形狀,如圖六所示。

clip_image020 clip_image022

圖六:手機直播方式局部放大,讓學生近距離觀看。

n  教師示範二:溫度下降促使「黃金雨」生成

一、  觀看示範影片

clip_image024

影片網址:溫度下降促使碘化鉀結晶,https://youtu.be/kFwTPTAJyEo

二、  事前準備

(一)  材料藥品與器材

錐形瓶(250 mL 2個、硝酸鉛(Lead nitrate, PbNO3 10克、碘化鉀(Potassium iodide, KI 10克、錐形瓶(500 mL 1個、漏斗(7 cm 1支、濾紙(11-13 cm 1張、加熱板 1台、透明玻璃瓶(如酒瓶,600 mL以上為佳)、大燒杯(1000 mL,含半杯室溫水) 1個。

(二)  製備碘化鉀溶液

1.  配製約4%硝酸鉛溶液:稱取10克的硝酸鉛,放入一個250 mL的錐形瓶中,加蒸餾水到250 mL的刻度線,搖晃均勻。

2.  配製約4%碘化鉀溶液:稱取10克的碘化鉀,放入一個250 mL的錐形瓶中,加蒸餾水到250 mL的刻度線,搖晃均勻。

3.  混合兩溶液到一個500 mL的錐形瓶中,此時生成金黃色的碘化鉛溶液,如圖七左所示。

4.  加熱錐形瓶中的碘化鉛溶液,直到溶液變成澄清透明。

5.  用漏斗和濾紙,盡快地趁熱過濾熱的溶液到一個透明玻璃瓶(如酒瓶)中,如圖七右所示。

clip_image026 clip_image028

圖七:混合硝酸鉛和碘化鉀溶液(左);趁熱過濾熱的溶液(右)

6.  放置熱的金黃色溶液在保溫箱(簡易的保麗龍箱亦可)中保溫,備用。〘註:此熱的碘化鉛溶液不宜長時間放置,以免冷卻析出晶體,最好在示範前查看是否有金黃色沈澱物出現。〙

7.  取一個大燒杯中,裝入半杯的室溫水,備用。

三、  示範過程

1.  放置裝有熱的碘化鉛溶液之透明玻璃瓶在講台(或示範桌)上,玻璃瓶後面放置一片黑色的塑膠PP板當作背景,如圖八左所示。請學生仔細觀察透明玻璃瓶內的現象變化。

2.  當觀察時,若降溫速率太慢,無法在一分鐘內看到結晶析出,則放置此玻璃瓶於一個大燒杯內,用室溫水快速降溫,如圖八右所示。請學生仔細觀察透明玻璃瓶內的現象變化。

clip_image030 clip_image032

圖八:放置玻璃瓶在講台上(左);放置玻璃瓶於室溫水中快速降溫(右)。

3.  在溫度下降的過程中,金黃色的碘化鉛晶體會從溫度較低的底端開始緩慢地析出,如圖九左所示。

4.  接著,拿起玻璃瓶並搖晃數次促使溫度快速下降,碘化鉛晶體會在整個溶液中析出,如圖九右所示。

clip_image034 clip_image036

圖九:碘化鉛晶體開始從底端析出(左);後來碘化鉛晶體在整個玻璃瓶析出(右)。

5.  取出「黃金雨」的玻璃瓶,並讓學生近距離觀看碘化鉛晶體的形狀。〘註:此「黃金雨」的溶液可以重複使用,不必當作廢棄物處理。〙

n  學生實作一:溶劑減少促使結出「窗戶上的雪花」

一、  材料藥品與器材

玻璃窗戶(大於40 cm × 40 cm 1片、燒杯(或錐形瓶,100 mL 1個、電熱板 1台、七水合硫酸鎂(瀉鹽,MgSO4ž7H2O 40克、蒸餾水 35 mL95%乙醇 15 mL、噴霧罐(60-100 mL 1個、清潔劑 1瓶、衛生紙 3

二、  製備硫酸鎂溶液

1.  稱取40克的七水合硫酸鎂和量取35毫升的蒸餾水,放入一個燒杯(或錐形瓶)中。

2.  加熱促使硫酸鎂溶解,當完全溶解後,停止加熱,如圖十左所示。燒杯可移到桌面,靜置快速冷卻。

3.  當硫酸鎂溶液冷卻後,加入15 mL95%乙醇,裝入噴霧罐中,如圖十右所示。〘在加入95%乙醇後,會有明顯地分層。〙

4.  蓋緊噴霧罐的瓶蓋,搖晃均勻,備用。〘使用前,需要搖晃均勻。〙

clip_image038 clip_image040

圖十:加熱硫酸鎂溶液促進溶解(左);硫酸鎂溶液裝入噴霧罐中(右)

三、  溶劑減少促使結出「窗戶上的雪花」

1.  用清潔劑和水,擦拭窗戶上的玻璃使之乾淨。

2.  用衛生紙沾少許的清潔劑,在乾淨的窗戶玻璃上均勻地塗抹一層薄薄的清潔劑。〘稍微用力塗抹清潔劑,使之形成薄層。〙

3.  在噴灑之前,搖晃噴霧罐使硫酸鎂溶液和乙醇混合均勻。

4.  立即均勻地噴灑混合溶液在窗戶的玻璃上,如圖十一所示。

clip_image042

圖十一:均勻地噴灑硫酸鎂溶液在窗戶的玻璃上。

5.  仔細地觀察當溶劑揮發時,硫酸鎂結晶析出的過程和形狀,如圖十二所示。

clip_image044 clip_image046

圖十二:硫酸鎂結晶的過程,隨時間變化結晶顆粒越來越大。

6.  近距離觀看硫酸鎂結晶析出的過程和形狀,如圖十三所示。

clip_image048 clip_image050

圖十三:近距離觀看硫酸鎂的結晶形狀(針狀晶體)

7.  若使用較稀的硫酸鎂溶液或不加乙醇,則析出的結晶呈現雪花狀,但是需要較長的結晶析出,如圖十四所示。

clip_image052 clip_image054

圖十四:近距離觀看硫酸鎂的結晶形狀(雪花狀晶體)。

n  學生實作二:溫度下降促使尿素結晶

一、  材料藥品與器材

尿素(Urea, (NH)CO 30克、蒸餾水 15 mL、錐形瓶(125 mL 1個、樣品瓶(長圓型,容量7-8 mL 1瓶、量筒(25 mL 1支、電熱板 1台、坩鍋夾 1支、金屬鑷子(或衛生筷) 1支(1雙)。

二、  製備75%尿素溶液

1.  稱取30克的尿素並量取15毫升的蒸餾水,放入一個錐形瓶中,搖晃使之混合均勻。此時尿素的質量百分比為75%

2.  用電熱板,加熱使尿素固體完全溶解。當完全溶解後,立即停止加熱,如圖十五左所示。

3.  用坩鍋夾或合適的工具,夾住錐形瓶的頸部,以大瓶口對著小瓶口的方式,小心地趁熱倒入尿素溶液到樣品瓶中。這尿素溶液大約可裝5-6個樣品瓶(約八分滿),分給每組或每人一瓶。

4.  蓋緊的瓶蓋,放在熱水浴中,備用,如圖十五右所示。

clip_image056 clip_image058

圖十五:尿素固體完全溶解(左);樣品瓶放在熱水浴中備用(右)

三、   溫度下降促使尿素結晶

1.  在實作前,若樣品瓶內有出現尿素結晶,用沸水浴加熱使結晶完全溶解或幾乎溶解。

2.  用金屬鑷子(或衛生筷),取出一瓶樣品瓶(裝有熱的75%尿素溶液),放置在桌上,如圖十六所示。

clip_image060 clip_image062

圖十六:沒有尿素結晶在樣品瓶中(左);若有結晶出現,用廢水浴加熱使之溶解。

3.  仔細地觀察尿素結晶的過程和形狀。若短時間內沒有出現結晶,偶而搖晃促使結晶出現。一旦出現微小結晶,立即停止搖晃。

4.  放置樣品瓶在手機的手電筒的燈光上,仔細地觀察尿素結晶的過程和形狀,如圖十七所示。

clip_image064 clip_image066 clip_image068

圖十七:觀察尿素結晶的過程和形狀(左和中);局放大的結晶(右)

5.  放置樣品瓶在一般手電筒的燈光上,仔細地觀察尿素結晶的過程和形狀,如圖十八所示。

clip_image070 clip_image072

圖十八:觀察尿素結晶過程和形狀(左);局部放大的結晶(右)

6.  本樣品瓶的尿素溶液可重複使用。用沸水浴加熱使尿素晶體完全溶解或幾乎完全溶解,用金屬鑷子(或衛生筷)從沸水浴中取出,重複步驟2-6

n  學生實作三:添加晶種促使尿素結晶

一、  材料藥品與器材

尿素(Urea, (NH)CO 25克、蒸餾水 25 mL、錐形瓶(125 mL 1個、樣品瓶(長圓型,容量7-8 mL 1瓶、量筒(25 mL 1支、電熱板 1台、坩鍋夾 1支、微量藥匙 1支。

