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期 主編的話 /邱美虹

星期六 , 11, 3 月 2023 在〈第五十一期 主編的話 /邱美虹〉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第五十一期
主編的話

邱美虹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名譽教授
國際純化學暨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
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

國際理事會(International Science Council)治理委員會委員及Fellow

中國化學會(臺灣)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
美國國家科學教學研究學會NARST前理事長
[email protected]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的時代早已到來,甚至可能超越我們的想像。去年底由美國矽谷的OpenAI所訓練的一個大型自然語言處理模型,ChatGPT(全名為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聊天生成型預訓練轉換器)的公布,已引起網路和廣大民眾的眾多討論,ChatGPT它可以透過自然口語的方式來進行對話,透過聊天對話方式,系統可以從資料庫中搜尋使用者發問內容所需要的資訊,以「看似」有系統的方式提供給提問者參考,舉凡文章撰寫、資料整理、程式撰寫、商業決策、科學實驗甚至是圖形產生等,都可以透過ChatGPT來協助提供參考答案或文本。然而這樣的過程所產生的結果,受限於資料庫的內容以及訓練系統的過程,在尚未成熟之際,無論如何都需要人的知識、專業與經驗去進行判斷。不讓ChatGPT(ChatGPT-4)專美於前,Notion也釋放出其AI工具,進行語言對話提供快速的彙整資訊與建議,問題似乎已不再是哪個軟體的功能勝出,而是人工智慧的發展已慢慢滲透在我們的生活中,與其去限制它的用途、防範不正當的目的或是僅尋找防治運用它的策略,還不如以積極的態度與智慧去正確運用AI,借力使力,讓科技幫助人類解決問題,開創更多創新的未來。這樣的新興科技的發展,是否造成從事某些職業的人將受到威脅、對學校教育、對社會穩定是否會造成顛覆性的改變,都將會是接下來AI專家、社會學家、教育學者、教師以及各行各業從業人員無法避免的挑戰,尤其是學校教育將如何引導學生建立正確使用的觀念與做法,更是要集思廣益面對這AI時代。

本期專刊由國立屏東大學李賢哲教授和陳皇州教授擔任客座主編,共邀請六所大學教授們分享普化實驗室的設置、實驗課程目標與教學、跨系所授課、融入AI的課程規劃、學生預報告的撰寫與口頭報告、軟體介紹、疫情期間課程調整方案,以及延伸到國小教師的培訓等等,此次六篇專題文章提出多元的策略與產生的效益,對於實驗室教學有許多啟發,可供各校教師參考。

在常態性文章有陳竹亭為文介紹其於2022年出版的從宇宙大霹靂到人類文明的科學世界觀「丈量人類世」,以深入淺出的方式提綱挈領,讓讀者得以一窺人類世的演化發展與省思。游文綺和胡景瀚的庫普曼的故事」,介紹這位僅寫一篇自然科學的量子文章,提出庫普曼定理,卻以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大師之生平,讀來與一般科學家的傳奇故事迥然不同,但仍鼓舞人心。最後一篇是張澔引介清末中文元素名詞命名沿革的引介,從徐壽與傅蘭雅的化學鍵原一書對化學元素名詞的音譯與意譯到東西方文字運用的巧妙做一評析。這段化學史可供教師教學之用。 最後一篇是邱美虹等五位教授介紹慶祝基礎科學促進永續發展國際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Basic Science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YBSSD)臺灣系列活動中「科學X永續」彩繪列車的諮詢團隊和設計理念,藉此引起社會大眾認識科學與生活密不可分的關係,並重視基礎科學人才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