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女科技人的性別面向參與:梨花–魯斯國際研討會活動沿革及 2016 ELIS與會報導和心得 / 劉慶怡

星期五 , 13, 1 月 2017 Leave a comment

臺灣女科技人的性別面向參與:
梨花
魯斯國際研討會活動沿革及
2016 ELIS
與會報導和心得

劉慶怡

國立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暨研究所
d02224004@ntu.edu.tw

梨花–魯斯國際研討會活動沿革

n  會議緣起

梨花魯斯國際研討會(Ewha-Luce International Seminar, ELIS[1]是由韓國梨花女子大學(Ewha Womans University[2]與美國亨利魯斯基金會(Henry-Luce Foundation[3]合作的短期國際研討會。

梨花女子大學(Ewha Womans University)自1886年建校,是韓國的第一所女子大學,同時亦是韓國女性高等教育的先軀。校名中的「Womans」,並非意指複數的「女子」(women)的拼寫錯誤,而是由保有個別獨特性的「女性」(woman)所組成的大學,代表了梨花精神:尊重每位梨花學生的獨特性和個性。

亨利魯斯基金會(Henry-Luce Foundation)成立於1936年,由時代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兼主編Henry R. Luce創立,其願景與價值觀為:拓展知識和鼓勵高標準的服務和領導。此基金會運營多種學術補助和慈善捐贈計劃,其中的Clare Boothe Luce Program1987年起設立,並於1989年起提供科學、科技、工程與數學(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 STEM)領域女性獎學金,鼓勵在這些領域發展。此外,在75週年慶祝的計劃中,與梨花女子大學合作成立了梨花魯斯國際研討會(ELIS)。

n  活動沿革

ELIS之參與人員為美國與東亞地區STEM領域之年輕女性研究生,目標為增進國際觀、創造跨領域交流機會與提升性別意識,使未來女性能有更均等的機會進入相關領域進行研究與發展。活動由亨利魯斯基金會支持計畫經費,梨花女子大學提供會議場地、議程設計以及與會成員之住宿安排,期程規劃自20152017年共三年,於每年六月至七月舉行,2016年為第二次舉辦。會議所使用之語言為英文。

2015年的ELIS短期國際研討會,自2015622日至79日,會議主題為「Expanding Horizons(拓展視野)」,希望能擴展參與人員對於未來之視野,四項核心精神分別為:領導力(leadership)、增權賦能(empowerment)、網絡(networking),以及展望(vision)。此年度的參與人員中,8位來自北美、13位來自區東亞地區,均為STEM領域主修之研究生。

2016年的ELIS會議期間自2016621日至78日共三週。每週週一至週六之行程統一由大會安排,週日為自由活動日。會議主題延續2015年之「Expanding Horizons」,四項核心精神亦延續了領導力、增權賦能、網絡,以及展望。

二、2016 ELIS研討會

n  主題與議程

2016 ELIS國際研討會,三週共18天的詳細議程和活動如表一所示。

表一:2016 ELIS議程和活動

Week 1

June 20 (Mon)

June 21 (Tue)

June 22 (Wed)

June 23 (Thu)

June 24 (Fri)

June 25 (Sat)

Global

Leadership

 

Check in

*Opening Ceremony

Effective Presentation for Women Scientists

Maximizing Communication via the Five Senses

Cultural Visit Day 1

*Collaborative Concert

Lunch

Lunch

Lunch

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

ELIS Small Seminal

Effective Presentation for Women Scientists

Orientation / Welcome Dinner

 

Learning Calligraphy

 

Week 2

June 27 (Mon)

June 28 (Tue)

June 29 (Wed)

June 30 (Thu)

July 1 (Fri)

July 2 (Sat)

Em-
powerment

Gender Reflected Research in Science

*Open Forum Day 1

*Open Forum Day 2

Cultural Visit Day 1

Cultural Visit Day 2

Cultural Visit Day 3

Lunch

Personal Strengths & Development Plan

Practicing Woman’s Self Defense: Taekwondo

 

