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學教學交流:
資訊融入教學社群分享與參訪心得(上)
鐘建坪
新北市立錦和高級中學國中部
[email protected]
n 教學參訪行程紀實
本次北京教學參訪的行程相當充實。今年(2016年)5月22日下午從臺灣出發抵達北京落腳處已經晚上9:30分,稍作休息立即進行簡短行前會議,接著各自準備未來幾天的報告工作。接著是5天緊密的參訪行程,第一天參訪北京第14中學、第二天為北京101中學、第三天參與北京師範大學化學系師培課程、第四天是訪問北京師大二附中、第五天拜訪北京大學教育學院以及化學系所。每天行程的規劃動靜皆宜,除了校園導覽之外,亦分享與討論課程設計與實際運作的想法,再藉由觀看軟硬體設施與理念的探索,讓我們對中國大陸的師資培育、課程架構與教學施作更加了解。
n 參訪中觀察到的優點
幾天的參訪行程,整理幾點本文作者觀察到值得學習的優點,包含設備環境優良、教師分級制並積極成長、組織引導教師共備、高度邏輯推演教學、學生積極主動學習、以及政策容易貫徹等。
一、設備環境優良
參訪的每間學校的環境設施相當完善(見圖1),每個學科實驗室皆有專屬管理人員負責協助授課教師準備器材與配製藥品,讓教師可以更多時間專心準備課程與上課的內容。學校課程規劃除了國家課程之外,尚有校本課程與研究性的學習課程,而參訪的3所高中學校設備水準皆達到大學四年級的實驗等級,因此學生皆能在校內藉由教師引導自主地完成科學專題研究。
圖1a:北京第14中學創客教室之3D印表機,圖1b:北京101中學校園內氣象觀測站
圖1c:北京師大二附中生物組織培養實驗室,圖1d:北京師大二附中化學實驗室
二、教師分級制並積極成長
教師分級制度與薪水整併,驅使教師積極努力成長並希望被看見。中國大陸中小學教師職級區分為三級、二級、一級、高級以及正高級(吳俊明,2015)。其中,高級教師相當於大學副教授而正高級相當於大學教授層級。三級至二級的時程依不同學歷區分為2或3年,通常為審核制沒有限制人數,從一級、高級、正高級等職稱就有申請時程的年限與通過人數限制。博士學位之初任教師會從職稱一級開始,除了基本國家課程的授課之外,通常擔任指導學生科學研究的工作,作為中學與大學端溝通的橋梁。以北京師大二附中為例(見圖2),全校151位教師,職稱一級以上則有126位(佔83%),而不同職稱之教師雖有不同的工作任務,但中心目標仍共同為學生的學習與身心發展努力。
圖2a:北京師大二附中師資狀況,圖2b:北京師大二附中教師目標
三、引導教師共備
因為中國大陸每位教師需要在職進修的學分與課程,因此學校、教研組織以及大學端可以規劃相關的課程內容。北京師範大學「高端備課」即是教師、教研員、大學教授共同規劃完成之學校培育課程(見圖3)。藉由優秀的一線教師設計教學內容,再經由教研員與大學教授的研修討論,修正出適切的課程架構內容,並提供其他一線教師與師培生使用。流程主要區分為教學設計、試講、教學改進以及正式講四個階段,並且涵蓋教學前測、後測實驗處理,協助第一線教師從證據中反思自身的教學內容。
圖3a:高端備課指導模式,圖3b:高端備課指導流程參與
圖3c:高端備課教師實際講課,圖3d:參與高端備課教師實際講課
四、邏輯推演教學
不管是師培生或是一線教師在教學中強調邏輯推演歷程,藉由引起動機、主題設問、實驗檢測、確認結果,再回應設問主題以完成教學單元內容。過程中教師會不斷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再經由實驗結果確認邏輯推演結果的正確性。
五、學生積極主動
