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必修與多元選修:新北高中多元選修-科普寫作與傳播

鍾曉蘭

新北市立新北高級中學
教育部高中化學學科中心
chshirley2007@yahoo.com.tw

 

n  前言

108課綱強調培養學生自主行動、溝通互動及社會參與,以核心素養作為課程發展之主軸,不僅注重各教育階段之間的連貫(12年一貫),並發展各領域或科目之間的統整 (跨領域/跨科目的課程)。在化學課綱針對科學、科技與社會的主題下(見圖1)小學階段的學習內容是「引入科技連結科學與生活,引導學生閱讀、理解並思辨新聞中的科學」,國中階段為「強調不同材料對生活與社會的影響,及探討各種發電方式與新興能源對社會、環境等的影響」,到了高中階段則為「強調化學製造流程對日常生活影、社會、經濟、環境與生態的影響,並探討科學性的社會議題(Socio-scientific issues,簡稱SSI)。」(國家教育研究院,2018)

clip_image002

1  化學課綱中關於科學、科技與社會的主題下,各教育階段的學習內容

筆者根據上述課綱的理念,希望設計一門跨領域的多元選修課程,引導學生從觀看科普文章、科普影片中,找到有興趣探究的議題或科學主題,不僅學習科學概念,也同時培養學生進行探究的歷程(發現問題、規劃與研究、論證與建模、表達與分享),並積極參與科學知識的傳播,將學習的成果寫成小論文與製作科普小影片,促進科學知識進入個人和社會生活。

n  課程設計理念

筆者本身是高中化學教師,不專精於小論文撰寫與影片剪輯技術,因此邀請本校的圖書館主任(帶領小論文撰寫)與電腦老師(教授PPT製作與影片剪輯技術)一起協同教學,筆者主要是引導學生進行整個科學探究的與影片腳本的設計。

本課程育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如表1所示,學習評量主要是:成果與口頭發表(20%)、學習單(20%)、小論文(30%)及學生自製科普影片(30%)。對應學群為:資訊、工程、數理化、醫藥衛生、生命科學、地球環境及大眾傳播。教學資源請參閱表1

1  科普寫作與傳播課程設計相關內容

課程名稱 科普寫作與傳播 學分數 2 (高一)
師資來源 o校內單科  █校內跨科協同   o跨校協同   o外聘
課綱

核心素養

A自主行動 o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B溝通互動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C社會參與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o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學習評量 1.      成果與口頭發表(20%)

2.      學習單(20%)

3.      小論文(30%)

4.      學生自製科普影片(30%)

對應學群 █資訊     █工程     █數理化 █醫藥衛生     █生命科學 o農林漁牧

█地球環境     o建築設計     o藝術     o社會心理     █大眾傳播

o外語      o文史哲       o教育     o法政         o管理

o財經      o體育休閒

教學資源 l  國家地理頻道的影片

l  Discovery的影片

l  相關科普傳播網站

l  流言追追追相關影片

l  科學/科普雜誌、期刊

l  科學史或相關書籍

課程之教學(學習)目標如下:

1.      學生藉著先前習得的基本科學知識,對媒體的科學報導內容,進行分析、批判思考。

2.      學生面對相關科學在社會所引發的議題,瞭解媒體報導可能產生的偏見,能以科學方法進行資料蒐集、分析與問題解決,探究媒體所沒呈現的真相。

3.      學生能從閱讀科學書籍、研究報告或參考資料等既有的相關資料中,體驗科學探究重視實作經驗證據的使用、合乎邏輯的推論,以及探究結果的再現性。

4.      學生能從科學的主要發展方向和產業成果,建立永續發展的概念,並積極參與科學知識的傳播(成品為小論文與自製的科普影片),促進科學知識進入個人和社會生活。

5.      學生能體認並反思科學能幫助人類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但並不能解決人類社會所有的問題,科技發展有時也會引起環境或倫理道德的議題。

 

n  課程規劃表

課程規劃表(每週教學內容綱要)主要分兩大部分說明,第一部份是說明科普寫作模組,第二部分則為科普影片模組。科普寫作的開始是讓學生瞭解關鍵詞的意義,如何以關鍵詞搜尋相關資料,及如何正確引用參考資料;第2 週引導學生書寫小論文的格式、進行小論文佳作賞析及學習如何摘要文章重點;第3週引導學生以關鍵詞搜集與統整資料,並進行課堂的口頭發表;其他週次的教學內容綱要請參閱表2

2  第一部份科普寫作每週教學內容綱要

單元/主題

內容綱要


科普寫作

 

1 (1)課程內容與評量方式說明;(2)關鍵詞的意義,如何以關鍵詞搜尋相關資料;(3)如何確定資料來源的正確性與合法性;(4)如何正確引用參考資料。

2(1)如何書寫小論文;(2)小論文佳作賞析; (3)如何摘要文章重點。

3週 學生就關鍵詞搜尋資料、閱讀並統整相關資料,進行課堂的口頭發表

4~5週 閱讀式探究:閱讀相關媒體的科學議題報導內容,學生藉著先前習得的基本科學知識,對媒體的科學報導內容,進行分析、批判思考,摘要文章重點與書寫閱讀心得

6週 以第4~5週科學議題報導內容心得口頭發表(並繳交學習單)

7~8週 小論文書寫:小組討論書寫的議題、搜尋資料、擬定寫作大綱等

9學生小論文作品發表與評論(繳交修正後的小論文)

第二部分科普傳播一開始是讓學生進行流言追追追相關影片賞析,探討影片內的科學知識、呈現的方式、從觀賞影片與討論的過程中,體驗科學探究重視實作經驗證據的使用、合乎邏輯的推論,並提出小組的觀點。其他週次的內容綱要請參閱表3

3 第二部分科普傳播每週教學內容綱要

單元/主題

內容綱要


科普傳播

 

10 流言追追追相關影賞析:探討影片內的科學知識、呈現的方式、從觀賞影片與討論的過程中,體驗科學探究重視實作經驗證據的使用、合乎邏輯的推論,並提出小組的觀點。

11 如何製作影片:各種製作的技能與多媒體工具介紹

12-13 科普影片製作:制定拍片議題、拍片大綱與主要科學內容(文本部分)

14 小組發表拍片大綱與主要內容簡介

15-16 討論與制定分鏡的劇本,再次確認科學內容與文本的正確性與豐富性等。

17 小組發表分鏡劇本

18 小組拍攝影片之剪輯(分組進行並與老師討論)

19 自製科普影片口頭報告與成果展

n  課程實施與成果

學生學習的情況如圖4A~4F,小組影片示例如圖5A~5B,小組規劃水火箭影片的想法(修改後的心智圖)呈現如圖6

學生在課堂上可以手機查詢相關資料,編輯相關資料,課後再製作簡報檔,於下週課堂進行口頭報告,這類課程需在有投影設備的教室上課,不需使用電腦教室。學生心智圖的製作方面,先在課堂以手寫的方式進行初步規劃,而後可使用免費X-mind軟體(有手機版),進行心智圖精緻化,並將一系列修正的歷程寄給教師檢視,便於教師持續給予回饋(可以建立line群組或臉書平台,以利學生上傳資料)。影片製作需電腦老師進行協同教學,一系列的影片剪輯課程,需要在電腦教室進行,若學校電腦教室不足,建議可請每組學生自行帶個人筆電或與設備組商借筆電(一組一台),以便剪輯軟體可使用試用版或請教務處專案購買。

clip_image004

4A:學生進行小組口頭發表

clip_image006

4B:學生手寫水火箭心智圖


clip_image0084C:學生進行水火箭組裝


clip_image0104D:學生進行水火箭發射


clip_image012

4E各組學生進行影片剪輯


clip_image014

4F電腦老師指導學生剪輯影片


clip_image016

5A  學生小組製作影片:基因剪刀技術


clip_image018

5B  學生小組製作影片:大爆射

 

 

clip_image020

6  學生進行水火箭探究所規劃的心智圖

 

n  課程反思

本課程是以學生為探究學習的主題,不論是訂定探究主題、搜集資料進行驗證實驗或分析數據,製作腳本、拍攝影片或剪輯影片,都需要學生主動投入且要學習多種能力,但本校學生程度屬中間,先備知識仍有不足,在進高中以前多以背誦知識為主,學習動機不夠積極。課程施後有許多待改進之處,例如:學生搜尋資料多以維基百科為主,參考資料不夠多元整理資料傾向完全複製,多未進行資料統整、論證與反思的部分學生的資訊能力普遍不足,影片剪輯能力有待加強小組合作分工不均,有些同學多沉迷在手機或遊戲中,並未認真學習(參見表4)

筆者反思未來修改方向與策略如下(參見表4):由於學習時間不夠,新年度將此課程改為全學年,科普寫作時間延長為10-12週;加強科學閱讀與短篇寫作,引導學生統整資料,歸納出結論,進而提出論證與反思;要多進行師生之間的討論,將評量的考核點分散在每2-3週一次,避免學生們勞逸不均;在課程中要加入更多資訊軟體與能力培養的課程。

4  教學現況問題及未來修改方向與策略說明

教學現況問題

未來修改方向與策略

l   科普寫作時間不足,學生修改文章的時間需要拉長,需要更多師生討論及回饋時間。

l   未來將此課程改為全學年,科普寫作時間延長為10-12週。

l   學生搜尋資料多以維基百科為主,參考資料不夠多元。

l   多提供學生資料庫,例如臺灣化學教育電子期刊教育大市集、均一教育平台等。

l   學生整理資料傾向完全複製,多未進行資料統整、論證與反思的部分。

l   加強科學閱讀與短篇寫作,引導學生統整資料,歸納出結論,進而提出論證與反思。

l   學生在進行科普影片製作時,某些小組是單人工作,有些同學多沉迷在手機或遊戲中,並未認真學習。

l   要多進行師生之間的討論,將評量的考核點分散在每2-3週一次,避免學生們勞逸不均。

l   學生的資訊能力普遍不足,影片剪輯能力有待加強。

l   在課程中要加入更多資訊軟體與能力培養的課程。

 

n  結語

此類型的課程在本校屬於新開設的跨領域,不論對教師還是學生,其中的挑戰與挫折不勝枚舉,筆者一度想要放棄此課程,但顧及此課程對於學生的能力發展有極大的幫助,最終還是決定繼續開設。不過未來可能會更聚焦在學生面對相關科學在社會所引發的議題,瞭解媒體報導可能產生的偏見,增進學生媒體素養。

很多現場教師不太願意嘗試沒有教科書的課程或教學,筆者向各位教師們分享新課綱的理念與課程設計的點點滴滴,希冀大家在設計新的教學能有所依據,並理解改變並不困難、教室的翻轉也不是不可行的事情,只要老師們願意一起努力,嘗試新的課程,讓學生們有更多元的學習機會,以提升學生學習動機,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n  參考資料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8)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自然科學領域2019/01/05引自https://is.gd/rhHGEG

校本必修與多元選修竹山高中多元選修: 生活科學家及科學志工

 

陳映辛12*、馮松林12

1國立竹山高級中學
2教育部高中化學學科中心

*cs60006@gm.cshs.ntct.edu.tw

 

  • 前言

竹山是位處南投縣南邊之偏鄉,各項活動及資源貧乏,學生在知識上的刺激也比較少,多數學生在學習上自信心不足,尤其對科學的學習更是力不從心。科學學習一直被視為需要有高層次的認知能力,在課堂上充滿繁雜的計算及講解,常使學生視自然科學為高深及難以親近的學科,尤其在鄉下,學生缺乏接觸和學習科學的環境,一直是學習科學的弱勢,科學的不親和,其實不應該成為學習的最大障礙。筆者期望藉由學生動手做實驗,讓學生體驗科學知識之美。

竹山高中自101年辦理科學宅急便活動,以學生發展科學闖關活動為基礎,帶動學生學習科學的風潮,在指導學生動手實驗的過程,才體認到動手實驗是偏鄉學生學習科學的新契機,學生做實驗時所展現課堂教學見不到的創意與自信,感動了我們。讓學生動手實驗的成功,促使我們反省在偏鄉教學的新意義。