Experiencing the Spirit of Korean Performing Arts

Week 3

July 4 (Mon)

July 5 (Tue)

July 6 (Wed)

July 7 (Thu)

July 8 (Fri)

July 9 (Sat)

Vision

Mentoring with Women Scientist Leaders

*Thousand Faces of Science

Human Rights / Wednesday Gathering

Group Talk: Presentation Wrap-up

Check Out

 

Lunch

Lunch

Lunch

Industrial Site Visit

Group Talk: Unconferencing

Commencement Ceremony

Kitchen Talk

 

Farewell Dinner

*Open to Public

首週以領導力(leadership)為主軸,由多面向切入,以及由文化差異觀點探討領導方式在不同文化下,應對產生的理解、感受與詮釋之差別。例如:上司對員工的鼓勵語句「You have done a great job!」(你做的很好),在西方文化中表示「繼續加油」的意函通常較多,但東方文化中則可能會認為是「客套」的成份比較重,因而會產生彼此誤會的情形。在現今國際間交流日漸頻繁的當下,能意識到各種不同文化間的基本差異並且理解,對於自身的應對進退會有不少幫助。

開幕式邀請演講的講者為耶魯大學物理教授Sarah Demers,講題「Navigating Gender Bias as Women in Science(科學中女性性別偏見航跡)」,以數據化圖表闡述了目前女性在科學領域中的處境、與男性同僚的差距,女性通常需要加倍努力才能獲得相同的報酬,且須小心不能犯錯,因為目前在男性主導的世界中,對於男性犯錯的寬容度比較高,但女性則不然。在收尾時,提供了一些可以實行的自身原則作為讓大家參考。像是男性與女性在處理別人的評價時,女性容易將之視為對自身的批評,因而產生較負面的情緒與應對方式,這點透過自己有意識的提醒是可以有所改善的。Demers教授也提到,對於身為「女性」「科學家」,千萬要對自己有信心,但是也要找到管道學會發洩情緒。開幕式的大合照如圖一所示。

clip_image002

圖一:開幕式合影(筆者位於中排左九)

第二週則是以增權賦能(empowerment)為核心,此週重點之一是二天的公開論壇,重點之二是探討性別造成的無形隔閡以及個人特質分析;此外,離開首爾市的三天文化體驗行程,前往韓國古城慶州以及臨海大城釜山。這週「Gender Reflected Research in Science(科學研究中之性別反思)」的講座中,令筆者記憶深刻的一段討論是生物學中的一些用語,其實隱含了社會對不同性別印象的描述,像是關於受精過程的說法:「精子穿透卵子(sperm penetrate through the egg)」,其實投射了社會中認為男性主動、女性被動的想法,但實際上後續研究顯示,是「卵子吸收精子(egg absorb sperm)」。一位研究螞蟻的與會者則回應,在螞蟻的生態中,基本上雌性的螞蟻包辦了蟻窩內外的工作,雄性螞蟻則主要負則與蟻后繁衍後代,但是在行為描述上,蟻窩外工作的螞蟻會用男性的形容詞,而用女性的形容詞在蟻窩內的螞蟻,反應出社會上對於男主外、女主內的刻板印象。

最後一週則聚焦在展望(vision),將前二週之會議內容進行收尾,同時關注女性人權議題。「Mentoring with Women Scientist Leaders(女性科學家領導的經驗輔導)」的講者是三位事業有成的講者:Myoung-Ock Ahn, Jung-Hee SongJung Sun Kim,講述各自打拼的過程,並於最後一起與現場與會者交流。從這次的講座,可以發現韓國女性地位的改變,不管是在專業領域或是家庭生活中,由原本社會期待的女性畢業後在家相夫教子,到女性可以外出工作與分擔家庭財務等,在韓戰後短短的數十年間,有大幅度的進展,且在持續向男女平權前進。

