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學教學交流:資訊融入教學社群分享與參訪心得(下)/ 鐘建坪

星期六 , 5, 11 月 2016 在〈北京化學教學交流:資訊融入教學社群分享與參訪心得(下)/ 鐘建坪〉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北京化學教學交流:
資訊融入教學社群分享與參訪心得(下)

鐘建坪

新北市立錦和高級中學國中部
[email protected]

〔承《北京化學教學交流:資訊融入教學社群分享與參訪心得(上)》〕

n  資訊融入教學與社群共備分享

三、社群共備模式

參與本校共備的教師成員學科背景廣泛,主要具備教學熱忱、樂於接受新的教學挑戰以及嘗試創新教學的同時願意進行社群共備分享,讓不同成員之間能夠欣賞彼此教學優點,並且反思自身的教學限制,思考出對學生最佳的教學活動。由於模型本位合作學習教學模組涵蓋模型教學與合作學習,因此社群教師共備初期,先由合作學習出發,讓夥伴教師能夠經由實務的研習思考如何在課堂中進行小組互動、如何藉由資訊工具的增加師與生或是生與生之間的互動。接著進行課堂小組討論實作,夥伴教師思考經由實作之後的疑慮與反思,在社群共備之中進行分享與討論解決之道。待合作學習操作完畢之後,再納入模型概念,經由研習分享模型的意義以及思索教學上不同學科欲建構之模型的意涵,透過實際反思與討論,帶領社群教師實際思索如何運用模型本位的教學(見圖6)。最後協助教師整合模型與合作學習形成模型本位合作學習教學模式,並讓教師思索如何藉由授課、討論與反思的歷程協助學生建構正確/合理的概念模型。

clip_image002 clip_image004

6a:教師討論欲教概念的模型意義,圖6b:教師分享欲教概念的模型意義

n  參訪過程觀察到可能面臨的挑戰

幾天的參訪行程,整理幾點觀察到中國大陸學生學習可能面臨的挑戰,包含知識引領教學、服從專家建議、缺乏個別差異、缺少創意想法等。

一、知識引領教學

雖然中國大陸的課程標準內容明定認知、技能與情意三個面向,但是教師的教學與師資的培育課程仍多強化在分析知識的結構以利於學生吸收,技能部分著重在實驗技能的培養而忽略高階思考技能與知識內容的關聯,情意面向的延伸似乎不易看見對於科學的賞析以及科學與社會議題之間的關聯性。

二、服從專家建議

可能中國大陸學生從小即開始接觸點評制度,因此接觸的每位學生其口語表達能力皆有一定水平,能針對問題說明自己的想法以及提出具備品質的改進之道。然而,當這些想法與更高職階相互牴觸時,卻比較不會嘗試說服與提出差異想法的理由,而是選擇沉默的方式繼續接受。

三、缺乏個別差異

雖然中國大陸課程標準高中三年設定的學習時程,但是高中端實務面向的操作都會在高一、二的兩年中完成三年的課程內容,高三整年進行複習課程。縮短學習的時程,教師教學速度相當的快,缺少不同階段轉化的輔助鷹架,期望短時間內提供大量的知識內容,因此學生亦必須在短時間內學習。如此強化知識教學導向,容易忽略學生差異表現,造成初中升高中與高中升大學的考試必須篩選相同特質的學生,變相持續增加升學競爭。

四、缺少創意想法

中國大陸在中考與高考高度競爭的情況下,教學的內容比較容易聚焦在知識層面的重複練習。例如:雖然在原電池教學單元中會強調不同電池改良的因素,但忽略讓學生主動腦力激盪的發想與思索可能改進的想法。

n  建議與未來可行之道

中國大陸學生在學習面臨的挑戰其實和臺灣目前現階段相當類似,主要是以考試引導教學,因此身為第一線教育人員應該思索目前可能面臨的困境與挑戰,並思索未來人才培育的方針,落實在實際的教育現場。

一、強調能力與素養本位的學習內容

從九年一貫強調能力本位課程內容,至日前公布的12年國教課綱,臺灣目前嘗試轉化升學競爭成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相關素養的養成。以自然與生活科技為例,學生不僅應該熟悉相關的科學知識,尚應該獲得科學過程技能以及對於科學本質議題的反思探索。教師於教學時應該著重在核心概念的引導與實際手做能力,讓學生從中強化動手操作與心智技能的關聯。

二、區分學習新課內容與複習統整課的差異

新課內容強調如何協助學生進行知識的建構,藉由引導學生的先前概念再進行概念的修正與重建。然而複習課強調是直接協助學生進行知識的統整,缺少概念轉變的歷程。因此,教學時應該強調以學生的起點行為出發進行知識的建構,而非將整理好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同時讓學生在學習歷程中可以反思、抒發想法,再藉教師的引導逐漸轉變成科學想法。