本課程架構(如圖一)是以科學實驗探究及生活科學實驗為主體,讓學生從基本實驗操作能力學習開始,學習如何做科學探究,並結合生活相關之科學實驗,讓學生能於日常生活應用科學,做一個生活科學家。課程最後是以科學活動引導學生做科學探究,實施方式是透過辦理「竹山高中科學宅急便」科學闖關活動,學生以自己設計科學實驗做為闖關實驗關卡,並且以服務學習之精神用科學做志工服務。

clip_image002

1  竹山高中科學宅急便課程架構

 

  • 課程設計理念

課程設計理念如下表1

1  課程設計理念


項目


內容說明


設計理念

 

1.      將課程劃分為認識科學活動、實驗基礎訓練、科學在日常生活的應用、科學志工服務學習四部分

2.      讓學生利用動手做來認識科學之美

3.      安排一些趣味性較高的實驗,幫助學生克服做實驗的心理障礙,並藉由簡易實驗讓學生習得實驗技巧

4.      介紹身邊常見芳香植物中的化合物,並製作成生活用品

5.      發揮創意將趣味及科學原理結合,發展成關卡,並應用於科學志工活動中


配合課綱

基礎化學、基礎物理
、基礎生物


教學目標

 

1.      藉由探究式實驗帶領學生認識科學之美並提升學習科學的興趣

2.      帶領學生認識科學基本知識及實驗中常用的器具及方法

3.      培養學生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4.      訓練學生動手實作、撰寫報告及表達的能力

5.      培養學生發揮團隊合作精神在指定時間內完成實驗及報告

6.      帶領學生認識校園芳香植物,了解其所含的化學物質及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7.      帶領學生了解竹山高中科學志工的活動及使命。能夠運用自己的一技之長,帶領國小、弱勢團體的學生透過科學闖關活動來認識科學原理及其應用,進而提升對科學的興趣


教學活動

1.      教師介紹或講解

2.      學生科學基本實力培養

3.      做實驗


評量方式

1.      學生學習態度

2.      學生創意設計

3.      學生實驗學習單、口頭報告

4.      學生作品分享


參考資料

1.      教育部高級中學化學科課程綱要

2.      教育部高中化學學科中心研發之教案

3.      2012科學實驗宅急便來竹高Fun科學活動成果專輯

  •      課程規劃表

2  課程一認識科學活動

課程名稱

教學內容及教學活動

學生活動

評量方式

分組

認識實驗室

 

1.      3人一組,填寫資料表並選出組長

2.      認識實驗室器材配置

3.      了解實驗室安全守則

4.      介紹此學期課程容,激  發學生參與科學實作及科  學志工的動機、熱情,挑戰自我

1.      認識常用器材及其清洗方法及位置

2.      分組

3.      寫學習單

 

1.      學生態度:主動性、提問及討論的活動細節

2.      學生學習單:撰寫的完整度

科學志工觀摩及志工申請

 

1.      介紹「科學志工課程」規劃

2.      以網站資訊、照片介紹竹山高中科學志工,鼓勵學生發揮創意。

 

3.      播放科學志工影片及照片,並講解實驗的設計原理。

1.      學生提出活動中細節問題,由教師回答或同儕討論。

2.      學生上網蒐尋相關資料。

 

學生態度:主動性、提問狀態、討論活動細節或可行性,對於科活動的好奇心等

 

3  課程二實驗基礎訓練

4  課程三科學

課程名稱

教學內容及教學活動

學生活動

評量方式

校園香草植物介紹及常用精油介紹

1.      利用投影片介紹校園中芳香植物及其精油所含化學物質

2.      介紹常用精油中的化學物質

3.      器材及藥品:數種精油

1.      尋找並認識校園中的芳香植物

2.      聞其味道並描述之

3.      上網查常用精油的應用

1.       學生態度:主動性、提問狀態、討論活動細節

2.       學習單的撰寫

植物精油日常應用()

防蚊液、紫草膏

 

1.      介紹精油安全使用方法及濃度

2.      講解防蚊液常用的精油及配方

3.      講解紫草膏的製作方法

4.      器材及藥品:

5.      燒杯、量筒、加熱板、電子秤、數種精油、酒精、甜杏仁油、紫草根、蜂蠟、薄荷腦

1.      製作自己專屬的防蚊液

2.      製作紫草膏(添加個人喜歡的精油)

1.       實驗操作技巧正確性與安全性

2.       成果分享:將實作成果展示

植物精油日常應用()

洗手乳、洗碗精

 

1.      講解清潔劑清潔原理

2.      介紹不同起泡劑的功用

3.      講解洗手乳製作方法

4.      講解洗碗精製作方法

5.      器材及藥品:

電子秤、燒杯、量筒、數種精油、椰子油起泡劑、甜菜鹼起泡劑、甘油、甜杏仁油、食鹽

1.       製作專屬的洗手乳(添加個人喜歡的精油)

2.       製作洗碗精

 

1.      實驗操作技巧正確性與安全性

2.      成果分享:將實作成果展示

 

植物精油日常應用()

家事皂

 

1.      講解皂化反應

2.      介紹手工皂計算網頁

3.      介紹家事皂製作方法

4.      器材及藥品:

鋼盆、電子秤、椰子油、棕櫚油、氫氧化鈉、數種精油

製作專屬的家事皂

(添加個人喜歡的精油)

 

1.       實驗操作技巧正確性與安全性

2.       成果分享:將實作成果展示

 

 

5  課程四科學志工服務學習

課程名稱

教學內容及教學活動

學生活動

評量方式

科學志工

服務訓練()~()

 

1.      提供實驗室可使用「器材」,包括塑膠容器、磁鐵、鐵架等

2.      協助學生向物理實驗室尋求相關器材的支援

3.      鼓勵學生發揮,進行科學創意關卡設計

4.      修正學生提出的設計草稿使其更府合綠色化學精神、以環保為原則

1.      進行關卡設計資料收集與初步設計,包括物理與化學

2.      以組為單位,開始進行關卡設計,並能說明關卡科學原理或化學反應

3.      隨時與教師討論所設計的關卡可行性,包括藥品種類、器材種類、安全性

4.      完成科學趣味創意關卡

1.      趣味創意關卡內容

2.      趣味創意關卡的流暢性

3.      實作能力:主動性、實驗態度與細心程度、實驗操作正確性

 

心得分享及報告

分組報告

科學志工服務學習

心得分組報告

成果分享

 

  •  課程實施與成果

一、認識科學活動(學生心得分享)

l  沒想到這些年,學長姐們做了這麼多的事,好厲害,我也希望自己像他們一樣,可以貢獻自己棉薄之力,為小學生服務(黃于珊)

l  在課程活動的介紹影片裡看到自己的哥哥和姊姊,以前只知道他們很忙,但是都沒仔細問,在映辛老師介紹的影片裡看到他們,為小朋友帶科學活動,我覺得很驕傲。我也要像他們一樣,可是我又很怕自己做不好,我會加油的~~(黃培紋)

二、實驗基礎訓練

課程實施情況詳見圖1a~1h

1a正確使用電子天平秤藥品及清潔clip_image004

1b安全吸球量取所需濃酸clip_image006

1c 濃酸稀釋

clip_image008

1d  酸鹼滴定clip_image010

1e藍色的QQ球誕生clip_image012

1f金屬焰色實驗
clip_image014


三、科學在日常生活的應用(詳見圖
2a~2c)

圖2a 手工皂製作

clip_image016

圖2b 洗碗精製作

clip_image018

圖2c 紫草膏製作

clip_image020

學生心得分享如下:

l  這是第一次有如此不同於以往的課程,鮮少能有這樣的機會能夠自己製作出生活上不可或缺的蚊蟲叮咬藥膏!真的超特別也超有趣的!希望以後能常有這種類型的課程(黃于珊)

l  聞了各種精油的味道,覺得很有趣,而且紫草膏平常也用的到,滿滿玫瑰味的紫草膏因為還有加甜橙的精油,所以肚子餓的時候聞真的會越聞越餓(黃培紋)

l  有別於其他化學實驗,此實驗不但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隨時運用,也能透過選擇精油的過程聞到各種天然精油的味道,在之間調配出自己最喜歡並符合需求,聞起來的味道卻又和諧的藥膏,獲益良多(洪郁綺)

四、科學志工服務學習

科學志工服務學習活動說明及照片詳見表6

6志工服務學習科學志工服務活動

  • 課程特色與建議

一、探究式的學習

本課程採循序漸進的方法,讓學生由「實驗基礎訓練課程」學到基本能力,再經過「科學在日常生活的應用課程」啟發,最後自行透過閱讀、觀察、找資料、討論,研發出趣味創意關卡,這就是一種探究式的學習。在課程中,我們會先由小任務著手、根據學生的個別差異調整實驗的難易度,提高任務達成率幫助學生建立信心,再逐漸加深、加廣實驗探究,使每個學生都能發揮自己的潛力。

二、活動引導教學

本課程利用科學活動引導教學,我們從動機著手,給學生簡單的科學任務,讓學生試著藉由匯集資料、討論、實驗、觀察等方法動手實作,達成任務。因為具有時效性(三星期後就是科學志工服務),所以學生的專注力非常集中,非常有效率。(因為害怕面對小朋友會開天窗,當然也是激發學生的榮譽心)

三、        志工活動

學生們感嘆從小取之於社會太多,現在有能力應該回饋社會貢獻一己之力。這些課程中的學生因為喜歡動手做科學,所以藉由本課程發揮一己之長,辦理科學志工、科學宅急便闖關活動回饋鄉里。竹山屬於偏鄉,地區的資源不如都市豐富,相對很多學生對科學產生恐懼,因此我們的科學志工到國小服務,真正做到科學教育推廣、往下紮根。

本課程規劃至國小辦理「竹山高中科學宅急便」闖關活動,每年提供不一樣的科學實驗,確實讓國小師生都驚艷,讓科學變得好好玩。

將科學課程直接到小學推行有很大的潛在影響,竹山國小周庚辛校長特別提到,自從本活動到竹山國小辦理後,學生參加科學活動的與趣增加了,去年開始在全縣科展也獲第二名及第三名的佳績,特別期望竹山高中可以每年都去竹山國小辦活動。國小的老師、校長對我們的活動有信心,小學生也會期待參加活動,這是對本課程的肯定,也是我們應擔負的重任。

今年特別承辦南投縣竹山鎮弱勢家庭學生的科學營,不但提供10個趣味科學關卡,還教小朋友學做洗手乳、防蚊液、洗碗精及紫草膏,讓小朋友不但在遊戲中學會科學原理及應用,更學會如何將科學應用在日常生活中,讓自己的生活更科學、便利及安全。

校本必修與多元選修:高雄中學多元選修:化學入門()()與化學宅急便

林威志1,2,a,林宗益1,2,b

1高雄市立高雄中學

2教育部高中化學學科中心

carrot710305@gmail.com


blty5622@yahoo.com.tw 

 

n  前言

    為因應新課綱的課程變革,108學年度入學的高一新生,畢業總學分至少150學分,其中至少40學分是選修課,且各校選修課不盡相同。而新課綱一個很重要改變是,必修課減少,選修課變多,因此雄中提早因應新課綱發展,推出特色課程選修,並進行全校大跑班,讓高一學生提早培養安排選課的能力,並且為升大學的備審資料做準備。另外,教育部高中化學學科中心自2010年底起為2011國際化學年造勢,開始籌畫「化學宅急便」活動,至今已有10周年的傳承,強調「化學即生活;生活即化學」,所有的化學學習都與生活離不開關係!最好的教育就是從生活中學習、從體驗中學習,讓學生能在生活中印證化學原理和概念。因此該班的成立兼具了兩大任務。一為讓學生提早接觸化學,培養實驗探究操作能力;二為擔任化學宅急便闖關關主,讓學生體驗做中學的能力。

n  課程設計理念

此必修課一學年2學分,同時由兩位老師共同授課(1),主題為酸鹼、氧化還原、沉澱與綠能等生活中的相關化學,並搭配相關化學宅急便活動,激發出學生探究、思考並解決問題的能力。表2與表3為上下學期的開設課程流程表。

1  特色課程開設計畫

科目名稱

化學入門() ()

