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國際研討會擴展國際視野 —新式化學週期表桌遊分享 /鐘建坪、鐘君瑋

星期日 , 3, 12 月 2023 在〈參與國際研討會擴展國際視野 —新式化學週期表桌遊分享 /鐘建坪、鐘君瑋〉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參與國際研討會擴展國際視野

新式化學週期表桌遊分享

鐘建坪1*、鐘君瑋2

新北市立錦和高級中學國中部、新北市南山中學國中部
 [email protected]

n  前言

每隔2年舉辦一次的NICEThe Network of Inter-Asian Chemistry Educators研討會,由於COVID-19疫情關係,原定於2021年舉辦,延宕二年的時間之後,在20237月底於馬來西亞舉辦完成。與會人員來自臺灣、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印度、新加坡等國家的大學教授、中小學科學教師,以及中學學生。大家齊聚在有「貓城」之稱的古晉市,共同分享與討論化學教育相關領域主題。本次第一作者發表2篇海報論文,其一為以探究與實作的方式在彈性學習課程協助學生發展探究能力,強調在國中階段的彈性課程,能夠以探究與實作的方式讓學生能夠經歷包含發現問題、規劃與研究、論證與建模、表達與分享等階段探究歷程,以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鐘建坪,2023);其二為與本文第二作者共同開發化學週期表桌遊,著重如何協助學生透過遊戲化的方式進行單元內容的學習Chung & Jong, 2023)。本文著重在化學週期表桌遊開發、研討會報告內容與參與歷程的心得分享。

n  化學週期表桌遊遊戲

一、桌遊遊戲

    桌遊遊戲是指以能在桌上進行的規則遊戲,例如:卡牌或棋盤。玩家在遊戲規則之下,進行策略思考,以其能夠獲得勝利。目前市面上的桌遊遊戲樣態與種類多元,但以科學概念為主題的遊戲則較為稀缺。以市售「動物園」與「演化論」為例,「動物園」以不同種類動物取代傳統數字大小,藉由類似「大老二」的遊戲規則,最快將手中的卡牌出完者獲勝,其主題雖然藉由動物園中常見動物作為主軸,但是模擬以食物鏈之間的不同階層獵食者的關係並未與實際生態模式相符。「演化論」以達爾文演化論為其科學理論基礎,強調性狀、獵食等概念,讓玩家能夠藉由遊戲歷程理解生物演化的歷程,但因遊戲設計與演化理論仍有些微出入,以及規則理解與實際遊玩需要較久時間才能完成,使得課堂的實際運用較為缺乏。

二、週期表桌遊遊戲

週期表是化學學習一項重要的概念,不僅涵蓋不同元素的物理及化學性質,亦牽涉相似元素之間的週期關係,例如:鋰、鈉、鉀皆為第1族,最外層電子為1個,其活性隨著分子量增加而增加。文獻上許多學者與教師曾設計化學週期表桌遊或卡牌遊戲,協助學生進行學習e.g., Benedict, 2023; Franco-Mariscal & Cano-Iglesias, 2014),例如:Franco-Mariscal Cano-Iglesias設計填空讓學生以元素的相關物理性質進行填字遊戲,藉由Bingo的填字遊戲方式協助學生熟悉元素的性質與符號(Franco-Mariscal & Cano-Iglesias, 2014)。Benedit以週期表作為形成性評量,讓學生在學習完週期表的元素性質與週期性之後,以梯子與蛇「ladder and Snake」的規則,讓學生進行週期表桌遊的遊戲,若學生有錯誤時可掃描二維碼,透過擴增實境獲得答案的說明(Benedit, 2023)。

n  發想主題與新式週期表

一、新式週期表桌遊發想

    週期表在國中、高中階段皆為重要的化學概念之一。自然領綱在第四階段的學習重點預期學生能夠理解元素與化合物有特定的化學符號表示法,以及元素的性質有規律性和週期性(國家教育研究院,2018)。國中學生在此階段需要理解元素符號、知悉其相關的物理與化學性質、質子數、電子數、質量數繪製而成的原子模型等內容。本文作者思考如果能夠以遊戲化gamification的方式整合相關的內容,則能促進學生的學習。

