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瞻教師專業社群發展」專題導讀 / 王嘉瑜

星期三 , 9, 9 月 2020 Leave a comment

「高瞻教師專業社群發展」專題導讀

王嘉瑜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數位學習與教育研究所暨師培中心

chiayuwang@mail.ntust.edu.tw

2006年,科技部(當時稱國科會)推動高瞻計畫,直接補助高中職學校與大學院校共同進行課程研究,希望透過高中職學校研發前瞻領域科學與科技課程、提供學生探究的學習情境,以引發高中職生對科技的興趣和培養科學探究能力,進而提升高中職科學與科技教育的品質(羅珮華,2011)。有別於由專家主導的課程研究,高瞻計畫強調「由下而上」,由高中職團隊提出計畫申請與執行,賦予高中職教師「課程研究者」的角色,提供教師專業成長的動能。

我在研究所開設「科學教師專業成長研究」多年,因為參與國立苗栗農工的高瞻計畫,看到科學探究教學和教師專業成長模式等理論,落實深根於教學現場。我也得以近距離地看到,由於參與高瞻,一群老師如何在校內推動一場由下而上、草根性的改革,這些改變如:科學教師的角色從課程消費者轉變為課程開發者,除了授課者之外,還多了課程研究者和計畫執行者的身分,我也看到老師們的學科教學知識豐富了,教學信念改變了也更堅定,連帶也看到學生能力的提升,令我非常印象深刻。

學校要依各校本有特色發展自訂科學課程或專題研究(製作)課程等,皆會面臨:沒有標準教科書和課綱內容可依循、需要資金、資源、和學科專家及課程專家的支持等挑戰,且教師須自行編寫教材和發展評量工具,負擔頗大。苗栗農工高瞻計畫教師團隊的特色在於:他們了解自己的學區、學校與學生特性,能開拓、串聯和運用資源與人脈,也善於團隊經營而能發揮社群的力量,最終甩開傳統地區性技術型高中的舊形象,展現自己獨特的亮點。

然而如同專題系列文章中提到的,課程和教學的變革成功,需仰賴團隊教師能分析和掌握諸多要素,並克服許多困難。本期專題特別邀請苗栗農工高瞻團隊的核心成員,分享他們於執行計畫、以及發展和實施新興科技探究課程和科學閱讀素養課程等校本課程的經驗。各篇的作者們在文中皆無私地分享他們所掌握的成功要素、也說明曾遭遇過的困難以及嘗試解決問題的歷程與策略,我衷心希望能夠透過他們的撰文分享,吸引和協助更多的科學教師專業社群投入課程研究並進行教學改變。以下說明本期專題各篇的內容與特色:

第一篇「苗栗農工高瞻計畫學習社群緣起」,說明團隊教師如何分析並依據學區、學校、教師和學生的特性,思考如何發揮既有的特色和長處,很有巧思地量身打造出兩期共7年,具有特色、高度可執行性、以及可直接落實於教學現場的計劃藍圖。相當值得有意申請科技部或教育部團隊計劃的老師或學校借鏡、參考。

第二篇「發展新興科技生質能源學校本位課程之歷程」和第三篇「搭建真實的科學舞台──發展科學閱讀素養課程」,則是介紹苗栗農工在執行高瞻計畫第一期和第二期期間所開發的一系列特色校本課程。文中除了說明系列課程背後的理念、內容單元架構和使用方式,供有興趣採用的老師參考;作者們也分享了教師團隊於課程發展過程中的設計考量、開發流程、遭遇的困難和解決方法。想自行開發科學特色課程或校本課程的教師或團隊,可參考文章所分享的經驗,思考課程設計的要素和課程發展與實行時的問題解決關鍵。

跨校社群的經營和經驗移轉,是執行高瞻計畫最具挑戰的環節之一。苗栗農工的跨校教學專業社群經營相當成功,第四篇「建立跨校教師課程開發社群」即說明苗栗農工與友校為期三年的跨校經驗移轉過程,其中特別分享跨校社群的經驗移轉項目和內容、以及移轉進行的方式與目的,希望能鼓勵成立更多校內跨科別或跨校經驗分享的專業學習社群。

資源再多、再用力鼓吹,仍需要教師們動起來,願意在教學現場做出改變!第五篇「高瞻經驗的自我省思與蛻變」即是由最初苗栗農工高瞻計畫的發起人,與團隊成員一起,回顧和說明苗栗農工執行高瞻計畫兩期共7年的時間,為教師團隊所帶來的教學專業改變、以及學生成長和學校之改變,希望能提供讀者們動力和信心。

l   參考資料

羅珮華(2011)。「高」聲遠播「瞻」向未來成果推廣與評估計畫子計畫二:飛揚全國─優良高瞻計畫成果推廣。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

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NSC 99-2514-S-003-004-),未出版。取自http://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42723/1/ntnulib_tp_C0701_04_077.pdf

4229 Total Views 3 Views Today

Please give us your valuable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