開設年級/學期


一年級

學分數


2+2

任教老師

林宗益、林威志

教學目標

1.      提昇學生化學興趣並拓展化學視野,以激發學生潛能,增強化學素養並落實於生活。

2.      藉由化學實作課程,增加學生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的能力。

3.      培養化學興趣,認識化學方法,增進個人自我學習、推理思考、表達溝通之能力

4.      增加學生主動探究、規劃執行的能力,並能以獨立思考或團隊合作方式完成目標。

5.      增進學生能就生活中與化學相關的事件或現象,尋求證據導向及理性判斷的思考與觀點。

*週次內容配合學校活動可能順序有所變動

2  化學入門()

週次

學習/探究主題

評分方式

說明

1

選課準備週/器材清點

2

 

1.實驗室安全守則

2.實驗室的介紹與實驗器材的認識

 

3

演示實驗(1)

繳交報告

練習寫出實驗目的、步驟流程與實驗結果

4

 

1.玻璃器材的使用時機,清洗與乾燥

2.分度吸量管、移液管與容量瓶的使用


 

 

練習配藥基本功

5

各種玻璃器材準確度的測量

練習配藥基本功,與誤差介紹

6

 

實驗報告書寫範例

繳交報告

指導學生如何撰寫實驗報告,並將實驗過程與報告數位化以供學生製作化學學習歷程檔案

7

1.各種不同濃度表示法

2.酸鹼定義與滴定

 

數據練習與實驗操作

8

1.藥品的配製

2.未知溶液的標定,滴定

繳交報告

數據練習與實驗操作

9

 

演示實驗(2)

指示劑的應用及有趣的實驗設計

 

10

資料查詢與酸鹼指示劑實驗設計

11

酸鹼指示劑實驗設計成果演示發表

互評表

表達與分享

12

專題演講

心得報告

高雄醫學大學化學與先進科技

13

趣味實驗(1)

氫氣槍、乙炔槍與酒精槍,藍印術

14

 

趣味實驗(2)

1.澎糖的製備與誰最會生氣競賽

2.仿生海底珊瑚實驗探討


 

 

15

學習回顧心得分享


表達與分享

3  化學入門()

週次

學習/探究主題

評分方式

說明

1

選課準備週/器材清點

2

1.實驗室安全守則

2.實驗室的介紹與實驗器材的認識

3

 

1.離子沉澱規則

2.離子沉澱實驗,3~5種未知的檢驗

學習單

 

猜猜我是誰

 

4

8種未知溶液的檢驗

繳交報告

5

 

1.期末報告資料查詢

2.小論文的書寫介紹



6

 

POEC學化學雙氧水與碘化鉀在

不同酸性、濃度下的實驗

學習單

 

進行預測、觀察、解釋與比較

7

 

POEC學化學雙氧水與碘化鉀在

不同酸性、濃度下的實驗

學習單

 

進行預測、觀察、解釋與比較

 

8

氧化還原反應與氧化還原滴定

 

數據練習與實驗操作

9

藥品的配製與未知溶液的標定,滴定

繳交報告

數據練習與實驗操作

10

學術參訪

心得報告

高雄天然氣發電廠

11

 

趣味實驗(1)

1.銅幣變銀幣與電解筆的實驗   

2.化學紅綠燈實驗與電解碘化鉀實驗


 

 


 

12

 

趣味實驗(2)

1.隱形墨水字的現形,化學變、辨、騙

2.有趣的實驗設計成果演示發表


 

 


 

 

13

 

期末化學分組報告

主題:綠色化學

書面資料

互評表

PPT報告

 

14

 

期末化學分組報告

主題:綠色化學

書面資料

互評表

PPT報告

 

15

學習回顧心得分享

表達與分享

n  活動成果照片

clip_image0021:氧化還原藍晒圖應用

clip_image0042:椪糖製作競賽

clip_image0063:滲透壓應用水底珊瑚

clip_image0084:聖誕節活動無字天書

clip_image0105:專題演講化學與先進科技

clip_image0126:常見的化學反應(沉澱表)

clip_image0147:氧化還原滴定

clip_image0168:校外參訪(台電南區發電廠)

clip_image0189:氧化還原(金屬樹製作)

clip_image02010:POEC學化學

clip_image02211:學生創意設計實驗

clip_image02412:期末分組報告

n  參訪心得、學習單、化學宅急便

圖13:台電天然氣發電廠參訪心得

圖14:台電天然氣發電廠參訪心得

圖15:化學宅急便 (雄女校慶)

圖17:實驗設計學習單

圖16:化學宅急便 (雄中校慶)

圖18:分組報告評分表

n  結語

藉由該特色課程的開設,除了能有機會將課堂上的知識轉化為實際操作外,最大的收穫在於學生學習團隊合作精神,並懂得回饋社會,所以寒假期間也配合高師大下鄉服務,到偏鄉學校辦理科學宅急便活動,而同學也在一場場的活動中,散發出閃耀的笑容與自信。正值新課綱推動時期,期望該課程能培養學生具備現代公民所需的核心素養與終身學習能力。

校本必修與多元選修:花女福爾摩斯:談鑑識、文學、司法

陳斾玎*、謝文靜、陳文燕

國立花蓮女子高級中學
*imeasternking@gmail.com

n  前言與課程設計理念

新課綱強調素養導向、進行跨域學習並建立可遷移的能力,在課程方面除必修課程外,更多出依各校特色而立的校定必修,以及增加學生適性學習的自主學習、彈性時間、多元選修等,此改變可以說對傳統教育方式有極大衝擊,但同時也是從核心理念上改革教育的契機,面對快速變遷的社會,教師不可故步自封,應肩負使命勇敢創新。

隨著偵探小說、影集發達,大眾對於案件偵查均有基本認識,但現實人生不如戲劇,生活所接觸到的訊息均經過篩選,如何客觀分析證據不被煽動,成為重要能力。本課程企圖透過偵探這個主題延伸,將實作較多又可開啟議題思考的鑑識科學安排於學期開始,而居中的文學扮演承先啟後作用,除了帶領學生重新思索犯罪學,更能藉由小說中證據與劇情增進邏輯思考,最後才由司法總結,藉由前段課程引出法律,分析構成犯罪要件、實際案件探討,並安排一週次實地走訪地方法院旁聽審判以及期末成果發表,期待能在此課程帶入科學探索、文學賞析、司法嚴謹,並解此培養學生思辨能力。

n  課程規劃表與評量方式

課程依照教學順序,分為鑑識、文學、司法三部分,由化學科探討鑑識科學採集現場其他跡證相關原理,透過實作開始引發學習興趣,國文科作為橋梁,進行犯罪學討論、推理小說續寫、冤獄文學共賞等課程後,以公民科的法律課程接續,進行議題討論、案件分析、模擬法庭,其中各週次探討主題如下表一。

表一課程規劃表

clip_image002

本課程由三名教師共同開課,每週上課至少有兩名教師在場,一名主講,另一名則觀察並記錄課堂狀況,期初會建立該學期課程line群組,做為作業電子檔上傳的平台,並抽籤決定活動及期末報告分組。

各課程的主題名稱各異但內容橫向串連,除了可使相關知識加深加廣外,更可讓學生再三省思。舉例來說,鑑識科學課程中推定試劑實驗,同時介紹各時代小說中出現的鑑識科學相關技術,文學課則以系列小說進行創作續寫。而鑑識課程針對試劑受干擾引起的偽陽性反應做探討,搭配日本冤案足立事件以及李昌鈺博士的蘇建和案鑑定報告影片相關片段,簡介司法改革基金會,讓學生理解科學的不足並開啟其思考證據或制度可能導致的冤假錯案議題,而後文學課就能以更嚴謹的態度進行《被誤解的犯罪學》共讀,提升學生對於犯罪學的認知,並進入冤獄相關作品《1.638坪的等待──徐自強的無罪之路》賞析、經課程討論並自行查找資料後,學生須模擬受害者家屬、被告、被告家屬、雙方律師、法官等不同立場角色,拍攝2分鐘的影片,上傳至課程群組。各組影片的角色由抽籤決定,形式可為訪談、事件片段示意、記者報導或當事人日常等。而司法課時會從法律定義的犯罪構成要件、犯罪與除罪化議題辯論,讓學生改變視角探討議題,並重新以法律角度理解蘇案等司法冤獄於制度、法規、現實等面向的困境,引入法院與審判的過程,再搭配司改會的模擬法庭劇本《撿屍疑雲》讓學生實際體會陪審團制度,增進學習成效之餘,更能提升其對公眾議題的責任感。

本課程評分方式分為平時成績60%與期末報告40%。其中平時成績三位教師各佔20%,依照各課程日常作業或學習單狀況評分,可能為書面(學習單、模擬案件偵查報告、小說創作海報、模擬判決書)、口頭報告(案件結果報告、議題討論口頭報告、小說創作說明、議題討論意見彙整)、影音影像檔案(證據測試實驗照片、犯罪現場分鏡照、冤獄探討模擬影片)三種不同形式。期末報告則以抽籤方式決定主題,依照主題會有不同作業要求,作業要求如下:

1.          鑑識科學組(3人一組共四組):以現實案例、影集、小說等任何案件為題材,完成案件分析報告,內容須包含案件背景經過、定罪或翻案證據、反向論點及理由。

2.          文學賞析組(1人一組共三組):以教師給予主題與角色設定,擴寫為短篇推理小說,口頭報告時需說明故事大綱、人物關係、事發經過、定罪證據。

3.          司法議題組(3人一組共三組):依照課堂上提及卻未深入說明的案件進行相關法律分析,例如行為人舉動可能觸犯的法規,以及最後舉動對應的法條。

選修同學來自不同班級,為不增加學生選修課負擔,多數分組作業可在課堂時間完成並即時上傳至群組繳交,少數作業會依學生狀況決定是否可延期繳交,而各組平日可依狀況與負責老師討論期末報告內容,並於報告前一次上課時間借用電腦教室,讓學生分組進行報告與投影片製作。

綜合來說,本課程設計出發點以應用為主,放入大量實作、案例討論、小組互動,提供學生學習後及時交流想法的平台,並以多元議題促使學生換位思考,增進其對社會議題關心、理解、分析之能力。

n  課程實施情形

本課程目前於花蓮女中僅完整施行兩學期(107學年度上、下學期),課堂側錄畫面見圖1.1~1.15


clip_image004

1.1  現場物證採集


clip_image006

1.2  血跡證物測試


clip_image008

1.3模擬案件偵查海報


clip_image010

1.4指紋採集


clip_image012

1.5足跡採集與光源應用


clip_image014

1.6小說續寫與海報創作


clip_image016

1.7  共讀內容討論


clip_image018

1.8  共讀後發表


clip_image020

1.9學生影片作品截圖


clip_image022

1.10議題討論心智圖繪製


clip_image024

1.11模擬陪審法庭


clip_image026

1.12模擬判決書


clip_image028

1.13  法院參訪側拍


clip_image030

1.14  期末報告發表


clip_image032

1.15  期末靜態展布置

n  課程困難與建議:

1.      部分實驗的藥品、器材較冷門或單價偏高,導致部分材料在第一學期期末才送到,建議開課老師更早開始籌畫。

2.      課程較為新穎繁多,需再拿捏難度與深度。例如高一學生未學習實驗器材操作且公民課程亦未學習法律,先備概念較少,故教師須在內容上有些取捨並安排彈性時間。

3.      課程採一週一次、混班選課,在考科仍主導學習的風氣下,上課時偶有組員間分工不清或是學生希望選修能無作業負擔,因此教師在教學目標與評量方式均需多下功夫。

n  教師開課心得與反思

n   陳斾玎(化學科鑑識科學)

過去鑑識科學、偵探推理小說一直是個人興趣,而當中除化學知識外還有法律專業、說故事能力,獨立開課難度高,因此能與各專長老師共備、擬定目標、思考主題最終開設一門納入現實議題、案例的課程,有種美夢成真之感。我深信知識只是乘載素養的工具,化學作為基礎學科,能運用特定主題引發學生興趣,並在兼顧橫向連結、縱向深度下達到教學目的,便是與夥伴研發此課程時最大動力與開課後最大成就感!

n   謝文靜(國文科文學賞析)

