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領域的台灣土肉桂探究之旅化學篇

廖旭茂1, 2,*、陳許玉鈴1

1台中市立大甲高級中等學校

2教育部高中化學學科中心

*[email protected]

n  簡介

數千年前,中國神農氏,嘗百草,解救了千千萬萬黎民眾生,形形色色的植物的根、莖葉、果實,成了華人醫療保健、養生飲食的首選,更進一步發展成獨具特色的中醫。本實驗模組研究肉桂、豆蔻、香草、檸檬、柑橘等具有特殊香氣的芳香植物,與其體內所含的精油理化性質的探究與鑑定1

肉桂是古老的香料植物,也是長久以來最常用的中藥材之一;特殊的香氣,是五香之一,常用於燉肉提味上;近年來,肉桂皮研磨的粉末多用於風味麵包、甜點與調味咖啡的製作;肉桂在醫藥上可以增強消化功能,幫助排除消化道的積氣,甚至可以降低血糖的功用1。肉桂的氣味與功效主要來自製肉桂精油中的肉桂醛(含有90 %以上),學名為2-丙烯醛,結構中含有烯基與醛基,這兩個官能基在化學上可進行加成、氧化還原反應。本實驗利用自製的電熱式微型蒸餾器2,透過加熱酒精蒸氣,分離出土肉桂葉中的肉桂精油等成分;隨著運用薄層層析TLC鑑定經由中肉桂醛的存在,並檢測其分子不飽和的結構與反應性。肉桂醛因具令人愉悅的天然香氣,並具有殺菌功能,常用於口香糖,冰淇淋,糖果,飲料中。下圖為常見的肉桂。

image

1:由左而右依序為肉桂皮、肉桂粉與土肉桂葉

本單元是學校高二生物化學跨科探究與實作的課程的一部份,會選土肉桂做為題材,起因於2010年前後,筆者參加的一場演講說起,當時中央大學的洪蘭教授在會中分享了一個有關屏東縣新埤國中將肉桂葉變黃金的故事3,這麼一個有溫度、在地的故事深深吸引筆者,跟自然科討論後,列入探究與實作的主題。台灣土肉桂屬於樟科的常綠喬木,跟中國、東南亞的肉桂不同,其肉桂精油分布在土肉桂葉片而不是樹皮,取精油時,不用剝除其樹皮,傷其樹幹,因此適合作為探究的主題。本課程另一部分生物篇將探討抗菌設計的部分課程,有機會待下回再分享。

n  原理與概念

本實驗的設計分為精油的提煉、性質檢測,以及TLC鑑定三個部分,其原理和概念分述如下:

大部分的植物精油是疏水性的,密度也多比水輕,以水蒸氣蒸餾法來提煉法居多,為避免高溫影響精油的結構,也有一些使用溶劑萃取,或CO2超臨界流的方式萃取4;肉桂醛,微溶於水,密度為1.05g/mL,略重於水,可與酒精完全互溶,沸點為248℃。為避免高溫蒸餾,影響結構,先以酒精萃取肉桂葉粉末,並以超音波震盪,破壞細胞壁,促使精油提煉效率提高。下圖為肉桂醛的結構式。

clip_image004

2:肉桂醛的結構式

肉桂醛的結構中,有烯基、醛基,若欲檢測烯基,可使用溴水溶液,溴可與烯2-丙烯醛的烯基產生加成性反應,轉為2, 3- 二溴苯丙醛;若欲檢測醛基的存在,實驗室中最方便的可先以KMnO4(aq)溶液的酸性溶液反應,轉變成丙烯酸,而使紫紅色褪色;不過使用高錳酸鉀液來檢驗肉桂醛情況可能有些複雜,高錳酸鉀在酸性環境可與醛基反應,產生無色的亞錳離子與肉桂酸,但也有可能與酒精作用,只是反應速率較慢,此外高酸酸鉀亦有可能與烯基作用,生成二醇類與二氧化錳沉澱。下圖左、右發現第一排最左邊的對照組靜置5分鐘後,發生紫紅色褪色,且有黃褐色沉澱物,判斷為二氧化錳。

clip_image006clip_image008

3:圖左為剛加入試液的顏色,圖右為5分鐘後的顏色,對照組的紫紅色發生褪色

有鑑於此,多侖試液可以用來檢驗醛基,產生銀鏡反應,似乎是比較適合的檢測試劑,下圖為肉桂醛與多侖試液作用。

clip_image010

4:左邊孔穴為對照組,右邊是肉桂醛標準液發生銀鏡反應

    TLC的鑑定,展開液的選擇是一個大問題,考量點有二,一是從溶劑的極性考量,根據文獻5溶劑的相對極性的大小:醋酸(1.049>水(0.998>甲醇(0.762>乙醇(0.654>乙酸(0.648>丙酮(0.355>氯仿(0.259>乙酸乙酯(0.228>乙醚(0.117>苯(0.111>四氯化碳(0.052>正己烷(0.009)。二是方便性,容易取得,三是安全考量,毒性越低的適當。因此選了正己烷與乙酸乙酯。

展開結束後,以殺菌用254nm的紫外光照射事先塗布螢光劑的TLC片,標準肉桂醛溶液會出現紫黑色信號,如果蒸餾液也在相同位置出現信號,則可確認蒸餾液中含有肉桂醛。下圖為紫外光下的肉桂醛信號。

clip_image012

5UVC光下TLC片出現的肉桂醛吸收光的情況

n  器材與藥品

1.      藥品:乾的肉桂葉0.5克、試藥級肉桂醛(>98 %)、乙醇5毫升、0.01 M高錳酸鉀(KMnO4)溶液 (盛裝於10毫升樣本瓶中)、1.0 M硫酸(H2SO4)溶液(盛裝於10毫升樣本瓶中)、0.5M硝酸銀(AgNO3)溶液(盛裝於10毫升樣本瓶中)、乙酸乙酯2毫升、正己烷6毫升。

2.      器材:微型電熱式蒸餾模組、陶瓷孔盤(341個、TLC薄層層析片(3 cm × 7 cm/組、120毫升樣本瓶/組、毛細管(10 cm2/組、塑膠滴管(3毫升)3支、強力磁鐵(Φ=5mm2mm)、L型鍍鋅角鐵

n  建議實施實施步驟

l 建議實驗活動步驟-1利用微型蒸餾萃取土肉桂中的精油

1.      事先摘取土肉桂葉,曬乾後(亦可用烘箱60低溫烘乾),撕裂成碎片後,以研磨機(或磨豆咖啡機器)打成粉末,備用。下圖為研磨成品。

clip_image014

6:研磨成品的肉桂粉及肉桂葉

2.      取自製的電熱式蒸餾瓶2,打開瓶蓋,以刮勺取約0.5公克的肉桂葉粉末,加入瓶中,再加入10毫升的酒精,隨後以玻棒適當攪拌均勻,蓋在瓶蓋,隨後以超音波震盪約5~10分鐘,水溫設定50。下圖為震盪過程。

clip_image016

7:多組肉桂液試液一起震盪的過程

3.      震盪結束,將微型電熱式蒸餾器組裝好,冷凝管循環水杯中放入少許冰塊與自來水,以冷卻凝結蒸餾出蒸氣。再取一直流電源供應器,將紅、黑鱷魚夾線導線分別連接微型蒸餾器的兩個卡扣(作法如筆者前一篇文章所述,請參見台灣化學教育期刊1),下圖為微型蒸餾與收集瓶的裝置圖。

clip_image018

8:微型蒸餾與收集瓶的裝置

4.      將變壓器電源打開,開始加熱。幾分鐘後觀察玻璃管中開始產生蒸氣與凝結的蒸餾液滴,仔細觀察收集瓶中液滴的顏色,記錄第一滴液滴餾出的時間及數位溫度計上的溫度。

5.      10分鐘後,關閉電源,停止蒸餾。移開收集瓶的矽膠塞,觀察蒸餾液,並以手在瓶口揮動,聞聞蒸餾液的味道,是否有肉桂的味道。

6.      將餾液倒入10毫升的量筒中,讀取餾液的的體積。

l 建議實驗活動步驟-2肉桂醛性質的檢測官能基的測試

1.      於陶瓷孔盤,利用滴管吸取0.3 %Br2(aq)溶液,依序於第一排最左邊、中間及右邊的孔洞中,各滴入1Br2(aq)溶液,觀察溶液的顏色為何?

2.      接著以滴管吸取1滴乙醇,滴入最左邊的孔洞中,作為對照組,孔盤貼著桌面輕輕搖晃,觀察溶液的顏色為何?

3.      隨後於孔盤第一排中間的孔洞滴入一滴體積百分比5 %5毫升的肉桂醛溶於95毫升的乙醇)的肉桂醛標準液,孔盤貼著桌面輕輕搖晃,觀察溶液的顏色為何?

4.      隨後於孔盤第一排右邊的孔洞滴入一滴蒸餾液,孔盤貼著桌面輕輕搖晃,觀察溶液的顏色為何?

5.      承上,若觀察溶液的顏色若有變淡,但黃褐色色尚未完全褪色,繼續滴入蒸餾液直到黃褐色完全褪去,紀錄滴入的蒸餾液滴數多少?

6.      於上述的陶瓷孔盤,利用滴管吸取0.005 M KMnO4(aq)溶液,依序於第二排最左邊、中間及右邊的孔洞中,各滴入1KMnO4(aq)溶液。隨後以滴管吸取1.0M的硫酸溶液,於上述三個孔洞各滴入1滴硫酸溶液,觀察溶液的顏色為何?

7.      接著以滴管吸取1滴乙醇,滴入最左邊的孔洞中,作為對照組,孔盤貼著桌面輕輕搖晃,觀察溶液的顏色為何?

8.      隨後於孔盤第二排中間的孔洞滴入一滴體積百分比5 %5毫升的肉桂醛溶於95毫升的乙醇)的肉桂醛標準液,孔盤貼著桌面輕輕搖晃,觀察溶液的顏色為何?

9.      隨後於孔盤第二排右邊的孔洞滴入一滴蒸餾液,孔盤貼著桌面輕輕搖晃,觀察溶液的顏色為何?

10.  承上,若觀察溶液的顏色若有變淡,但紫紅色尚未完全褪色,繼續滴入蒸餾液直到紫紅色完全褪去,紀錄滴入的蒸餾液滴數多少?下圖為性質檢測過程。

image

9:肉桂醛性質檢測過程

l 建議實驗活動步驟-3肉桂精油中肉桂醛的鑑定薄層色層TLC鑑定

1.      以滴管吸取上述5 %的肉桂醛標準液1毫升,滴入15毫升的樣本瓶中,以標籤標示為A (代表肉桂醛標準品,cinnamaldehyde),肉桂蒸餾液滴入另一個5毫升的樣本瓶中,標示為B靜置備用。

2.      配置展開液:取乙酸乙酯與正己烷體積比1:3的展開液8毫升,倒入110毫升的樣本瓶中作為展開劑,蓋上瓶蓋讓展開液充分蒸發,控制液面高度約0.5公分。

3.      取一片裁剪好的TLC片(3 cm × 7 cm),平放在桌上,分別在長邊的兩邊距離上、下邊界各約1.0公分處,輕輕地以鉛筆各畫出一條直線,作為展開劑的起始線與終點線。接著,在其中一直線均分3等分,並用鉛筆輕輕地畫上2個點作為點樣本的標記點。在裁剪和標記各點的過程,盡可能避免手指碰到TLC片的矽膠表面而導致污染。下圖為TLC片的標記過程。

clip_image022

10:做好標記的TLC

4.      準備2根毛細管,依序放進標準品瓶A、與蒸餾液瓶B中,先以毛細管A吸取A瓶內的液後,點在第1個標記點上,樣點直徑大小約2~4 mm。點樣本之前先將毛細管前端接觸衛生紙,讓衛生紙吸走毛細管的內部分溶液,控制毛細管液面的高度不高於0.5公分。承上,接續將樣本瓶B點樣在TLC片起始線上的另一點上,待乾備用。

clip_image024

11TLC片的點樣過程

5.      為維持TLC片在展開過程中,能保持垂直挺立,先取一個L型的鍍鋅角鐵,將 TLC片水平、放置在角鐵上,隨後以直徑5mm的強力磁鐵放置在TLC片靠近起始線的底部,吸住角鐵,將TLC片固定在角鐵上,下圖為強力磁鐵的位置。

clip_image026

12:以磁鐵固定的TLC

6.      隨後利用鑷子穩定夾住TLC片,緩慢地平放進展開劑中;務必小心輕放,否則濺起水花,沾濕TLC片,必須重來。當展開劑因毛細作用上升至上邊界線時,用鑷子夾出TLC片,終止層析。相關展開過程如下圖所示。

clip_image028

13:展開液上升過程

7.      等待溶劑揮發後,放置到UV殺菌燈下觀察。用鉛筆描出TLC片上的黑點形狀,並在最黑處,以鉛筆標記。相關結果如下圖所示。

clip_image030

14:標記TLC片上樣品上黑點的位置

n  教師教學提示與建議

l 提問建議:

實驗課程前,學生對土肉桂必須要有一些基本的認識。於此提供教師幾個問題,可用來對學生提問,包括:

1.      生活中那裡可以看到肉桂的身影?