2016 ELIS的會議活動多數是限定成員參與,例如講座、工作坊、分組討論、文化體驗等,然而邀請演講則大多開放給一般大眾參與,例如大會開幕式、物理與舞蹈的對談、為期二日的公開論壇、科學的千個面貌之講座等。這些開放給大眾參與的演講,部分安排了即時翻譯的服務,可以選擇要韓語頻道或是英語頻道,方便聽眾能以較熟悉的語言對內容進行聆聽。此外,由於會議地點在韓國,因此在議程中以多元主題的方式穿插了對於韓國文化的體驗,讓與會者在18天內,對韓國文化、歷史有更深入的瞭解與認識。

n  公開論壇

為期二日之公開論壇包含了邀請演講與三項主題:科學史上的女性(Women in the History of Science)、科學與社會責任(Science & Social Responsibility)、科學的過去與未來(Science for the Present & Future)。第一天上午為公開論壇之開幕式、邀請演講,下午之主題為「科學史上的女性」;第二天上午之主題為「科學與社會責任」,下午則是「科學之過去與未來」以及公開論壇之閉幕式。

邀請演講的講者為韓國科學技術院(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AIST)的物理教授HawoongJeong,他所帶來的講題是「Almighty Google Knows Almost Everything!(全能的Google幾乎知道一切!)」。以十分生動活潑的方式探討了使用者最佳經驗與大數據、電腦運算出的最佳結果之間的不同,並以Google此搜尋引擎及其資料庫為例,說明搜尋關鍵字詞獲得的數據之間的關聯性,其是否真實是需要使用者細心分辨的,因此在資料量龐大的現代網路世界,更要小心搜尋結果代表的意義。

「科學史上的女性」、「科學與社會責任」、「科學之過去與未來」這三項主題則由全體與會者參加發表。大會預先將成員分為三組,每個人依分派之組別主題撰寫長篇論文與提交報告投影片,各組並依獲得之聯絡方式在會前先行安排報告順序與流程。

筆者被分派到的主題為「科學與社會責任」,同組共有7位組員。由於論壇面對之聽眾為普羅大眾,並非單純具有自身領域專業背景的同業人士,因此筆者將目標放在能以較為淺顯易懂的方式,將研究內容與此主題連結並傳達給聽眾,在這樣的思維下,發表的論文為「The Relation Between Groundwater and Human Society in Taiwan(臺灣之地下水與人類社會間的關係)」,淺談臺灣的地下水資源,並提到專業人士在進行調查地下水含水層性質、記錄長期水位資料時,可以獲得的資訊,以及相關的社會責任。每場主題在所有組員發表完之後,接著是該組的統一問答時間,在場聽眾可以對此主題、或各別發表者提問,以進行較深入的討論(見圖二)。

clip_image004

圖二:公開論壇「科學與社會責任」之小組問答時間(筆者為持麥克風者)

n  韓國文化體驗

大會安排的文化體驗十分多元,單堂課程系列如韓文入門與書法練習,說明韓語的來源與造字結構,並讓大家練習用毛筆書寫自己的韓文名字,毛筆字練習對東亞地區與會者來說並不陌生,但對美國與會者卻十分新鮮。又如學習簡單自我防身之術的跆拳道練習、韓國鼓體驗與傳統戲曲目表演、韓國壽司製作等。

在單堂課程之外,另外有半日與三日文化體驗行程。半日行前往非軍事區(demilitarized zone, DMZ),即南北韓交界處的緩衝地帶。由於我們前往DMZ625日為韓戰開戰紀念日,因此人潮眾多,南韓由於並未於停戰協議上簽字,因此目前南韓認為南北韓目前仍處在戰爭狀態,這部分的歷史,與二戰後的美俄中勢力密切相關。三日行則是前往慶州與釜山,慶州為韓國的古城,佛教文化鼎盛、寺廟林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佛教在韓國具有最多信仰人口,但在二戰後,由於美援關係,則轉為基督教信仰為大宗。我們在慶州體驗了寺廟文化(見圖三),如清早的誦經、素齋飲食等。釜山是韓國第二大城,臨海、海洋資源豐富。我們在釜山聽了韓國常駐聯合國大使Raekwon Chung的演講,探討了氣候變遷的議題,他以韓國為例提出思考,指出韓國在快速進步的同時,學習美式生活是否適切。