多年教書來看到學生漸漸與純文學產生隔閡,對師生皆不啻為艱鉅的考驗,然細究高中生閱讀趨向,推理小說仍是熱門首選,而所謂的推廣閱讀,不正該由閱讀者的喜好切入、進而引導至高層次的理解?透過花女福爾摩斯,推理小說教學不再停留於文學鑑賞,而能藉由鑑識科學、犯罪心理、刑罰概念等更多角度分析文本,亦在學生的小說續寫成果中,看到令人驚豔的作品。期待「花女福爾摩斯」能繼續走下去,讓更多花女學子認識這門新穎有趣的課程。

n   陳文燕(公民科司法議題)

本人從事公民科教學二十餘年,深知法治教育對社會穩健發展之重要性,但過去本學門被視為社會科學,與化學科徑渭分明,然若欲带領學生進行判例研討,犯罪動機及刑事鑑定的證據實不可或缺,尤其現代刑事講求嚴格證據主義以維護人權,更需藉由科學辦案的嚴謹達成勿枉勿縱的目標!108課綱核心概念在培養學生兼具知識,情意,及技能的素養能力,本課程得以從化學鑑定,人性分析及刑法規範等多元面相探討犯罪議題,讓教學內涵及學生學習鮮活起來,個人覺得這是一個頗具意義的跨領域合科課程!

n  結語

新課綱的多元選修課程於高中的定位、作品評分,仍因各校環境、資源不同而有爭議,然時代進步教育核心勢必得與時俱進,期待學生能成為終生學習者同時,教師更應肩負使命,走在最前端。

願此課程的跨域嘗試能作為種子,促成教師共好。

n  參考文獻

1.      李昌鈺、鄧洪(87)破案實錄。台北市:時報。

2.      劉體中、霍達文()(106)破案神探三部曲(原作者: John DouglasMark Olshaker)。台北市:時報。(原著出版年:2017)

3.      陳用佛、鄒濬智、沈聖文(102)破案關鍵。台北市:獨立作家。

4.      丁鍾華等(94)福爾摩斯全集。台北市:遠流。

5.      堯嘉寧()(107)被誤解的犯罪學(原作者:Tom Gash)。台北市:臉譜。(原著出版年:2016)

6.      李濠仲(105)1.368坪的等待─徐自強的無罪之路。新北市:衛城出版。

拉賽福與亞佛加厥常數

 

吳奕嫻、胡景瀚*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化學系
*
chingkth@cc.ncue.edu.tw

 

n  前言

在高中的化學教室中,如果教師能夠引導學生以一個世紀以前的實驗數據,計算出亞佛加厥常數,並且將其與現代數字作比較,探究實驗的細節並計算所涉的原理,相信學生對於科學探究的本質一定能更有深刻的體會。

亞佛加厥常數(clip_image002)的準確數值為clip_image0041 12公克的碳-12含有clip_image002[1]個碳原子。雖然clip_image002[2]數值對於化學家至為重要,但是其準確值的獲得是相當近代的事。一個世紀以前的科學家們也曾經嘗試各種方法以獲得clip_image002[3]數值,由於這些數值與現代的數值相去甚遠,因此這些研究大多不被現代科學教科書討論。然而,這些古老、間接的方法來自於前輩科學家們的智慧,了解他們如何在準確度偏低的測量數據中,推演出亞佛加厥常數,是一件很有學習價值的事。

本文的目的是介紹二十世紀初利用兩組拉賽福(Ernest Rutherford, 1871 – 1937)的實驗數據,分別是在1908年的α射線的鐳226clip_image006)輻射速率實驗,2 和在1911年的從鐳226clip_image006[1])產生氦氣實驗,3 計算出亞佛加厥常數。值得一提的是,拉賽福本人並未計算出亞佛加厥常數,這個求得亞佛加厥常數的方法是在前面兩篇論文發表後的數十年,才由幾組科學家們提出,其中包括居禮夫人。4

n  計算亞佛加厥常數

利用19081911年的兩組拉賽福實驗數據,從α粒子實驗得到的clip_image006[2]α衰變速率為clip_image008,從氦氣實驗得到clip_image006[3]α衰變產生氦氣的速率為clip_image010。(此處dday的縮寫,1 d = 86400 seconds

由於在0℃且一大氣壓下氣體的莫耳體積是22.4L,因此利用以上兩個數據透過等式計算,可得亞佛加厥常數(clip_image002[4]),如式[1]所示:

clip_image012    [1]

由式[1]計算,可得到clip_image014,利用19081911年的兩組拉賽福實驗數據,得到的亞佛加厥常數其準確度令人驚嘆!

n  兩組拉賽福實驗

一、鐳-226輻射α粒子的速率

1908年,拉賽福和蓋格(Johannes Wilhelm “Hans” Geiger, 1882 – 1945)發表clip_image006[4]輻射α粒子的速率,他們的實驗裝置如圖一所示:

clip_image017

圖一:clip_image006[5]輻射α粒子的速率實驗裝置(圖片來源:https://archive.org/details/paper-doi-10_1098_rspa_1908_006

 

圖一之右是偵測器(detecting vessel),抽氣至低壓(2-5 cm Hg)。A是包覆於電池正極的管柱,B是一條連到電池負極的電線,外加電壓。被α粒子游離的氣體,會將電流訊號放大數千倍傳到BC為硬橡皮塞,D是讓α射線通過的小孔,直徑為數毫米,孔上裝有薄雲母片(將α粒子減速)。E為長玻璃管,輻射源可放置在距C不同長度的位置。F是活塞活栓,打開後α粒子可穿透到偵測器,G是磨口玻璃塞。

我們將鐳-226clip_image006[6])的主要衰變路徑及其半衰期列於表一。

表一:clip_image006[7]的主要衰變路徑及其半衰期

clip_image002[13]

(資料來源:https://en.wikipedia.org/wiki/Radium

從鐳-226clip_image006[8])衰變到比較穩定的鉛-210clip_image021)過程中,共有4個反應會放出α粒子,有3個反應會放出γ射線。 拉賽福和蓋格將clip_image023從暴露在大量clip_image025數小時之後的固體移開,靜置十五分鐘之後clip_image023[1]幾乎完全衰變,所測得的α粒子幾乎都是從clip_image027β衰變後立即由clip_image029產生。實驗測量10分鐘內衰變的α粒子數,並同時在上圖的垂直方向以另一個相似的偵測器測量樣品的γ射線強度。儀器只能量到能量較高的γ射線,由clip_image029[1]產生的γ射線。將測量得到的γ射線強度與處於「放射性平衡」(radioactive equilibrium5 clip_image006[9]標準品的γ射線強度作比較,推算出樣本的相對clip_image006[10]質量,再算出每單位時間單位質量釋放的α粒子數。

在拉賽福的時代,clip_image025[1]稱為radium emanation(蒸散後的鐳),clip_image023[2]clip_image032clip_image027[1]分別稱為radium Aradium Bradium C

α射線通過的小孔(D)直徑為1.25 mm,輻射源距離小孔150 cm10分鐘內偵測器量到45α粒子,輻射源對應於0.55微克的clip_image006[11],如圖二所示。

clip_image035

圖二:計算clip_image006[12]輻射α粒子速率之示意圖

每單位時間單位質量釋放的α粒子數的計算方法,如式[2]所示:

clip_image037    [2]

 

 

二、從鐳生產氦

利用前述的電流訊號放大偵測法,拉賽福等人於1911年以γ射線強度測得實驗中鐳的質量為0.192 mg,經過83天後共產生6.58 mm3的氦,經過132天後共產生10.38 m3的氦(1 atm, 0℃)。3

clip_image006[13]衰變到比較穩定的clip_image021[1]過程中,共有4個反應會放出α粒子,和α粒子實驗不同的是,實驗以鐳的鹽類(RaBr2進行,因此表一所列的其他放射性物質的濃度為零。以實驗時間132天來看,表一中的第三和第四個α粒子輻射反應可以視為處於放射性平衡,第一個α粒子輻射反應極為緩慢,其反應速率可視為常數。若每天由clip_image006[14]釋放的α粒子所產生的氦氣體積為x,則其他三個α粒子輻射反應所產生的氦氣體積應小於y = 3x。在反應的第T天,氦氣的體積如式[3]所示:6

氦氣的體積 = clip_image040    [3]

在式[3]中的第一項是由clip_image006[15]產生的的氦氣體積,第二項是clip_image025[2]每天α粒子輻射產生氦氣的三倍體積,積分式[3]得,clip_image043clip_image006[16]α衰變速率常數,因為clip_image045,以實驗的天數,積分中的clip_image047趨近於零,因此式[3]可以近似,如式[4]所示:

clip_image049    [4]

83 d 132 d帶入分別得到3.801x3.875x,也就是應得的氦氣體積和x的倍數關係。以83 d數據計算,得式[5]

clip_image051    [5]

132 d數據計算,得式[6]

clip_image053    [6]

取其平均clip_image055。將clip_image057除以0.192 g,得到每公克clip_image006[17]每天產生的氦氣體積,如式[7]所示:

clip_image059    [7]

 

n  後見之明

依後見之明,我們可以計算clip_image006[18]α衰變速率,如式[8]所示:

clip_image061    [8]

 

也可以計算clip_image006[19]產生氦氣的速率,如式[9]所示:

clip_image063    [9]

兩個實驗數據與理論值比較,分別低估6.8%8.8%,然而為什麼我們仍從這些數據得到尚稱準確的亞佛加厥常數呢?原因在於實驗誤差雖大,兩個實驗分別量到93.7%91.2%α衰變,由兩種衰變實驗數據的比值,得到的亞佛加厥常數,如式[10]所示:

clip_image065    [10]

n  參考文獻和附註

1.        Avogadro constant,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vogadro_constant.

2.        Rutherford, E.; Geiger, H. Proc. R. Soc. Lond. A 1908, 81, 162-173.

3.        Boltwood, B. B.; Rutherford, E. Philos. Mag. 1911, 22, 586-604.

4.        Leenson, I. A. J. Chem. Edu. 1998, 75, 998-1003.

5.        放射性平衡(radioactive equilibrium)是指鐳-226衰變的過程中,各中間核種的數目為常數。

6.        鐳的每天衰變數目,因速率極低可視為常數。clip_image025[3]衰變後,後續的兩個α粒子輻射反應都很快,因此產生三倍體積的氦氣。

鈷錯合物多段感溫變色棒的製作

廖旭茂1, 2*、程慧文1

1台中市立大甲高級中等學校

2教育部高中化學學科中心
*nacl880626@hotmail.com

 

n  影片觀賞

本實驗影片由台中市立大甲高級中學提供,感溫變色棒的製作介紹。

clip_image002影片網址:https://youtu.be/0WnOOqGF8ZI, YouTube.

n 簡介

台灣是海島型氣候,每年三至五月,便會颳起南風,整個房屋的地板、牆壁濕濕黏黏的很不舒服;除了客廳、房間得用除濕劑,衣櫃內也要使用乾燥劑,到處都進行著一場防潮大作戰。

屋子怕潮濕,常見的糖果餅乾、維他命藥罐裡更怕潮濕;大家常常可以在各種食品包裝內發現一個小包裝的塑膠袋,裏頭裝著一小小顆透明的顆粒狀的乾燥劑;如果再往內仔細看,還會發現有幾顆的顏色是特別不一樣的藍色,如果過一段時間後,藍色球狀顆粒的顏色就會變成粉紅色。

clip_image004

1:含有氯化亞鈷的粉紅色的矽膠乾燥劑

國中學過利用氯化亞鈷試紙來檢驗水的存在,其實球型顆粒表面的藍色物質就是氯化亞鈷。本實驗將以氯化亞鈷的為主角,觀察在不同氯離子濃度下,溶液顏色的變化,隨即讓同學利用各種溶液在圖畫紙上預先繪製的圖案上色(如圖2),將藝術設計融入課程之中。最後選用溶液注入玻璃管或毛細管中,密封後製成多段變色的感溫棒。下圖為學生所繪製會變色的作品圖。

clip_image006 clip_image008 

2:圖左為加熱前的顏色,圖右為吹風機加熱後的顏色(本圖為卓冠甫同學繪製)