2.      肉桂皮有哪些特點?

3.      肉桂精油的主要成分是甚麼?

4.      如何透過物質分離的方法提煉出肉桂精油?

5.      如何檢測精油中的主要成分肉桂醛的化學性質?

6.      如何鑑定精油中肉桂醛的存在?

7.      肉桂醛抗菌效果如何?

問題1~7,教師可以適時的提問,請同學進行資料搜尋外,教師亦可以事先提供土肉桂葉、桂皮、或肉桂粉(可購自中藥店),供同學視覺,甚至味覺的體驗,以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接下來的活動主要針對問題4~6,而進行實驗設計,可參考之前的實驗步驟

l 實驗提示

1.      角鐵不可為不鏽鋼材質,否則強力磁鐵無法靠吸力夾住TLC片。

2.      沉水馬達須事先浸泡在水中,再啟動電源;若在無水的狀況,啟動馬達,馬達極可能在30秒內燒毀。水杯最好放置冰塊,以提升冷卻效果。

3.      肉桂葉中含有糖甘類的皂素,加熱過程會產生泡泡,避免泡沫被蒸出,可加入數滴沙拉油消泡;同時體積最好少於10毫升,以免過熱產生的突沸,液體衝入收集瓶。若發生突沸現象,必須拆下冷凝管,以蒸餾水清洗、擦乾再用。

n  安全注意及廢棄物處理

1.          電熱式加熱可達100℃以上,實驗中或實驗剛結束,不可直接碰觸,以免燙傷。若一定要移動裝置,請戴上防熱手套,以免燙傷。

2.          殺菌燈管為短波高能紫外線,觀察時最好戴上護目鏡,亦不可直視太久,以免光灼傷。

3.          所有實驗後的廢液,依規定回收處理。

n  參考資料

1.      張上鎮、鄭森松、王升陽。土肉桂葉子精油的生物活性與應用。台灣林業。20092月,卷35,第1期,頁116~122

2.      廖旭茂(2020)。綠色創客-3:微型電熱式蒸餾器的設計與製作。臺灣化學教育,202011月,期40,取自http://chemed.chemistry.org.tw/?p=39263

3.      郭芷瑄(20101104日)。肉桂樹煉精油 新埤國中活教育。台灣英文新聞。民110117日,取自:https://www.taiwannews.com.tw/ch/news/1422868

4.      Essential oil2021, January 12. In Wikipedia. Retrieved from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ssential_oil

5.      Properties of Organic Solvents2021, January 12.In Millers Home. Retrieved from https://sites.google.com/site/miller00828/in/solvent-polarity-table

分組學習單:肉桂精油的微型蒸餾與檢測(小組學習單)

n  實驗前資料蒐集

一、請說出自然界中具有特殊香氣,可提煉作為香水、食用香料、驅蟲的植物,及其主要成分。



功能

 


實例(舉出一個)

 


成分

 


香水

 


 

 


 

 


食用香料

 


 

 


 

 


驅蟲

 


 

 


 

 

二、查詢資料,將肉桂葉中肉桂醛的物理、化學性質及結構式,填入表格並以紅筆圈出官能基。


分子式

 


沸點

 


熔點

 


水溶性

 


酒精溶解度

 


 

 


 

 


 

 


 

 


 

 

結構式:

三、試問本校台灣土肉桂的位置〈請簡繪地理位置,並標出經緯度〉

四、本實驗的酒精萃取液必須再經過超音波震盪約10分鐘,再進行蒸餾,請各組討論推敲一下用超音波震盪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議答案〉:超音波震盪,破壞細胞壁,促使精油提煉效率提高

五、蒸餾開始計時,第一滴蒸餾液出現的溫度為________。實驗終了,本組總共花了多少時間?_________分,收集到的蒸餾液是多少體積?_____毫升。

六、請將在紫外光燈下TLC片上的紫黑色信號的位置,核實騰入下圖中。並自行畫上起始線與展開終點線。


clip_image031

七、測量標準品與蒸餾液訊號的位置,並測量標準品紫黑色最大訊號A與展開液起始線的距離,藉此計算肉桂醛的Rf值。並將結果填入下表中。


待測藥物編號

 

紫色信號與起始線的距離

 


展開液起始線與終點線距離

 


訊號A與起始線距離

 


標準品

 


5.00

 


 

 


蒸餾液

 


5.00

 


 

 

u  計算標準品肉桂醛的Rf=___________。蒸餾液肉桂醛的Rf=___________(小數點後2)

〈建議答案〉:標準品肉桂醛的Rf=0.73,蒸餾液肉桂醛的Rf=0.72

八、請根據實驗的結果,判斷並說出蒸餾液是否含有肉桂醛?根據研判,您收集到的蒸餾液中,濃度比標準液_______(高或低)

初探口罩實驗預防空汙的探究

陳美智1 、謝百淇2

國立中山大學氣膠科學研究中心1

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及暨國立中山大學氣膠科學研究中心2

[email protected]

前言

2020是新冠肺炎的一年,全球75.9億人口中,目前得病接近9千萬人,死亡人數接近200萬人,更有多個國家元首得病(BBC NEWS中文,2020;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2020)。目前許多場所建議佩戴口罩,主要在於口罩能提供基本的飛沫等防護效果(Cowling et al.,2020)。為讓學生能夠更加體會口罩結構性質與防護效果,本文初步提供與口罩相關的教學活動案例,作為教師課程規劃與設計參考。

教學流程

本實驗使用引導探究,培養學生在教師給予的鷹架下,觀察現象發現問題,進而理解解析問題,形成需探討的問題,並提出可驗證的觀點,再透過規劃與研究,擬定研究計畫,建立控制變因形成自變項與依變項,並找到控制變因與操縱變因的方法,在合作學習中收集數據,學習定性或定量分析等的方法以蒐集資料,實驗過程能理解數據分析,以尋找可以解釋的科學原理並與他人的研究發現比較以提高信、效度,再討論修正以建立模型,最後學習如何把結果發表給同學或專家學者,依照證據以推理論證,形成結論以創新應用。以下將提供5個示範設計,教師可依照自己課室的真實情境,提供有脈絡化的教學實驗。教師也可依照介紹的不同活動主題先進行基礎學理的說明,以補充學生先備知識的不足。

示範設計活動內容

依照食藥署法令公告內容提及醫用口罩主要可區分為最外層的防水層,主要功能用以阻隔飛沫等;中間層為過濾層,主要藉由不同孔隙的材質對細菌等進行過濾;最內層為吸水層,讓人配戴時能感到舒適(衛服部食藥署,2019)。活動規劃即探索防水層、靜電層、過濾層(利用活性碳)、吸水層以及整體口罩過濾效果。詳細說明如下:

(一)活動1—探索防水層

1.      發現問題

教師先示範把藍色墨水滴在口罩的最外層及最內層(圖1、圖2),讓學生觀察有何不同?此時教師可提問口罩的最外層有塗蠟或有薄膜嗎?若有塗臘或有薄膜需要如何檢測?若學生無想法時,教師可展示生活中塗上奈米防撥水劑的物質,如加奈米二氧化矽處理過的砂子在水中聚成一團,為什麼不會散開又不會變濕?(圖3、圖4)。進階可探討的問題,如口罩不同接觸層與水滴接觸角關係等(圖5、圖6)。

2.      規劃與研究

此時學生可依據假設,規劃實驗蒐集數據,如接觸角的研究問題,及如何測量接觸角?不同紙張材料的接觸角有何不同?接觸角與什麼力有相關?內聚力、附著力、表面張力?

3.      論證與建模

學生經由實作與實驗證明塗上防水劑之後的物質,不同於可吸收水分的材料。小組依據實驗結果進行討論形成解釋,可由蒐集的數據中,找出與口罩外層設計的關聯性。

4.      表達與分享

實驗結束後,學生可嘗試說明實驗結果並補充相關資訊。例如:口罩的最外層並非塗蠟或有薄膜,而是使用一種高分子材料的奈米防水劑。奈米防潑水抗污噴霧可用於布料,防霧眼鏡,防水雨傘,及鞋子玻璃、磁磚、馬桶等。

clip_image002clip_image004

1:墨水滴在最外層  2:墨水滴在最內層

clip_image006clip_image008

3:奈米沙          4:奈米沙在水中

clip_image010clip_image012

5:水滴在口罩最外層形成的液滴      6:接觸角的研究

(二)活動2—探索靜電層

1.      發現問題

教師可先示範把口罩中間層靠近撕碎的衛生紙,讓學生觀察到衛生紙可被吸引,再讓學生預測是否能吸引咖啡渣或碳粉?此舉即讓學生思索口罩的中間層是否帶有靜電?接著教師可先讓學生看熔噴不織布的影片,再提問靜電的大小如何偵測,是帶正電還是負電?靜電為什麼用手觸摸,卻不會消失?教師示範口罩接近靜電偵測器,讓學生觀察LED燈明亮狀態(圖78910)。

clip_image014clip_image016

7:場效電晶體及LED燈  8:口罩靠近,則LED燈熄滅

clip_image018clip_image020

9:毛皮摩擦過的塑膠棒(或氣球)靠近,則LED燈熄滅  10:毛皮靠近,則LED維持亮度或更亮

2.      規劃與研究

引導學生規劃實驗進行靜電驗證,如尋找Np通道場效電晶體JFETjunction gate field-effect transistor)的功能,及物質帶電的序列,以判定靜電的電性。也可以使用驗電瓶檢驗電性(圖1112),甚至可探究靜電有多大?


clip_image022
clip_image024

11:驗電瓶檢驗電性  12:驗電瓶鋁箔張開角度越大,電量越大

3.      論證與建模

引導學生從實驗證明,口罩靠近靜電偵測器,因為場效電晶體是一個感應電場作動的高速微型開關,所以負電讓開關關閉,LED燈熄滅,即判別口罩帶負電。與毛皮摩擦過的塑膠棒帶負電,故塑膠棒靠近LED燈也熄滅。毛皮帶正電,場效電晶體N通道上面的閘極感應到微弱正電壓時,通道就會開啟,LED亮度就會上升。電量的大小亦可由驗電瓶中鋁箔張開的角度來判斷。最後小組討論分享並形成解釋,判別口罩是否具有靜電效果。

4.      表達與分享

實驗結束後,讓學生嘗試依據實驗結果說明口罩的中間層是帶負電。或者能查找資料陳述靜電在生活中有很多的應用,例如:靜電除塵拖把、空氣清淨機,工廠靜電除塵、燃煤電廠除塵等。

(三)活動3—探索活性碳層

1.      發現問題

教師可先複習課本中活性碳的製法,及吸附有機氣體及濾水器的原理,亦可讓學生看活性碳吸附的影片,再提問實驗的假設及問題,例如:活性碳的材料及面積是否會影響吸附不同極性氣體及不同大小的分子?溫度及濕度是否會影響吸附的效能?污染氣體的種類或是活性碳的顆粒大小是否對吸附效果造成影響(圖13141516)。

2.      規劃與研究

此時學生可依據前述階段的問題進行假設,規劃實驗設計,並準備所需的器材及藥品。

clip_image026clip_image028

13:乾淨的空氣及空汙鼻偵測器當基準點  14:加入點燃線香氣體

clip_image030clip_image032

15:再加入活性碳  16:經過一段時間

3.      論證與建模

學生可學習如何藉由軟體將數據製成圖表(如EXCEL),如何選擇數據圖形的種類?圖、表要如何呈現?如何判斷橫坐標、縱座標、間距和單位?如何找出科學型態、樣式或模型?如何判斷誤差大小及偏離值?最後由實驗證明,活性碳確實可以吸附有機氣體或色素及具味道的分子,各小組討論分享並形成解釋,並呈現表格及圖形(例如:圖171819及表1)。

4.      表達與分享

小組形成活性碳吸附的結論,上台發表並依據找尋到的資料說明生活中的應用,例如:製成布料、口罩、香菸濾嘴、排氣吸附處理、廢水回收前處理等。

1 活性碳吸附線香,由空汙鼻偵測數據

時間 TVOC

(ppb)

揮發性有機物

PM2.5

(μg/m3)

PM10

(μg/m3)

eCO2

(ppm)

 

溫度

(℃)

濕度

(%)

9:00 23 8 11 704 25.3 73 乾淨的空氣及空汙鼻偵測器
9:11 6095 3976 4970 14762 25.5 73 加入線香及活性碳
9:15 2413 3968 4960 4689 25.6 73 同上
9:28 737 2076 4900 740 25.4 72 同上
10:12 25 2268 4817 432 24.9 72 同上
10:15 11 1941 3810 407 25.0 71 同上
10:43 17 612 977 423 24.7 71 同上
11:21 13 84 119 473 24.7 71 同上
11:50 11 20 29 479 24.3 71 同上

圖17:活性碳吸附線香中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時間圖
圖18:活性碳吸附線香中懸浮微粒PM2.5及PM10的時間圖
圖19:活性碳吸附線香中CO2的時間圖

(四)活動4—探索吸水層

1.      發現問題

教師先讓學生看親膚層的吸水性,再提問實驗的可能假設及實驗的問題。問題可能是吸水性能要如何表示或擴散快慢要如何決定?是否與材質有關?或與液體分子的大小或極性有關?