二、  製備50%尿素溶液

1.  稱取25克的尿素並量取25毫升的蒸餾水,放入一個125 mL的錐形瓶中,搖晃使之混合均勻。此時尿素的質量百分比為50%

2.  用電熱板,加熱使尿素固體完全溶解,當完全溶解後立即停止加熱,如圖十九左所示。

3.  用坩鍋夾或合適的工具,夾住錐形瓶的頸部,以大瓶口對著小瓶口的方式,小心地趁熱倒尿素溶液到樣品瓶中。這尿素熱溶液大約可裝5-6個樣品瓶(約八分滿),分給每組或每人一瓶。

4.  蓋緊瓶蓋,靜置冷卻,備用,如圖十九右所示。

clip_image074 clip_image076

圖十九:加熱使尿素固體完全溶解(左);裝有熱的尿素溶液樣品瓶(右)

三、   添加晶種促使尿素結晶

1.  分別取一瓶尿素晶體和一瓶裝有50%尿素溶液的樣品瓶,如圖二十左所示。

2.  加入非常少量的尿素晶體(當作晶種)到樣品瓶中,如圖二十右所示。

clip_image078 clip_image080

圖二十:右側瓶裝尿素溶液(左);加入尿素晶體到尿素溶液中(右)

1.  在加入尿素晶體後,立即蓋緊瓶蓋。

2.  仔細地觀察尿素結晶的過程和形狀。若短時間內沒有出現結晶,以間斷地搖晃方式促使結晶出現。一旦結晶出現,立即停止搖晃。

3.  利用手電筒從旁邊照射,有利於觀察和拍攝晶體形成的過程和形狀,如圖二十一所示。

clip_image082 clip_image084 clip_image086

圖二十一:觀察尿素結晶的過程和形狀。

4.  放置樣品瓶在手機的手電筒的燈光上,仔細地觀察尿素結晶的過程和形狀,如圖二十二所示。

clip_image088 clip_image090

圖二十二:放置樣品瓶在手機的燈光上,觀察結晶的過程和形狀。

5.  本樣品瓶的尿素溶液可重複使用。用沸水浴加熱使尿素晶體完全溶解,用金屬鎳子(衛生筷)取出,添加晶種到尿素溶液中,重複步驟2-4。本樣品瓶重複次數有限,若加入尿素晶體過多會造成尿素溶液形成飽,則不需添加晶種熱溶液就會析出晶體。

n  學生實作四:溶劑對促使「瓶中生環」

一、  材料藥品與器材

七水合硫酸鎂(Magnesium sulfate heptahydrate, MgSO4ž7H2O 20克、蒸餾水 17.5 mL、錐形瓶(125 mL 1個、樣品瓶(長圓型,容量7-8 mL 6瓶、量筒(25 mL 1支、電熱板 1台、坩鍋夾 1支、乙醇(95% 20 mLPE滴管(3 mL 1支、金屬鎳子 1支、衛生筷 1雙。

二、  製備硫酸鎂溶液

1.  稱取20克的七水合硫酸鎂並量取17.5毫升的蒸餾水,放在錐形瓶中混合均勻。

2.  用電熱板,加熱促使硫酸鎂固體完全溶解,當完全溶解後停止加熱,如圖二十三右所示。

3.  用坩鍋夾(或合適的工具),夾住錐形瓶的頸部,以大瓶口對著小瓶口的方式,小心地趁熱倒入硫酸鎂溶液到樣品瓶中。這硫酸鎂溶液大約可裝5-6個樣品瓶(約六分滿即可),分給每組或每人一瓶。

4.  蓋緊的瓶蓋,靜置冷卻,備用,如圖二十三左所示。

clip_image092 clip_image094

圖二十三:加熱七水合硫酸鎂和蒸餾水(左);可裝5-6個樣品瓶(右)

三、  溶劑對促使「瓶中飄雪」

1.  分別取一瓶95%乙醇和一瓶裝有硫酸鎂溶液的樣品瓶,如圖二十四左所示。

2.  PE滴管,吸取1-2 mL95%乙醇,逐滴地慢慢滴加乙醇到樣品瓶的中央位置,如圖二十四右所示。

clip_image096 clip_image098

圖二十四:右側瓶裝乙醇,左側瓶裝硫酸鎂溶液(左);滴加乙醇到硫酸鎂溶液中(右)

3.  乙醇與硫酸鎂溶液之間會形成界面,仔細地觀察硫酸鎂結晶的過程和形狀,如圖二十五所示。

clip_image100 clip_image102 clip_image104 clip_image106

圖二十五:在乙醇層的下方出現硫酸鎂晶體。

4.  利用手電筒照射,有利於觀察和拍攝硫酸鎂結晶的過程和形狀,如圖二十六所示。

clip_image108 clip_image110 clip_image112

圖二十六:用手電筒照射,觀察硫酸鎂結晶的過程和形狀。

5.  當觀察硫酸鎂結晶時,若短時間內沒有晶體析出,則搖晃促使結晶出現,如圖二十七所示。一旦結晶出現,立即停止搖晃。

clip_image114 clip_image116 clip_image118

圖二十七:搖晃促使硫酸鎂結晶,出現晶體排列凌亂。

6.  這樣品瓶的混合溶液可重複使用。在沸水浴中加熱,使尿素晶體完全溶解,用金屬鑷子(或筷子)從沸水浴中取出,重複步驟2-5

n  學生實作五:問題解決

一、  情境問題

一位學生不慎打翻裝有苯甲酸(Benzoic acid, C6H5COOH)的藥瓶,粉末狀的苯甲酸灑落地面,他細心地收集苯甲酸在一個小燒杯中,卻含有少量的灰塵污染物,稱重為0.5053克。這位學生試圖利用結晶和過濾的方式來純化苯甲酸,以獲得較純的苯甲酸。若你是這位同學,你要如何解決這問題?

二、  網路搜尋溶解度

事先網路搜尋資料,苯甲酸對水的溶解度:1.7 g/L (0)2.7 g/L (18)3.44 g/L (25)5.51 g/L (40)21.45 g/L (75)56.31 g/L (100)。由此資料得知,在25時,每100 mL的水溶解0.344克苯甲酸,在75時,每100 mL的水溶解2.145克;在25時,每50 mL的水溶解0.172克,在75時,每50 mL的水溶解1.072克。

三、  藥品與器材

不純的苯甲酸(含少量的灰塵) 0.5053克、燒杯(50 mL 1個、錐形瓶(125 mL 2、藥匙 1支、漏斗(6 cm 1支、迴紋針 1支、濾紙(110 mm 1張、蒸餾水 100 mL、金屬坩堝夾 1支、電熱板 1台,主要的藥品與器材如圖二十八所示。

image image

圖二十八:主要的藥品與器材

1.      0.5053克的不純苯甲酸,放入一支125 mL的錐形瓶,加入50.0 mL的蒸餾水。

2.      放在電熱板上加熱,直到苯甲酸完成溶解,如圖二十九所示。

image image

圖二十九:加熱到水苯甲酸完成溶解

3.      用坩堝夾夾住錐形瓶的頸部,趁熱過濾此熱溶液到漏斗內的濾紙,如圖三十所示。

image image

圖三十:趁熱過濾(左),濾紙上的不純物(右)。

4.      靜置錐形瓶,直到熱溶液降溫到室溫。觀察結晶出現的情形,如圖三十一所示。

image image

圖三十一:降溫過程的結晶(左),降到室溫的結晶(右)。

5.      利用重力過濾,收集苯甲酸晶體,如圖三十二所示。

image image

圖三十二:重力過濾(左),含有水的苯甲酸晶體(右)。

四、  實驗結果

1.      靜置隔天,獲得乾的苯甲酸晶體重量為0.3468克,回收率約為69%

2.      苯甲酸的晶體形狀為針狀,如圖三十三所示。

image image

圖三十三:苯甲酸在水中的晶體和苯甲酸乾的晶體

n  實驗注意事項

l  製備尿素溶液完成後,有些示範和實作應該盡快進行,避免溫度下降時晶體析出。

l  當製備熱溶液時,例如碘化鉛溶液和尿素溶液,必須小心地移轉溶液避免燙傷。

l  有些溶液在示範後可重複使用,勿以廢液處理,避免浪費。

l  若碘化鉛溶液欲以廢液處理,應遵照廢棄物傾倒指示進行廢液處理。硫酸鎂溶液和尿素溶液對環境無害,可用大量的流水沖掉。

n  原理和概念

一、  溶劑減少促使結晶

硫酸鎂通常以水合硫酸鎂的形式(MgSO4·nH2O)出現,n111之間。最常見的是七水合硫酸鎂(MgSO4·7H2O),稱為瀉鹽,是具有許多傳統用途的家用化學品,包括沐浴鹽。本實驗使用MgSO4·7H2O,其對水的溶解度(100 mL水)為:無水硫酸鎂:26.9 g0℃)35.1 g20℃)50.2 g100℃);而七水合硫酸鎂對水的溶解度為113g20℃),其對乙醇微溶。

本實驗使用七水合硫酸鎂,在20℃下,其飽和溶液的質量百分比為clip_image12053.1%20℃)。本實驗使用溶液的質量百分比為clip_image12260.0%。由於硫酸鎂加熱易形成過飽和溶液,因此在示範和實作的過程不易出現結晶。硫酸鎂溶液添加少量乙醇的主要的目的是當乙醇揮發時可以帶水水分,加速水分的蒸發,當溶劑減少時可以快速地觀察到硫酸鎂晶體在玻璃上析出,看起來好像「窗戶上的雪花」。