中國大陸地區的家長和臺灣一樣非常重視學生學習的情況,因此教師會要求學生參與課堂的學習。課室觀察學生的學習是積極主動,當教師提出問題之後,學生能夠大方、自信地針對問題進行想法與觀點的表達。
六、政策容易貫徹
由於制度的因素,容易建立起由上而下的政策執行力,當上級領導認為某些課程是完善且對學生有助益,並會開始在校內擴展實施,例如:開設校本課程與專題式科學研究。再加上教師投入這些工作對於級職的評比有助益,因此一線教師也樂意投入教學工作。
n 資訊融入教學與社群共備分享
本文作者榮幸能夠安排在校園景色優美的北京101中學分享任職學校資訊融入教學策略與社群共備模式。本校目前常態性參與共備的國中、高中教師成員共約20位,科目涵蓋數學、英文、生物、化學、理化、國文、歷史、地理、音樂以及美術等。
一、模型本位合作學習教學模組
模型是指物件與物件之間的關聯,例如:玩具車就是模擬車輛之輪胎、車體、外型等關聯之實體物。模型不單指稱具體的實體物亦可泛指概念與想法間的組成關係,例如:腦中對於人體內部器官位置的想法。因此,科學模型則視為科學概念間組成關係的一個體系,作為模擬與預測自然現象或是作為科學家們彼此溝通的工具。協助學生建構完整的概念組織即可視為建模教學,它不僅幫助學生建構組成概念而且協助學生思索概念的組成關係。教師們可以透過逐步建構的歷程幫助學生建構與反思正確╱合理的概念模型,若再納入同儕之間的互動可增加學生反思的機會,形成模型本位合作學習教學策略(model-based collaborative teaching module)。如圖4所示,本模式涵蓋授課、討論與反思等步驟,主要的目的皆是協助學生建構核心的心智模型。授課部分可以是講義自學、線上影片或是教師直接授課,主要協助學生產生模型,即強調模型內部物件與物件間關係的建立。討論部分可以設定任務讓小組成員進行互動,找出學生能的錯誤想法,協助學生修正與重建模型,即透過檢驗學生自身模型的可行性達到修正的目的。反思部分可以讓學生上台講解或發表想法,主要讓學生思索整個學習歷程,觀察自己學習需要改進之處,即透過增強與反思協助學生獲得完整的建模歷程(鐘建坪,2014;Jong, 2016)。
圖4:模型本位合作學習教學模式(修改自Jong, 2016)
二、教學模組在化學計量單元的應用
化學計量(Stoichiometry)是學習計量化學的基礎,它整合化學反應式、粒子數目、質量、原(分)子量以及莫耳的關聯性,目前國家的課程規劃在國中時介紹初步的完全反應,至高一時再納入限量試劑的概念作為非化學計量混合物(stoichiometric mixtures)時的考量。本教學對象為高一班級,並持續1個月的教學時程。其中授課部分選用〈均一教育平台〉之教學影片,讓學生在課室內直接上網觀看約15至20分鐘的教學影片(見圖5a),觀看影片完畢之後再完成相似題,藉以挑戰學生是否真的理解教學影片內容(見圖5b),若有疑問之處亦可重新觀看教學影片或是詢問小組成員進行討論(見圖5c)。待全班理解之後,教師提供概念遷移的小組挑戰題,此時先讓全班作答3至5分鐘之後再進行約莫10分鐘小組互動討論(見圖5d)。接著由志願或是抽到的小組成員進行答題內容的解釋,並說明該堂課的學習內容與自己解題時需要留意之處(見圖5e)。最後由教師協助同學反思課堂的學習內容並進行該堂課的概念歸納整理(見圖5f)。
圖5a:同學觀看教學影片,圖5b:觀看完教學影片立即練習
圖5c:不理解之處再次觀看影片,圖5d:小組成員討論挑戰題
圖5e:上臺解釋與分享解題歷程,圖5f:教師概念統整與小組評分
〔續《北京化學教學交流:資訊融入教學社群分享與參訪心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