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期 主編的話 ∕ 邱美虹

第四十五期 主編的話

邱美虹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特聘教授
國際純化學暨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
中國化學會(臺灣)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
美國國家科學教學研究學會(NARST)前理事長
[email protected]

        又到歲末了,這一年全球仍持續在新冠疫情的衝擊下,面對疫情周而復始的發生。臺灣雖有幾次警戒,但國人配合政府各項防疫措施,自我管理嚴謹、響應疫苗接種,因此疫情都在掌控之中。而學校雖然為了不知將如何發展的疫情而有提前部屬的各種線上教學與教材,但基本上校園內的學習並未受到太多的影響,真是萬幸! 而國人的也在這一年以居家生活為主,以減少疫情的擴散。自2008年起聯合報仿效日本的「今年漢字活動」,由國民投票選出一個字來代表該年社會的氛圍。今年選出的是「宅」這個字,真是再貼切不過了。

這一切快速且不預期的轉變讓我想起2019年底去哈爾濱開會,原與大陸化學教育委員會相約定持續於兩地輪流辦理「同題異構」教學分享會,相互切磋學習、截長補短。未料會議結束後緊接著就是新冠疫情爆發,全球面對疫情的衝擊,旅行變得是一件充滿不確定性且具高風險性的事情,這樣一耽誤就兩年未再互訪交流,甚是可惜。大陸和臺灣都相當重視升學,在升學的緊箍咒下,教授學科知識仍是課程教學的核心任務,教師如何透過不同的教學策略展現其對學科知識的理解與對學生學習的期待,對教師而言都是挑戰。「同題異構」顧名思義就是相同的學科主題,用不同的架構方式在教學中展現出來。這其中就包括教師對教學的核心價值之看法、化學本質的觀點、知識結構的認識以及巨觀與微觀的關係、學生所具備的背景知識之理解、對學生的期待表現、教學評量的態度與採取的形式、以及化學可能對人類的影響等等。透過觀課,尤其是「同題異構」的課程,可以瞭解教師的專業水平與教學信念。臺灣已辦理四次(2018-2021)「同題異構」工作坊,對觀課和授課教師都是難得的經驗,值得繼續辦理。認知心理學的研究指出觀看專家解題有助於習得新知與技巧,科學教育研究也指出觀察教師教學可以獲得教學啟發與技巧的精進。而更重要的是瞭解教學設計背後的教學信念與教師反思的精隨,才能提升自我教學的效益與貢獻。

本期專題為「素養導向的化學課程設計」,由鍾曉蘭和曹雅萍兩位化學教師擔任客座主編,鍾教師也正是協助推動「同題異構」工作坊的資深化學教師。本特刊四篇文章的作者們皆是以多元選修課程設計為例來說明如何從實驗與探究的活動中去培養學生問題解決、思辨論證、設計執行實驗任務的設計,甚至透過跨領域的方式拓展學生的視野。多元選修是教師得以依照個人興趣和學科訓練一展長才的機會,教師們應視其為發揮所長與自我挑戰的機會,讓科學教學回歸到科學探究的真正本質上,跳脫考試的刻板框架,真正引發出學生對化學的興趣與提升其欣賞化學、瞭解化學對社會與人類的貢獻。除專刊文章外,另外還有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郭世文、吳淑華和李雪琳評介美國科學與公眾協會網站,利用科學新聞培養學生有效運用科學證據解釋公眾議題;以及陳維倫介紹自利用Gather Town辦理自然探究與實作的線上學生論壇,開展其服務學校一項創舉,讓百餘名學生克服時空的限制,而能停課不停學,值得他校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