clip_image006

圖三:韓國文化之旅之寺廟體驗(筆者位於前排右四)

n  性別角度觀察

此次會議因限定與會者需為STEM領域之女性研究生,因此參與會議之成員均為女性,22人分別來自美國以及東亞地區(見圖四),其中美國10人、韓國8人、日本2人、印尼以及臺灣各1人,年齡層分布約20歲出頭至30歲出頭。雖然參與的人員均為女性,由於來自不同的領域,因此可以得知在各自領域中女性之比例仍屬少數,其中女性較多的為生物、醫學學門,而物理、數學、電機等學門則女性顯得稀少。

clip_image008

圖四:此次參與會議之22位成員於結業儀式後合影留念(筆者位於前排右一)

大會邀請的講者、導師亦以女性為主,工作人員亦以女性居多,在開幕式、公開論壇、結業式中才會見到男性講者以及與會者現蹤。整體而言,ELIS可以說是一個由不同年齡層、不同領域學門的女性為主體,關注STEM領域女性之過去、現在與未來之短期國際研討會。

n  與會心得

大會對於議程之安排非常多元,在交流上有較傳統、單向發聲的邀請演講,以及需要與講者互動的工作坊,另外則是需要腦力激盪的小組合作。議題上針對STEM領域女性應具備之能力進行探討、女性導師經驗分享,與會者於公開論壇之上台發表、個人優勢分析與自我發展計畫等,亦有認識韓國文化、歷史與文化體驗的活動。

與會者抵達梨花女子大學的交通,包含機票以及巴士均由大會安排,筆者在抵達金浦機場後,即與前來接機的工作人員一同搭乘巴士抵達學校。會期之間的短期住宿亦由大會統一預定,住在梨花女子大學校園內之國際學生宿舍,二人一間之宿舍分別由一位美國與會者以及一位亞洲與會者共同使用,可以看出大會安排文化交流上的用心。

2016年三月上旬得知ELIS之相關資訊,準備齊全報名所需之申請資料後,經由臺灣女科技人學會吳嘉麗常務監事之推薦獲得與會資格。在確定獲得與會資格之後,與大會的往來透過電子通信,加入社群媒體[4][5],填表格、確認機票住宿等等,此外便是繳交摘要、全文以及投影片等會議所需資料。東亞地區的與會者多半是透過認識的教授傳達此訊息,美國的與會者亦是,也有部分是因為接受Henry-Luce獎學金而得知此會議活動。

由於ELIS的目標為增進國際觀、創造跨領域交流機會與提升性別意識,因此在探討議題時,會在性別焦點上有較多的關注。而以研究生為主體的與會者,得以有機會在較年輕的歲數接觸到女性在STEM領域發展的歷史與現狀,進而認知所面對的問題與思考可以改變此現象的方法,對於日後於STEM領域的發展有不少幫助。能參與2016 ELIS實在是一次非常難得的經驗,除了增加對自我能力的認知,三週期間的交流擴大了對於不同文化的包容,強力推薦STEM領域的女性研究生把握明年的機會參加第三屆(可能也是最後一屆)的ELIS

n  延伸資訊

1.        ELIS網頁:http://womeninstem.ewha.ac.kr/xe/

2.        梨花女子大學(Ewha Womans University):http://www.ewha.ac.kr/

3.        亨利魯斯基金會(Henry-Luce Foundation):http://www.hluce.org/

4.        ELIS社群網絡(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goELIS/

5.        ELIS社群網絡(Twitter):https://twitter.com/Ewha_Luce

 

9200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

Please give us your valuable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