二、引導式探究納入實際課堂教學

新概念的教學可以嘗試引導式探究,藉由找出學生的起點行為之後,再思索正確性與否而設計相關的實驗,或是改良課本實驗讓學生在有限的資源下進行實驗探索而非驗證理論結果,緊接著和學生討論理論與實際觀察的差異性,讓學生進行科學論證。例如:將課本實驗做為學生預習準備,真正實驗則將課本實驗加以改良,讓學生並非按照課本步驟而是能夠有所思索完成實驗。

三、知識、能力與情意的整合性教學

雖然國內課程進度的壓力亦相當的大,但在特定教學主題單元可藉由科學性社會議題的討論可以增加整合、能力與情意面向。讓學生分析不同立場的觀點想法,思索如何突破目前侷限的架構以開創新局,讓學生從中自我分析未來可行的解決之道。例如:國光石化與六輕工廠設置的討論,可以藉由社會性科學議題讓學生進行主題式探索,並藉由討論的歷程尊重不同立場的想法,以求合宜的解決之道。

四、教師專業發展社群共備

北京約有2/3教研活動使用北京師大高端備課成果教材,透過大學教授、教研組織以及優良教師的參與研修設計出適切的課程內容,目前亦將從化學的發展開始全面擴展。值得借鏡的是異質性的多元組成,藉由課程、學科與教學專家的共同備課研發課程,帶領校內外教師共同研修。例如:任職學校資訊融入教學社群的組成除了各自的學科知識外,尚有課程與教學、資訊工具等專業背景教師參與,作為教師培訓課程與實作活動的共備引導(見圖7)。

clip_image006 clip_image008

7a:教師共備社群研習,圖7b:社群教師校外實作分享

五、實習較師在校的教學引導

實習學校可在校內規畫輔導實習教師的組織,藉由行政、課程、學科教師的協助,在實習教師正式上台教學前,先琢磨教學序列,先透過幾次的講演練習同一個單元,產生初步的教學流程,再持續往下精煉其他教學單元。亦可讓同科的實習講師進行「同課異講」,藉由彼此分享教學設計的內容在精緻化彼此的想法。

六、持續進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

為了避免觀摩只是一種表演而非真實課堂的展現,應該持續協助一線教師發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熟悉多種模式並且轉化至每個教學單元,藉由實際操作過全部的課程內容,逐步發展出相對應的教材與評量方式。如此,才不會在觀摩結束之後再度回到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藉由社群共備模式,國中、高中教師共同發展相關的教學內容以減輕教師單獨發展的壓力與無助。

七、提供機會讓學生在課堂中彼此溝通與自我表達

當學生能夠說明與解釋科學概念的同時,顯示學生能夠將相關內容作為溝通的工具。教師可以從學生間互動與呈現的內容知悉學生理解概念內容的程度,並發覺學生可能存在的迷思概念,學生也逐步藉由課堂中彼此溝通與呈現增進自身的表達能力。

八、強化學生與教師自主學習的能力

知識的進展快速,目前學習到的知識或許很快就會改變。不僅應該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職前與在職教師亦需要專注在自己本質學能的提升。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才能應付多元變化的世界,掌握趨勢的脈動自主性的學習。學生的部分可以將大規模網路免費公開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簡稱MOOCs)納入平時的教學課程中,讓學生知道目前自主學習的趨勢,而教師部分可以藉由除了國內、國外MOOCs之外,尚可利用共備社群的引導介紹教師適切的學習內容作為自我專業提升的教材。

n  結語

目前中國大陸工資上漲,已經開始讓原先強調廉價勞力的產業移向東南亞,造成許多的臺商開始回流,目前任教的班級中已有臺商子弟從中國大陸返臺就讀。這些學生對於兩岸的長時間接觸與觀察可作為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更直接的借鏡。參訪結束回到任職學校,自己不僅向任教班級陳述所見所聞,亦和返臺學生商談兩岸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差異性。學生陳述在上海等都市型學校授課模式亦會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分組合作學習,反而回臺後接觸到的教師,其授課方式多以講述為主,缺少生與生以及師與生間的互動交流。因此,反思兩岸教與學的優缺點,自我期許未來能夠更加精緻學生本位學習的教學任務,藉由引導式探究讓學生逐步發展知識概念,帶領校內在職與實習教師進行共同備課學習,將教師社群發展模式推廣至其他周邊學校。

n  參考文獻

吳俊明(2015)。大陸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紀要和簡評。臺灣化學教育,2(9)http://chemed.chemistry.org.tw/?p=9851

鐘建坪(2014)。模型本位合作學習教學策略。臺灣化學教育,1(2)203-209http://chemed.chemistry.org.tw/?p=1960

Jong, J. P. (2016). The effect of a blend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in a 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 (SPOC): A comparison with a lecture course. Journal of Baltic Science Education, 15(2), 194-203. Webpage: http://www.scientiasocialis.lt/jbse/files/pdf/vol15/194-203.Jong_JBSE_Vol.15_No.2.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