二、  溫度下降促使結晶

多數物質會隨溫度上升而其溶解度增加,隨溫度下降而下降。本示範實驗選用碘化鉛作為示範的結晶析出物,透過溫度下降促使碘化鉛溶液析出黃金色的晶體。碘化鉛的合成方法是利用硝酸鉛與碘化鉀進行置換反應,其反應如式[1]所示:

Pb(NO3)2(aq)+ KI(aq) → KNO3(aq) + PbI2(s)    [1]

在示範前,需要加熱碘化鉛沉澱物的溶液,當溫度上升時其溶解度增加而使得碘化鉛溶液呈現澄清透明。在示範時,在溫度下降的過程,碘化鉛的溶解度下降使得晶體緩慢析出,產生金黃色晶體猶如「黃金雨」的效果。

在不同溫度下,尿素對100 mL水的溶解度為108 g20℃)167 g40℃)251 g60℃)400 g80℃)733 g100℃)。由上述數據得知,尿素對水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其溶解度變化量非常大。在學生實作時,在短時間就看到大量晶體的產生而達到較佳的效果。尿素晶體的形狀呈現長針狀,其晶體成長過程令人驚艷。

三、  添加晶種促使結晶

根據尿素其對水的溶解度,尿素在不同溫度下的飽和溶液之質量百分比,clip_image12451.9%20℃)62.5%40℃)71.5%60℃)80.0%80℃)88.0%100℃)。亦有文獻(PubChem)提到尿素對水的溶解度(25℃)545000 mg/L,亦即54.5 g/100 mL。在25℃下,尿素飽和溶液的質量百分比為clip_image12635.3%

本實驗配製尿素溶液的質量百分比為50%,在20℃下,此尿素溶液為過飽和溶液(文獻指出飽和溶液為35.3%)。由於此溶液以加熱方式促進溶解,容易使尿素溶液成為過飽和溶液。過飽和溶液可以添加尿素晶種促使尿素結晶析出。

四、  溶劑對促使結晶

由於有時找不到令人滿意的單一溶劑進行再結晶,因此使用溶劑對(solvent pairs)或混合溶劑(mixed solvents,)是其方法之一。使用一對溶劑進行再結晶,可以先溶解晶體在較加的溶劑中,然後添加較差的溶劑到熱的飽和或未飽和溶液中,直到變得渾濁為止;若添加較差的溶劑到冷的過飽和溶液,出現多量的結晶為止。溶劑對的選擇必須是兩種溶劑為互溶,常用的溶劑對為:水乙醇、水甲醇、水乙酸、甲醇乙醚;甲醇二氯甲烷、乙醚丙酮。

本實驗使用的硫酸鎂溶液加熱促進溶解,容易形成過飽和溶液。添加乙醇(乙醇為較差的溶劑)到硫酸鎂過飽和溶液(水為較加的溶劑),而形成溶劑對,因而促使硫酸鎂結晶析出,製作「瓶中生環」的效果非常明顯。

n  結語

天氣瓶吸引中小學科學教師和學生的主要原因是當溫度降低時,樟腦析出漂亮的羽毛狀晶體,結晶形狀實在令人驚艷。天氣瓶是利用結晶法的溫度下降使純物質從混合物分離出來,除此之外,結晶法還利用溶劑減少、添加晶種及溶劑對等方式從混合物來分離純物質。本教材規劃兩階段:()教師示範實驗,()學生實作實驗。這兩階段我們成功測試結晶法的這四種方式產生漂亮的結晶,修飾或設計「黃金雨」「窗戶上的雪花」及「瓶中生環」等實驗以吸引學生學習結晶法的興趣,以作為中學教師教學的參考。本教材期望藉由教師示範和學生實作,讓學生瞭解結晶法的原理,並欣賞科學之美。

n  參考資料

1.   How to Paint With Epsom Salthttps://www.ehow.com/how_5701668_paint-epsom-salt.html

2.  中學化學示範實驗Chemical Demonstrations: 沉澱現象透明溶液變不同顏色的沉澱http://blog.ncue.edu.tw/yangsp/doc/26626

3.  尿素https://www.chemicalbook.com/ChemicalProductProperty_CN_CB5853861.htm

4.  如何在 Facebook 進行現場直播?https://www.facebook.com/help/iphone-app/1636872026560015?helpref=platform_switcher&rdrhc

5.  如何在Instagram上開始直播https://www.facebook.com/help/instagram/292478487812558?helpref=hc_fnav

6.   Magnesium sulfat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gnesium_sulfate.

7.  Urea,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Urea.

8.  Urea, PubChem, https://pubchem.ncbi.nlm.nih.gov/compound/Urea.

9.  Recrystallization (chemistry),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ecrystallization_(chemistry).

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試題初探 / 翁群評、吳國良、周建儒

星期三 , 4, 11 月 2020 在〈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試題初探 / 翁群評、吳國良、周建儒〉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試題初探

翁群評、吳國良*、周建儒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學科研究員
kl0001@ceec.edu.tw*

  • 前言

探究與實作是科學研究的必經歷程,也是培養國民科學素養的重要環節。新課綱期待透過探究與實作的學習方式,讓國民具備科學知識、能力與態度,以面對日常生活中各種與科學有關的問題。課程、教學和評量彼此關係密切,屬於總結性評量的大學入學考試(以下簡稱大考),因在大學選才中佔有一定比例的成績計算,故如何因應新課綱的變革亦受到關注。大學入學考試中心(以下簡稱大考中心)在素養導向命題上有四個重點方向,分別是情境化、整合運用能力、跨領域或跨學科、表達說明能力,在此架構下的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試題的命製亦奠定了基礎,未來的挑戰則是持續精進命題與如何測驗考生更多元的能力表現。

  • 簡介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以下簡稱十二年國教)下的自然科學領域課程綱要(以下簡稱自然領綱)(教育部,2018),強調各學習階段應重視並貫徹「探究與實作」的精神與方法,提供學生統整的學習經驗,並強調跨領域科目間的整合。為強化上述目標,自然領綱特於高級中等學校教育階段增列「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課程內容,並規定應佔自然科學領域部定必修學分數三分之一。

課程的實施有賴教學與評量的相輔相成。在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的教學上,課綱提出了綜合理解運用的七項跨科概念(物質與能量、構造與功能、系統與尺度、改變與穩定、交互作用、科學與生活、資源與永續性),自然科學領域課程手冊亦提供不少教學單元案例。在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的評量上,和教學一樣都強調多元與適性,課程手冊也告知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課程宜用多元評量,才能同時評量學生學習的探究歷程與成果,更提及可採用實作評量(Performance Assessment)和檔案評量(Portfolio Assessment)方式進行。

然多數人提到評量就會直接聯想到考試,也就是常見的紙筆測驗,無論是學校的小考、段考、模擬考,或是與升學有關的大考,都以紙筆測驗方式進行。紙筆測驗行之有年,是一個相對純熟的評量機制,其試題的形成與施測皆有標準化流程可以依循,並透過測驗統計來檢視其結果的信度與效度。大考中心每年都會分析試卷的信度與效度,以學測自然考科為例,信度指標(Cronbach’s alpha)更在0.9以上,屬於相當好的表現,另透過專家判斷亦具有良好的效度。但是,過於單一或不當的評量方式是影響學生學習動機與興趣的因素之一,雖本文聚焦於紙筆測驗的命題精進,但在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課程的教學上,是鼓勵老師採多元評量的。

  • 題型規劃與命製

為呼應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的課程精神,大考中心召集自然科學領域各學者專家(含大學教授與高中教師)執行學測自然考科試題研發計畫,依循本中心素養導向命題的四個重點方向:(1)情境化、(2)整合運用能力、(3)跨領域或跨學科、(4)表達說明能力,進一步精進學測自然考科試題的命製。

試題研發小組在發展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試題時,認為除了傳統的選擇題與非選擇題外,「混合題型」亦適合發展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的試題。所謂混合題型是在題組各小題的組合上,混合選擇題與非選擇題,此一設計能涵蓋較多面向的測驗目標,加強測驗考生的統整、歸納、分析、說明、表達等重要核心能力,也較能對應到自然領綱中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的學習內容。而混合題型亦是大考中心在研究素養導向命題時,提出有別以往學科能力測驗與指定科目考試的新題型。

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試題的命製與發展素養導向試題一樣,其過程可概分為三階段(如圖1)。階段一:在掌握學測自然考科測驗目標與熟悉課綱探究與實作學習內容的前提下,尋找合適的命題素材(生活情境、媒體報導、期刊論文等);階段二:設想素材如何轉化試題,試題形式不受限於單一類型,例如可單題或題組,而題組又可區分為選擇題題組、非選擇題題組及混合題題組。若為題組則需進一步適當配置試題的提問順序,例如第1小題先引導解題所需的思考方向,第2小題則深化提問內容,以結構化設問來測驗考生不同層次的能力;階段三:在命題原則的規範下完成試題的初步命製後,須經過計畫小組多次會議進行試題的討論與審修,除了試題文字校對與雙向細目表(測驗目標與學習內容)檢核外,也確保試題可以達到原先設定的測驗目標與測驗效果。另須強調的是,自然考科測驗目標的擬定是試題研發小組整合了自然領綱的「學習表現」和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的「學習內容」而成的,志在掌握新課綱的科學素養精神。

clip_image002[6]

 

