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備課的意義 / 藍偉瑩

星期一 , 11, 9 月 2017 在〈共同備課的意義 / 藍偉瑩〉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共同備課的意義

藍偉瑩

台北市立麗山高中

[email protected]

共同備課公開觀課與議課

科學教育的重點不再只是科學人才的培育,而是如何透過科學課堂讓學生了解現代公民所面臨的面對,以及因應之道,並能以科學方法、分析與論證等方式進行科學性社會議題的討論。科學探究與思維成立科學教室的重要元素,這樣的科學課堂不同於過往強調科學知識的課堂,課程教學的難度也大大提升,這使得教師共同備課興起。共同備課不同於過去的教師社群,不只是分享教學,而是為了使學生透過解決問題的歷程中,習得科學知識與探究方法,共同進行課程設計、教學實施,並進行公開的觀課與議課。

共備課程的步驟

共備社群進行的課程設計是學習經驗的設計,教師必須想像學生學習的過程,包含可能的困難與必要的回應,如此,課程在教室實施過程中才能達到課程目標。教師在共同備課過程中必須思考學生的學習歷程,不再依賴教科書為教學進行的脈絡,這樣的課程設計,包含以下五個步驟:

一.      分析學生的準備度(readiness):了解學生的起點狀態在課程設計中是重要的,除了先備知識,還包含學生需要知道的重要問題,學生對於這些問題的熟悉度,以及這些問題與單元概念的關聯,以便選擇最適當的問題。

二.      設定培養的能力:如果將課程欲培養的能力比擬為骨架,則知識則為骨架內填充物。在教學現場最常發現學生學習科學的困難有兩類,一是科學知識過於艱深,另一是學生不具備學習知識過程所需的能力。例如學生讀不懂圖或表,可能不是沒有學會,而是缺乏非連續文本的閱讀理解能力所致。課程設計如果沒有設定要培養的能力,那就容易流於單向的講述。

三.      找出核心概念:找出課程的核心概念,進行概念分析。掌握核心概念,並了解概念間關係,學生知識網絡得以建立,在教學提問的設計時更能夠掌握問題間概念的發展性,使得問題能漸進或以螺旋方式發展。

四.      決定學習成果:「學生能夠說出膠體溶液的定義」、「學生能夠從溶液照射雷射光的觀察中,歸納出膠體溶液和真溶液的不同,並能與同儕討論出形成的原因。」每一個單元或每一堂課的設計都須設定學習成果,課堂上藉由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表現,透過學生能夠說出或完成某些任務,教師能立即掌握學生的學習成果,並判斷教學是否需要調整。

五.      設計課堂問題與任務:要問一個yes orno的問題很容易,要問一個提取訊息的問題也很容易,但當教師得到了書上的「標準答案」時,便很滿意地繼續進行課程,但學生真的懂嗎?好的問題能幫助教師確認學生學習現況,也能讓學生覺察自己是否理解,設計課堂問題與任務是實踐課程目標最重要的步驟。

image

1 課程設計循環

共備社群須有共同目標與價值

要落實課程目標,不能只是改變課程設計,共備社群的教師們共同研究與實踐不同的教學法。越來越多的科學教室採用合作或協同的方式學習,學習任務不再只是單純的填空,而是需要透過同儕相互聆聽與對話後才能解決,因為學習任務需要的能力是多元的。例如在探討碰撞學說時,需繪製與想像粒子間如何碰撞,對於具有空間智能的學生有表現的機會;科學史文本閱讀,需要閱讀理解、分析與推論,對於語文智能的學生有表現的機會。科學教室裡的分組教學,不再只是合作完成任務,而是藉由討論過程,讓不同智能的學生得以互助、互學與成長。共備社群的課程設計結合了學生需求與經驗時,除了讓學生能夠真正認識科學,並預備持續深度學習的機會,便可預期「學習」產生更大的轉變。這個過程不只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更改變了教師,因為教師也如同學生一樣進行了協同學習。

共備社群內教師們的多樣經驗,使得成員可以透過不同經驗,完整看到問題的全貌,進行系統思考,從解決複雜挑戰的經驗與學習中成長。多數共備社群教師的共同價值包含:1.哲學基礎:承諾為了實踐所有孩子的成功;2.共享領導:為了實踐理想而願意服從每一次的領導,所有人都可以成為領導者,實踐每一次的平等對話;3.探究為基礎的實踐活動;4.堅持一種特定學習模式:具有共同教學理念與實踐方式Jackson& Temperley2006。共備社群的發展過程如圖2所示,從最初沒有太多關係的節點(個人),藉由社群運作與個人參與,節點之間漸漸產生了許多的線(不同個人間的連結),而這些連結又可能帶來新的節點(個人),其間有成員間的溝通、分享、解決問題、關係建立、衝突等,最終形成穩定的運作,例如共備、公開觀課、辦理工作坊、專業發展活動等。clip_image004

2共備社群網絡圖(引自Jackson& Temperley2006

 

化學跨校社群話學思享佳

共備社群成員在對話與溝通過程中,交換不同的教學經驗,也交換著不同的學校文化、教室教學與學生學習的困境,交換不同的成長與學習結果,所以創造了教師專業成長的過程中,更多元的觀點,讓每次社群運作時都能有豐富討論。共同備課不僅完成了教師個人獨自無法完成的課程與教學設計任務,幫助教師教學專業的發展與突破,滿足個人專業成長的需求,更帶給教師們勇氣,願意面對與嘗試新的挑戰。就如同臺北市化學跨校社群(話學思享佳)成員們最初對於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課程充滿擔憂,也缺乏探究能力的教學經驗與專業能力,但藉由社群共同備課,成員們克服的困難,完成課程設計,並且期望持續發展,也將回到學校發展屬於學校的探究課程。共同備課綜合了過去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容,更以解決課堂真實問題為目標,成為教師持續專業發展的重要活動。

 

參考文獻

Jackson,D., & Temperley, J.2006. From professionallearning community to networked learning community. Paper presented at International Congress for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ImprovementICSEIConference, Fort Lauderdale,F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