2.      規劃與研究

此部分可參考楊水平等人(2020)提出的濾紙色層分析的示範實驗和教室活動。學生小組依據假設,規劃設計實驗及蒐集數據方法,提出可驗證的假設以進行實驗,例如:相同溶劑、相同色筆,用不同的紙類其色素擴散的情形。

3.      論證與建模

學生由實驗可發現,分子大小的不同,分子極性的不同,材質吸水性能或擴散快慢會如何的有影響,並思索可能的原因,讓小組討論以形成解釋。

4.      表達與分享

小組針對實驗結果形成不同材質對水分子吸附的結論,並根據資料查詢觸及生活中的應用,如吸濕排汗衫和紙尿褲等。

(五)活動5—探索口罩過濾效果

1.      發現問題

教師先讓學生看許多不同的口罩,再由先前所學到的口罩科學,提問不同的口罩過濾效果的可能假設及實驗問題。問題可能是:不同的汙染源,所需的口罩是否不同?不同的口罩,過濾效果是否不同?口罩吸附是否有飽合臨界點?不同的場域口罩到底戴幾個小時最適當,或如何判定何時要換新的口罩?

2.      規劃與研究

學生可以依據問題提出相關的假設,建立所需的藥品器材及步驟,規劃實驗設計、蒐集數據(圖202122232425)。可以使用科學日誌,或其他工具及統計製圖,以建立證據概念,證據概念是探究與實作的基礎,也是確認探究品質的可信度及有效性最有說服力的主張。

clip_image040clip_image042

20:瓶蓋挖洞          21:乾淨空氣(基準點)

clip_image044
22:放入線香    23:中間放入口罩(一側有線香,另一側是乾淨空氣)

 

clip_image048clip_image050

24:經過一段時間後乾淨空氣的偵測數據  25:重複實驗,以相同口罩重複吸收線香

3.      論證與建模

學生經由實驗的操作能夠理解,不同汙染物,因為分子大小的不同,被吸附快慢會有差異。口罩吸附線香中懸浮微粒PM2.5PM10的模式很相似(圖26),相同口罩重複使用,第一次的吸附效果比第二次好(圖27)。

4.      表達與分享

學生形成對不同口罩及不同汙染物吸附的結論,及可能生活中的應用,例如:判別不同廠牌口罩的吸附效果或不同材質口罩的防護效果。

 

圖26:口罩吸附線香中懸浮微粒PM2.5及PM10的模式相似

圖27:相同口罩重複使用,第一次的吸附效果比第二次好

結語

新冠肺炎的全球蔓延加重人們對於醫療保健的重視,口罩的使用與時機更是肺炎傳播初期爭論的焦點。本文主要初步探索與醫用口罩結構相關的科學探索活動,讓學生從中體會口罩具備的防水、靜電、過濾與吸附功能,有興趣的讀者可調整相關的活動內容以適應不同年級與能力的學生。

參考資料

1.      BBC NEWS中文(202048日)。肺炎疫情:英國首相約翰遜病情好轉但繼續重症加護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2179005

2.      Leung, N. H. L., Chu, D. K. W., Shiu, E. Y. C., Chan, K. H., McDevitt, J. J., Hau, B. J. P., Yen, H. L., Li, Y., Ip, D. K. M., Malik Peiris, J. S., Seto, W. H., Leung, G. M., Milton, D. K., & Cowling, B. J. (2020). Respiratory virus shedding in exhaled breath and efficacy of face masks.Nature Medicine, 26, 676-680.

3.      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2020)。COVID-19全球疫情地圖。取自https://covid-19.nchc.org.tw/index.php

4.      場效電晶體簡介(無日期)。檢索日期:20201210日。取自https://jupiter.math.nctu.edu.tw/~weng/courses/IC_2007/PROJECT_MATH_class2/MOS_TR.pdf

5.      彭郁惠、謝佶霖、陳宜玫、陳昱璇、楊水平(2020)。中學化學示範:濾紙色層分析的示範實驗和教室活動。臺灣化學教育,37。取自http://chemed.chemistry.org.tw/?p=37703

6.      衛服部食藥署(2019)。醫用面()罩製造工廠品質管理指引。取自https://www.fda.gov.tw/TC/siteListContent.aspx?sid=310&id=30392

國小自然「水溶液」單元延伸實驗

利用海藻酸鈉製作有色溶液的酸鹼指示晶球

林沛瑩

新北市三重區五華國小

臺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科學探究與實作碩士在職專班

[email protected]

前言

在課堂實驗的過程中,學生偶然的發現紫色高麗菜汁滴在可樂中,顏色還是黑色,此時,學生一片嘩然地討論著,並思考如何用紫色高麗菜汁來觀察到可樂的酸鹼性。

因為可樂是含有顏色的飲料,所以使用紫色高麗菜汁會較難觀察,而我們也較難將可樂變成透明無色的,於是靈光乍現,突然想到之前指導的科展作品有做過「海藻酸鈉晶球」,若是利用晶球包覆的原理,應該可以使可樂的色素不會影響到紫色高麗菜汁,進而讓顏色的變化更加明顯。

於是本文作者設計了一系列的酸鹼課程,將海藻酸鈉晶球融入在國小課程中,讓學生再觀察水溶液的酸鹼性時,不會受到水溶液本身顏色的限制,進而可以透過日常生活中的指示劑來進行觀察。

課程目標

本次課程的學習目標如下:

1.      學生能以安全的方式觀察未知溶液。

2.      學生能運用器材檢測水溶液的酸鹼性。

3.      學生能製作出海藻酸鈉晶球

4.      學生能說出製作海藻酸鈉晶球的原理

5.      學生能製作出紫色高麗菜汁晶球

6.      學生能運用紫色高麗菜汁晶球檢測水溶液的酸鹼性

7.      學生能運用紫色高麗菜汁晶球製作出變色晶球果汁

活動所需器材

課程活動所需物品器材如下:

類別 所需物品器材
水溶液

(檢驗酸鹼性)

醋、汽水、食鹽水、食鹽水、小蘇打水、沙士、奶茶、柳橙汁
化學藥品類

(製作紫色高麗菜汁晶球)

海藻酸鈉、氯化鈣、乳酸鈣、氯化鈉
檢測酸鹼性 紫色高麗菜、藍色石蕊試紙、紅色石蕊試紙、

廣用試紙

玻璃器材類

(器材量以每組為單位)

500毫升燒杯2個、100毫升燒杯7個、滴管7支、小塑膠杯3個、小湯匙1支、培養皿4個、攪拌棒1支

l   小提醒:最後製作出來的晶球讓學生可以吃看看,所以在活動六進行時要使用一般廚房使用的廚具來進行實驗。因此這堂課的容器要使用乾淨且全新的塑膠杯來進行。

教學活動

本次教學活動從基礎到應用,共設計六個活動。

【活動一、認識酸鹼】

1.      教師準備幾種生活中常見的水溶液,例如:醋、小蘇打水等。

2.      請學生用視覺、嗅覺來觀察水溶液,接著再請學生進行發表。

(實驗安全提醒:不知名的水溶液,千萬不能用口嘗或與皮膚接觸)

【活動二、檢測酸鹼】

1.      教師準備不同酸鹼性的水溶液,例如:醋、汽水、食鹽水、食鹽水、小蘇打水等。

2.      發下紅色、藍色石蕊試紙讓學生進行水溶液的檢測,如圖1所示,並讓學生將實驗結果紀錄下來,如表1所示。

3.      請學生將石蕊試紙的實驗結果分成三類,教師講解這三類的含意,並對酸性、中性、鹼性下操作型定義。

(1)       酸性:紅色石蕊試紙不變色,藍色石蕊試紙變紅色。

(2)       中性:紅色石蕊試紙不變色,藍色石蕊試紙不變色。

(3)       鹼性:紅色石蕊試紙變藍色,藍色石蕊試紙不變色。

4.      接著,再使用紫色高麗菜汁、廣用試紙來進行水溶液的檢測,並讓學生將實驗結果紀錄下來,如表1所示。

clip_image002

1、學生使用石蕊試紙檢測酸鹼性

1:學生進行水溶液酸鹼性檢測的實驗結果

水溶液名稱 紅色石蕊試紙 藍色石蕊試紙 酸鹼性 紫色高麗菜汁 廣用試紙
不變色 變紅色 酸性 偏紅色 紅色
汽水 不變色 變紅色 酸性 偏紅色 紅色
食鹽水 不變色 不變色 中性 偏紫色 綠色
糖水 不變色 不變色 中性 偏紫色 綠色
石灰水 變藍色 不變色 鹼性 偏藍綠色 紫色
小蘇打水 變藍色 不變色 鹼性 偏藍綠色 靛色

【活動三、製作海藻酸鈉晶球】

1.      教師示範實驗:將海藻酸鈉溶液滴入氯化鈣溶液中,學生即可觀察到一顆一顆的晶球。

2.      請學生回想生活中自身的經驗,並請學生發表。接著,播放海藻酸鈉晶球成形的影片,讓學生更了解海藻酸鈉形成晶球的過程。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dQ9QIHdQqI)

3.      請學生思考會形成晶球的原因,讓學生小組討論並進行預測,最後記錄下來。

4.      讓學生進行探究實驗,認為「鈣」是形成晶球的主要原因的小組,可以選擇「乳酸鈣」來進行實驗;認為「氯」是形成晶球的主要原因的小組,可以選擇「氯化鈉」,如圖2所示。

5.      接著,請學生分享實驗結果。最後,教師歸納出海藻酸鈉與氯化鈣的反應。

clip_image004

2、學生製作海藻酸鈉晶球

6.      此原理是高分子海藻酸鈉中的鈉離子被鈣離子取代,讓海藻酸鈉分子之間的羧酸離子,在分子間有更強的聯結性(交聯作用,cross-linking),形成一種具有半透膜的結構。

 

【活動四、製作紫色高麗菜汁晶球】

1.      將海藻酸鈉溶液混合紫色高麗菜汁,調配出紫色高麗菜汁的海藻酸鈉溶液。

2.      將紫色高麗菜汁的海藻酸鈉溶液滴入氯化鈣中,製作出紫色高麗菜汁晶球,如圖3所示。

3.      將紫色高麗菜汁晶球放在酸性、中性、鹼性溶液,觀察顏色變化,並記錄在學習單上,如圖4、圖5、圖6、圖7所示。

擷取2clip_image009

3、學生製作紫色高麗菜汁晶球圖4、紫色高麗菜汁晶球放入不同水溶液中

clip_image011clip_image013clip_image015

5、放入鹼性溶液中圖6、放入中性溶液中圖7、放入酸性溶液中

【活動五、用紫色高麗菜汁晶球來檢測水溶液】

1.      請學生製作紫色高麗菜汁晶球,如圖8、圖9所示。

2.      準備各種不同有顏色的飲料,如圖10所示。

3.      將紫色高麗菜汁晶球泡在可食用且有顏色的飲料中,使晶球變色,並將實驗結果紀錄下來,如圖11、圖12、圖13、圖14、圖15、圖16所示。

4.      使用石蕊試紙及廣用試紙檢測飲料的酸鹼性,並記錄下來,如表2所示。

擷取3clip_image020clip_image022

8、學生製作紫色高麗菜汁晶球圖9、滴入情形圖10、有顏色飲料

clip_image024clip_image026

11、晶球放入果汁中圖12、放入果汁後,變成偏紅色

clip_image028clip_image030

13、晶球放入奶茶中圖14、放入奶茶後,變成偏藍色

clip_image032clip_image034

15、晶球放入沙士中圖16、放入沙士後,變成偏紅色

表2、學生進行有顏色飲料酸鹼性檢測的實驗結果

水溶液名稱 紅色石蕊試紙 藍色石蕊試紙 酸鹼性 紫色高麗菜晶球
純水 不變色 不變色 中性 偏紫色
果汁 不變色 變紅色 酸性 偏紅色
奶茶 變藍色 不變色 鹼性 偏藍色
沙士 不變色 變紅色 酸性 偏紅色

【活動六、用紫色高麗菜汁晶球製作晶球飲料】

1.      請學生使用塑膠杯裝紫色高麗菜汁,加入海藻酸鈉後,進行攪拌,如圖17所示。

2.      使用乾淨的杯子調配氯化鈣水溶液,並用全新的滴管或湯匙製作出紫色高麗菜汁晶球。

l   小提醒:要使用乾淨且全新的杯子來裝紫色高麗菜汁,且要使用全新的滴管來滴成晶球。

3.      讓學生將製作出來的紫色高麗菜汁晶球放入到自己帶來的飲料中,以製作出不同顏色晶球的飲料。

4.      請學生分享自己所做出的晶球飲料,並說出自己的製作過程,如圖18所示。

clip_image037擷取

17、用乾淨的杯子裝水溶液圖18、學生分享自己的製作過程

學生課後心得

小升:這個實驗讓我學到海藻酸鈉加氯化鈣會變成海藻酸鈉晶球,很有趣!以後我也可以在家裡嘗試做實驗,在海藻酸鈉中加入不同的水溶液,製作成不同的晶球。回家後,我可以跟家人分享這次的實驗,如果我做給他們看,他們一定會很驚訝!