1、試題命製三階段

試題研發小組在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的命題方向上,亦能與外界呼應。大考中心於2017年選才電子報第278期,以專題型式邀請各領域專家分享對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的看法。臺灣大學陳竹亭教授(2017)在文章中認為紙筆測驗下的「非選擇題」可以呈現較寬廣的檢測彈性與空間。非選擇題的設計主要在於評量考生的表達說明能力,關於資料彙整、作圖、製表、論述、解釋、分析、建模等核心的學習表現,皆屬非選擇題的重要評量方向。如何設計合宜的非選擇題以評量考生的學習表現,以及如何提供適當的評分標準作為閱卷的基礎,在經由閱卷的評分標準訂定會議,以及試閱會議達成評分者間的一致性。這些命題與閱卷的操作流程,是在設計非選擇題時,所需要深思與考量的地方。當然,「探究與實作」也並非不可以使用選擇題,但若能伴隨以題組、題群增加內容的思考連結或思辨過程,必然會更切合學習時的情境。

另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洪逸文老師(2017)在文章中認為探究與實作不僅是科學研究必經的歷程,也是培養個人科學素養的起點,所以在思考怎麼對「探究與實作」進行測驗,就與素養導向的命題方式脫離不了關係。素養導向的測驗則是檢測學生在一個較開放的系統中,是否能運用其已經習得的知識、能力,在情境中進行推理、分析與統整來解決問題。因此,素養導向的考題便具有「情境化」與「生活化」的特徵。

  • 試題舉例與分析

在試題研發小組奠定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試題的命製基礎後,本中心的108年學測自然考科研究用試卷、111學年度起適用之學測自然考科參考試卷、109試辦考試學測自然考科則依循此三階段流程進行相關試題的命製。以109試辦考試自然考科試題為例(大考中心https://www.ceec.edu.tw/
首頁/學科能力測驗/109試辦考試),物理和地科跨科共同命製了海洋冰(第49-52題),生物和化學跨科共同命製了塑膠材質(第53-56題),這兩道題組皆為混合題型,每道題組為2道選擇題+2
道非選擇題。這兩個題組的題幹議題亦符合自然領綱中綜合理解運用的跨科概念,涵蓋了物質與能量、交互作用、資源與永續性。

進一步解析這兩道題組,可測驗考生部分的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能力,一是測驗考生是否具備探究學習內容中「發現問題蒐集資訊」所對應的實作學習內容「閱讀與理解資訊內容,整理並提取適當的資訊」;二是測驗考生是否具備探究學習內容中「規劃與研究尋找變因或條件」所對應的實作學習內容「判定與研究問題相關的影響因素,並分析因素間的關係」;三是測驗考生是否具備探究學習內容中「論證與建模分析資料和呈現證據」所對應的實作學習內容「由探究過程所得的資料數據,整理出規則,提出分析結果與相關證據」。

上述能力可透過選擇題或非選擇題方式命題,然而非選擇題可進一步測驗考生是否真的理解問題並能有條理且具科學性的陳述答案,而不像選擇題有猜答的機會,或不確定答對的背後思考邏輯是否正確,這是學測自然考科導入非選擇題,並進一步整合成混合題型的主要原因。唯檢視混合題組下非選擇題的提問設計與評分原則,避免考生的作答情形過於開放不易計分,試題的提問仍偏向封閉式的簡答。

  •  結論

僅從紙筆測驗結果是無法得知考生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能力的全貌,如劉湘瑤教授(2017)文章中所提,紙筆測驗雖能檢測學生形成問題、設計研究和推理的能力,但較缺乏診斷解題的動態過程以及溝通互動的能力。不過,本中心在試題的命製上會不斷改善與精進,例如在非選擇題的提問上,既會兼顧評分的公平性,又能讓考生發揮更多的探究思考與統整表述能力。

對於學生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能力的培養,我們希望依循課綱的精神往共同的方向前進,讓學測自然考科的命題不會牽絆了教學,也期待教學不以考試成績為唯一的目標。未來,⼤學招⽣選才機制會納入學生的在校學習歷程,將有助於⾃然科學探究與實作課程在⾼中落實,也可看見學生在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的多元表現。

  • 參考資料

1.          洪逸文(2017)。「探究與實作」怎麼考?-以溫室效應為例。大學入學考試中心選才電子報,第278期專題。

2.          陳竹亭(2017)。探究與實作的課程評量。大學入學考試中心選才電子報,第278期專題。

3.          劉湘瑤(2017)。探究與實作重在培養學生帶得走的能力而不是考試。大學入學考試中心選才電子報,第278期專題。

4.          教育部(2018)。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自然科學領域。

綠色創客-3:微型電熱式蒸餾器的設計與製作 / 廖旭茂

星期二 , 3, 11 月 2020 在〈綠色創客-3:微型電熱式蒸餾器的設計與製作 / 廖旭茂〉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綠色創客-3:微型電熱式蒸餾器的設計與製作

廖旭茂

台中市立大甲高級中等學校

教育部高中化學學科中心

nacl880626@hotmail.com

  • 簡介

蒸餾是化學工業上用來分離混合物的方法之一,它是利用混合物中的各成分沸點的差異來進行分離的。當對溶液加熱時,沸點低的成分會先分餾出,此技術普遍應用在釀酒與石化產業1。一般中學實驗室都是以簡單蒸餾為主,其主要的組成配件包括:盛裝蒸餾液的圓底燒瓶、防止突沸的沸石、作為加熱源的加熱包、偵測溫度的溫度計、冷卻蒸氣的李必氏冷凝管以及收集蒸餾液的錐形瓶等2。下圖為簡單蒸餾裝置圖。clip_image002[6]

1:實驗室中的蒸餾裝置圖。

體積過於龐大、造價過於高昂,且玻璃易碎,一般都是作為老師演示實驗用,學生無法分組實作;如何克服這些限制,改良蒸餾裝置,成了此次研發的重點。

延續之前的撰文(綠色創客-2:霍夫曼微型電解水模組的設計與應用3)風格,應用跨領域的技術,從無到有,一步一步地完成新式的微型蒸餾裝置的設計,以及實驗模組的教學應用;微型的設計中以20毫升樣本瓶取代傳統的圓底燒瓶,作為待蒸餾物的盛裝;應用雷射切割技術,製作支撐架;利用纏繞的電熱帶,搭配變壓器加熱,維持穩定熱源,取代昂貴的電熱包,或不夠安全的酒精燈;利用珍珠奶茶吸管作為冷凝管,加上USB沉水小馬達循環冷卻,達成節水的目標;整個裝置具有不易摔破、攜帶方便、安全穩固的優勢,除可將蒸餾的技術透過實作普及外,並可實際應用於探究與實作「植物精油的提煉」課程上。下圖為兩款微型蒸餾器的外觀圖。

clip_image004[6] 

2:微型電熱式蒸餾裝置(尚未纏繞電熱片)

本文除描述「微型電熱式蒸餾裝置」的製作方法外,亦提供教學使用示例。期盼透過本刊物的分享,提供讀者瞭解蒸餾實驗的參考;落實實驗減量、減廢,實踐環境友善與綠色永續的教學目標。

  • 器材與藥品

1.      功率80W的雷射切割機。

2.      透明壓克力板60cm × 40 cm,厚度8mm一塊(約可切出18組微型蒸餾器支架)

3.      寬為1mm的鎳鉻帶120cm【購自電子材料行】

4.      聚醯亞胺絕緣耐熱膠帶【購自電子材料行】

5.      功牙機1(含3.2mm6.0mm鑽頭各1支)

6.      電子本生燈1

7.      24V變壓器1個【購自電子材料行】

8.      USB沉水馬達【購自水族館】

9.      耐熱玻璃管(直徑Φ4mm,壁厚1mm,長300mm1

10.  雙面膠帶(寬=5mm、)1

11.  珍珠奶茶大吸管或環保矽膠吸管

12.  矽膠管2根(外徑=4.5mm,內徑2.5mm,長400mm

13.  M6螺絲組(含120mm長螺桿1支、螺母5個)【購自五金材料行】L

14.  鱷魚夾端子1條(DC5.5*2.5()轉鱷魚夾,長15cm)【購自電子材料行】

15.  塑膠空心圓管2支(直徑3mm,長3cm

16.  #0#5矽膠塞各2個(因樣品瓶口大小並無統一規格,矽膠塞規格會有異動)

17.  電子溫度計【購自水族館】

18.  紅葡萄酒一瓶。

  • 製作微型電熱式蒸餾器裝置

1.      概念發想:在可攜式、減量及可延伸應用性用的原則下,設計改良的重點六個方向:

(1)  如何縮減蒸餾裝置的空間大小,方便組裝與攜帶。

(2)  如何改善加熱的方式,減少突沸。

(3)  改造冷凝管,以塑膠材質代替易碎的玻璃材質。

(4)  如何循環使用冷卻水,減少水資源的浪費。

(5)  如何進行減壓蒸餾設計,提供快速分離混合物。

(6)  提供穩定支撐與的固定架。

2.      蒸餾模組簡圖:完整的機構圖如下:包括蒸餾瓶支撐架、電熱式蒸餾瓶、循環式環保冷卻管(含usb沉水馬達)、蒸餾液收集瓶。

  clip_image006[6]

