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米/團簇實驗課程設計與應用:以電化學法合成用於銅離子檢測之碳點 /林于鈊、林雅玲、林裕軒、張煥宗

星期日 , 12, 5 月 2019 Leave a comment

奈米/團簇實驗課程設計與應用:以電化學法合成用於銅離子檢測之碳點

林于鈊、林雅玲、林裕軒、張煥宗*

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

*changht@ntu.edu.tw

前言

碳點carbon dot; Cdots一般是指尺寸小於10奈米,形狀近似球型且能穩定發光的一種碳材,已成為一種新型的螢光材料。其具備寬且連續的激發光譜、穩定的螢光性能、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低毒性,並可透過化學修飾碳奈米點表面官能基團使其進一步功能化,在傳感器、生物成像、標記和檢測等領域有著良好的應用前景。

除具有類似半導體量子點光致發光特性外,碳點還會有激發放光波長相依放光特性excitation-wavelength-dependence emission),即碳點在不同波長的激發光照射下,可放出不同波長的螢光[1]。雖至今還沒有完整的科學證據及理論可解釋此獨特放光性質,但一般相信它的放光性質和其表面及核的組成有關;即它的發光和電子電洞對、量子侷限效應與邊緣效應edge effect有關。因此,碳點的吸收和放光性質與碳點的表面缺陷、電荷分布與大小有關。與大部分發光奈米粒子(如金屬團簇和半導體量子點)相較,碳點具有相當高的光和化學穩定度。在紫外光連續照射六小時下,其螢光強度變化小於10%另外,在pH4.0-10.0間或者在500 mM NaCl水溶液中,其中分散度和螢光強度的變化幾乎可忽略。

常見碳點合成方法為水熱法,但需使用較昂貴的熱或微波反應爐、耗能且反應時間長,不利於課堂演示或學生操作。本研究團隊開發了低耗能、低成本及快速的電化學合成法,使起始物碳源經過氧化(oxidation)聚合(polymerization)碳化(carbonization)與鈍化(passivation)的過程形成碳點[2]。此反應可利用一個簡易的電化學反應裝置和少量的起始物碳源,進行快速且安全反應,因此方便於教學實驗室教學、課堂上演示、或學生課後自行操作。

透過起始物碳源的選擇,可產生具有光學性質、表面官能基團和水中分散度不同的碳點,有利於針對分析物性質開發靈敏度高且具選擇性的螢光奈米感測器。本文利用組胺酸(histidine)前驅物,與碘化鈉(sodium iodide)氫氧化鈉配製成水溶液,在室溫、鹼性(pH
9.0
)
10伏特的恆定電壓下,製備碳點水溶液。藉由碳點和銅離子作用會形成
Cu2-histidine錯合物及引發電荷轉移,進而使碳點的螢光淬滅的現象,檢測水樣品中的銅離子。

器材與藥品

1.  電化學反應設備,含電化學反應器、反應槽(2mm碳電極2)420-nm LED光源1支,皆購自http://kaishinedu.com

2.  1025mL量瓶各一個(若無或僅半定量實驗,可用量筒取代)101mL針筒、0.22小飛碟濾膜各1個,20mL 玻璃樣品瓶8個。

3.  組胺酸反應試劑:秤取組胺酸鹽酸鹽1.34克與碘化鈉1.5克,溶於7 mL的純水中。完全溶解後,再加入0.4克氫氧化鈉,待完全溶解後,再加水至10mL

4.  磷酸緩衝液(200 mM, pH 3.0)0.3mL磷酸與0.075g二水合磷酸二氫鈉依序緩慢加至20mL純水中,完全溶解後,再加水至25mL

5.  金屬離子溶液:分別準備10 mM 氯化鉀、氯化鎂、氯化鈣、氯化鐵、氯化銅、氯化鋅水溶液(10 mM 鹽酸),各10 mL

 