小蘭:原來海藻酸鈉滴入氯化鈣中,會形成薄薄的膜狀。而含有紫色高麗菜汁的海藻酸鈉滴入氯化鈣中時,會形成一顆一顆的紫色高麗菜汁晶球,放在不同酸鹼的水溶液中,晶球就會慢慢變色,真的很神奇!最後,製作出彩色晶球飲料後,很開心!大家的飲料都不一樣耶!

小昀:之後,我們要挑戰製作一顆很大顆的晶球,若是使用超大的湯匙,在湯匙上放含有紫色高麗菜汁的海藻酸鈉,並放入氯化鈣中,應該可以形成很大顆的晶球吧!

小洋:在課堂上,可樂很難透過紫色高麗菜汁來觀察變色,當加入紫色高麗菜汁晶球後,可以發現晶球的變色較明顯。之後,我想試試看生活中其他有顏色的飲料有哪些可以使晶球變色。

小萱:紫色高麗菜汁晶球做成的果汁好有趣!看到晶球變色的瞬間,好驚喜!吃下去的感覺好特別,晶球內的汁會在嘴巴中流出來,之後我要偷偷加點糖,這樣晶球內的汁會比較甜。

小玲:我們這組偷偷製作一顆大顆的晶球,結果放入醋中,晶球的顏色變化很明顯,很好玩!我們最後將大顆的晶球壓破,發現裡面有汁跑出來,還有一層透明的薄膜。

從學生在學習單上撰寫的回饋中,大部分以正向的居多。很多學生都有提到製作晶球是很有趣的,觀察到晶球顏色變化的那一刻更是好玩。大部分學生提到製作晶球飲料很好玩,還可以測試飲料的酸鹼性。透過晶球結合水溶液的單元,讓學生可以使用簡單的酸鹼指示晶球來判斷水溶液的酸鹼性,讓學生從生活中來進行學習,同時豐富教學的內容。

教師教學省思

紫色高麗菜汁與海藻酸鈉的混合較不容易,故可以先海藻酸鈉與少量的熱水混合,並持續攪拌使海藻酸鈉溶解,若是有些塊狀的海藻酸鈉較難溶解時,可以使用攪拌棒將塊狀的海藻酸鈉壓至杯子邊緣,也可以促使海藻酸鈉較快溶解。接著,使用瓦斯爐煮紫色高麗菜汁,熬煮出來的紫色高麗菜汁顏色會較深,再加到海藻酸鈉溶液中進行混合,即可調成含有紫色高麗菜的海藻酸鈉溶液。

在製作紫色高麗菜汁晶球時,需要叮嚀學生的衛生習慣,提醒學生要事先用肥皂將手洗乾淨,並用酒精消毒,過程中不可以碰觸到水溶液,以免汙染到水溶液。攪拌的容器需要選擇可食用且乾淨的容器,不要使用自然教室有做過實驗的燒杯,有可能燒杯會洗不乾淨而影響到學生的健康。建議選擇一次性的乾淨塑膠杯,用完即丟環保又衛生。

在講解「交聯反應」時,需要使用圖示搭配影片來進行講解,也可以透過肢體活動的部分,讓學生更了解晶球如何形成薄膜狀的。

在歷屆科展中,鄭元瑍、曹媛婷、鄭媛媜、曹宸浩(2020)他們製作不同酸鹼的果凍,他們的作法是將酸鹼指示劑加入到吉利丁中,在吉利丁還沒凝固的過程中,再加入不同酸鹼性的水溶液,使其顏色改變,最後再等果凍凝固後,即可完成不同顏色的果凍。該篇科展的製作方式是採取先讓含有吉利丁的酸鹼指示劑變色後,再製作出不同顏色的果凍。本次教學與這篇科展不同的地方是對於有色溶液檢測的即時性,酸鹼指示劑晶球可以檢測有顏色的溶液,但此篇科展先將含有吉利丁的酸鹼指示劑滴到不同的水溶液中,故顏色的變化還是會受到水溶液本身顏色的干擾。

讓學生自製晶球飲料時,可以讓學生帶各種有顏色的飲料,同時可以準備小塑膠杯,每組都可以分到一點不同的飲料,可以增加實驗的豐富度,也可以讓學生從生活中觀察科學。

結語

  課本上的酸鹼指示劑實驗大多是選擇透明的液體來進行測試,實際在課堂上操作後發現,將酸鹼指示劑滴入有顏色的液體中,有顏色的液體會因為自己本身的顏色而影響顏色的判斷,故有顏色的液體大多只能使用pH計或石蕊試紙來進行檢測。

於是,我蒐集了相關的科展資料,找到很多有關海藻酸鈉晶球的科展,同時也回想起去年帶的晶球科展,於是,我將科展內容融入到「水溶液」單元中,思考酸鹼指示劑應用在課堂的可行性。後來,我設計了一系列的課程,將海藻酸鈉晶球帶入到課堂中,除了讓學生可以了解到分子的概念外,也可以利用海藻酸鈉晶球膜是半透膜的特性,色素分子無法進入到海藻酸鈉晶球的膜裡面,進而可以觀察到海藻酸鈉晶球的變色狀況。

在課堂中,學生露出專注的眼神注意每個步驟,且認真的操作,過程中驚呼聲不斷。當海藻酸鈉滴入到氯化鈣中時,學生露出驚訝的表情,也樂在其中的參與實驗。最後,將紫色高麗菜汁晶球放入有顏色的飲料中時,學生露出開心的表情,當撈出晶球的那一刻,學生看到晶球的顏色不一樣時,露出訝異的表情。我想教學的快樂就是讓學生能樂在學習中。

透過不同的檢測材料,讓學生能熟悉實驗操作與了解各種生活中材料的酸鹼性,並且結合晶球實驗讓學生進行探究,從中發現指試劑晶球變色的狀況。

謝誌

在此感謝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109學年度第1學期化學特論()周金城教授與全體同學協助,提供本文架構調整與內文修正之意見,在此謹深摯謝忱。

參考資料

一、書面資料

1.          黃姵瑀、曹家豪、吳沛璇、林璟醇(2003)。小小晶球真奇妙。中華民國的第 43 屆中小學科學展覽作品。取自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https://activity.ntsec.gov.tw/activity/race-1/43/pdf/d/030201.pdf

2.          周佳穎、徐芷齊、汪瑞環(2003)。「晶」益「球」精。中華民國第 43 屆中小學科學展覽作品。取自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https://www.ntsec.edu.tw/FileAtt.ashx?id=640

3.          湯宣擎(2015)。晶球世紀。中華民國的第 55 屆全國中小學科學展覽作品。取自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https://www.ntsec.edu.tw/FileAtt.ashx?id=10459

4.          吳佳蓉、陳彥劭、吳郁婷(2016)。目不轉「晶」-探討海藻酸鈉薄膜的形成與其相關應用。中華民國的第 56 屆中小學科學展覽作品。取自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https://www.ntsec.edu.tw/FileAtt.ashx?id=10817

5.          魏珮芯、吳政緯、王滋頎(2016)。彩虹晶球-鳳梨珍珠之研發。中華民國的第 56 屆中小學科學展覽作品。取自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https://www.ntsec.edu.tw/FileAtt.ashx?id=10981

6.          伍亭蓉、黃子恒、葉小嘉、陳苡亘(2018)。鈣多晶球。中華民國的第 58 屆中小學科學展覽作品。取自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http://www.ntsec.edu.tw/FileAtt.ashx?id=11962

7.          鄭元瑍、曹媛婷、鄭媛媜、曹宸浩(2020)。「凍」顏花漾在地植物試酸鹼。中華民國的第 58 屆中小學科學展覽作品。取自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https://reurl.cc/Oq2mn3

二、網路資料

1.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NTCU科學教育與應用學系科學遊戲實驗室。晶球原理。取自http://scigame.ntcu.edu.tw/chemistry/chemistry-019.html

《臺灣化學教育》第四十期目錄/ 2020年11月

星期六 , 14, 11 月 2020 在〈《臺灣化學教育》第四十期目錄/ 2020年11月〉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臺灣化學教育》第四十期(202011月)

 

 

  •      主編的話
  •      第四十期主編的話/邱美虹HTMLPDF
  •      本期專題【專題編輯/楊水平】
  •       化學示範起始探究與實作楊水平HTMLPDF
  •       化學示範起始探究與實作:「紙火鍋不著火」的教師示範與學生探究/林秀貞、林碧玲、周梅雪HTMLPDF
  •       化學示範起始探究與實作:「愛玉成凍」教師示範起始學生探究/李祥菁、李易儒、何莉芳HTMLPDF
  •       化學示範起始探究與實作:「蝶豆花漸層變色飲料」的示範和探究/李妙瑟、翁秀玉、段曉林、陳均伊HTMLPDF
  •       化學示範起始探究與實作:快速製造肥皂的教師示範和學生實作/賴愉方、施麗姍、楊凌宜、楊水平HTMLPDF
  •       化學示範起始探究與實作:流血電影特效與勒沙特列原理/陳芷誼、蔡欣展、楊水平HTMLPDF
  •       化學示範起始探究與實作:漂亮結晶的教師示範和學生實作/顧展兆、楊水平HTMLPDF
  •      教學教法/多元教學法【專欄編輯/吳國良】
  •       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試題初探翁群評、吳國良、周建儒HTMLPDF
  •      化學實驗/綠色化學實驗【專欄編輯/周金城】
  •       綠色創客-3:微型電熱式蒸餾器的設計與製作廖旭茂HTMLPDF
  •          課程教材/化學課程與教材【專欄編輯/鐘建坪】
  •      大氣壓力實驗與建模課程鄭志鵬HTMLPDF

第四十期 主編的話 / 邱美虹

星期五 , 13, 11 月 2020 在〈第四十期 主編的話 / 邱美虹〉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第四十期 主編的話

 

邱美虹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特聘教授
國際純粹化學與應用化學聯盟(IUPAC)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
中國化學會(臺灣)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
美國國家科學教學研究學會(NARST)前理事長
[email protected]

 

最近因辦理元素週期表環島之旅活動,有幸到各借展學校去參訪和演講,讓我有機會對都市型的學校和偏遠學校有進一步的認識,最讓我感動的是遇見一群熱心推廣科學的教師,從決定借展到訓練志工學生解說展品、設計與元素相關的實驗和Google問題表單、尋找相關書籍、網路元素資訊與影片,到布展和正式展出,都需要在教學之餘額外撥出時間和精力來策展,但是教師們大都表示在這過程中與同事一起努力的經驗很值得回憶,同時,看到孩子們對展品的好奇與讚賞,這一切付出似乎就都值得了。

但是,在這些拜訪中我也發現學校實驗教學的落實,還是與理想有一段距離的,尤其是越偏遠的學校,這樣的問題似乎就越加嚴重。實驗教學未能正常化,原因有很多,有的可能是因教學內容太多,時間不夠,犧牲學生做實驗的機會,以便趕上進度,忘了自己當初起心動念唸科學,就是對實驗的著迷。實驗是科學的核心,上課所教的許多內容都是從實驗的結果而來的,教學不重過程只重結果,如何培養學生思考、設計實驗、收集和分析資料,以及推理論證和建立模型的探究能力呢? 有的是沒有實驗室負責管理的人員或是教師,在沉重的教學已無法負荷的情況下,實驗活動的進行就不會是優先的考量。或者有的是沒有足夠的經費採購設備和藥品,於是僅拿粉筆上課述說實驗的結果以乾實驗的教學處理。個人認為這一波教改的側重點就是探究與實作,不論哪個階段都應積極改變學校自然科學的教學文化,回歸科學實驗是科學教學的靈魂,讓學生能經歷科學探究的歷程,嘗試瞭解科學家如何進行問題解決、如何跳脫既有的思維框架、如何根據證據進行推論和建立模型和科學理論。若是時間不夠,是否應先思考是否教太多了?若是沒有足夠的人力準備實驗器材和藥品,教育主管單位是否應該正視這個問題,提出解決的辦法? 若是經費不足,學校是否應該在經費調度上多考量科學基礎教育的資源分布?政府是否應重新評估科學與科技是國家競爭力之所,而多給予應有的發展空間與經費?

