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期 主編的話 / 邱美虹

星期五 , 13, 3 月 2020 在〈第三十六期 主編的話 / 邱美虹〉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image_pdfimage_print

第三十六期 主編的話

邱美虹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特聘教授
國際純粹化學與應用化學聯盟(IUPAC)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
中國化學會(臺灣)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
美國國家科學教學研究學會(NARST)前理事長
[email protected]

自從2019年底新冠肺炎(COVID-19)爆發以來,到20203月底已累積將近66萬例確診、疫情橫跨五大洲,超過177/地區,確診中有3萬多例死亡,其對全球經濟和社會的影響甚鉅(疾管局,2020330日)。冠狀病毒是透過表面突起的棘狀蛋白與人體細胞表面的ACE-2結合後引發嚴重特殊傳染性病毒,傳播力甚強。日前更在冰島發現有患者身上同時存在兩種新冠肺炎病毒,第二種是新冠病毒的變異種,使得社會更加動盪不安。由於疫苗從研發到生產,其安全性和療效皆需要經過動物實驗和人體臨床試驗證明有效後,獲得世界衛生組織和各國衛生管理單位的許可後,方能普及使用。因此,在短時間內是無法上市,解決目前疫情快速擴散的狀況。

在疫情尚未穩定且疫苗尚未研發完成之時,世界各國皆一再重申加強個人衛生習慣之重要性,常洗手並使用肥皂、避免以手觸摸臉部、打噴嚏時以手巾處理,若無手巾則用衣袖遮口鼻等。除此之外,社會大眾宜減少出入公共場所,若需進出公共場所,宜戴口罩。同時使用含75%的酒精消毒,藉此保護自己和家人免於受到感染。

今年是個不平靜的一年,從年初至今,新冠病毒的確診病例人數不斷上升,各級學校都以戒慎的心情嚴陣以待,大學某些課程開始採用遠距教學、大中小學則皆檢測入校的學生額溫以確保所有人的健康安全。在這不平靜的時期,也是展現人們大愛的機會,在波蘭與德國邊界因為要檢測司機駕駛的體溫,蔓延37公里的車隊,使得駕駛人無法順利獲得休息與進食,但卻有一群深具愛心的波蘭人自動自發的在高速公路上提供可以立即食用的餐點,讓長途跋涉等待檢測額溫的司機得以暫為充飢。非常時期看到非常的人性景象,自動自發,令人佩服!期待疫情可以盡早減緩,讀者們平安健康。

本期特別邀請長期投入化學實驗研發的大甲高中廖旭茂老師擔任專題綠色化學的特約主編。綠色化學是個不得不走的一條路,但是願意為綠色化學持續開發教材並落實在學校課程中,則需要有熱誠願意投入時間和精力的熱血教師。此次,廖老師邀請參加高中職「綠色化學(減毒減量)創意競賽」的七位參賽得獎的指導老師,分享得獎作品與指導心得,將Know-how分享給本刊讀者。作者群有竹南高中林麗悅老師的『「灰灰乎」必有餘地』讓學生利用回收廢棄的粉筆與粉筆灰,製作對人、環境無害的土壤栽培介質;高雄高工洪鼎惟老師指導李品和呂柏融所作的「天然環保強力清潔劑」;政大附中姚月雲老師指導的「漂白水醇類的老化殺手」;北一女中周芳妃老師等化學科團隊共同撰寫的「多元選修課程與綠色化學小論文設計」;在無界塾服務的洪敬明老師和中崙高中徐碩志老師撰寫的「植物色素分離與鑑定」;台南一中的劉獻文老師指導的『倒「洗」相「螢」螢光棒毒性降低之研究』,利用廉價的Arduino結合照度計等感測器,取代螢光光譜儀;台南女中陳俊佑老師指導的「新式TDESs之研發並應用於戰略金屬回收」。篇篇精彩創意十足,讀者可以慢慢閱讀,品嘗設計者的巧思。由文章的豐富內容可看出特約主編的用心。

此外,常態性文章包括有鄭志鵬老師的元素卡牌,讓學生得以站在十九世紀化學家的角度去閱讀元素資料,並藉由卡牌了解德培萊納與門得列夫的觀點,學習如何在紊亂的資料嘗試對元素進行分類整理、找出規律性與週期性,此設計曾參加去年(2019年)國際週期表年之教具設計競賽獲獎。温媺純教授和陳秀荷的《烘培咖啡》化學教育桌遊,也是一個寓教於樂的設計,藉由一系列化學變化,如焦糖化反應和梅納反應等,瞭解咖啡豆顏色改變和氣態物質的產生,以及其與能量的關係。彰化高中劉曉倩老師分享參加兩岸化學教學同題異構的經驗,文中對於兩岸教師教學理念與特色做了詳細的說明與比較,可供教師參考。其個人在現場精彩的教學觀課活動,也令大陸教師刮目相看,給予高度肯定與讚賞。

Loading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