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與藝術的融合:濕壁畫實習記 ∕ 許惠媛

星期五 , 4, 3 月 2022 在〈化學與藝術的融合:濕壁畫實習記 ∕ 許惠媛〉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化學與藝術的融合:濕壁畫實習記

許惠媛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美術學系碩士在職專班二年級學生
[email protected]

前言

    「濕壁畫」Fresco原意為「新鮮而未乾的」;即是將礦物顏料加水之後,直接塗畫在潮濕未乾的灰泥牆上,灰泥吸收了顏料自然乾燥後凝固而使畫面能長期保存。這項繪畫技法在文藝復興時期流行義大利,最廣為人知的代表作有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繪於米蘭恩寵聖母堂Santa Maria delle Grazie in Milan的《最後的晚餐》The Last Supper 700cm x 880cm 1494-1498,以及米開蘭基羅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 1475-1564繪於梵蒂岡西斯汀禮拜堂(Sistine Chapel Ceiling)的《創世紀》The Creation of Adam 1400x 3850cm 1508-1512。濕壁畫的技法是十分困難且容易失敗,但是這種自然天成的融合,卻也能產生出夢幻柔美的色調,彷彿此畫只在天上有的空靈特色。不過,到了十六世紀以後,濕壁畫逐漸式微,主要是因為油彩與帆布提供了畫家們更高的便利性以及油畫作品的多用途性。以台灣目前的狀況,能夠教授濕壁畫的學院派老師已經屈指可數了,而師大退休高齡近九十的榮譽教授陳景容老師1934~更是首要國寶級的大師。

濕壁畫實習日記

陳景容老師在一九六七年獲得東京藝術大學壁畫研究所碩士學位,隨即回國任教於國立藝專、中國文化學院,並於一九七二年起回到母校師大美術系任教直到退休之後仍被師大聘為榮譽教授,可說是桃李滿天下。陳老師以現在的高齡仍然每天從不間斷的繪畫,在他的畫室更是每星期都會有幾次的人體素描讓有興趣的學生過來素描,他常說「素描是一切繪畫的基礎。」筆者有幸與三兩同學每周在陳老師的畫室畫素描,陳老師每次的素描中段習慣會做短暫的休息喝下午茶,有時他心血來潮會跟我們講述他過去的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我們總是聽得津津有味。
最值得一提的是有一天聽老師講述一九八七年他接受委任為中正紀念園區內的國家音樂廳製作台灣第一幅濕壁畫《樂滿人間》(220 x 940 cm
的事蹟。 我們聽了更加對老師升起無限的景仰。
他可能那天心情特好,忽然開口跟我們在場的幾位同學說,「你們想學濕壁畫我可以教你們!」我們幾位聽了立即連連點頭,有股想跪下跟大師拜謝的衝動。 跟大師學習濕壁畫這件事情就這樣發生了
! 

    首先的準備工作,老師要我們先將畫室一樓廊前的石英砂洗乾淨,挑去雜質後晾乾備用。 他告訴我們:
「濕壁畫用的石英砂要採河流的中段沙,因為上游的沙顆粒太大,下游近海所以沙比較會含有鹽分,石英沙的直徑要挑選在0.55mm~0.65mm之間。」
我們三位學生乖乖地按照老師的指示分頭行事:清洗砂石、拿我們要畫的畫稿去附近的影印店影印。老師特別交代他將素描稿以一比一的比例放大影印兩張,一張黑白、一張彩色。

清洗完了砂石,接著將放在圍牆旁整桶泡水的熟石灰挖出所需的份量,用很細的篩網先篩過備用。老師告訴我們,「這桶子裏面裝的是煅燒後的牡蠣殼粉,這粉要泡水一年以上就會變成熟石灰。「養石灰:
【煅燒後的牡蠣殼粉(碳酸鈣)+=氫氧化鈣】+一年多以後=熟石灰
石灰乳Calcium hydroxide, Ca(OH)2 ,以石灰乳來做畫,乾了後又會變回碳酸鈣硬化。」 陳老師接著又說:
「油畫用的亞麻仁油附著性強,但比較容易變黃,石灰乳代替亞麻仁油及鹿皮膠的膠彩畫是一樣的意思,但是使用石灰乳的濕壁畫乾了之後就不會有副作用,而且上面會浮上一層薄薄的玻璃層來保護顏料,就好像油畫畫完之後我們塗上凡尼斯隔阻空氣一樣的道理。」老師說畢,掀開圍牆旁整排那已經泡水幾十年的熟石灰,他撈給我們看那浮在水面上一層透明的薄膜說,就是這個薄膜產生的保護作用
1