先前有一款桌遊相當熱門,名為「狼人殺」。遊戲規則主要藉由不同角色扮演並提供訊息,由眾角色判斷誰是狼人,過程中玩家需要記憶、整理,及判斷不同角色提供的訊息內容。基於先前帶領學生的經驗Jong et al., 2017),如果將相關的判別內容作為學生的訊息背景,則當每位同學說出相關科學訊息,再讓其他同學思索與判斷哪一位與其他人不同,則是一項可以進行的互動桌遊。有此想法之後,開始與第二作者集思廣益,以設計思考的模式進行設計Who is different?週期表卡牌桌遊,並完成成品實作(見圖1),同時實際讓任教8年級學生學習完元素週期表單元之後,進行遊玩找出遊戲優點與缺失(見圖2)。學生的回饋幾乎都是正向的反應,包括:提升學習的趣味性、能夠幫助記憶與複習、成績良好的學生不見得一定分數最高等,缺失在於需要修正遊戲規則中思慮不周之處。

                  clip_image002  clip_image007

圖1 新式週期表桌遊                                 圖2 學生實際遊玩情形

二、新式週期表—誰是不一樣

()發牌

    一組有6張元素卡牌(5張元素卡、1張主審卡),一開始每人發下一張元素卡與一張特殊卡牌。元素卡其中一張為主審,抽到主審者,當局作為裁判。一開始擔任主審者需要觀看所有人的牌,確認哪位玩家與其他玩家的元素卡牌不同,每組的元素卡牌有4張相同,1張不同。卡牌背面附有該元素的相關性質。

()確認順序

    順序以擲骰子大小決定。由最大點數玩家順時針方向開始。

()說明自己持有元素的性質

    實際拿到元素卡的每位玩家皆說出1項與自己抽到元素有關的事實內容(可參考元素卡提供的性質),此遊戲玩家不能說謊。每局中玩家陳述過的事實,其餘玩家不能再重複。每位玩家需要根據其他玩家陳述的內容,暗自評估其他玩家拿到的元素與自己的是否相同。

()判斷哪位玩家的元素不一樣

    每位玩家說完元素的性質之後,主審說「請判斷誰不一樣」,5位玩家指出與其他不同元素的人。主審說出「最多」被指出者的玩家「是否與大家不一樣」(除非判斷正確,否則無須掀底牌)。

()判斷正確

    「最多」被指出者的玩家由主審說明判斷正確,結束此回合。正確判斷的玩家加1分,其餘錯誤者扣1分。主審加減完此回合的分數之後。重新開始第二局。

()判斷錯誤

    「最多」被指出者的玩家,若由主審判定大家判斷錯誤,錯誤判斷者扣1分,被誤殺者蓋牌、不公開底牌,不需再玩下一回合。直到「不一樣者」被最多玩家指出才結束。持有「不一樣」元素的玩家,每躲過一回合即可加1分,該局結束後,由主審加分。

()特殊卡使用

    每位玩家1開始即有1張特殊卡,依照特殊卡的說明確認使用時機(說明性質、判斷不一樣等時機)。特殊卡一旦使用,即失效,需要放回特殊卡牌中。每局第二回合可以抽卡,每位玩家有一次機會,當擲骰子點數必須四點以上才能再獲得一張新的特殊卡,若小於三點則不能獲得新卡。

n  參與研討會的收穫與感動

一、能與亞洲不同國家的學者、教師及學生共同交流

    NICE研討會不同於其他學術研討會之處,在於NICE提供機會讓中小學教師與學生,能夠與專業專家學者一起互動。不同國家、不同學習階段的教師彼此交流,能夠理解不同國家的教育制度與目前作法。教科書是理解不同國家設定學習內容的有效方式之一,本文第一作者攜帶三套8年級理化課本,分別贈予日本小林館主編教授,廣島大學附屬高中國中部教師,以及馬來西亞化學教師,大家對教科書如何編排、學習概念內容有哪些、如何教導學生學習感到興趣。同時亦獲得對方回贈的教科書,讓自己能夠從不同國家的編輯內容,思索概念教學可能的創新之路。