3:蒸餾模組簡圖

3.      固定支撐架的加工與組裝:此部分包含壓克力元件切割與組裝兩個部分。

(1)  雷射切割:打開雷射切割軟體Rdworks中,導入機構設計的數位檔案,依照需求調整雷射切割的速率與功率的設定,接著取一塊大小為60cm × 40 cm,厚度為8mm的透明壓克力板,放置雷射切割機平台,進行雷射加工,共切割出螺桿固定底座1個、蒸餾瓶支撐板,及瓶身固定套環。隨後穩固地夾持螺桿固定底座,攻牙機上裝上M6螺絲攻,緩慢地攻出一個直徑6mm,深8mm的螺牙,完成攻牙程序。

(2)    1M6長螺桿,從固定底座下方旋轉鎖進,再取兩顆M6螺母旋進螺桿,一顆自底座上方旋緊,將螺桿夾持固定於底座上;另一顆維持在底座上方約1公分處。隨後依序將蒸餾瓶支撐板、兩顆M6螺母、瓶身固定套環旋進螺桿。靠螺絲調整、並固定支撐板、套環的位置,方便放置蒸餾瓶於套環中
。下圖為組合完成的固定支撐架。
image

4:電熱式蒸餾瓶固定支撐架

4.      電熱式蒸餾瓶的製作:準備一個20毫升的玻璃樣本瓶,剪一小段雙面膠帶,從上到下垂直貼在瓶身,並撕去背膠;隨後取寬1.0mm,長約200cm的鎳鉻帶,從瓶身上方緩慢地往下繞圈,鎳鉻線圈間的間隔約2mm注意線圈間不可接觸,否則通電會有短路現象,短路處溫度會過高,進而造成電熱線熔毀。纏繞完成後,線的兩端皆以壓接鉗接上環形卡扣端子,兩端子分別連接直流電源的正、負極,無正負之分(本實驗的直流電源使用變壓器,輸出功率為24V2A)。最後以耐熱絕緣膠膜包覆。

                                                                      clip_image012[6]

5:圖左電熱線纏繞,圖中為環形端子壓接,圖右為耐熱膜包覆

5.      循環式環保冷卻管的製作:包括4mm玻璃管的彎折、#0#3矽膠塞的鑽孔、冷凝管組裝三個部分:

(3)  取一段約22公分長的pyrex耐熱玻璃管,以簽字筆在離一端5cm15cm處劃記,做好彎折標記,隨後打開電子點火本生燈,將玻璃管彎折標記置於火焰上方,左右來回轉動製玻璃管軟化;隨後玻璃管離開火焰,3秒鐘後於事先繪製的圖案的木板上方,對齊彎折角度進行彎折。下圖為火焰加熱玻璃管過程。

                                                                          clip_image016[6]

6:玻璃管加熱彎折過程

(4)  矽膠塞鑽孔過程:取#0矽膠塞,以奇異筆畫計兩黑點,將矽膠塞置入於模具的孔洞上,以M3的鑽頭鑽出兩孔;再取出兩個#3矽膠塞,置入模具中,劃記標位後,以電鑽鑽出所需的孔洞。

clip_image018[6]

7:矽膠塞的鑽孔過程

(5)  冷凝管組裝A:先取1根珍珠奶茶的大吸管,剪裁兩端,保留彎曲處,及左右兩端約各3公分長(若無大吸管,也可以使用管徑接近的環保矽膠吸管)。先將一個矽膠塞順孔從90度彎角端推入,進入玻璃管中段的前側轉曲處,再把玻璃管貫穿大吸管,進入玻璃管中段,接著將矽膠塞推入大吸管前端。最後將另一個矽膠塞順孔推入玻璃管中端,並塞入大吸管後端,過程中可塗膜些許凡士林作為潤滑,轉彎處特別小心,避免折斷玻璃彎管。下圖為冷凝管的組裝流程圖。

 clip_image020[6]clip_image022[6]clip_image024[6]clip_image026[6]

8:冷凝管的組裝過程分解

(6)  冷凝管組裝B:取兩根長約3公分的M3的塑膠硬管,分別從大吸管兩端的矽膠塞另一孔洞推入,各留1公分在矽膠塞外面。將一個USB沉水小馬達置入一個250毫升中,燒杯盛水約八分滿;小馬達推氣端連接一條外徑4mm,長約40公分的M4矽膠管,矽膠管的一端連接大吸管後端的矽膠塞上的塑膠硬管;再取1M4矽膠管,一端連接大吸管前端矽膠塞上的塑膠硬管,另一端放進燒杯中,供冷卻水回流入燒杯內。下圖為冷卻水管進出水配置圖。

9:冷卻水從大吸管後段流進(左),從大吸管前段流出,流回燒杯中

(7)  #5的單孔矽膠塞,推入的玻璃管的的前段(大角度彎折),連接電熱式蒸餾瓶;另一個#5的雙孔矽膠塞,推入的玻璃管的的後段(小角度彎折),連接收集瓶,隨後將一小段髮夾彎玻璃管插入雙孔矽膠塞的另一孔洞。

(8)  將電熱瓶固定在支撐架上,旋緊瓶身固定套環的螺絲;將蒸餾液倒入瓶內,塞緊兩矽膠塞;變壓器的紅、黑鱷魚夾導線夾住電熱瓶的兩個環形卡扣端子,打開電源開關,隨即可開始加熱;將沉水馬達的USB接頭接上電源,啟動水流,即可開始冷卻程序。下圖微型蒸餾裝置的完整的組合圖。

clip_image032[6]

10:微型蒸餾器完整模組組合圖

  • 教學應用

1.      紅葡萄酒的蒸餾

(1)   打開蒸餾瓶的矽膠塞,取一小漏斗,倒入約10毫升的紅葡萄酒後,塞回矽膠塞。

(2)   打開電壓器電源開關,開始加熱;將沉水馬達放入盛水的燒杯中,將USB接頭接上電源,啟動水流,開始冷凝程序。[]:電熱式電壓器,加熱若超過十分鐘,樣本瓶表面溫度可高達150,請同學加熱過程勿碰觸瓶身,若非不得已要移動裝置,務必戴上防熱手套,以免燙傷。

(3)   5分鐘後,第一滴無色液體隨即餾出。10分鐘後即可開閉電源。下圖為蒸餾圖

(4)   打開收集瓶的矽膠,取出無色液體,試問這是純酒精嗎?裡面有水的存在嗎?

(5)   想想看,如何檢驗水的存在?

(6)   承上,想想看如何決定酒精的濃度?

2.      植物精油的分離提煉:礙於版面,這部分將於下期再來分享。

  • 安全注意及廢棄物處理

1.          本次實驗所用的CO2雷射切割機,為高能灼熱的熱線,眼睛不可直視,切割加工過程切勿離開現場,以免起火燃燒,引發火災;產生的氣體與粉末可能對健康有害,加工前後,務必全程開啟抽風機和空氣清淨機。

2.          在螺絲上鑽孔,或在壓克力板上攻牙,都必須以夾具夾緊後再施工。

3.          電熱式加熱可達100以上,實驗中或實驗剛結束,不可直接碰觸,以免燙傷。若一定要移動裝置,請戴上防熱手套,以免燙傷。

4.          所有實驗後的廢液,依規定回收處理。

  •  教師教學提示與建議

1.          玻璃管的彎折角度可在木板上以黑簽字筆劃記正確彎角,作為彎折模板。

2.          #0矽膠塞的下底面積很小,電鑽鑽孔請小心。

3.          矽膠塞宜緩慢旋入玻璃管,玻璃管塗抹少許的凡士林作為潤滑,可減少折斷機會。

4.          沉水馬達須事先浸泡在水中,再啟動電源;若在無水的狀況,啟動馬達,馬達極可能在30秒內燒毀。

5.          蒸餾液的體積必須少於10毫升,以免過熱產生的突沸,液體衝入收集瓶。若發生突沸現象,必須拆下冷凝管,以蒸餾水清洗、擦乾再用。

  • 參考資料

1.      Distillation, https://en.wikipedia.org/wiki/Distillation

2.      邱美虹、廖旭茂、楊水平、李祐慈、周金城、林震煌、陳昭岑、吉佛慈、林偌婷、葉志麟、鄭銘泉、鄧雅文、劉俊庚(民108)。普通型高中基礎化學探究活動手冊。台北市:三民書局。

3.      廖旭茂(2019)。綠色創客-2:霍夫曼微型電解水模組的設計與應用。台灣化學教育電子期刊,期32202011月參考http://531.9e9.myftpupload.com/?p=34798. 