實驗如此重要,除學生親自操作外,若因特殊原因,教師演示實驗也是一個可以採取的策略。本期的專題為〈化學示範起始探究與實作〉,主要是延續第37期的專題〈中學化學示範〉以示範實驗為主,特約主編楊水平教授寫了一篇完整介紹各篇內容的文章,在此不贅述。基本上,七篇文章多為可以直接適用在學校課堂中,雖是示範實驗,但重點應是著重在引導學生進行有意義的觀察與紀錄,並瞭解探究問題與從觀察現象到推理與論證。示範實驗常受限於授課時間的不足、或是實驗的危險性,使得學生無法親自進行實驗,但雖是如此,也不至於影響學生的學習,示範實驗可以解決一些現場教學的問題,只要教師妥善設計,適時引導與提問,學生亦可從中受惠並得到啟發與靈感。

本期的常態性文章還有翁群評、吳國良和周建儒的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試題初探,文中說明設計符合課程綱要的試題所需考量的架構,並舉實例加以闡述,可供教師參考。廖旭茂的微型電熱式蒸餾器的設計與製作,目的在取代傳統式的玻璃裝置,降低成本、減少玻璃易碎的問題,但又不影響實驗結果,符合綠色化學的目標,值得教師參考。教師們心動後要能行動,期待學生因此而有更多做實驗的機會。鄭志鵬的大氣壓力實驗與建模課程,利用新興科技Arduino儀器測量大氣壓力以及以Algodoo模擬粒子碰撞的模型設計課程,讓學生透過數據、模擬與模型進行影響壓力大小因素的思考與論證,教學歷程的活動設計提供師生互動以及啟發學生創意與推理思考,符合自然領域課綱的內容,可提供教師參考。

化學示範起始探究與實作

 

楊水平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化學系
[email protected]

《臺灣化學教育》第40期的專題為〈化學示範起始探究與實作〉,延續第37期的專題〈中學化學示範〉,繼續出版之前未出刊的文章,並邀請中小學教師撰寫透過化學示範起始探究的文章,以豐富本期的內容。除了本篇領頭文章之外,這期的專題文章計有六篇,都有化學示範起始科學探究與實作的內涵,大部分符合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自然科學領域課程綱要的標準,這些符合新課綱規範的文章都在其「前言」處有條目編碼的具體描述。期望這些文章對中小學化學教學有所助益,並能立即可用於小中學的現場教學。

本文首先介紹化學示範教學的理論;接著,整理十二年國教自然科學領域課剛中的化學示範;然後,探討化學示範起始科學探究;最後,概述本期專題的文章導讀。

n  化學示範教學的理論

Liem (1987) 提到:藉由引人注意的示範和歧異事件,教師精心規劃教學策略來喚起學生的學習。Kibler (2019) 提到:歧異事件使學生產生興趣和好奇心為了探究有關特別的現象。歧異事件(discrepant event)創造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因為歧異事件的觀察與學生先前經驗是直覺相反的,使得學生迅速地產生疑問。Cini (2018) 提到:歧異事件是藉由呈現非期望的結果而無視我們對世界理解的事件。這些現象經常被用於科學示範,以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並吸引視覺學習者。

Shakhashiri (1989) 提到:課堂示範能夠幫助學生在化學反應和化學性質上的注意力,並且增進學生的化學知識和體認。課堂示範應該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單一事件(作者按:歧異事件)。

化學反應千變萬化,聲光色俱全而且多彩多姿。化學示範(Chemical demonstrations)是透過驚奇有趣的化學實驗來展示化學的奧妙和魅力,在教學中常創造歧異事件以互動方式來引起學生對化學的興趣,進而促進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因此,化學示範強調娛樂性和教育性,它是一種非常有勁道的教學策略。

n  十二年國教自然科學領域課剛與化學示範

根據「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自然科學領域」,其實施要點提到「教材編選時應依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自然科學領域課程綱要精神與內容,鼓勵學生動手實作體驗,合適安排各年段的實作課程,以達到規定的時數,其中國民中學教育階段應有三分之一節數為實作體驗課。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進學習效果,得適時設計示範實驗、戶外教學等活動。」。因此,化學教師設計化學示範實驗是有其需要性。自然科學領域課程綱要在「學習內容說明」有明確地提到教學實施的方式以「示範」來進行,在第四學習階和第五學習階段的綱要描述中,有關化學示範方面整理如下。

(一)      在國中自然科學方面

表一:第四學習階段涉及化學示範的學習內容

主題

次主題

學習內容

學習內容說明

物質的反應、平衡及 製造(J

化學反應速率與平衡(Je

Je--2 可逆反應。

2-1 從示範實驗或影片介紹可逆反應的簡單實例。(P. 149

物質的反應、平衡及 製造(J

化學反應速率與平衡(Je

Je-IV-3 化學平衡及溫度、濃度如何影響化學平衡的因素。

3-1從演示或實驗影片說明溫度或濃度改變時如何影響化學平衡,不需要記憶反應結果與反應式。(P. 149

物質的反應、平衡及 製造(J

有機化合物的 性質、製備及反應(Jf

Jf--3 酯化與皂化反應。

3-1 以示範實驗或實作方式進行酯化與皂化反應。並實際體驗酯類的特殊氣味及肥皂的清潔能力。(P. 149

(二)      在高中化學方面

表二:第五學習階段涉及化學示範的學習內容

主題

次主題

學習內容

學習內容說明

物質的結構與功能(C

物質的分離與鑑定(Ca

CCa-c-1 混合物的分離過程與純化方法:蒸餾、萃取、色層分析、硬水軟化及海水純化等。

1-5 示範實驗:萃取、蒸餾及以TLC 片進行色層分析。(P. 201

物質系統(E

氣體(Ec

CEc-Va-5 理想氣體與真實氣體。

5-1 理想氣體與真實氣體之間的差異。以電腦模擬幫助學生建立理想氣體粒子模型與微觀概念。可以示範實驗說明三大定律。(P. 206

物質的反應、平衡及製造(J

水溶液中的變化(Jb

CJb-Va-4 拉午耳定律與理想溶液。

4-3 示範實驗:理想溶液與非理想溶液體積的差異。(P. 207

科學、科技、社會及人文(M

科學在生活中的應用(Mc

CMc-Va-2常見金屬及重要的化合物之製備、性質及用途。

2-4 示範實驗:鐵離子與草酸根形成的錯合物。(P. 212

物質的組成與特性(A

物質的形態、性質及分類(Ab

CAb-Va-2 不同的官能基會影響有機化合物的性質。

2-3 示範實驗:有機化合物的一般性質(揮發性、溶解度等)。(P. 212

物質的反應、平衡及 製造(J

有機化合物的性質、製備及反應(Jf

CJf-Va-2 有機化合物的命名、結構及官能基的檢驗與其用途¼

2-3 示範實驗:常見官能基的檢驗。(P. 213

物質的反應、平衡及 製造(J

有機化合物的性質、製備及反應(Jf

CJf-Va-3 常見有機化合物的重要反應。

3-3 苯:僅用示範實驗介紹芳香族與烯類(C=C)的差異。

n  化學示起始探究與實作

有效的化學示範能夠聚焦學生的注意力,在課程或單元中激發學習的動機和興趣,解說重要的概念和原理,以及起始科學探究和問題解決。示範實驗可以有效地展現教師的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起科學探究以及在教室中展示科學現象。

建構主義學習模式包含數種意涵,5E學習環(5E Learning Cycle)是其中之一。5E學習環的模式是一種建構主義的教學策略,它包含在學習發生時5個與認知理論一致的階段:參與(Engagement探索(Exploration解釋(Explanation精緻或延伸(Elaboration or Extension評鑑(Evaluation)。在5E學習環的第一階段參與階段,教師為學生的學習開始著手,此階段也是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時機。藉由引人注意的示範(demonstrations)和歧異事件(discrepant events)(Liem, 1987),教師創造方法去「鉤住」學生的學習。歧異事件使學生產生興趣和好奇心為了探究有關特別的現象。歧異事件創造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或皮亞傑所說的失衡(disequilibrium),因為如此事件的觀察不真正地同化學生既有的理解。

根據「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自然科學領域」,在「基本理念」方面,在學習自然科學的過程中,學生應培養對自然科學的興趣,成為自發主動的學習者,以符合「自發」的理念。在參與探究與實作的過程中,學生應積極與他人及環境互動,並能廣泛的運用各種工具達到有效的溝通,以符合「互動」的理念。透過 對科學本質的了解,學生應學習欣賞大自然之美,善用並珍惜自然資源,以符合「共好」的理念。在「學習重點」方面,自然科學課程應引導學生經由探究、閱讀及實作等多元方式,習得科學探究能力、養成科學態度,以獲得對科學知識內容的理解與應用能力。

在第五學習階段「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課程的學習重點分為「探究學習內容」和「實作學習內容」兩部分。「探究學習內容」著重於科學探究歷程,可歸納為四個主要項目:發現問題、規劃與研究、論證與建模、表達與分享。「實作學習內容」為可實際進行操作的科學活動,例如:觀察、測量、資料蒐集與分析、歸納與解釋、論證與作結論等。探究與實作學習內容各項目未必有固定的步驟順序,可依探究的主題和實作活動採循環或遞迴等方式進行

n  本期文章導讀

本刊第四十期的專題為〈化學示範起始探究與實作〉,除領頭文章外,還有篇文章。這些文章的簡介如下:

1.  〈「紙火鍋不著火」的教師示範與學生探究〉:此文章由林秀貞(桃園市立大業國民小學)、林碧玲和周梅雪(桃園市立同德國民小學)撰寫。本文提到:本活動主要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了解燃燒三要素中的燃點。本文主要描述教師以示範引導學生發展探究主題「紙火鍋不著火」的科學概念和原理,師生互動討論引導學生找出燃點是探究學習的關鍵。對學生而言,真是一個很有趣的探究!

2.  〈「愛玉成凍」教師示範起始學生探究〉:此文章由李祥菁(臺中市立大道國民中學)、李易儒(新竹縣立東興國民中學)、何莉芳(臺中市立福科國民中學)撰寫。本文提到:本課程設計的探究活動教學,分為兩階段:()教師示範教學:此階段採用KWL策略中的KW策略,透過科學示範,引入學生到學習情境之中,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學生科學探究:此階段以5E學習環的探究教學策略並採用KWL策略中的L策略,學生在教室中體驗完成探究活動,引導學生建立科學知識。

3.   〈「蝶豆花漸層變色飲料」的示範和探究〉:此文章由李妙瑟(國立嘉義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翁秀玉(國立嘉義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段曉林(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陳均伊(國立嘉義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撰寫。本文提到:其設計理念為「酸鹼指示劑的蝶豆花水在飲料中能產生漸層變色」的概念,進行自製漸層變色飲料之探究活動,體會「酸鹼指示劑在生活中的應用」,並增加學生藝術創作的驚奇,最後再享用自製漸層變色飲料之興奮與滿足感。

4.  〈快速製造肥皂的教師示範和學生實作〉:此文章由賴愉方(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化學系)、施麗姍(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化學系)、楊淩宜(臺南市立歸仁國民中學)、楊水平(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化學系)撰寫。本文提到:透過冷製法的皂化反應,學生可以學到化學計量的限量試劑和過量試劑之概念。利用冷製法以人工搖動方式可以快速製造肥皂,可以讓學生學習符合新課綱的學習內容反應速率。再者,親自體驗製造肥皂的樂趣。

5.   〈流血電影特效與勒沙特列原理〉:此文章由陳芷誼(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化學系)、蔡欣展(彰化縣立鹿江國際中小學)、楊水平(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化學系)撰寫。本文提到:本示範實驗的設計是融入常見於電影和電視的流血特效在課堂上,教師創造歧異事件,使學生的直覺經驗發生衝突,以引起學生學習的動機,進而增強他們對化學平衡和勒沙特列原理的內容知識感到興趣,並以師生互動討論的方式進行示範教學。此示範實驗和學生實作都是藉由硫氰酸鉀與氯化鐵反應,形成紅棕色的硫氰酸鐵離子作為探討化學平衡移動和勒沙特列原理的關鍵物質。

6.   〈漂亮結晶的教師示範和學生實作〉:此文章由顧展兆(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楊水平(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化學系)撰寫。本文提到:本教材規劃兩階段:()教師示範實驗,()學生實作實驗。這兩階段作者成功測試結晶法的四種方式產生漂亮的結晶,修飾或設計「黃金雨」「窗戶上的雪花」及「瓶中生環」等實驗,吸引學生學習結晶法的興趣,以作為中學教師教學的參考。本教材期望藉由教師示範和學生實作,讓學生瞭解結晶法的原理,並欣賞科學之美。

n  參考資料

1.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自然科學領域,國家教育研究院,107年。取自:https://bit.ly/2WPsz6I

2.  中學化學示範,臺灣化學教育,http://chemed.chemistry.org.tw/?p=38925

3.  Chemical Demonstrations in the Classroom, https://bit.ly/3liAkMQ.

4.  Cini, S. (2018). A List of Discrepant Event Science Activities. https://bit.ly/37kW9Gl.

5.   Liem, T. L. (1987). Invitations to Science Inquiry. Massachusetts: Ginn Press.

6.  Shakhashiri, B. Z. (1989). Chemical Demonstrations: A Handbook for Teachers of Chemistry. Univ of Wisconsin Press.

7  Douglas Llewellyn, Teaching High School Science Through Inquiry: A Case Study Approach, 2005, Corwin Press, A Joint Publication With the National Science Teachers Association, Chapter 3, pp. 46-50.