合成碳點

1.  7mL組胺酸反應試劑,倒入反應槽中,蓋上反應槽蓋子,接上反應座的連接線與電源線,如圖1


clip_image002

圖1:電化學反應器

2.  開啟電源進行反應,觀察反應槽內的變化,可發現溶液由無色透明慢慢變成黃色,再漸漸變成深棕色,如圖2所示。20分鐘後關閉電源。(注意:反應過程中會產生少量氣體與高熱,請在通風良好處進行實驗,且小心燙傷)


clip_image004圖2:反應過程中,溶液顏色變化情形。

3.  靜置10分鐘,待反應槽降溫後,以10mL針筒取碳點溶液,並以小飛碟濾膜過濾溶液,放入乾淨樣品瓶中備用。

4.  0.1mL 碳點溶液,加入9.9mL 純水,配製成稀釋100倍的碳點稀釋液。

5.  1個乾淨樣品瓶,瓶外標示control(控制組),加入4 mL純水後,分別加入0.5mL 磷酸緩衝液與0.5mL碳點稀釋液,搖晃混合均勻後,再以420-nm LED燈照射,可看到溶液發出青綠色的光。

以碳點檢驗水溶液中銅離子

1.  6個乾淨樣品瓶,分別標示鉀、鎂、鈣、鐵、銅與鋅,每個樣品瓶都加入3.9mL純水、0.5mL 磷酸緩衝液與0.5mL碳點稀釋液,搖晃混合均勻。

2.  0.1mL氯化鉀水溶液,加入標示「鉀」的樣品瓶;取0.1mL氯化鎂水溶液,加入標示「鎂」的樣品瓶,依此方式,將各種金屬離子溶液,分別加到標示對應金屬的樣品瓶中,搖晃混合均勻,觀察到各溶液顏色相近,如圖3(a)所示。

3.  靜置10分鐘後,再個別使用420-nm LED燈照射,觀察每一瓶溶液(包含control)發出的螢光,觀察到加了銅離子的溶液沒有螢光,其餘金屬離子的溶液與控制組發出顏色相同及強度相近的螢光,如圖3(b)所示。

(a)clip_image006(b)

clip_image008

3(a)未照光(b)420-nmLED燈激發下,溶液放光情形。

4.  若實驗室有螢光儀,我們可以對控制組與含銅離子溶液進行定量檢測,發現以波長420nm 光源激發,最大放光波長為505nm,加入銅離子的溶液,在波長505nm的螢光強度比控制組減少了約80%(4)。若對碳點溶液進行透析純化(5 mL碳點溶液置於RC膜透析袋(MWCO=100-500D)於水中進行24小時的透析),更可對不同濃度(0-20mM)銅離子溶液進行定量,其相對螢光強度對於銅離子濃度0.3-3.0μM呈線性關係(R2 = 0.99)(5),且此方法之偵測極限為0.1μM

clip_image010

4:控制組與含銅離子溶液之螢光光譜圖,激發波長:420nm

clip_image012

5:相對螢光強度對不同銅離子濃度(0.3-3.0μM)的關係圖。

檢測溶液含有透析純化後的點溶液(稀釋1000),與20mM pH 3.0磷酸緩衝液。clip_image014clip_image016分別為銅離子加入前後,碳點在波長420nm的光激發下,放光波長在505nm之螢光強度。

安全注意與廢棄物處理

1.  產生碳點的過程中會產生熱,故反應完畢後先靜置10分鐘,使反應槽降溫後再拿,也可以使用水浴降溫或戴棉織手套拿反應槽。

2.  含鐵、銅、鋅溶液請回收後交由專業廢棄物清理廠商處理,其餘可直接倒入水槽排放。

3.     實驗完畢後,陽極碳棒會沈積膠狀物質,可以純水清洗與衛生紙擦拭後去除。碳棒可重複使用。 

結論

本實驗利用了簡易的電化學方法合成碳點,藉由溶液顏色和螢光來了解碳點的基本光學特性,最後藉由螢光淬滅來檢測水中的銅離子。實驗過程中不使用任何有毒與有機溶液、所需時間短,實驗結果易觀察、產生的廢液量少等優點,提供各位教師一個奈米課程教學的示範實驗。 

參考文獻

1.     Hsu, P.-C.; Shih, Z.-Y.; Lee, C.-H.; Chang, H.-T.* Green Chem. 2012, 14, 917-920.

2.     Wang, C.-I.; Wu, W.-C.; Periasamy, A. P.; Chang, H.-T.* Green Chem. 2014, 16, 2509-2514.

8082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

Please give us your valuable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