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自然科學彈性課程設計與教學 /鐘建坪

星期六 , 9, 9 月 2023 Leave a comment

國中自然科學彈性課程設計與教學

鐘建坪

新北市立錦和高級中學
hexaphyrins@yahoo.com.tw

n  彈性課程設計與教學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類型區分為「部定課程」與「校訂課程」。部定課程由國家統一規劃,其中國民中、小學稱為「領域學習課程」,高級中等學校(包括: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綜合型高級中等學校、單科型高級中等學校)則為「部定必修課程」,包含有一班科目、專業科目,以及實習科目(國家教育研究院,2014)

   校定課程是指由學校安排,目的在形塑學校願景,以促進學生的適性發展。總綱規劃高級中等學校的校定課程涵蓋有「校訂必修課程」、「選修課程」、「團體活動時間」及「彈性學習時間」,不同類型高級中等學校團體活動為每週23節,彈性學習時間為每週13節,而校訂必修與選修為3年修習62學分(普通型高中)42-79學分(技術型高中)132學分(綜合型高中、單科型高中)。國民中、小學的校訂必修課程教學時數依不同學習階段有所不同,國民小學階段最少每週24節,最多47節,而國民中學則為每週35節或36節,其主題可以涵蓋統整性主題/專題/議題探究課程、社團活動與技藝課程、特殊需求領域課程、其他類課程(國家教育研究院,2014)。彈性學習課程強調跨域、適性、選修,不得為部定課程單一科目的重複學習(教育部,2023;黃琇屏,2020)

   本期的專題是《國中自然科學彈性課程設計與教學》,著重國中彈性課程的規劃與設計,以自然領域為核心結合其他領域,進行議題或主題式的探究學習課程,內容包括行政領導與教師課程設計。共有六篇專文,包括:新北市錦和高中張純寧校長《校訂課程精進作為:以一所國中自然彈性學習課程為例》、新北市明德高中教務陳育仁主任《三峽區自然探究與實作課程向下扎根計畫》、新北市立新北高中鍾曉蘭老師與新北市錦和高中國中部鐘建坪老師《高中化學銜接教材如何轉化為國中彈性課程》、臺北市龍山國中鄭志鵬老師《108課綱下龍山國中彈性課程的樣貌》、臺北市大直高中國中部曾茂仁、王秀勻、楊全琮老師《自然科學領域彈性學習課程:細菌檢測》、新北市錦和高中國中部鐘建坪老師《發展探究與實作取向的水質檢測彈性課程》。

    上述六篇專文的作者群對課程規劃,或有深入的研究,或有豐富的執行經驗,他們的文章內容將有助於教師在國中彈性課程設計符合自然與其他領域進行跨領域探索或是議題探討的施行方針。

n  本期專題文章簡介

    第一篇張純寧嘗試在新課綱課程發展脈絡下,觀察一所國中校訂課程的規劃轉變。藉由訪談個案學校教師,找出該校如何改變原有組織動能以達到落實新課綱彈性課程理念,說明學校如何發展符合自然領綱要求的跨領域統整性主題探究課程。作者發現國中彈性學習課程發展跨領域學習之困境在於沒有進行跨領域的統整,且通常是避免教師超額開設的課程。經由該校校長帶領操作型的課程設計工作坊,將學校願景與課程設計連結,開發出科學閱讀議題「錦中森生」及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議題的「能源好好玩」等課程。

    第二篇陳育仁介紹新北市教育局新課綱行動協作平臺推動的高中端向下與國中端合作的扎根計畫。計畫目的藉由新北市資源共享的理念,由高中與附近國中合作,進行教師共備,以自然探究與實作課程作為媒介,協助國中端開設自然探究與實作課程。作者親力親為籌組共備社群,並辦理探究與實作教材教法研習,同時帶領社區國中學校合作開發課程教材,並由新北大聯盟計畫提供課程所需之設備與耗材經費。期待能夠協助開設國中、國小探究與實作課程,以完成自然探究與實作課程推動的一貫性。

    第三篇鍾曉蘭與鐘建坪嘗試將進入高中學習基礎化學之前的高中化學銜接教材進行轉化,設計以適合國中彈性課程使用。作者首先說明高中化學銜接課程的由來與概念內容,接著將重心設定在原子結構的歷史發展,嘗試以問題導向的探究模式,協助學生思考原子是否能夠分割,並佐以實驗影片、模擬動畫的方式協助學生建構不同原子模型的發展歷程。學生在授課過程需要找尋證據,推理不同原子模型的主張。藉此學生不僅可以學習科學模型的轉變歷程,亦可獲得初階的論證能力。

    第四篇鄭志鵬首先分析108課綱的挑戰,再描述龍山國中的區域特性,並介紹塑膠議題的「不塑之課」,以及生態平衡的「北極熊怎麼了」,兩門跨領域議題式課程。作者提出適切的環境議題課程規劃與施做方向,包括:認識問題、思考與規劃解決問題的方案,以及採取行動與反思,並以兩門課程進行實際的說明。

    第五篇曾茂仁等人在Covid-19期間,藉由每天消毒、擦拭殺菌行為,發想以專題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 PjBL)為基礎的課程架構,發展八年級自然科學領域之彈性學習課程。經由規劃與研究、資料分析與詮釋,以及學生成果呈現等階段,讓學生回應營業場所應選用何種濃度的酒精。

    第六篇鐘建坪嘗試以自然領綱探究與實作為課程發展架構,介紹學校周圍溝渠環境,促進學生對於環境議題的理解,並以水質檢測為主題,進行二個循環的探究歷程,包含:發現問題、規劃與研究、論證與建模,以及表達與分享,讓學生探索校園附近溝群的水質,並實際分析環保署網站的公開資料,判定不同地點新店溪的水質,藉此過程培養學生相關的能力,進而促進學生整合相關領域的機會。

n 參考文獻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教育部2023)。高級中等學校課程規劃及實施要點。網址:https://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GL001729

黃琇屏2020)。國中小校訂課程規劃與實施之思考。臺灣教育評論月刊9(8)1-14。

3047 Total Views 3 Views Today

Please give us your valuable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