化學示範起始探究與實作:
「紙火鍋不著火」的教師示範與學生探究

 

林秀貞1, *林碧玲2周梅雪2

1桃園市立大業國民小學
2
桃園市立同德國民小學
*
[email protected]

 

n  前言

紙火鍋的紙不會燃燒的原因是火鍋中水的沸點是100度,紙杯的燃點約160焙紙燃點約220當溫度達到100時,熱能供給汽化需要,使溫度暫停於100,直到水沸騰,蒸發殆盡,溫度才會繼續上升達到紙杯的燃點引發紙的燃燒。

本活動主要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了解燃燒三要素中的燃點,物質未達燃點不會燃燒。然而,在國小教學現場,試問學生紙火鍋不會燃燒的原因,許多學生會猜測,例如:燭火的高度過高、使用防火紙等原因而使紙不會燃燒,往往沒有注意到紙的燃點高低。因此,本課程設計者試圖轉換此主題成為科學探究的課程設計,讓學生觀察後寫下問題和假設,設計實驗並進行實驗,以實驗結果支持或否決假設,並下結論。體會假設需由結果支持或否決,若實驗結果不支持假設,則假設不成立。本文主要描述以探究教學流程呈現教師如何引導國小學生的探究學習的情況。

108課程綱要「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科學領域課程綱要」中,提到學習主題2自然界的現象、規律及作用」,跨科概念「交互作用(INe)」,第三學習階段的學習內容「INe--3 燃燒是物質與氧劇烈作用的現象,燃燒必須同時具備可燃物、助燃物、並達到燃點等三個要素。」此探究實驗旨在幫助學生探究物質的燃點。再者,實驗加熱過程中水溫的改變,可讓學生經歷:課題1:「自然界的組成與特性」,跨科概念「物質與能量(INa)」,第三學習階段的學習內容INa--8 熱由高溫處往低溫處傳播,傳播的方式有傳導、對流和輻射,生活中可運用不同的方法保溫與散熱。」此探究實驗可讓學生經歷熱的傳播使水溫上升。

108課程綱要「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自然科學領域課程綱要」中,提到學習表現:「po--2能初步辨別適合科學探究的問題,並能依據觀察、蒐集資料、閱讀、思考、討論等,提出適宜探究之問題。」、「pe--2能正確安全操作適合學習階段的物品、器材儀器、科技設備與資源。能進行客觀的質性觀測或數值量測並詳實記錄。」、「pa--1能分析比較、製作圖表、運用簡單數學等方法,整理已有的資訊或數據。」、「pc--2能利用簡單形式的口語、文字、影像(如攝影、錄影)、繪圖或實物、科學名詞、數學公式、模型等,表達探究之過程、發現或成果。」本探究課程可讓學生在活動中察覺紙火鍋不著火的問題,猜想影響因素,進行實驗設計,並透過操作獲得結果,全班討論分享、溝通表達,獲得結論。

n  教師示範實驗

一、  觀看示範實驗影片

clip_image002

影片網址:今天來吃紙火鍋示範篇,https://youtu.be/WnAn92yW1EA

n  教學前準備

一、需用器材和材料

每班用量:不鏽鋼濾網勺(細的,4吋) 1個、不鏽鋼濾網勺(粗的,4吋) 1個、紅色小蠟燭(10入) 3盒、紅色大蠟燭(10入) 3盒、紙杯(150-200 mL 12個、圓馬芬杯(薄的,可耐高溫220℃、紙質比紙杯薄) 1個、圓馬芬杯(厚的,可耐高溫220℃,紙質比紙杯厚) 1個、食鹽 1包、溫度計(200℃) 12支、打火機 1只(教師保管)、鐵絲或木夾(固定紙杯用) 12支、計時器 6個、蛋糕底紙烘焙紙(50張入,可耐高溫220℃) 1包(或萬用調理紙 1捲),水(100
mL
6杯。註:可視各組研究主題,自由領取不同材料,教師可多準備。需用器材和材料,如圖一所示。

clip_image004 clip_image006 clip_image008 clip_image010 clip_image012 clip_image014

clip_image016 clip_image018 clip_image020 clip_image022 clip_image024 clip_image026

圖一:需用器材和材料

n  學生探究活動

一、  教師提問紙不會燃燒的原因

(一)   教師提問

1.  你們有沒有用過紙火鍋煮食物?有用過紙火鍋的請舉手…..

2.  在哪裡用過?有些日本料理店有賣紙火鍋1940年,日本人發展出雪雁火鍋,用紙的來吸收雪雁肉的油脂,讓口感比較清爽不油很受歡迎。

3.  你們覺得這個紙火鍋與一般的小火鍋比起來什麼部份最神奇?(讓學生能自己察覺紙不會燃燒)

4.  紙火鍋的紙真的不會燒起來嗎?為什麼紙火鍋的紙不會燒起來?你們猜想可能的原因是什麼?並提出假設。(各組討論並在學習活動單上寫下可能的原因,最好限定時間,避免討論失去焦點或聊天。)

(二)   學生可能的想法

1.  紙是某種防火紙、燭火的高與低有影響、網子會隔熱、有沒有加水會有影響、火大小會有影響、有加鹽會有影響,沒加鹽……等,如圖二左所示。

2.  首先各組學生的可能想法(如紙的材質、水的容量等)寫在學生活動學習單上,然後各組派代表寫在黑板上,如圖二右所示。

clip_image028 clip_image030

圖二:學生可能的想法(左)各組學生寫在黑板上(右)

二、  學生設計探究實驗

(一)   各組初步設計實驗

1.  各組認領實驗的操縱變因(自變因),每組實驗不同。亦可安排兩組做相同的實驗,互相比較探究的實驗結果。

學生探究的操縱變因有:紙的厚度、紙的材質、鐵網的密度、水的多寡、火的大小等。

2.  舉例一組學生共同討論的探究實驗設計。

3.  各組製作海報,上台展示海報並口頭說明。如果別組對該組的想法或實驗設計有爭議,教師可考慮讓學生論辯,或引導做出實驗證明。

(二)   全班討論實驗設計

1.  各組全部組員上台報告實驗設計,包含控制變因(控制一致性)、操縱變因(自變因)、應變變因(依變因),並描述實驗方法的設計和紀錄表格的規劃。學生的實驗設計,如圖三所示。

2.  聆聽同學一起當偵探,看看哪裡有缺漏,有沒有缺少實驗器材?實驗組與對照組的控制變因是否一致?提醒實驗時要安全注意的事項……也可以提出發現同學實驗設計的優點。

3.  教師仔細聆聽,讓學生討論。若有爭議,由教師說明,並給予建議和鼓勵

4.  要求學生依照實驗設計進行實驗,不可中途變更,養成先思考再行動的好習慣。

clip_image032 clip_image034

圖三:兩組學生探究的實驗設計(圖中不包含表格內的實驗數據)

三、  師生共同討論實驗注意事項

1.  討論在紀錄表中應該紀錄的項目。

2.  控制變因討論:教師提問各組蠟燭燃燒時間是否要相同?如何讓實驗組與對照組的結果可以互相比較?設定實驗停止條件為漏水、水燒乾了紙著火了……其他例如:統一燃燒時間為10分鐘,以比對別組實驗結果。

3.  控制變因注意事項:要等溫度顯示穩定再讀數據,溫度計必須同時放下,並且不可交叉使用

4.  提供溫度計給各組以便測量並記錄水溫變化,記錄燃燒的情形及額外的發現例如:有沒有冒煙?水看起來有什麼變化?

5.  提醒學生注意用火安全,每組在實驗裝置旁,準備一桶水和一塊濕抹布,以便不時之需。

四、  工作分配建議

1.  建議給每位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以異質性分組為佳。

2.  建議每位學生可工作的分組方式:拿取材料、裝置設備、操作溫度計並看顧火源、紀錄結果。

五、  各組學生觀察與記錄

教師巡視學生實驗的情形,若學生在探究的過程有困難,教師才給予提示或引導。圖四為學生操作探究實驗的情形。

clip_image036 clip_image038

圖四:學生操作探究實驗的情形

六、  學生分析結果並下結論

1.  引導學生依據實驗結果,進行討論並下結論。圖五為兩組學生的實驗結果和結論。

2.  教師提問舉例:為什麼有些組只能觀察到水溫上升,紙火鍋的紙卻不會著火?

3.  學生回答舉例:

(1)  使用粗蠟燭使水溫上升24,使用細蠟燭使水溫上升19℃。火焰大,溫度上升多。

(2)  杯子中加水10 mL,水溫上升42;杯子中加水30 mL,水溫上升14。加水愈少,溫度上升愈多,但紙杯還沒有著火。

(3)  厚紙杯組水溫上升18,薄紙杯組水溫上升20,差異不大。

(4)  水中加鹽組使水溫上升10,水中不加鹽組使水溫上升9,差異不大。(此組加入鹽巴不多)。

(5)  水中加鹽組使水溫上升30,水中不加鹽組使水溫上升20,相差10。(此組加入鹽巴較多,鹽巴沈澱在底部)。

4.  教師引導下結論:加熱只會使水溫上升,必須達到紙的燃點,紙才會著火。

clip_image040 clip_image042

圖五:兩組學生的實驗結果和結論

七、  說明發表方式和各組發表情形

(一)   教師說明發表方式

1.  各組學生製作上台報告的海報。

2.  全組同學一起上台報告。分工合作:展示海報、展示實驗物品、一人負責或輪流報告。(給予小組1~2分鐘討論如何發表。)

3.  每組報告時間3分鐘。請班上同學手錶計時。

4.  依照報告組的結果與結論,教師引導台下的同學提出看法,報告的同學必須回答同學的提問。

(二)  各組發表情形

除了報告實驗數據以外,獲得結論如下,如圖六所示。

1.  火焰大,水溫上升較多。

2.  紙杯厚度對水溫上升的影響差異不大。

3.  不論濾網粗細,加熱後只能使水溫上升,紙杯並不會著火。

4.  鹽加些許,紙火鍋溫度差異不明顯。

5.  粗細鹽加太多,沈積在杯底,會聚熱使紙杯著火。

clip_image044

圖六:一組學生上台報告的情形(學生發表水量不同使水溫變化的情形)

八、  學生發展科學原理和概念

(一)   教師示範實驗並提問相關問題

1.  教師示範紙火鍋內有裝水和未裝水的燃燒實驗,如圖七所示。〘注意:用打火機加熱乾紙杯約2-7秒著火。在旁邊準備一桶水,以便滅火。〙

2.  教師示範有裝水和未裝水氣球的燃燒實驗,如圖八所示。〘注意:如步驟1所示。〙

3.  教師提出兩個問題並透過師生互動討論,使學生發展與本探究實驗的科學原理和概念。

(1)  提問一:說說看熱怎麼傳導?