期盼透過本實驗文章的分享,能拋磚引玉,將藝術、設計融入化學之中,提升化學原理在生活的應用性,並讓中小學的化學實驗能真正達到趣味性、動機性、安全性,符合綠色化學原則,落實永續教育的經營目標。

n  器材與藥品

一、器材:

每組需要:試管10支、試管架1個、小標籤紙10張、塑膠滴管3支、10 mL小量筒2支、玻棒1 支、外徑4mm PYREX玻璃管100公分長(或毛細管)、1mL塑膠針筒1支、水彩筆1支、鉛筆1支、吹風機1台、溫度計1支、透明矽利康1罐、600 mL燒杯2個、加熱板1台、冰塊一些、紫光雷射筆一支、抗UV護目鏡。

二、藥品:

無水氯化鈣CaCl2、氯化亞鈷晶體CoCl26H2OUV光膠。

n  實驗步驟

一、比較不同氯離子濃度下,鈷錯離子的顏色變化

1.    取出10支乾淨試管,分別加入10 毫升、9.5毫升、9毫升、8.5毫升、8毫升、7.5毫升、7毫升、6毫升、5毫升、4毫升的蒸餾水,分別加入0克、0.5克、1.0克、1.5克、2.0克、2.5克、3.0克、4.0克、5.0克、6.0克的無水氯化鈣,依序配置成重量百分率濃度為0 %5 %10 %15 %20 %25 %30 %40 %50 %60 %的氯化鈣溶液,並貼上標籤標示1~10號。標籤黏貼位置於試管的上緣處。每支試管中溶液之總重量為10公克。

image

3:不同氯化鈣溶液的配置

2.        將步驟110支試管中各加入約2.5克的氯化亞鈷晶體,以玻棒攪拌均勻。隨後以滴管吸取蒸餾水,以第1號試管的高度為基準,在2~10號試管中加入不等量的蒸餾水,溶液高度皆與1號試管等高,溶液最後的體積約10.5毫升。此時總鈷離子的濃度約為1 M

3.        搖晃試管,或以玻棒攪拌,觀察並比較1~10號試管內容液顏色的差異,說明氯化鈣濃度的不同對顏色的影響。

image4:不同氯離子濃度下,溶液呈現不同的顏色

4.        為方便觀察,可將1~10號試管的溶液,以分度吸量管各吸1毫升至12孔盤中。

二、多段變色感溫棒的製作

1.        1支外徑4mm,內徑0.8mmPYREX耐熱玻璃管,以尺量測,約每8公分以簽字筆畫記,接著玻璃切割器切割,裁切10根玻璃管備用。

image

圖5:玻璃管的裁切

2.        取市售的透明的矽利康膠,擠出少許於紙巾上,再拿一根裁切好的玻璃管手持一端,另一端插入矽利康膠中,使矽利康膠擠入玻璃管中約1~1.5公分。完畢後以衛生紙擦拭玻璃管外壁清除多餘的矽利康膠,靜置,待乾備用。

image

 圖6:一端封膠的玻璃管

3.        記錄室溫(約為20℃),以塑膠針筒吸取1號的試管內的溶液,按壓針筒手柄擠出多餘的空氣,自矽膠端注入玻璃管內,液面高度離另一端約1公分,過程中應小心避免氣泡的產生。接著取一瓶UV光膠,將注入口插入玻璃管的另一開口端,擠入少許光膠封口,隨後將玻璃管光膠端水平插入紫光雷射台的圓孔中,以紫光雷射照射封膠口,時間持續約20-30秒。完成兩端封口。

image

圖7:玻璃管以UV膠封口的過程

4.        重複上述實驗,以塑膠針筒分別將2~10試管內的溶液注入玻璃管中,並將玻璃兩端封口,總共製作10根不同配方的感溫棒。

image

圖8:由上而下的玻璃管分別為盛裝1~10號試管的溶液

5.        承上,以塑膠針筒分別將8號試管內的溶液注入玻璃管中,將玻璃管兩端封口後,總共製作3根號感溫棒。

6.        準備2100毫升的燒杯,分別加入0℃的冰水,與約100℃的熱開水。另外,準備38號玻璃管,將其中28號玻璃管,分別置入兩個燒杯中,觀察兩個冰、熱兩個燒杯內的玻璃管的顏色變化,並與剩下於室溫的18號管相比較。

clip_image026


圖9:取8號感溫棒分別在熱、冰水的溶液的顏色

7.        記錄室溫(約為20℃),取1100毫升的燒杯,盛入100毫升的自來水,並將溫度計置入燒杯中放置在加熱攪拌器上。將9號玻璃管置入燒杯中,打開加熱器,觀察9號玻璃管的顏色,當試9號試管內顏色與10號玻璃管相同時,紀錄當下溫度計的溫度。

8.        取出9號玻璃管,換成8號玻璃管,打開加熱器,觀察8號玻璃管的顏色,當管內顏色與10號玻璃管相同時,紀錄當下溫度計的溫度。

9.        承上,分別將燒杯中的玻璃管換成7654321號,水浴加熱各號玻璃管,當各管內溶液的顏色與10號玻璃管相同時,分別紀錄溫度計的溫度。

10.    本實驗若在冬天進行,氣溫低,氯化鈣溶解度也較低,建議可使用鹽酸搭配毛細管,可以進行更微量的化學平衡實驗,而且獲得的效果很好。其作法如下:

(1)   8支試管,各加入1.0 M氯化亞鈷溶液1mL,接著在1~8號試管中分別加入5滴、7滴、9滴、11滴、13滴、14滴、15滴的濃鹽酸。

(2)   取兩端開口的毛細管吸取上述氯化亞鈷溶液,溶液高度約為毛細管高度的一半,接著小心將一端以UV光膠封口;而另一端本生燈加熱封口(過程中必須戴護目鏡),待靜置冷卻後備用。下圖為毛細管感溫棒的製作過程。

image

圖10:毛細管以電子點火本生燈封口過程

(3)   將毛細管置入試劑瓶中,打開電源開始隔水加熱,分別記錄毛細管由紅轉紫、轉靛色、最後變藍色的溫度。下圖為毛細管於熱水中變色的過程。

image

11:氯化亞鈷微型感溫棒加熱測試

11.    根據上述的實驗結果,嘗試探討溫度、氯離子濃度的改變,對平衡移動的影響。

三、利用感溫變色的化學顏料作畫

1.      教師可準備水彩紙讓同學發揮創意,可以先利用鉛筆自行在紙上繪製圖案 (若時間有限,可於實驗前幾天交代同學事先在家作好圖,實驗當天帶來)。隨後用水彩筆沾取1~10號各種氯化亞鈷溶液,在圖畫紙上著色,陰乾。

image

12:學生創作的立體紙花與畫作

2.        接著拿出吹風機於水彩紙上方5-10公分處徐徐加熱,觀察原本水彩紙上氯化亞鈷的塗色發生變化。下圖為實際操作過程。【注意吹風機高溫,小心燙傷】

image

13:圖左利用溶液來著色、圖右為吹風機加熱塗色位置

3.        試問原本8~10號溶液呈現紫色到藍色,陰乾後的顏色變為何種顏色?為什麼呢?請跟同組同學討論提出可能的原因。

4.        根據勒沙特列原理,解釋溫度對鈷離子在水中平衡移動的影響。

 

n  原理與概念

氯化亞鈷晶體為深紅色,帶有6個結晶水(CoCl26H2O),本實驗所製作的感溫棒,其中鈷離子的初始濃度皆為1.0M,透過添加不定量的無水氯化鈣(常用乾燥劑),改變氯離子的濃度,觀察溶液的顏色變化,與化學平衡移動的方向(如式1)。水合的鈷離子在水中為紅色,當添加的氯化鈣越多時,氯離子的濃度越高,平衡向右進行,產物四氯化鈷錯離子的濃度越高,藍顏色的比例增加,有關於鈷離子與氯離子的平衡方程式如下式所示:


感溫棒的變色反應,當添加的氯化鈣越多時,轉變成藍色(與
10號感溫棒相比較)所需的溫度較低;當添加的氯化鈣越少時,轉變成為藍色的所需的溫度較高。1~10號玻璃管,為可攜式、可重複使用的多段變色的感溫棒,並應用於生活中。若無耐熱玻璃棒,亦可用毛細管替代。本反應屬於吸熱反應,溫度升高時,平衡向右移動,溶液由紅變紫,再轉為藍色;溫度下降時,平衡向左移動。

氯化鈣的溶解度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溶解度越低。近日冬天氣溫較低(約20℃),第9號、第10號試管,發生固體無法溶解的現象;但夏天時,氯化鈣的溶解度升高,即無沉澱現象產生。如果遇到冬天實驗,可建議使用濃鹽酸來進行實驗,但濃鹽酸較危險,實驗進行中必須非常小心,下表為鈷錯離子在不等量的濃鹽酸中,溫度變化與顏色的關係表。

1:毛細管中鈷錯離子的感溫變色clip_image042

氯化亞鈷溶液在氯離子的越高的環境下,溶液越偏藍色系;毛細管製的微型感溫棒,溫度越高時,溶液越偏藍色系;溫度約低時,溶液越偏紅色;紫色則為介於紅、藍兩色的中間色系。

  本實驗的方法僅對平衡的移動做定性的調查,後續的文章將提出一個鑑定顏色的方式,希望對化學平衡的移動提供具參考價值的的定量方法。

n  致謝

感謝北一女中周芳妃老師在101學年度,於大甲高中高中職均質化方案之「達文西培育計劃」擔任講師,分享《氯化亞鈷在水溶液中的「脫水」反應》教材,讓筆者從中獲得啟發,特此致謝。

n  安全注意及廢棄物處理

l   實驗後,反應所產生的廢棄物,依規定回收處理。

l   塑膠針頭的針頭相當銳利,為避免刺傷可事先以斜口鉗將尖端裁剪,並以砂紙磨平。

l   矽膠封口端因被針頭穿刺,為避免漏夜,可以少許UV光膠進行光固化封口。

l   以紫光雷射照射到眼球會對眼睛造成嚴重傷害,使用時應避免直視,並戴上抗UV的護目鏡。

n  參考文獻

1.          楊水平(2011),「變變變溫度及濃度影響鈷錯合物的化學平衡」,中學化學示範實驗Chemical Demonstrationshttp://blog.ncue.edu.tw/yangsp/doc/27953

2.          林翊菲、陳淳煜2019)。第三屆成果報告書_勒沙特列的綠色圓舞曲,綠色化學教育網,20201月參考網站http://chem.moe.edu.tw/green/AwardsDetail/ef324f3a-7b72-417d-9da8-9e126e67b6ed

3.          Calcium chloride,取自維基百科,https://en.wikipedia.org/wiki/Calcium_chloride

哈爾濱兩岸同題異構交流氯及其反應性的建模教學

鐘建坪

新北市立錦和高中國中部

hexaphyrins@yahoo.com.tw

 

  • 前言

去年(20198月底,邱美虹教授邀請本文作者參加12月底在哈爾濱市舉辦的兩岸同題異構教學交流,嘗試與大陸教師針對相同概念主題各自設計課程內容,再進行30分鐘實際教學,作為實質交流的基礎。本次教學主題主要植基於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學教材內容,章節分別是高一的「氯」以及高二的「酚與醇」,其中氯單元由本文作者負責授課,而醇與酚是由彰化高中劉曉倩老師進行教授

  • 過程記錄

    由於臺灣來回直飛哈爾濱的班機只有星期五至星期一,因此星期二出發的我們從桃園機場至福建福州機場再轉機至哈爾濱機場,抵達哈爾濱機場時間已是晚上8點鐘。雖然行前在許多旅遊網誌讀取冬遊哈爾濱時需要留意的保暖事項,但是一下飛機迎面而來的刺骨冷風,依然令人印象深刻。許多人在哈爾濱機場內立即更換保暖的服裝裝備。