    研討會中,第二作者透過英文口說了解各國的文化,更結交許多與會者。在討論之中,了解到運用科學的原理,再加上新科技,使遊戲化可以變成一種新潮流,而遊戲裡涵蓋多元的素養,或許能與其他科目做出新的體驗,評量上能夠進行混合型試題,促使學生可以用科學來了解其他科目,並且運用遊戲的特色或創新流程,帶動學生的好奇心,而使學生在學習上,有更大的動力去學習、思考與反思。

二、探索與會者的報告主題內容,思考未來自身的教學與學習

    與會一名馬來西亞教師Chin Chin Yip和學者Kah Heng Chua口頭報告利用化學巨觀、符號與次微觀表徵設計一款名為Little Periodic的桌遊,促進學生理解化學元素週期表Yip & Chua, 2023)。設計內容將客觀元素性質事實作為巨觀表徵,化學元素符號作為符號表徵,而探討不同週期的原子數、原子半徑、原子量、游離能等作為次微觀表徵,讓學生藉由遊戲規則互動能夠理解週期表中不同表徵之間的關係,以及能夠記憶週期表的相關性質。本文作者與當場與會者在討論期間探討桌遊在正式課堂的教學處理模式,共識的內容在於桌遊可作為複習與形成性評量使用,不僅增加學生的記憶,亦強化學生的參與度。

三、與他國教師連結互動,產生進一步交流與合作的機會

    研討會交流互動過程,會有些新的激發想法,例如:中學教師論壇、教科書的差異比較等。讓參與者能夠能深入理解不同國家的教育制度與學習之間的關係。本文作者於會後收到韓國學者的來信,尋求偕同探討亞洲區的資優教育制度。藉由協助找尋資料的過程,自己也深入理解臺灣對於資優教育的經費、人數比例,以及升學制度等。亦即透過進一步的合作與交流,不僅深入理解國內的教育制度內容,亦能比較不同國家的相關制度,以期能思考、反思,與發展更理想的學習模式。 

n  結語

    NICE研討會截至目前為止已經舉辦9屆,本文第一作者曾實際參與2013201520172019以及2023年,分別在臺灣屏東、日本東京、韓國首爾、臺灣臺北,以及馬來西亞古晉舉辦的雙年會議。從一開始陌生只參與研討會的報告與聆聽,至目前期待能夠遇見相識的不同國家學者、中小學教師,進而一起交流,彼此分享對於化學學習與教學的想法。2023年為馬來西亞參與主辦NICE研討會的第一年,而作者們也能有此機會拜訪馬來西亞,了解馬來西亞的族群分布與文化底蘊,認識到回教國家的日常生活,體會到婆羅洲原住民族的多樣性,與其大自然景色的壯觀與遼闊。第10屆將在日本山形舉辦,期待能夠更多同好,帶領學生一起參與,以期增進學生的國際視野。

n  參考文獻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8)。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自然科學領域。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鐘建坪(2023)。發展探究與實作取向的水質檢測彈性課程。臺灣化學教育,53。網址http://chemed.chemistry.org.tw/?p=43484

Benedit, T. A/P S. L. (2023). Periodic table of ladder: A board game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oup 1, group 17, group 18, and the transition elements.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100
(2), 1047-1052.
 https://doi.org/10.1021/acs.jchemed.2c00819

Franco-Mariscal, A. J., & Cano-Iglesias, M. J. (2014).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bingo game for teaching the periodic table. School Science Review, 95(353), 55-59.

Jong, J. P., Fang, J. J., Wei, C. C., & Lu, Y. T. (2017, July 26-28). A novel chemical table gameDevoting students to learn organic compound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Network for Inter-Asian Chemistry Educators (NICE), Seoul, Korea.

Chung, C. W., & Jong, J. P. (2023, July 28-30). Integrating gamification into
periodic table learning: Designing a card game for student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Network for Inter-Asian Chemistry Educators
(NICE), Kuching, Malaysia.

Yip, C. C., & Chua, K. H. (2023, July 28-30). Developing little periodic for enhanced conceptual understanding of chemical representations in the periodic table of element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Network for Inter-Asian Chemistry Educators (NICE), Kuching,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