(2)  提問二:各組的假設成立嗎?假設一定要正確嗎?假設發生錯誤時,該怎麼做?

clip_image046 clip_image048 clip_image050

圖七:有裝水的紙火鍋燃燒不起來(左),水接近乾但紙未著火(中),水乾了使紙著火(右)

clip_image052 clip_image053 clip_image054

圖八:有裝水的氣球燒不破(左),未裝水的氣球(中),點火即破(右)

(二)   學生發展科學原理和概念

1.  學生知道燃燒三要素:可燃物(紙張)、助燃物(氧氣)和燃點。

2.  學生理解熱能傳導的原理,說明水和紙張會吸收熱能而發生水的蒸發和沸騰現象。

3.  學生理解蒸發和沸騰的水溫不會超過100,這溫度未達到紙的燃點(220)。

4.  學生理解直到水全部蒸發完畢,熱能使紙的溫度升高(超過100),當達到紙的燃點(220)才會使紙著火。

5.  只有加水使紙杯不著火」的假設才成立。

6.  加熱只會使水溫上升,必須達到紙的燃點,紙才會著火。

九、  實施進階活動

1.  紙火鍋的燃燒與六年級學習內容傳導相關,在探究燃點之後,學生可再探究紙火鍋熱傳導的過程和影響因素。

2.  探討引起氣爆或加油站火災的問題。如果環境中溫度升高,那麼揮發性物質所揮發出氣體加快,當揮發的氣體(可燃物)和空氣中的氧氣(助燃物)遇到火源(達到燃點)會發生閃燃現象,因而引起氣爆或火災。

3.  教師示範著名的「燒不破的紙鈔」,師生互動討論相關科學概念和原理,包括:燃燒三要素,酒精與水不同比例混合的燃燒溫度,比較紙鈔和混合物的燃燒溫度。

n  學生實作任務的評量

學生實作任務

評量方式

評量標準

學生自行設計實驗以了解不同因素對紙火鍋紙燃燒的影響。

實驗設計表格中能列出適合的操縱變因、盡可能地控制其他變因、獲得應變變因。

A.   可以具體寫出假設多個自變項,且能決定一個操縱變因、及兩個以上的控制變因

B.    僅能完成上述三項工作。

C.    僅能完成上述二項工作。

D.   僅能完成上述一項工作。

E.    E、未能完成上述工作。

實驗與紀錄

能操作實驗並完成紀錄

A.   能正確安全操作能計時能測量溫度能紀錄實驗結果

B.    僅能完成上述三項工作。

C.    僅能完成上述二項工作。

D.   僅能完成上述一項工作。

E.    未能完成上述工作。

推論與溝通

表達實驗結果,與人溝通

A.   能將實驗設計、實驗過程、及實驗結果結論完整以簡報呈現能在限定時限內清楚說明報告能虛心接受建議能論辯推理

B.    僅能完成上述三項工作。

C.    僅能完成上述二項工作。

D.   僅能完成上述一項工作。

E.    未能完成上述工作。

n  結語

引導學生做科學探究,最重要的事是學生內在本質的改變,尊重學生想法作為起點,以達成培養學生探究的能力。在紙火鍋的實驗中,學生往往不能立刻察覺「燃點」這件事,而做出誤判,因此做出錯誤的假設。假設可能會不成立,不成立仍應有科學人求是的精神,過程中要求學生確實依實驗設計執行,誠實表達實驗結果,分析不成立的原因、做假設時未考慮到的因素。最後教師以示範引導學生發展本次探究主題「紙火鍋不著火」的科學概念和原理,師生互動討論引導學生找出燃點是探究學習的關鍵。由於有學生對「紙火鍋不著火」的誤判,因此更能呈現科學態度的重要性,對學生而言,真是一個很有趣的探究!

n  後記與致謝

本文改編自作者參加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舉辦「106年探究教學教案競賽」的獲獎作品,該作品名稱:「紙火鍋的紙為什麼不會著火?」,在此感謝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的授權同意該教案作品改編成本文。「紙火鍋的紙為什麼不會著火?」的教案作品,請見「參考資料」一節內的超連結。

n  附錄:學生活動單

下載本次探究實驗的學生活動學習單探究紙火鍋不著火

n  參考資料

1.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自然科學領域,國家教育研究院,107 年。取自:https://bit.ly/2WPsz6I

2.  國小自然【五上 / 第五冊】課本,南一版。

3.  紙火鍋的紙為什麼不會著火,106年探究教學教案競賽。取自:http://120.107.169.113/main.php?fid=04a&page_name=product_detail&prod_id=86

4.  遇火不燃、盛水不破的紙鍋,科學人。取自:https://sa.ylib.com/MagArticle.aspx?Unit=easylearn&id=1308

5.  Fire Water Balloon – Cool Science Experiment, https://youtu.be/qeDZQ9-gsjY.

6.  化學示範實驗:燒不破的紙鈔(Non-Burning Paper Bills)〔I〕,科學Online。取自:http://highscope.ch.ntu.edu.tw/wordpress/?p=40449

7.  化學示範實驗:燒不破的紙鈔(Non-Burning Paper Bills)〔II〕,科學Online。取自:http://highscope.ch.ntu.edu.tw/wordpress/?p=40466

化學示範起始探究與實作: 「愛玉成凍」教師示範起始學生探究 / 李祥菁、李易儒、何莉芳

星期二 , 10, 11 月 2020 在〈化學示範起始探究與實作: 「愛玉成凍」教師示範起始學生探究 / 李祥菁、李易儒、何莉芳〉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化學示範起始探究與實作:
「愛玉成凍」教師示範起始學生探究

 

李祥菁1, *、李易儒2、何莉芳3

1臺中市立大道國民中學
2
新竹縣立東興國民中學
3
臺中市立福科國民中學
*
[email protected]

 

n  前言

108年「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自科學領域課程綱要」中揭示學習重點包含學習內容與學習表現。過去傳統教學模式多著重於科學認知(學習內容)的傳達,新課綱在學生面對科學探究能力與科學態度(學習表現)則有更多強調。

本探究課程的科學內涵符合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自科學領域課程綱要」中學習內容相關描述,如表一所述。本探究課程的科學探究亦符合新課綱的學習表現相關描述,如表二所述。

表一:「愛玉成凍」的學習內涵符合新課綱的學習內容

主題

副主題

學習內容

物質的組成與特性(A

物質的形態、性質及分類(Ab

Ab--4物質依是否可用物理方法分離,可分為純物質和混合物。

能量的形式、轉換及流動(B

生物體內的物質與能量(Bc

Bc--1生物體經由酵素的催化新陳代謝,並以實驗活動探討影響酵素作用速率變化得因素。

物質的結構與功能C

物質的分離與鑑定(Ca

Ca--1實驗分離混合物,例如:結晶法、過濾法及簡易濾紙色層分析法。

物質的反應、平衡及製造(J

水溶液中的變化(Jb

Je--1實驗認識化學反應速率及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例如:本性、溫度、濃度、接觸面積及催化劑。

Jb--3不同的離子在水溶液中可能會發生沉澱、酸鹼中和及氧化還原等反應。

表二:「愛玉成凍」的探究學習符合新課綱的學習表現

項目

子項

學習表現

探究能力問題解決(p

觀察與定題(po

 

計畫與執行(pe

 

分析與發現(pa

 

討論與傳達(pc

po-IV-1能從學習活動中,進行各種有計畫的觀察,進而能察覺問題。

po-IV-2能以科學方式尋求解決問題的假說,並能依據假說,提出適宜探究之問題

pe-IV-1能辨明多個自變項、應變項並計劃適當次數的測試、預測活動的可能結果。

pe-IV-2能正確安全操作器材儀器、進行客觀的質性觀察或數值量測並詳實記錄。

pa--1能分析歸納、製作圖表、使用資訊及數學等方法,整理資訊與數據。

pe--2能正確安全操作適合學習階段的物品、器材儀器、科技設備及資源。能進行客觀的質性觀察或數值量測並詳實記錄。

pc--2能利用口語、文字與圖案、繪圖或實物、科學名詞、數學公式、模型或以報告表達完整之探究過程、發現與成果、價值、限制和主張等。

探究能力思考智能(t

推理與論證tr

tr--1能將所習得的知識正確的連結到所觀察到的自然現象及實驗數據,並推論出其中的關聯,進而運用習得的知識來解釋自己論點的正確性。

科學態度與本質(a

培養科學探究的興趣(ai

養成應用科學思考與探究的習慣(ah

ai-IV-1動手實作解決問題或驗證自己想法,而獲得成就感。

ai-IV-2透過與同儕的討論,分享科學發現的樂趣。

ah--1對於有關科學發現的報導,甚至權威的解釋(例如:報章雜誌的報導或書本上的解釋),能抱持懷疑的態度,評估其推論的證據是否充分且可信賴

透過生活中的情境素材愛玉,以過濾法分離混合物,透過手搓洗方式分離出愛玉中的甲基酯酶,將愛玉的果膠去酯化,再與水中所含的2價陽離子(鈣離子和鎂離子)產生交聯作用,使愛玉結凍,探究各種影響愛玉結凍化學反應的各種變因(傅麗玉,楊水平,20157以理解相關科學概念。從真實情境中體驗探究歷程與熟練探究技巧,藉以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本課程設計的探究活動教學,分為兩階段:()教師示範教學:此階段採用KWL策略中的KW策略,透過影片示範製作愛玉凍,引入學生到學習情境之中,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學生科學探究:此階段以5E學習環的探究教學策略並採用KWL策略中的L策略,學生在教室中體驗完成愛玉凍製作的探究活動,引導學生建立愛玉凍的科學知識,學生應用學到的原理和概念作為「創意愛玉凍」的研發基礎。學生的學習評量採用學習單的紙筆評量(評量規準)、愛玉凍的實作評量以及課後問卷的省思評鑑。

n  教學方法

此次探究教學活動使用KWL策略和5E學習環教學策略,分別描述如下。

一、    KWL策略

1.  What I Know (K):經過體驗後,讓學生思考關於愛玉,「我已經知道甚麼?」讓學生連結舊經驗與思考後寫下自己的已知於學習單和便利貼上。

2.  What I Want to know (W):關於愛玉,「你還想知道甚麼?」讓學生連結舊經驗與思考後寫下自己想要知道什麼,想要探究的問題寫在學習單和便利貼上。

3.  What I Learned (L):在愛玉凍的探究之後,「我學到了甚麼?」及「你有什麼新發現?」在探究的過程中「你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的狀況?」「你如何克服?」

二、    5E學習環

1.  Engagement(投入):此階段學生觀看示範影片以觀察製作愛玉凍的流程,透過KWL的提問策略引起學生探究學習的動機。

2.  Exploration(探究):此階段學生提出探究的問題,訂定小組探究的假設,寫出影響愛玉結凍的變因,設計與規劃探究的流程、執行探究實驗、紀錄實驗結果。

3.  Explanation(解釋):此階段分析實驗結果,轉化實驗結果成為圖或表並解釋實驗結果,實驗結果是否支持假設,進而學生發展科學概念和原理。此階段每組成員與他人分享實驗結果,透過交流過程思辯彼此探究過程中的疑問並加以釐清科學觀念。

4.  Elaboration(精緻化):根據全班的探究結果,各組思考如果你們想要參加「創意愛玉凍大賽」。規劃愛玉凍的專題研究或科學展覽。

5.  Evaluation(評鑑):此階段學生省思在探究過程中的收穫和科學態度的養成,並填寫評鑑問卷使學習表現具體化。

n  教學前準備

一、  示範需用器材和材料

愛玉子 4 電子秤(200 g0.01 g 1滷包袋(茶包袋) 1礦泉水240mL透明塑膠杯(150 mL 2或容器1100 ml 1愛玉凍(1000ml 1 個。

(一)   製作愛玉凍

1.  教師事先製作愛玉凍,提供學生觀察與品嘗,如圖一所示。

clip_image002 clip_image004

圖一:愛玉果實(左),愛玉凍(右)

2.  教師準備閱讀文本愛玉結凍的化學原理,用於解釋階段學生的概念建立。

二、  拍攝「愛玉凍」的示範影片

教師教學前拍攝製作愛玉凍的示範影片,用於投入階段的引起學生探究的動機,以下是製作愛玉凍的過程:

1.  準備240 mL的礦泉水,放置在一個大碗或容器中。

2.  取適量(約4克)的愛玉子裝入滷包袋網袋中綁好,放入大碗的礦泉水中搓洗,如圖二所示。建議:愛玉子與水的比例為1 mL60~80克)。

clip_image006 clip_image008 clip_image010

圖二:準備器材和材料(左),稱重4克的愛玉子(中),取240 mL的礦泉水(右)

3  搓洗到手感由滑嫩變成乾澀為止(約5-8分鐘),如圖三所示。

clip_image012 clip_image014 clip_image016

圖三:礦泉水倒入容器中(左),愛玉子倒入滷包袋中(中),愛玉子放到礦泉水中搓揉(右)。

4.  放置20分鐘即可(放入冰箱中可縮短時間)。

5.  加入糖水或蜂蜜增加風味。

n  學生探究活動第一階段—Engagement(投入)

此階段主要是教師播放事先製作的示範影片,引導學生到學習情境之中,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以起始學生的科學探究。