    隔天上午完成會議報到手續之後,即由哈爾濱師範大學兩位研究生引領我們前往交流學校哈爾濱市第三中學(簡稱哈三中)進行器材準備與教學場地會勘(圖1)。中午在哈三中梁主任引領下一同至學生食堂用餐,得以有機會觀賞白雪中美麗的校園景觀(圖2),用膳完畢下午持續準備教學使用的器材。然而為確保授課當日所有器材與藥品萬全合宜,第三天依然前往哈三中持續為教學交流準備,在此,謝謝兩位研究生的陪伴,與哈三中的行政支援,教學交流才得以順利進行(圖3)。


clip_image002


clip_image004

1準備器具與配置藥品


clip_image006


clip_image008

2 哈三中校園景色

 

clip_image010

clip_image012

3a 化學實驗室設備

clip_image014

clip_image016

3b 化學實驗室設備

 

  •  同題異構

     教學交流主要由大陸與臺灣教學團隊分別推出2位教師,同時針對同一主題進行授課,授課完畢之後,緊接著由專家進行點評。如前所述,本文作者針對氯以及反應性進行設計。

一、課程設計理念

    本文作者努力發展以學生為中心,結合思考智能,形成探究式的建模教學策略。不僅讓學生能夠動手操作,並且藉由觀察、提問、反思過程中進行推理,逐步發展、修正與轉換學生的心智模型。

    本次教學活動設計植基於邱美虹教授發展的科學建模歷程,包括:模型發展、模型精緻、模型遷移以及模型重建的歷程(見圖4)(邱美虹,2016Jong,2019)。其中模型發展意旨協助學生建構出模型內部物件與物件之間的關聯性,例如:氯氣可由次氯酸鈉與鹽酸溶液製備或是將次氯酸鈉加熱分解等;模型精緻則指確認在發展階段所建立模型的有效性與合理性,例如:雖然可能製備的氣體為氯氣,仍需藉由外部或是內部性質進行檢驗,以確認製備的氣體為氯氣。模型遷移則指可將檢驗完成的模型應用於其他其境中,例如:能夠回答教科書氯氣的製備與檢驗過程的例題。模型重建階段則指當學生在過程中有些迷思概念需要修正時,原先建構的心智模型需要修正或進行轉變時稱之。

clip_image018

4科學建模歷程(修改自邱美虹,2016

 

 

二、大陸與臺灣教科書單元學習內容比較

    參考的人教版教科書是根據大陸新課綱所完成的教科書,將氯的相關內容設置在高一必修化學,章節名稱為非金屬及其化合物,學習內容為海水中的氯、介紹氯氣、氯氣與其他物質的反應、氯水的漂白性質、漂白劑的改進以及如何檢驗氯離子等。概念間的銜接著重進行實驗獲得證據,以驗證相關的性質。由於臺灣108課綱的高三教科書尚未出版,目前以99課綱南一版本說明。臺灣教科書氯氣的部分主要放置在高三選修化學,強調學生學習完原子結構、週期性質等微觀理論內容之後,才開始介紹氯氣及其化合物。

三、教學流程與學習單

    雖然本文作者負責教授氯及其反應性,但是仍希望學生能夠從學習中一併獲得學科的核心概念,因此,期待藉由此單元的建模教學,讓學生能夠嘗試理解化學研究其中一項的主要任務工作,包含:製備新的物質、確認是否為新的物質、新物質的反應性以及新物質與其他物質的差異比較(圖5)。

clip_image020

5上階的目標模型

    實際教學一開始即說明圖5的內容,作為企欲學生在當節課完成的心智模型,並在之後的教學,適切地題點科學建模歷程與當下教學操作的關聯性(教學流程詳見附錄學習單)。接著以生活情境詢問是否有實際刷洗廁所經驗,結果多數參與的大陸學生基本上都沒有實際刷洗過廁所經驗,緊接著提問若將鹽酸類與漂白類的廁所清潔劑混合時會發生什麼事情?此時參考方金祥教授設計的微型實驗收集鹽酸類與漂白類的廁所清潔劑混合時產生的氣體(圖6),讓學生觀察產生氣體的顏色等物理性質(圖7)。再判斷此氣體是否可以溶於水,並讓學生嘗試將收集到的氣體打入蒸餾水中觀察氣體是否可溶?學生實際操作並可觀察到蒸餾水從透明無色轉變成淡淡黃色,且能聞到刺鼻的氣味(圖8)。此時學生會猜測此氣體即為氯氣,但是該如何藉由化學性質確認則需教師鷹架的協助。教學時本文作者提供硝酸銀溶液與其可能離子形成的沉澱顏色,並且告知學生若是氯氣,則其水溶液具有漂白的功能。讓學生在有限的器材內(圖9),能夠經由實際操作探索得知此氣體溶於水後為酸性、能使石蕊試紙褪色(圖10),並能與硝酸銀溶液產生白色沉澱(圖11)。整合此氣體的物理與化學性質綜合判斷出此氣體為氯氣。

clip_image022







6利用針筒與三通閥製備氯氣

(修改自方金祥,2014

7哈三中學生實際操作實驗

clip_image032

clip_image034

8左瓶為蒸餾水,右瓶為氯氣通入蒸餾水

9提供有限的器材與線索,讓學生進行探究

clip_image036clip_image038

clip_image040

10氯水呈現酸性,具有漂白特性,能使石蕊退色

11氯水能與硝酸銀溶液產生白色混濁

        當學生知悉此氣體為氯氣時,顯示已經建構出氯氣的製備路徑以及氯氣的檢驗性質。接著介紹氯氣的反應性,例如:是否能和金屬與非金屬產生反應?實際上氯氣的活性大反應強烈,因此安全考量下藉由影片方式呈現氯氣與金屬鈉與氫氣的反應。觀看鈉金屬、氫氣與氯氣反應的影片時則以預測(prediction)、觀察(observation)、解釋(explanation)進行,讓學生先預測可能發生什麼事?接著才開始觀看影片,接著詢問可能的產物以及該如何確認反應之後的產物。哈三中學生觀看氫氣與氯氣反應之前,認為其反應之後的產物為氯化氫氣體,並且若能將其氣體收集並用石蕊檢測可得知為酸性(圖1213)。

clip_image042

clip_image044

12氯氣與金屬鈉高溫反應

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2geiGKFveE&t=1s

13氯氣與燃燒氫氣反應

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OAAIgQkrLE

    由於氯氣屬於鹵素,並且經常與溴、碘作比較,因此設計類似評量的活動,讓學生思索氯、溴、碘元素之間的氧化能力大小。評量活動擷取自Youtube實驗影片,並且逐步提供說明實驗步驟,讓學生能夠理解實驗的過程。流程為在九支的試管中分別放置氯離子(Cl)、溴離子(Br)與碘離子(I),接著在氯離子、溴離子與碘離子中加入氯水(Cl2(aq))、溴水(Br2(aq))與碘液(I2(aq)),再加入環己烷萃取後靜置(圖14)。接著藉由九宮格讓學生寫下試管中有機層的顏色,並思索氯、溴、碘分子在有機層的顏色(圖15至圖16),,再藉由有機層不同顏色的轉變確認氯、溴、碘分子與氯離子、溴離子及碘離子是否發生取代反應,確認出氯、溴、碘分子元素之間的氧化能力大小(圖17)。過程中主要提供不同的鷹架內容,讓學生能在線索中思索出正確解答。

clip_image046

clip_image048

14氯、溴、碘元素之間的氧化能力

來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BhMWpyO7Ts

15提供鷹架讓學生思索顏色關係與反應變化

clip_image050

16不同小組同學上臺寫下觀察顏色

17哈三中學生根據鷹架推理出氯、溴、碘元素間氧化能力關係

四、議課內容

    負責點評氯氣單元的學者專家是由北京師範大學王磊教授擔任,首先讚揚此次課程內容延續先前建模教學的思考脈絡,能夠協助學生進行主動建構,透過模型發展、模型精緻、模型遷移與模型重建歷程,協助學生進行科學學習。然而可再思索優化之處在於雖然教學著重探究式建模,想讓學生學習上階的目標模型,然而若能夠根據不同的單元主題規劃二維架構,一維是學習方法學,另一維是學科知識或核心概念,如此當遷移不同情境時,可以先由知識的學習獲得方法學的思考架構,再經過方法學的熟悉之後,遷移學習其他的知識內容。

  • 結語與省思

    從去年(2019年)8月底接受此項邀請時,本文作者即不斷多方嘗試,企欲展現完善的教學效果。過程中與劉曉倩老師相互切磋,再加上邱美虹教授與鍾曉蘭老師多次提點得以更加精進。本次藉由實際參與教學交流活動更能理解不同文化差異。相關省思如下:

一、考量不同文化差異,結合教育學理與實務教學經驗

     藉由幾次參訪機會能夠稍加認識大陸目前教學狀態與城市文化體驗。得以思考教學學理與實務經驗整合與應用的可能,也更加體會單純只是著重知識的教學策略,並無法讓學生深入學習,獲得課堂目光。因此,如何在不同的文化與教學風格中逐漸找出適切的教學策略,並且逐步加以改善進而推廣,是未來需要著重的地方。

二、注重不同能力學生,發展差異化教與學策略

    相較於大陸人口眾多,臺灣面臨少子化的壓力,不能夠放棄任何一位學生,課堂教學需考量不同學生的個別差異,讓每位學生在同一段時間之內皆能獲得最大的學習成效。期待讓不同學習風格與學習能力的學生,在課堂中皆能藉由教師提供的鷹架學到相關知識與能力。因此,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如何呈現差異化的教學是值得關注的目標。

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批判思維等能力

    大陸教學強調邏輯推理論證,而我們希望學生能夠學會如何學習,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因此未來教學過程中不僅思索學習如何學習的能力,亦須發展以證據為本的相關批判思維的能力,藉由證據,在學理的支持下進行推理,才能獲得有效力的論證內容。

四、課程改革的國際趨勢,發展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

     與世界其他國家相似,大陸與臺灣亦投入課程改革。此次修訂的人教版化學教科書的內容即期待藉由邏輯推理與動手操作進行化學學理探究,與目前臺灣課程培養學生知識、能力與態度整合運用的科學素養,並強調學生動手操作與相關探究能力的養成,以解決未來生活面臨的問題是相符合的。面對教育改革浪潮,不同文化有其脈絡以及企待解決的問題,我們應該思考並擷取全球不同教育體制的優點,並考量在地文化特色條件,發展以學生為中心、適合自己文化脈絡而轉化的全球在地化(Glocalization)教學模式。

    最後,本文作者回程前的空檔嘗試將一罐600毫升約20°C瓶裝水放置在零下20°C的室外中,觀察多久能夠結冰?在還沒嘗試之前預計約1015分鐘即可結冰,然而實際測試後發現在戶外放置將近40分鐘仍未開始結冰。推測應是水的比熱大,而空氣比熱小,但人體因感受到低溫而高估水降溫的速率。由此可知實際進行實驗與理論推估或是心理預測的結果有其落差,而實際動手操作才能夠體會並協助學生深入理解其中的差異。大陸高中化學課綱設計為期三年的學習內容,但是由於升學的關係,實務上幾乎會壓縮在兩年之內上完,如此必定影響到實驗課程的進行,減少學生實際動手操作與反思實驗值與理論差異的機會。反思臺灣教學似乎亦有相似之處,教師會因課程進度壓力,而較少帶領學生動手操作與反思實驗內容的機會,實殊為可惜,未來極需思考如何整合實驗內容與理論課程,減少教師課堂單純講授的時間,增加探究與實作手、腦並用的課程。

  •  致謝

    感謝臺灣師範大學科教所邱美虹教授的邀請、鍾曉蘭老師與邱美虹教授的提點、同行劉曉倩老師的相互切磋與砥礪與參訪期間任職學校協助相關課務的老師們,在此一併致上最高敬意。

 

  •  參考文獻

方金祥(2014)。微型氯氣製備裝置及在化學教學上之應用。臺灣化學教育,4網址http://chemed.chemistry.org.tw/?p=6834

邱美虹2016。科學模型與建模:科學模型、科學建模與建模能力。臺灣化學教育,11。網址http://chemed.chemistry.org.tw/?p=13898

HRC(2014)Displacement reactions of the halogens. Retrieved from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2geiGKFveE&t=1s

Jong, J. P. (2019, July). Exploring modeling process of chemical equilibrium in junior high school science textbooks in Taiwa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Network for Inter-Asian Chemistry Educators (NICE),July 30 – Aug 1, Taipei, Taiwan.