大氣壓力實驗與建模課程

鄭志鵬

臺北市龍山國中

jjpong@lsjh.tp.edu.tw
  •         前言

      「思考智能」與「問題解決」兩大面向是108課綱中自然領綱學習表現著重的部分。前者重視想像思考運用,後者重視實證證據的取得與分析。要探究一科學主題,必然包含此兩部分,且想像思考運用和實證證據的驗證,往往是交互出現相互印證的。

但在科學探究與實作的教學中,有時會看到缺少思考模型的猜想和推理的問題解決課程,或是缺乏實驗驗證的推理思考課程。有些課程可能因為設定的學習目標本來就強調其中一部分的學習表現訓練,當然就會呈現偏重一邊的情況。但有時候是因為課程受限於理論難度過高,或是工具不足以致於需要在課程設計中有所取捨。也有時候是因為在課程設計的思考上,要做出兼顧兩者的課程太過複雜。導致許多課程往往偏重一邊而忽略了另一邊。

本課程以學習大氣壓力單元為例,運用電腦2D物理模擬引擎AlgodooArduino開發板作為工具。前者幫助學生進行抽象思考、推論與模型建立;後者幫助學生方便在實驗中取得壓力數據。建立課程步驟,在課程中讓學生進行思考與實證雙向的學習。

  • 課程設計理念

現今許多的探究課程,大致上可以分為兩大類型。一種著重在新課綱「問題解決」的能力,是培養科學方法的課程。另一種課程,著重在新課綱「思考智能」的能力,是培養邏輯推理、論證或建模的課程,但很少課程能兼顧兩者。這可能是因為許多中學科學課程知識的理論背景以及推論深度都已經超過中學生的能力,我們在課程中難以設計兼顧思考智能與問題解決的能力。所以才導致課程設計會將兩者分開。

但我們也都知道,缺乏了理論基礎的「問題解決」,常常會變成亂槍打鳥的在選擇操作變因,沒辦法依據某種待驗證的理論提出待驗證的問題;缺乏了實驗實作的「思考智能」也往往會流於空想,缺少以實際實驗證據檢驗理論的強度。實際上適當的提供理論,就能讓課程兼顧兩者。

有老師會認為提供給學生理論等於告訴學生答案,就沒有探究的意義了,總是希望學生能藉由探究產出自己的理論。但其實科學活動一直都不是從零開始的,每一項科學研究都基於某些已知理論,學生也不需要從零開始探究。

那要怎麼樣才能在課堂中適當的給予理論呢?課程中有時候可以給學生正確的理論,有時候可以給予有瑕疵的理論,有時候可以兩個理論都給,有時候可以給予多個有瑕疵的理論,有時候可以給予正確的但不完整的理論。關鍵是不需要告訴學生哪個理論才是正確的。於是學生扮演的角色,就可能是驗證理論的正確性、排除錯誤理論或是幫不完整的理論補充完整。如此一來,就可以從觀察階段進入定題,並從定題之後帶入實驗階段與思考智能的能力培養。

以下將運用arduino作為測量壓力的儀器,用algodoo作為粒子碰撞模擬的工具,以「大氣壓力」作為例子,說明如何在學習大氣壓力單元時,在課程中納入思考智能與問題解決的學習。

  • 運用工具

一、Arduino與大氣壓力的測量

        利用Arduino開發板,搭配氣壓測量的感測器和對應的程式,就能輕易的測量到大氣壓力數值。這次的課程,運用兩種不同的氣壓感測器,分別是BMP180(圖一)和MPX4115ap(圖二)。BMP180是體積很小,消耗功率也極小的壓力計。它可以測量所在空間的大氣壓力,測量精準度高達3Pa。可以輕易的測量到一間教室的天花板和地板之間的氣壓差距,如果上下移動數個樓層,變化更是明顯。MPX4115ap則是體積較大,精密度較低且價格較高的氣壓感測器。MPX4115ap可測量的壓力範圍為15000Pa ~115000Pa,在Arduino nano下精準度約為100Pa。可以知道此感測器只能測量較低氣壓,且精準度較低。但是前頭的測量開口,可以很容易的接上風管,與針筒連結測量密閉空間中的氣體壓力,方便許多氣壓相關實驗的進行。寫入適當的程式後,就能讓氣壓數值顯示在連接的液晶螢幕上,成為在氣壓相關課程中,方便學生讀取應變項數值的裝置。以BMP180搭配arduino製作的壓力計,以「BMP壓力計」稱之;以MPX4115ap搭配arduino製作的壓力計,以「MPX壓力計」稱之。


clip_image002[1]


clip_image004[1]

圖一、低功率高精度的BMP180氣壓計

圖二、可以以風管和針筒相連,測量密閉系統內的大氣壓力的MPX4115ap

 

寫好程式後,就能在液晶螢幕上直接讀取壓力數值(圖三)。將連接在MPX4115ap的針筒拉開後,可以看到壓力下降了(圖四)。用手觸摸溫度計的話,可以看到溫度被手加熱而上升(圖五)。用此裝置,就能在實驗中,測量我們需要的數值。

clip_image006[1]

圖三、用Arduino搭配適當的感測器,可以同時測量溫度和壓力。左上角是BMP180,測出的壓力數值顯示在最下排;右下角是連接著針筒的MPX4115ap,測出的壓力數值顯示在第二排。最上排則是測量到的溫度值。


clip_image008[1]


clip_image010[1]

圖四、將連接的針筒往外拉,可以看到測量到的MPX氣壓下降了。

圖五、用手觸摸溫度計,可以看到溫度上升

  • Algodoo程式功能與環境設定說明

        Algodoo是由Emil Ernerfeldt創立的程式。是一種虛擬實境研究時所開發的物理引擎,使用者可以透過Algodoo提供的界面進行二維空間中牛頓力學、運動學、機械、光學等物理實驗的模擬。使用者可以在虛擬空間中,創造粒子、活塞與障壁。並且調整參數,讓環境成為無摩擦力、完全彈性碰撞的空間,提供學生大氣壓力來自氣體分子碰撞的想像。以下簡單介紹在此課程中,進行模擬的環境設定。

先在上下左右,以平面工具創造四個垂直的平面作為密閉空間的邊界,並將「材質」參數設定為:摩擦係數=0;彈性係數=1。如此一來就得到一個碰撞時不會有能量損耗的密閉空間如圖六。

clip_image012[1]

圖六、上下左右用「平面工具」圍出空間,並將四面平片的性質參數設定為摩擦力(係數)=0,彈性(係數)=1

接下來,在空間中製作一個長方形作為活塞。長方形活塞的高度,會略小於空間的高度,讓活塞可以在空間中自由活動。長方形活塞的寬度要作寬一點,讓活塞被碰撞時不會有太大的傾斜。最後製作一個小圓球作為一個氣體粒子。活塞與空氣粒子當然都要設定摩擦係數=0和彈性係數=1。接下來,右下角有個蘋果圖案和蘋果右邊的綠色球圖案,分別代表環境中的重力以及空氣阻力與浮力。先把這兩個關閉,讓環境變成無重力無空氣影響。這樣就完成了初步的環境設定(圖七)。

clip_image014[1]

圖七、以長方形做出活塞,圓形做出氣體粒子,並將它們的性質都設定為摩擦係數=0,彈性係數=0

接下來,如果按下「時間開始」的按鈕(圖八),會發現所有的東西都處於靜止狀態。這是因為活塞與氣體粒子都處於初始狀態靜止,且不受力情況,自然會維持原本的狀態不改變。此時可以點選氣體粒子,並賦予氣體粒子速度(圖九)。氣體粒子就會在空間中移動,當碰撞到活塞時,就會反彈並且推動活塞移動(圖十)。接下來,就可以根據課程需要,與學生討論,將不同數量的氣體粒子放在不同位置改變氣體量;調整活塞位置改變體積;調整粒子速度改變溫度等等。作為想像創造、推理論證、建立模型等課程使用。詳細操作過程,請參考:http://gg.gg/naxrw

clip_image016[1]

圖八、視窗下方有控制時間開始與停止的按鈕,以及右側有重力與空氣阻力的開關。先將重力與空氣阻力關閉,使空間成為無重力和無空氣的狀態。按下中間綠色三角形的play按鈕,讓時間開始運行。有需要的時候,也可以開啟重力觀察


clip_image018[1]


clip_image020[1]

圖九、點選氣體粒子,在「速度」選項中,賦予粒子速率與角度

圖十、用軌跡工具可以看到綠色的氣體粒子碰撞到活塞之後反彈,讓活塞往右移動

  • 課程架構

一、課程說明與架構圖

課程從學生的經驗與已知出發,確認學生對於氣壓有哪些理解。接著以實驗確認經驗的正確性,一方面確認經驗與知識,一方面學習應變變因的測量工具。接著用algodoo引進微觀粒子碰撞的模型,讓學生以此模型思考影響壓力大小的因素。接著思考在模型中調整的參數,要如何在真實世界中執行,並且根據模型預測實驗結果。然後根據過程技能進行實驗設計,實際進行實驗,收集數據,分析數據,確認模型思考的結果是正確或是需要修正的。接著試著以已確認的粒子碰撞模型,思考為何高處壓力較小,低處壓力較大?以新模型來思考舊有經驗。最後教師統整說明(圖十一)。

clip_image022[1]

圖十一、從已知切入,進入模型思考,並回到真實實驗的歷程。圖中紅色部分,屬於真實世界的操作;綠色部分,屬於模型想像的思考;黃色部分則是連結兩者的過程。

二、課程進行說明

(一)課程背景與教學目標

本課程背景與相關教學目標呈現如表1所示。

1  課程背景與具體學習目標


領域/科目

 


自然領域/理化科

 


設計者

 


鄭志鵬

 


實施年級

 


八年級

 


總節數

 


2節,90分鐘

 


單元名稱

 


大氣壓力

 


具體學習目標

 


1.能依據已知的物質重力會形成壓力的概念,經由自我或團體探索與討論的過程,想像當身處的高度不同時,可能產生的大氣壓力差異。

 

2.能依據粒子碰撞的壓力模型,經由團體探索與討論的過程,想像當粒子狀態改變時,其結果可能產生的大氣壓力

 

3.能從實驗過程、合作討論中理解粒子的自然界模型,並能比較以重力或粒子碰撞來解釋大氣壓力來源的差異。

 

4.能根據理論預測大氣壓力可能的變化,並設計適當的實驗步驟收集實驗數據。

 

5.能正確安全操作arduino壓力計,進行壓力數值量測並詳實記錄。

 