clip_image002

1:熟石灰薄膜

「石灰層是因為表面有接觸二氧化碳而形成一層透明的薄膜亦即是自然形成的碳酸鈣(CaCO3),就好像加了一層的Coating可以保護壁畫。」了解這些濕壁畫的化學變化之後,我們合力篩好了石灰乳並放置於塑膠桶裡密封包好備用。離開畫室前,老師囑咐我們下周早點過來畫室,各人攜帶畫筆毛筆、兩層的絲襪、調色盤、針等,其它的用具如礦物顏料等可以用老師的。並又交代我們,濕壁畫的製作是要在當天就必須完成,因為牆面在半乾時,顏料加水塗抹上去很容易的就會被牆面吸收進去,若當日沒畫好,隔天牆壁完全乾掉了就吸不進去無法再畫,所以當天無論畫到多晚都要完成,不然就前功盡棄了。

隔週,我們如期前來畫室,老師也準時到了。第一件事,我們要學習抹牆。老師畫室的圍牆內以及屋子的外牆都保留了粗糙的牆面供學生學習濕壁畫,所以牆面上一塊一塊的有不同的學生練習時留下的圖案2。 他要我們自己找一塊大約12號左右的牆面來畫。

clip_image004

2:陳老師畫室外牆

抹牆

1.      牆面的區塊要先淋上幾次水,使其潮濕,所以,牆面要夠濕,否則抹上去的水分很快會被牆面吸乾。

2.      熟石灰與石英砂調和的比例基本上是1:2(圖3

3.      調勻之後就直接抹在牆面上自己預計要畫的區塊。抹牆的區塊以當天能完成的面積為原則。
抹牆時抹刀要微斜,不要平抹,並要稍加重壓使內部的空氣擠掉,要抹到表面十分平滑為止
(圖4

4.      抹好之後讓牆面放置約3-4小時之後才開始畫。 

    所以我們就利用這段時間去吃個午餐,回來後將黑白影印的圖稿拿出來用自己帶來的針沿著輪廓線戳上2m/m左右間距的小洞備用(圖5

clip_image006

clip_image008

3:調和沙與石灰

4:抹牆

clip_image010

5:戳洞

牆上繪畫

1.      拍線在牆上:將赭色的礦物顏料粉包在兩層絲襪裡,將戳好有輪廓洞的黑白影印紙平舖在要畫的牆上,然後將包有顏料的絲襪在上面輕輕拍打出牆上的輪廓線來(圖6

clip_image012

6:拍輪廓線

2.      畫輪廓:以小楷毛筆用赭色顏料加水描上輪廓(圖7

3.      畫陰影:以綠土為顏料先畫有陰影的部分,就如同畫一次暈染。因為綠土含豐富矽質具高黏性且粒子較粗,先畫上去後(陰影)才能滲透進去牆面,這樣後面再畫上的顏料顯色才會漂亮。

4.      畫完陰影之後,我們繼續依著彩色稿將畫面慢慢填上顏色。這樣就完成了(圖8

clip_image014

clip_image016

7:陳老師修飾示範畫輪廓線

8:筆者臨摹米開朗基羅的The Erythraean Sibyl 頭部

完工後我們合力將所有工具以及環境全部整理洗刷乾淨歸位後才離去。我們知道陳老師是受過日本美學院專業的訓練,他對學生離開畫室前的整理紀律非常注重,況且老師這次對我們的教導不僅不收費用,而且我們使用的工具、礦物顏料、影印費用全部都是老師無條件提供,讓我們體會到老師的義行以及對學生的無私奉獻精神。當我走出教室時天色已經昏晦, 內心暗道,好豐富的一天!!!

■結語

    這次千載難逢的學習經驗讓我受益良多,更想將這寶貴的技術好好記錄保存下來並多加練習應用。
於是我利用暑假期間在家裡使用30×30公分的磁磚背面,塗抹上調混好比例的石灰與沙,再依著陳老師教導的步驟完成了一幅《畫像》(圖9
。畫像在初完成之際,其顏色頗有生澀之感,過了幾天等顏料與灰沙融合之後,卻赫然發現其色調轉趨柔美,看了令人不禁會心的微笑。我想,以傳統濕壁畫的技法來建構出新的當代風格繪畫是自己可以再繼續嘗試去發展的。最後,還是要非常感謝陳景容老師將這寶貴的濕壁畫技法傳授給我們。

clip_image018

9:靖青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