Vietnamchemistry (2007). Phản ứng giữa H2 và Cl2.Retrieved fro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OAAIgQkrLE 

Webcast-legacy Departmental (2012). NaCl Formation.Retrieved fro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BhMWpyO7Ts

  • 附錄

氯與其反應性學習單

  建模歷程 問題 想法或答案
  模型發展 ■洗廁劑與漂白水共同使用可能會發生什事情?

■收集產生的物質並觀察反應的現象?

鹽酸(HCl)+次氯酸鈉(NaClO) →

(教師示範實驗:針筒2支,分別裝鹽酸與次氯酸鈉,再藉由三通閥反應)

  模型精緻 ■如何利用「有限」的器材、藥品和資訊確認收集到的氣體?

(1)討論可行的測試方案

(2)若不清楚,可尋求教師提示方向

l   裝有反應後氣體溶於水的樣品瓶

l   硝酸銀(AgNO3)溶液、蒸餾水20mL、空20ml樣品瓶、滴管

l   紅、藍石蕊試紙、藍色石蕊試劑、廣用試紙

(3)實驗操作確認自己原先想法

(4)寫下檢驗推理過程並發表

寫下可行的方案

 

 

 

 

 

 

尋求教師提示內容

 

 

檢驗推理過程

 

模型發展 ■氯氣可與金屬與非金屬發生化學反應嗎?

(1)氯氣可以和金屬反應嗎?

(2)氯氣可以和非金屬反應嗎?

(3)如果可以反應,氯氣扮演什麼角色?

模型遷移 ■不同鹵素(氯、溴、碘)之間的氧化能力為何?

l 根據三張實驗步驟的圖片,比較Cl2、Br2、I2的氧化能力大小,並說明推理過程。

(1)同組間討論實驗圖片結果

(2)教師引導作答,並提供線索完成

(3)寫下推理過程並發表想法

Cl2、Br2、I2的氧化能力的大小順序?

 

寫下推理過程

 

模型重建 (弱重建)

■實驗結果Cl2、Br2、I2的氧化能力大小推論有誤時進行修正。

 

國小學生萃取天然酸鹼指示劑來製作彩色水

劉宜衡

新北市瑞芳區瑞亭國小

臺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科學探究與實作碩士在職專班

masha950121@gmail.com

  • 前言

筆者在瑞芳區的國小擔任自然科教師,這是一所原本要實施混齡教育的學校,這學期先進行混材,也就是將五、六年級課本的單元打散,分配到混齡教材AB版中,所以我的學生六上才學到五年級的水溶液。我在上這單元時就想到,六年級的學生已具備實驗基礎,對於實驗操作也大致熟悉,是否可以多加入一些活動,使課程更為豐富有趣?於是設計了一連串的活動,最終以煮出變色水餃為成果,帶領學生探討酸鹼指示劑的妙用。初步介紹水溶液具備酸鹼性後,以一連串的探究活動,讓學生從做中學,激發學習興趣之餘,也能讓學生自己歸納出酸鹼指示劑變色的規則,最後將酸鹼指示劑運用在生活中。課程中學生經常驚呼連連,從他們眼中看到的是無限的驚喜與好奇,這無非是科學教育中最重要也最振奮人心的一刻了吧?

  •  課程目標

本次課程的學習目標如下:1.認識酸鹼及酸鹼指示劑;2.能以不同指示劑測試各種水溶液;3.能自製酸鹼指示劑;4.能以酸鹼指示劑調配出美麗的漸層溶液;5.學習製作出可以酸鹼變色的水餃。

  • 活動所需器材

課程活動所需物品器材如下:

1. 石蕊試紙2. 試管3滴管4. 乾淨塑膠杯或紙杯5. 學生自備餐具6.鍋子7. 湯勺8. 砧板9. 刀子10.撈網11.電磁爐或卡式爐12. 紫色高麗菜13.蝶豆花14. 食用小蘇打粉15.蝶豆花16.雪碧汽水17.白醋18.醬油19. 烏醋20.冷凍水餃21.糖水22.鹽水23. 檸檬汁24.洗碗精25.沐浴乳26. 汽水27. 養樂多28.牛奶29. 小蘇打水30. 澄清石灰水

要特別注意,因最後煮出來的水餃是希望可以讓學生真正吃下肚的,所以在此活動進行時不要使用實驗室中的實驗器材。因為那些燒杯、試管、量筒與滴管都是先前其他實驗用過的器材,無法確認是否有其他物質殘留。因此這堂課的容器要由從學校廚房或是家中廚房帶來的,乾淨可以烹調使用的器材。

  • 教學活動

本次教學由基礎到應用,共設計五個活動,每一次的活動大約需要1~2節課來進行。

【活動一:認識酸鹼及酸鹼指示劑】

1. 以白醋、肥皂水及自來水向學生介紹水溶液酸性、鹼性及中性的特質。

2. 請學生以感官觀察,以視覺和嗅覺,加上自身經驗,預測各種常見水溶液的酸鹼性。

clip_image002

1:學生觀察溶液的外觀與氣味

3. 介紹石蕊試紙,並以自來水、醋及肥皂水做檢測,學生自行設計表格紀錄實驗結果,如下表一所示。

1: 學生紀錄之結果


紅色石蕊試紙


藍色石蕊試紙


自來水


不變色


不變色



不變色


變紅色


肥皂水


變藍色


不變色

4. 讓學生自行歸納出石蕊試紙變色的酸鹼規則。

 

【活動二:以不同指示劑測試不同水溶液】

準備各種水溶液給學生測試,並提供石蕊試紙及廣用試紙,實驗結果如以下表2

2:學生測試各種溶液酸鹼性紀錄結果


溶液名稱


紅色石蕊試紙


藍色石蕊試紙


廣用試紙


酸鹼性



不變色


變紅色


橘紅色


酸性


糖水

 


不變色

 


不變色

 


綠色

 


中性

 


鹽水


不變色


不變色


綠色


中性


檸檬汁


不變色


變紅色


橘紅色


酸性


洗碗精


不變色


不變色


綠色


中性


沐浴乳


不變色


不變色


綠色


中性


汽水


不變色


變紅色


橘紅色


酸性


養樂多


不變色


變紅色


橘黃色


酸性


牛奶


不變色


不變色


黃綠色


中性偏酸


小蘇打水


變藍色


不變色


藍綠色


鹼性


澄清石灰水


變藍色


不變色


藍綠色


鹼性


經過兩種試紙的檢驗,學生歸納出石蕊試紙及廣用試紙的變色原則,以及日常生活中常見水溶液的酸鹼性。這邊有發生認知衝突,一開始預測的酸鹼性和實驗結果不符合。例如學生預測鹽水是鹼性,詢問原因,學生無法清楚說明,完全是靠直覺的。實驗後的結果帶給學生明顯的衝突,對澄清迷思概念有顯著效果。還有因肥皂水為鹼性,所以預測同為清潔用途的沐浴乳及洗碗精也是鹼性,這預測有理可循,但實驗結果發現沐浴乳及洗碗精是偏向中性,這裡老師則補充解釋,並不是所有清潔用品都是鹼性的,要看它的成分是什麼,不同清洗用途、不同廠牌的都有可能有不同的酸鹼性。

 

【活動三:自製天然酸鹼指示劑測試】

 

clip_image004

2:用水果刀將紫色高麗菜切碎

這班六年級學生已經可以熟練且安全的使用刀具,而且本班為5人的小班,老師可以全程監督,所以才讓學生每個人都有使用刀具的機會,如果班級人數較多則可考慮使用剪刀,或其他替代方案。

clip_image006

3:用熱水將紫色高麗菜中的花青素溶出

(使用火源時老師應全程監督,若用電磁爐加熱會更佳)

用熱水將紫色高麗菜中的花青素溶出後,撈出紫色高麗菜,待水溶液冷卻後即可使用。等待水溶液冷卻期間,可以先配製欲測試的水溶液。

clip_image008clip_image010

4:各種溶液加入冷卻後紫色高麗菜汁

第一輪測試單一溶液的酸鹼性並作紀錄,同樣讓學生自己歸納出紫色高麗菜汁的變色原則。酸性為粉紅色,鹼性為藍、綠色,中性則為紫色高麗菜汁原本的紫色。

3:學生使用紫色高麗菜汁加入各種溶液的紀錄


名稱


紫色高麗菜汁


酸鹼性



粉紅色


酸性


糖水


紫色


中性


鹽水


紫色


中性


檸檬汁


粉紅色


酸性


洗碗精


紫色


中性


沐浴乳


紫色


中性


汽水


粉紅色


酸性


養樂多


粉紅色


酸性


牛奶


紫色


中性偏酸


小蘇打水


藍色


鹼性


澄清石灰水


綠色


鹼性

 

【活動四:以天然酸鹼指示劑調配出美麗的漸層溶液】

為了讓學生體驗製作美麗的漸層溶液,給學生一人一隻試管,自行挑選一種想使用的溶液,先裝約1/3管,之後滴入幾滴紫色高麗菜汁,觀察第一次變色。接下來,學生各自挑選第二種溶液,這邊學生就應自己判斷,如果要讓試管中的液體繼續變色的話,則應使用與第一種不同酸鹼性的溶液,藉此熟悉紫色高麗菜的變色原則,對於記憶顏色變化有明顯效果。

clip_image012clip_image014

5:學生嘗試配製分層彩色溶液

 

給學生自由調配時間,學生可以設計出好多美麗的分層溶液呢!學生在調配分層溶液時也復習了小蘇打水加上酸性物質會產生氣泡,也就是二氧化碳的知識,配置出漂浮著氣泡的分層水溶液也格外夢幻。但老師要記得提醒同學,別將美麗的實驗器材當成氣泡水喝下肚啦!

clip_image016clip_image018

6: 學生嘗試配製夢幻溶液

 

【活動五:以天然酸鹼指示劑煮出彩色水餃

這次製作酸鹼指示水餃的實驗想讓學生多體驗其他可以製成酸鹼指示劑的植物,除了使用課本中的紫色高麗菜,還多加入了蝶豆花。因為紫色高麗菜汁與蝶豆花汁中的花青素不會被高溫所破壞,煮滾後變色的效果依舊。所以可以放心的讓冷凍水餃多滾幾次。


clip_image020

7: 學生製作紫色高麗菜汁


clip_image022

8:學生製作蝶豆花汁


clip_image024

9:學生以紫色高麗菜汁煮水餃


clip_image026

10:學生以蝶豆花汁煮水餃

 

第一次水滾後放入冷凍水餃,待水餃浮起後,加入一杯冷水繼續煮。反覆讓水滾兩到三次,水餃浮起兩到三次後撈出。發現水餃煮好後,透著淡淡的紫色及藍色,我們的酸鹼指示水餃就製作成功了!學生各個迫不及待要把水餃沾不同的水溶液,然後吃下肚了!


clip_image028

11: 紫色高麗菜汁煮出的水餃


clip_image030

12: 蝶豆花汁煮出的水餃

clip_image032

13:綠色水餃是沾了可食用小蘇打水,粉紅色水餃是沾了白醋

clip_image034

14:沾烏醋後變成了雙色水餃。

 

  •    學生課後心得

 

小恩:這個單元一開始我就覺得很新奇,竟然能讓各種生活中常見的東西變色,好像在變魔術一樣!從老師上個禮拜說要煮彩色水餃,我們就期待了整個禮拜,因為我們班都很愛吃!終於到了水餃課,我們整堂課都超興奮的,準備器材時也都相當有效率,水餃終於下鍋的那刻我的眼神都離不開鍋子了!慢慢出現香味後,我們的心情又緊張又興奮,接著看同學一一撈出紫色、藍色的水餃,真是奇特又美麗啊!沾上不同的醬料還能展現不同的顏色,真是太有趣了,我用紫色的水餃沾了檸檬汁,變成粉紅色的水餃,吃起來酸酸鹹鹹的,還蠻好吃的呢!謝謝老師將自然課變得這麼有趣又美味。

小浚:一開始要我背紫色高麗菜汁碰到酸性會變什麼色,碰到鹼性會變什麼色,我根本背不起來,可是後來為了要配出美麗的漸層水溶液,我就一直問同學,一直問同學,問到最後我竟然也背起來了!真是太神奇了!就好像以前背顏料藍色加紅色變成紫色一樣,不知不覺的就背好了,我想應該是跟「常用」有很大的關係。到水餃那堂課我已經得心應手了,想吃綠色的水餃,就泡進小蘇打水中,想吃粉紅色的水餃就加白醋,彩色水餃不但好吃又好玩,真幸福!