6.能以分析歸納、製作圖表的方式,整理高度、體積與壓力關係數據。

 

7.能運用粒子碰撞模型,從所得的數據,獲知高度與體積和大氣壓力的因果關係,並能運用粒子碰撞的模型來解釋。

 

(二)學生先備能力與教師課前準備

         本課程考量學生先背知識與教師課前準備表2所示。

2  學生先備知識能力與教師課前準備


項目

 


說明

 


學生先備知識與能力

 


1.知道壓力的定義P=F/A

 

2.知道液體壓力P=h x
d

 

3.從馬德堡半球或真空罐等實驗,知道大氣壓力的存在。

 

4.知道實驗時,自變項要能操縱改變,應變項要能測量,控制變因要能控制

 

5.確定實驗步驟以及需要測量的項目之後,知道如何設計實驗紀錄表格

 


教師準備

 


1.每一組學生都有一套BMP壓力計與MPX壓力計。

 

2.安裝Algodoo程式,並將電腦連結上投影機,課程中,皆由教師操作Algodoo,並由投影機投出讓全班一起觀看

 


(三)詳細課程步驟如下:

以下為簡要的課程進行說明,較詳細的課程進行方式,請參閱本連結文件(http://gg.gg/naxwk)。課程步驟如下:

1.          引入情境:提取學生相關經驗或知識,例如七年級地理課曾經學過的高低氣壓,或是氣象預報曾經聽過的相關詞彙知識。讓學生就目前的理解或猜想,說出高山和平地相比何者氣壓較高?教師不需要做出特別的肯定或否定,這一階段的重點在於讓學生提取自己的經驗,讓自己進入氣壓課程的準備狀態。

2.          氣壓測量驗證已知現象:先指導學生用已經準備好的arduino測量工具測量大氣壓力之後,提供課本說法「大氣壓力來自氣體重量」。讓學生先連結理論和自己對高度與氣壓的關係,然後思考如何使用工具取得客觀數據驗證。例如學生可以走到不同的樓層測量氣壓變化,並根據取得的結果和經驗與理論作對照,可以驗證越高的樓層確實氣壓是更小的(如圖十二、十三)。


clip_image024[1]


clip_image026[1]


圖十二、學生以arduino工具測量不同樓層的大氣壓力


圖十三、學生以arduino工具測量不同樓層的大氣壓力


3.
         
引入碰撞理論模型:教師介紹以碰撞方式來解釋氣壓來源的說法:「據說氣體是一個個隨機運動粒子,氣體壓力來自氣體的碰撞」讓此理論成為「待驗證」的狀態。由於粒子模型較難想像,這階段引進了algodoo作為輔助說明的工具。在algodoo中,做出單一氣體粒子碰撞活塞反彈推動活塞的情境。幫助學生能用粒子思考碰撞模型。


clip_image028[1]


圖十四、教師以algodoo工具說明粒子碰撞模型

4.          運用模型提出猜想:教師提出問題「要如何改變活塞被碰撞的強度呢?」。學生可能會提出「粒子數目如果多一點或快一點,或者越擁擠的時候應該碰撞的效果會更強」。教師可以進一步追問:為什麼這樣效果就會變強?讓學生運用碰撞的描述,來描述理由:「例如速度越快,撞擊的力道就越大,當然推動活塞的效果就越強」

5.          在軟體中改變模型參數檢驗猜想:教師依照學生的提議,在軟體中調整參數,先在軟體中驗證猜想是否正確。

6.          思考如何將模型連結到真實世界:接下來讓學生思考,在軟體中可以增加或減少粒子的數量,那麼在現實中要如何改變空氣粒子的數量呢?如何改變粒子速度?如何改變擁擠的程度呢?經由思考與討論,讓學生理解氣體量可以用打氣或抽氣方式改變;粒子速度則跟溫度有關;擁擠程度則可以以調整氣體體積來達成。在這個階段,就可以形成許多代驗證問題,並根據問題進入到實驗設計階段。

7.          實驗設計階段:以上根據粒子碰撞理論提出的可能影響氣壓的因素,就成了實驗設計時的自變項。大氣壓力的大小就是應變項。根據這些,就可以開始依據科學方法的規範,設計實驗。讓學生使用arduino BMPMPX來測量壓力,並且運用真空罐、針筒等工具來進行實驗。

8.          數據分析:指導學生整理數據,根據學生程度不同,可以作定性比較也可以作定量分析(圖十五十六

clip_image030[1]clip_image032[1]

 圖十五、學生以arduino工具測量針筒內大氣壓力,並畫出密閉空間內體積與壓力關係(左)

圖十六、學生以arduino工具測量針筒內大氣壓力,並畫出密閉空間內體積與壓力關係(右)

9.          以模型解釋已知現象:根據粒子碰撞的理論,和實際實驗的結果作對照,回答代驗證問題。接著教師提問:那這個粒子碰撞的模型,能不能解釋一開始我們看到的越高的地方壓力越小的現象呢?教師可以運用algodoo,模擬有重力時的粒子分布狀態讓學生觀看後進行討論或說明。

10.      教師總結:教師解說如何以粒子碰撞思考壓力大小。並說明我們並不是真的看到粒子碰撞,而是以想像的方式猜想氣壓的來源,並且以實際實驗來驗證,取得支持此想像的實證證據(圖十七

clip_image034[1]clip_image036[1]

圖十七、教師以algodoo繪製高度差異較大時,重力影響氣體密度因此造成壓力差異的模型

  • 結語

        「問題解決」處理的是真實世界的自然規律問題;「思考智能」則是在大腦中想像自然界運行的原理。以上的內容,以大氣壓力單元為例,結合虛擬的algodoo模擬軟體幫助學生進行思考智能中能力。以粒子模型想像當某些條件改變時,可能會如何影響氣體壓力的大小。在軟體中模擬思考的結果後,再嘗試思考如何連結到真實世界的改變。讓學生學習連結想像與真實。學生根據特定理論,想像改變的情境與造成的影響,並且在真實世界中證實想像的內容。這樣的方式,在提出「計畫與執行」時,並非亂槍打鳥的隨意測試變因,而是目標很明確的去驗證某些想法。

        科學探究的模式本來就複雜而多樣,真實科學家解決問題探究自然的手法也不會只有一種。在設計探究課程時,也會根據不同的主題設計不同的課程模式,來讓學生達成各種學習表現。以上的教學模式,希望能提供一些想法,作為「思考智能」與「問題解決」課程設計的參考。

《臺灣化學教育》第三十九期 目錄 / 2020年9月

星期三 , 30, 9 月 2020 在〈《臺灣化學教育》第三十九期 目錄 / 2020年9月〉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臺灣化學教育》第三十九期(20209月)

 

 

  • 主編的話
  •     第三十九期主編的話/邱美虹HTMLPDF
  •  本期專題【專題編輯/王嘉瑜】
  •      「高瞻教師專業社群發展」專題導讀/王嘉瑜HTMLPDF
  •       高瞻教師專業社群發展:我們組了一個高瞻團隊─苗栗農工高瞻計畫學習社群緣起/鍾武龍HTMLPDF
  •         高瞻教師專業社群發展:發展新興科技生質能源學校本位課程之歷程/陳志魁、林唯潁HTMLPDF
  •       高瞻教師專業社群發展:搭建真實的科學舞台──發展科學閱讀素養課程/莫素娟、羅瑞美HTMLPDF
  •         高瞻教師專業社群發展:建立跨校教師課程開發社群/鍾武龍、黃儀婷HTMLPDF
  •       高瞻教師專業社群發展:高瞻經驗的自我省思與蛻變/林孟郁、王淑璟HTMLPDF
  • 教學教法/多元教學法【專欄編輯/周金城】
  •      以108課綱架構比較八年級自然科學教科書跨科議題內容/鐘建坪〔HTMLPDF
  • 教學教法/化學課程與教學【專欄編輯/鐘建坪】
  •      108課綱核心素養試題評量:以半導體3D封裝技術為例/張佑祥HTMLPDF
  •  教學教法/化學課程與教學【專欄編輯/邱美虹】
  •      「化學元素週期表環島之旅」特展借展後記:元素週期表的演進介紹與教學運用/廖酉鎮、夏小雅〔HTMLPDF

第三十九期 主編的話 / 邱美虹

星期四 , 10, 9 月 2020 在〈第三十九期 主編的話 / 邱美虹〉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第三十九期 主編的話

邱美虹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特聘教授
國際純粹化學與應用化學聯盟(IUPAC)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
中國化學會(臺灣)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
美國國家科學教學研究學會(NARST)前理事長
mhchiu@gapps.ntnu.edu.tw

120年前的庚子年1900),八國聯軍侵華,留下極大的恥辱,而次年所簽下的辛丑條約喪失主權,更是被迫付給各國賠償金四億五千萬兩白銀,分三十九年償還,連本帶利合計約10億,此即為後人所稱的庚子賠款。然而這一筆庚子賠款,後來在諸多中外人士的極力爭取下,有半數退還給中國作為資助留美學生之用,其中不乏民國初期的大師,如北京大學校長胡適、漢語言學家趙元任、前教育部長及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以及後來的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和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楊振寧等人第一次庚子賠款留美學生列表2020,皆曾受惠於庚子賠款而赴美留學,展開新的求學旅程並學成回饋社會與人類,真應驗了福禍相依之說。

2020年是庚子年,也是亂世之秋,從年初起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COVID-19),至今WHO計算到202099全球確診案例約2,750萬,其中約90萬人死亡WHO, 20200910,彷彿是一場21世紀的黑死病。近日84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在市中心港口工業區發生大爆炸事件,死傷數千人,此乃肇因於倉庫中所囤積長達六年高達將近3000噸的硝酸銨Ammonium Nitrate所引起的劇烈燃燒所致。這場大火的起因既是硝酸銨引起,那硝酸銨是什麼呢?硝酸銨是常用的肥料之一,也是礦場或採石場常用的爆炸物,硝酸銨和燃油的混合物可以做為氧化劑會幫助其他物質燃燒。純的硝酸銨其實是不會爆炸的,但在2300C時就會分解,且加熱到260-3000C時就會爆炸產生大量氣體,如氮氣、水蒸氣、氧氣,當時產生蕈狀般的爆炸就是大量氣體的產生,而橘紅色火焰則是相伴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Compound Interest, 2020。爆炸事件總拖不了化學反應,因而化學總予人負面的印象!

不僅是這起爆炸案再度帶來人們對化學的負面觀感,緊接著的是九月政府公布將於2021年引進美國含瘦肉精的牛肉與豬肉,為何這顆震撼彈讓老百姓們實在不知所措而引起社會動盪呢?瘦肉精究竟是何物可以引起如此大的騷動呢?所謂瘦肉精,顧名思義就是讓動物產生瘦肉的化學藥品,萊克多巴胺Ractopamine通常就是用來減少體脂肪而產生瘦肉的物質。目前除美國外,全世界核准於牛隻飼料中添加萊克多巴胺的國家,包括加拿大、墨西哥、印尼等27國,其中日本、韓國、紐西蘭等認為對健康無慮。然除歐盟外,目前大約有160個國家包括俄羅斯、中國等)仍禁用此類添加物,以減少對人體可能產生不可預期的副作用(Ractopamine, 2020; Randox Food Diagnostics, 2018

上述這兩例都是屬於社會的科學議題Socio-Scientific Issues, SSI他們就發生在人們的周遭,所牽涉到的不僅是生活上的不便,也面臨對生命的威脅。而其中最主要的肇事者都是化學,但細想一下,又讓人不禁有種匹夫無罪,懷璧其罪之感,譬如,其實純的硝酸銨是沒有危險性的,只因其混合其他化學品才造成傷害,是否這樣的科學議題可以提供學生去探討這個讓人又愛肥料又恨爆炸)的化合物的性質?究竟如何可以提高其使用安全性,降低其危險性?或是從它為何可以做為肥料出發去認識這個化合物。而在萊克多巴胺可以探討化學與食安問題以及風險評估,透過辯證、資料蒐集、實驗、舉證、下結論去做更具說服力的科學論證。

最後,此次專刊是由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王嘉瑜教授負責,王教授在指導高中端實施科技部的高瞻計畫下,接觸第一線教師,瞭解師生在進行科學探究活動時,所面臨的挑戰以及所看到的機會,這些文章正好可以提供教師實施108課程綱要中強調探究與實作課程最佳的鐵證與經驗分享。而常態性文章中,鐘建坪探討三版本教科書內容在跨科議題上的特色,並指出教材內容多著重於學習重點與實作,較少強調探究的歷程,顯然教材設計仍著重在知識產生的結果而缺乏知識建構的過程;張佑祥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評量,亦嘗試以108課綱目標出發設計適切的評量工具,可供現場教師參考,除此之外,廖酉鎮和夏小雅辦理元素週期表借展的經驗分享與介紹門得列夫元素之旅,此三篇為本期增加延伸性的閱讀。

 

參考文獻

Compound Interest (2020.08.05). What is ammonium nitrate and what happens when it explodes? Retrieved September 10, 2020, from https://www.compoundchem.com/2020/08/05/ammonium-nitrate/?fbclid=IwAR3yInDhp8M0x8sbjQmZ9Z7mcS4XgGuaxQJ3EmiaAJ7K1YPHE6PmooRmvZs

Randox Food Diagnostics(2018.01.23). What is it and why is it banned in over 160 countries? Retrieved September 10, 2020 from https://www.randoxfood.com/ractopamine-what-is-it-and-why-is-it-banned-in-over-160-countries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0.09.10). WHO coronavirus Disease (COVID-19) Dashboard. Retrieved September 10, 2020 from https://covid19.who.int/

第一次庚子賠款留美學生列表2020625中文維基百科。檢索日期2020910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ki/第一次庚子賠款留美學生列

「高瞻教師專業社群發展」專題導讀 / 王嘉瑜

星期三 , 9, 9 月 2020 在〈「高瞻教師專業社群發展」專題導讀 / 王嘉瑜〉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高瞻教師專業社群發展」專題導讀

王嘉瑜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數位學習與教育研究所暨師培中心

chiayuwang@mail.ntust.edu.tw

2006年,科技部(當時稱國科會)推動高瞻計畫,直接補助高中職學校與大學院校共同進行課程研究,希望透過高中職學校研發前瞻領域科學與科技課程、提供學生探究的學習情境,以引發高中職生對科技的興趣和培養科學探究能力,進而提升高中職科學與科技教育的品質(羅珮華,2011)。有別於由專家主導的課程研究,高瞻計畫強調「由下而上」,由高中職團隊提出計畫申請與執行,賦予高中職教師「課程研究者」的角色,提供教師專業成長的動能。

我在研究所開設「科學教師專業成長研究」多年,因為參與國立苗栗農工的高瞻計畫,看到科學探究教學和教師專業成長模式等理論,落實深根於教學現場。我也得以近距離地看到,由於參與高瞻,一群老師如何在校內推動一場由下而上、草根性的改革,這些改變如:科學教師的角色從課程消費者轉變為課程開發者,除了授課者之外,還多了課程研究者和計畫執行者的身分,我也看到老師們的學科教學知識豐富了,教學信念改變了也更堅定,連帶也看到學生能力的提升,令我非常印象深刻。

學校要依各校本有特色發展自訂科學課程或專題研究(製作)課程等,皆會面臨:沒有標準教科書和課綱內容可依循、需要資金、資源、和學科專家及課程專家的支持等挑戰,且教師須自行編寫教材和發展評量工具,負擔頗大。苗栗農工高瞻計畫教師團隊的特色在於:他們了解自己的學區、學校與學生特性,能開拓、串聯和運用資源與人脈,也善於團隊經營而能發揮社群的力量,最終甩開傳統地區性技術型高中的舊形象,展現自己獨特的亮點。

然而如同專題系列文章中提到的,課程和教學的變革成功,需仰賴團隊教師能分析和掌握諸多要素,並克服許多困難。本期專題特別邀請苗栗農工高瞻團隊的核心成員,分享他們於執行計畫、以及發展和實施新興科技探究課程和科學閱讀素養課程等校本課程的經驗。各篇的作者們在文中皆無私地分享他們所掌握的成功要素、也說明曾遭遇過的困難以及嘗試解決問題的歷程與策略,我衷心希望能夠透過他們的撰文分享,吸引和協助更多的科學教師專業社群投入課程研究並進行教學改變。以下說明本期專題各篇的內容與特色:

第一篇「苗栗農工高瞻計畫學習社群緣起」,說明團隊教師如何分析並依據學區、學校、教師和學生的特性,思考如何發揮既有的特色和長處,很有巧思地量身打造出兩期共7年,具有特色、高度可執行性、以及可直接落實於教學現場的計劃藍圖。相當值得有意申請科技部或教育部團隊計劃的老師或學校借鏡、參考。

第二篇「發展新興科技生質能源學校本位課程之歷程」和第三篇「搭建真實的科學舞台──發展科學閱讀素養課程」,則是介紹苗栗農工在執行高瞻計畫第一期和第二期期間所開發的一系列特色校本課程。文中除了說明系列課程背後的理念、內容單元架構和使用方式,供有興趣採用的老師參考;作者們也分享了教師團隊於課程發展過程中的設計考量、開發流程、遭遇的困難和解決方法。想自行開發科學特色課程或校本課程的教師或團隊,可參考文章所分享的經驗,思考課程設計的要素和課程發展與實行時的問題解決關鍵。

跨校社群的經營和經驗移轉,是執行高瞻計畫最具挑戰的環節之一。苗栗農工的跨校教學專業社群經營相當成功,第四篇「建立跨校教師課程開發社群」即說明苗栗農工與友校為期三年的跨校經驗移轉過程,其中特別分享跨校社群的經驗移轉項目和內容、以及移轉進行的方式與目的,希望能鼓勵成立更多校內跨科別或跨校經驗分享的專業學習社群。

資源再多、再用力鼓吹,仍需要教師們動起來,願意在教學現場做出改變!第五篇「高瞻經驗的自我省思與蛻變」即是由最初苗栗農工高瞻計畫的發起人,與團隊成員一起,回顧和說明苗栗農工執行高瞻計畫兩期共7年的時間,為教師團隊所帶來的教學專業改變、以及學生成長和學校之改變,希望能提供讀者們動力和信心。

l   參考資料

羅珮華(2011)。「高」聲遠播「瞻」向未來成果推廣與評估計畫子計畫二:飛揚全國─優良高瞻計畫成果推廣。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

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NSC 99-2514-S-003-004-),未出版。取自http://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42723/1/ntnulib_tp_C0701_04_077.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