小豐:其實我很需要一些方法來幫助我記憶東西,如果是跟生活中的現象有關係的話我會比較好記,偏偏我的生活裡根本沒有出現過這單元的變色呀!一開始我真的一個頭兩個大。好在我對魔術有點興趣,老師就像在變魔術一樣向我介紹這些變色的現象,好讓我更有學習的動力,靠自己的力量配出不同的漸層溶液,跟煮出彩色的水餃都是讓我很有成就感的事情,謝謝老師!說不定我可以用這些變色的現象設計出一套魔術呢!

小睿:我超愛吃水餃的!一上課我就迫不及待拿著我的餐具上樓,雖然在煮水餃前還要準備好多東西,但我一點都不覺得累!我們處理高麗菜越來越熟練了,但這次竟然還多了蝶豆花,平時聽說蝶豆花都是用來泡美麗的飲料,真的可以來煮水餃嗎?一開始我還半信半疑,後來的成果真是令我佩服,藍色的水餃也好好吃喔!要不是中午還有午餐要吃,不然我早就拜託老師讓我們多吃一點了!

小慈:很多自然課的實驗我都會默默的在一旁看同學做,他們成功了我也很開心,但這次煮水餃我可是很厲害的,認真的煮,也認真的吃,還學到了酸鹼指示劑變色的現象,真是收穫滿滿

  • 教師教學省思

    此教學設計是從其他老師的活動設計發想而來,本想多嘗試以不同的植物做酸鹼指示劑,如紅色玫瑰花、黑豆或葡萄皮。但因不確定未經處理的紅色玫瑰花能不能吃下肚,而黑豆的變色效果較不鮮豔,葡萄皮則是剝皮與事後果肉的處理較為繁雜,所以作罷。今後若是時間充足,建議老師可以帶領孩子嘗試多種不同的植物。

    蝶豆花一般是用來製作成冷飲,這次嘗試將它應用在熱食,發現效果依舊,且沒有特殊味道,今後可考慮作為食品加工的一種原料。還有要製作綠色水餃時的小蘇打水,須注意要使用食用級小蘇打,且應配成水溶液後再以水餃少量沾取食用,以免食用過量導致胃不舒服。加白醋時我擔心變色不完全,所以將整顆水餃泡入白醋中直到變色,拿出來之後靜置片刻,原本怕太酸所以遲遲不敢入口,但吃了之後才發現出乎意料的美味,淡淡的酸味更增添水餃的風味!這次活動還發現若沾水餃溶液若本身顏色較混濁,可能影響觀察,例如烏醋沾上水餃時完全呈現烏醋原本的顏色,變色效果不佳。但學生透過自己動手做,實際做出可食用的東西,並且吃得開心,對老師也無疑是一次難忘的體驗。

  • 結語

    一開始的漸層水溶液學生反應熱烈,積極嘗試各種組合,想調配出自己想要的顏色,而結果也都不讓人失望。配出美麗的漸層提升學生學習動機,而當同學稱羨他的顏色很美時則能獲得成就感,同時也默默的將各指示劑變色的原則記得一清二楚了!在清洗實驗器材時,學生最喜歡把所有實驗材料全部倒在一起,看看會發生什麼事了,結果調配出了一鍋顏色難以形容的水溶液,也算是一個奇特的經驗。

學生一直很期待要煮水餃,所以煮指示劑水餃那堂課所有學生都非常專心,仔細完成每個步驟,連中間下課鐘響了都還依依不捨。而煮的過程中學生開始分享自己在家裡煮東西的經驗,並仔細觀察水餃到底煮好了沒。煮好後也積極嘗試各種水溶液,還有學生大膽的嘗試了汽水水餃,他說甜甜鹹鹹的,滿好吃的。其他同學隨即驚呼一聲後說:「我也要!」還有檸檬汁水餃也大受歡迎,酸酸的滋味,學生竟然說是初戀的味道,真是有趣極了!

學生還有提到以前吃過的彩色水餃,顏色比我們製作出來的還要鮮豔,有可能是化學色素染出來的,覺得吃我們自己煮的比較安心,雖然綠色的看起來有點噁心,但還是很好吃!這部分老師也跟學生進一步說明,很多加工食品為了賣相好,會加入非天然的色素,對身體未必是好的,所以如果可以吃非加工的食品,或是使用天然色素製作的食品會更好。

    從學生的反應可以明顯察覺,這系列的操作課程帶給學生滿滿的驚奇,並有效提升學習動機與樂趣。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檢測或查詢各種常見的水溶液的酸鹼性,成為購買及使用的參考。而延伸到食品安全的議題也可以成為日後討論的主題。

  • 謝誌

在此感謝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108學年度第1學期化學特論()周金城教授與全體同學協助,提供本文架構調整與內文修正之意見,在此謹深摯謝忱

參考資料

1.          陳皇州(20185)化學教室活動:國小學生製作彩色麵條,台灣化學教育http://chemed.chemistry.org.tw/?p=27457

2.          蝶豆花真的有毒嗎?到底能不能泡飲料喝?毒物專家顏宗海這樣分析…,202015日擷取自風傳媒,網址https://www.storm.mg/lifestyle/1306319

3.          金門地區第58 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作品說明書,https://science.km.edu.tw/storage/media/1644/5acada59b04e7.pdf

4.          酸鹼指示劑實驗教案,http://www.twsport.org.tw/sljhs/old/%E7%92%B0%E5%A2%83%E6%95%99%E8%82%B2/%E8%B3%87%E6%96%99%E5%88%86%E4%BA%AB/%E9%85%B8%E9%B9%BC%E5%AF%A6%E9%A9%97%E6%95%99%E6%A1%88.htm

 

 

《臺灣化學教育》第三十四期(201911月)


 


n  主編的話

u  第三十四期主編的話/邱美虹〔HTMLPDF

n  本期專題【專題編輯/邱美虹】

u  慶祝IUPAC100&2019國際週期表年在臺灣(IYPT in Taiwan) 活動成果展示:系列活動介紹()  ∕ 邱美虹HTMLPDF

u  慶祝IUPAC100&2019國際週期表年在臺灣(IYPT in Taiwan) 活動成果展示:第21CASE探索基礎科學講座 /陳竹亭HTMLPDF

u  慶祝IUPAC100&2019國際週期表年在臺灣(IYPT in Taiwan) 活動成果展示:歐洲化學會週期表與稀缺元素 ∕ 邱美虹HTMLPDF

u  慶祝IUPAC100&2019國際週期表年在臺灣(IYPT in Taiwan) 活動成果展示:視障者點字週期表的製作與教學 /楊水平HTMLPDF|附錄

u  慶祝IUPAC100&2019國際週期表年在臺灣(IYPT in Taiwan) 活動成果展示:「百變化學元素週期表150週年」特展 ∕ 張鈞翔、鍾坤煒HTMLPDF

u  慶祝IUPAC100&2019國際週期表年在臺灣(IYPT in Taiwan) 活動成果展示:從展示、演示與實驗跨出科教館在國際化學元素週期表年的盛宴 ∕ 陳虹樺、陳雪玉、林祝里、李姤妤、陳思羽、周憶慈HTMLPDF

u  慶祝IUPAC100 & 2019國際週期表年在臺灣(IYPT in Taiwan) 活動成果展示: 海洋化學事元素週期表150週年特展 ∕ 鄭淑菁、陳麗淑〔HTMLPDF

u  慶祝IUPAC100&2019國際週期表年在臺灣(IYPT in Taiwan) 活動成果展示:看見化學了!元素週期表150周年特展-科工館的展示、科教活動及推廣 ∕ 洪莞媜、陳綺霞HTMLPDF

u  慶祝IUPAC100 & 2019國際週期表年在臺灣(IYPT in Taiwan) 活動成果展示: 「維基化學同學會」的成果與展望 / 王則文〔HTMLPDF

u  慶祝IUPAC100& 2019國際週期表年在臺灣(IYPT in Taiwan) 活動成果展示: 化學元素週期表教具、媒材設計比賽 / 中華民國科學教育學會秘書處彙整〔HTMLPDF

u  慶祝IUPAC100& 2019國際週期表年在臺灣(IYPT in Taiwan) 活動成果展示: 臺灣慶祝國際化學元素週期表年海報競賽作品分析與簡介 / 李宜諺、林靜雯HTMLPDF

u  慶祝IUPAC100&2019國際週期表年在臺灣(IYPT in Taiwan) 活動成果展示: 「Curie Me Away! 放飛自我」科學劇策畫紀實 / 林怡萱HTMLPDF

n  化學實驗/化學實驗室【專欄編輯/呂子琦

u  化學探究實驗:ChemBox的製作與應用 / 呂子琦HTMLPDF

第三十四期 主編的話

邱美虹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特聘教授
國際純粹化學與應用化學聯盟(IUPAC)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
中國化學會(臺灣)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
美國國家科學教學研究學會(NARST)前理事長
mhchiu@gapps.ntnu.edu.tw

每年十月科學界的大事就是諾貝爾大獎將落於誰家呢? 2019年化學諾貝爾獎由美國學者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英國學者惠廷安(M. Stanley Whittingham)與日本學者吉野彰(Yoshino Akira)獲得,獲獎原因是他們對鋰離子電池的貢獻。公布獲獎人的同時也創下最高齡的諾貝爾獎得主(古迪納夫)的紀錄。

這次三位得獎人展現的是科學發現的軌跡是一群人不斷累積的成果。英國的惠廷安是接力賽中的第一位學者,他於1970年代為擺脫化石燃料危機而發展出以鋰為電池陽極,以二硫化鈦能嵌入離子的超導體為陰極而製作出第一個可運作的鋰離子電池。1980年古迪納夫以鋰鈷氧化物(LiCoO2)作為陰極材料,產生高達4伏特電壓(是惠廷安的鋰離子電池的兩倍)。古迪納夫今年已97歲高齡,他當年的研究成果已是40年前的事了,但其研究成果使鋰離子電池向前推進一大步;後續由現年71歲的日籍科學家吉野彰繼續接力進行研究,1985年吉野彰在古迪納夫的研究基礎之上,以石油焦(petroleum coke)取代金屬鋰做為陽極,製造出更安全、更穩定、壽命更長、體積更輕巧、電容量高、可充電且更具商業價值的鋰離子電池。人們今天離不開的行動載具,如手機、照相機、電腦、電動車,甚至是由太陽能和風能產生的能量儲存裝置等,都免不了與這項發明有關。鋰離子電池的發明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活,除增加生活的便利性外,也因而推動出乾淨能源技術與減少環境汙染,創造更友善的環境。科學家的接力賽彰顯出科學是一群人前仆後繼的志業,集眾人的智慧方可提升人類的生活條件與環境品質。

吉野彰在接受訪問時說了一句我們並不陌生的話:「好奇心是我主要(研究)的動力。」這句話再次提醒我們身為教育者,培養與維持孩童對事物的好奇心是創造的源頭!

本期專刊是以慶祝IUPAC100& IYPT活動成果展示為主題,以聊表臺灣對於門得列夫的貢獻以及其對後世科學發展的影響之敬意。我們不難瞭解週期律的發現也是一個集眾人長期累積的資訊所獲得的研究成果,這項發現若不是門得列夫的話,也將會是另一位科學家,但或許會讓科學處於一個更長的混沌時期。因此,逢此週期表150週年以及負責元素命名和符號的IUPAC百歲生日,我們以各項慶祝活動向IUPAC、門得列夫以及一群默默耕耘的科學家致敬。

本期除專刊外,還有呂子琦的「ChemBox在化學探究實驗的應用」,介紹他自製的化學數位感測模組,以及如何使用在探究化學實驗課程中,教師也可以利用此模組開發一個跨領域的課程,有興趣的中學教師可以和呂老師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