一、  「愛玉凍」示範實驗影片

clip_image018

影片:愛玉凍製作過程的示範實驗(影片網址:https://youtu.be/USloBFqfBPI

二、  KWL教學策略融入教師示範

1.   學生品嘗愛玉凍,體驗愛玉凍的口感,氣味。引導學生回想吃愛玉凍、果凍等生活經驗。

2.  觀看「愛玉凍製作過程的示範實驗」及「愛玉戀小蜂」( https://youtu.be/Tt_1n0ue7cw )影片,讓學生認識愛玉的生態。透過親身體驗,建立課程與學生的生活情境連結。接著,讓學生摘要愛玉凍的製作流程,思考過程中有哪些影響愛玉結凍的變因,作為後續探究的問題。

3.  KWL教學策略,透過PowerPoint,利用圖文和影片方式,教師提問讓學生思考問題,引起愛玉凍探究的興趣,如圖四所示。教師引導與提問以及學生想知道什麼,如下所示:

(1)  黏貼便利貼在A4紙上,每人以30秒的時間彼此分享,聆聽他人經驗,並提出「你還想知道甚麼?」

(2)  學生會想要知道什麼?例如:愛玉樹長什麼樣子?長在哪裡?愛玉凍要怎麼做?怎麼做出來的愛玉凍會很好吃?

clip_image020 clip_image022

圖四:學生觀察愛玉子(左),教師介紹愛玉植物(右)。

 clip_image024 clip_image026

圖五:組內分享關於愛玉的已知與想知(左),學生寫下關於愛玉的已知與想知(右)

clip_image028 clip_image030

圖六:學生寫出KWL教學策略中的KL的描述。

n  學生探究活動第二階段—Exploration(探索)

探索階段包括閱讀觀察變因歸納、觀察定題確定假說、規劃設計執行計畫、分析數據發現結果等學習表現。

一、  提供各組需用器材

1.  各組器材:愛玉子(12公克)、電子秤(200 g,精稱到0.01公克) 1部、塑膠碗 3/組、滷包袋(茶包袋) 3個、塑膠碗1100mL 3個。

2.  共用器材(放在講桌上自行選用):礦泉水、鹼性水、RO逆滲透純水、乳酸鈣、汽水、麥茶舒跑、砂糖、紅糖、冰塊、油、牛奶。

3.  小組發表器材:白板筆、便利貼 1/組、或百格紙 1/人。

二、  學生觀賞示範影片並寫出實驗流程

學生觀看製作愛玉凍的流程,如圖七所示。

clip_image032 clip_image034 clip_image036

圖七:學生觀看製作愛玉凍的流程

學生寫出條列式實驗流程,一組學生撰寫的流程如下所示:

1.  準備水240 mL和愛玉子4 g裝入網袋綁好。

2.  放入水中搓洗5-8分鐘。

3.  搓到手感由滑嫩變乾澀為止。

4.  加入糖水或蜂蜜增加風味。

三、  觀察實驗與變因歸納

1.  學生思考下列問題後,寫出所有影響愛玉結凍的可能變因。此時教師引導與提問如下所示:

(1)  在影片中有提到哪些因素會影響到愛玉凍的凝固?

(2)  為什麼在水裡搓愛玉子一段時間就會結凍?水質、油及搓洗時間會影響愛玉凍的形成嗎?

2.  小組間討論那些物質或因素可能與愛玉結凍有關,如圖八所示。

clip_image038 clip_image040

圖八:學生思考(左)並寫出(右)哪些物質或因素可能與結凍有關

四、   觀察定題與確定假說

學生練習選出影響愛玉結凍的變因並轉化成可實驗操作的假設,提出預期可能產生的實驗結果,如圖九所示。假設用語:如果我增加、減少、改變….因素,那麼愛玉會、不會結凍。因為的原因,所以的結果。

clip_image042 clip_image044 clip_image046

圖九:組內分享自己的想法(左),學生練習觀察定題與形成假說(中和右)

五、  規劃設計與執行計畫

1.  各組針對提出的各種變因,討論出一個可探究的變因,並進行實驗規劃,如圖十所示

2.  實驗設計修正:各組分享實驗設計、檢核他組實驗設計是否有不妥之處,透過團體思考引發產生問題,設計探究實驗並進行滾動式修正,如圖十一所示

3.  各組依照設計的實驗計畫,進行愛玉凍的探究並記錄實驗結果,如圖十二所示。

clip_image048 clip_image050

圖十:學生練習實驗規劃

clip_image052 clip_image054

圖十一:學生分享實驗規劃

clip_image056 clip_image058

圖十二:學生進行愛玉凍的探究

六、  探索階段教學提示

(一)  關於實驗的變因

1.  操縱變因(又稱自變因)只能有一個。若操縱變因為濃度差異,請學生至少做3個不同濃度並且每個濃度重複3次。

2.  操縱變因(又稱自變因)和應變變因(又稱應變因或依變因)需要下操作型定義,亦即需要有量化的測量方式與客觀的描述。

3.  若教師發現學生無法有效的討論,可適時協助釐清操縱變因、應變變因等。

(二)  實驗操作

1.  混合物分離方式有過濾法和色層分析法。透過用滷包袋(或茶包袋)過濾,學習常用的實驗操作技巧。學生也可思考不同材質或孔隙對於過濾的影響。

2.  提醒同學思考在愛玉搓洗的過程中,搓洗溫度和搓洗速度等物理因素對於「愛玉結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三)  實驗結果如何記錄

  1.  除了以愛玉結凍與不結凍的方式表達實驗結果,有沒有其他更客觀的方法來表達實驗結果。

2.  要細心觀察可能有原先沒有考慮到的變因。

3.  教師巡視以便指導各組實驗結果的紀錄表。

4.  教師巡視各組給予認真參與同學口頭表揚。

(四)  分析數據與發現結果

1.  教師引導與提問:「要如何紀錄實驗結果?」「你們做的愛玉凍吃起來口感如何?」學生觀察實驗結果,如圖十三所示。

2.  實驗結果統計分析的重要性:若結果紀錄中對照組與實驗組的結凍次數皆為3次,但對照組進行了3重複,實驗組重複了5次,可否依照結凍次數直接下結論為兩者的結凍效果相同?

3.  針對實驗結果進行簡單的統計分析,選用適當的圖或表來呈現,如圖十四所示。

clip_image060 clip_image062

圖十三:學生觀察實驗結果

clip_image064 clip_image066

clip_image068 clip_image070

圖十四:學生紀錄實驗結果並分析資料

n  學生探究活動第三階段—Explanation(解釋)

此階段包含溝通傳達、推理論證。

一、  溝通傳達與推理論證

1.  請各組簡短分享探索的進度並提出新發現的問題,如圖十五所示。

2.  教師引導與提問:「你們如何呈現實驗結果?用別人看得懂的方式跟他人分享。」

3.  各組依照實驗結果給予科學性(合乎邏輯、有足夠實驗結果證明、有科學原理支持)的實驗結論。

4.  教師引導與提問:「你們要如何下結論?」

clip_image072 clip_image074 clip_image076

圖十五:學生分享實驗結果(左和中),品嘗愛玉凍(右)

二、  愛玉結凍的化學原理

教學提醒:在探索階段,師生互動討論或教師引導學生方式發展愛玉結凍的科學知識。此原理不強調化學結構,僅讓學生理解酵素和果膠與鈣離子是影響愛玉結凍的主要因素。愛玉結凍的化學原理如下所示:

愛玉種子外含有果膠、原果膠酶、果膠甲基酯酶以及少量的無機礦物質。當愛玉種子在水中被搓洗(破壞種皮)時,會釋出「甲基酯酶」使果膠分子上許多的甲基酯(‒COOCH3)去酯化成為羧基(‒COO)。此時,若水中含有二價金屬離子,離子就可嵌入果膠分子之間形成價橋,進而使果膠長鏈間連結形成果凍(林讚標,1991),如圖十六所示。

clip_image078

圖十六:愛玉結凍的化學原理

三、  解釋階段教學提示

(一)   實驗結果的分享表達

1.  「你要如何分享你們的實驗結果?用別人看得懂的方式表達」,圖像記憶優於文字記憶,善用圖表有助於溝通。因此學生要學習選用適當的書面表達工具,以利於書面溝通與結論建立、研究結果傳播。

2.  適時簡單複習長條圖,圓餅圖,折線圖,說明常用圖形的使用時機與方式。若教師發現有學生或組別遲遲無法進行圖表繪製,可用討論的方式引導學生做出適合的圖表

3.  提醒學生注意在繪製圖表時座標軸和單位的標示。

(二)   要如何下結論?

1.  合理嚴謹的結論來自於:(1)嚴謹實驗設計後累積的大量實驗數據;(2)有力的學理支持;(3)合乎邏輯的證明。

2.  請學生依照各組的實驗結果,寫出科學性(合乎邏輯、有足夠實驗結果證明、有科學原理支持)的實驗結論。

n  學生探究活動第四階段—Elaboration(精緻化)

1.  根據全班的探究結果,各組思考如果你們想要參加「創意愛玉凍大賽」,你們要如何設計口味獨特又好吃的愛玉凍?各組進行組內討論,開發創意愛玉凍,各組製作海報或簡報推銷自己的愛玉凍,訓練學生創意與溝通表達力。

2.  規劃並進行愛玉凍的專題研究或科學展覽。

n  學生探究活動第五階段—Evaluation(評鑑)

一、  寫出學習回饋

省思評鑑回饋與創意分享—LWhat I Learned)我學到了什麼?教師引導與提問如下所示:

1.  在探究的過程中,你有什麼新的發現?(以前你不知道的)

2.  在實驗的過程中,你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的狀況?你們如何克服?

學生學習回饋的例子,如圖十七所示:

clip_image080 clip_image082

圖十七:學生填寫學習回饋:我學到了什麼以及遭遇的困難和如何克服

二、  探究學習任務的評量規準

學習任務

評量方式

評量標準

A

B

C

D

E

閱讀觀察變因歸納

po-IV-1

學生能透過系統觀察,了解變因如何影響愛玉結凍。知道愛玉結凍的關鍵因素之一與酵素(甲基酯酶)的活性有關。

可具體寫出多個(4個以上)跟製作過程與結凍原理中會影響愛玉結凍的因素(包含甲基酯酶活性)

可具體寫出1-3個跟製作過程與結凍原理中會影響愛玉結凍的因素(其中包含甲基酯酶活性)

可以具體寫出多個(4個以上)跟製作過程與結凍原理中會影響愛玉結凍的因素(沒有包含甲基酯酶活性)

可以具體寫出1-3個跟製作過程與結凍原理中會影響愛玉結凍的因素(沒有包含甲基酯酶活性)

無法寫出跟愛玉凍製作過程與結凍原理中會影響愛玉結凍的因素。

觀察訂題確定假說

po-IV-2

學生能將探究的變因轉化成可執行的假設並能針對一假設區分自變因與依變因、並預測實驗結果。

可從多個變因中,決定一個變因、形成可驗證的假設、並知道此假設的操作變因與應變變因並預測結果。

可從多個變因中,決定一個變因、形成可驗證的假設、但無法確定此假設的操作變因或應變變因。

無法從多個變因中,決定一個變因進行研究、形成可驗證的假設。

 

 

規劃設計

pe-IV-1

 

計畫執行

pe-IV-2

ai-IV-1

學生能控制各項變因進行愛玉結凍的探究實驗並記錄實驗結果。

可以具體控制變因(只有一個操作變因)完成實驗,並確實系統性紀錄實驗結果。

可以控制變因(只有一個操作變因)完成實驗,無法系統性紀錄實驗結果。

完成實驗(但控制變因控制不嚴謹),有確實完成實驗記錄。

完成實驗(但控制變因控制不嚴謹),無系統性紀錄實驗結果。

無法具體控制變因完成實驗,並確實系統性紀錄實驗結果。

分析數據發現結果

pa--1

學生能使用數學等方法,整理實驗數據並分析歸納製作統計圖表。

能以數學方法分析歸納實驗數據並製作統計圖表。

能以數學方法分析歸納實驗結果並製作統計圖表,但統計圖表選用不恰當或統計圖表不完整。

能以數學方法分析歸納實驗結果但無法完成統計圖表製作。

無法以數學方法分析歸納實驗結果也無法完成統計圖表製作。

 

溝通傳達

pc--2

 

推理論證

tr--1

學生能利用口語、文字或繪圖分享表達完整之探究過程、發現與客觀分享探究結論。

能清楚分享(口語、文字或繪圖)自己的探究過程與與發現,並客觀分享探究結論。

能清楚分享自己的探究過程,但對實驗結果無法客觀分享探究結論(實驗過程不夠客觀嚴謹、重複數不足,未找到支持原理)。

無法清楚分享(口語、文字或繪圖)實驗過程但能根據實驗結果分享發現的結論。

無法清楚分享自己的探究過程,對實驗結果也無法客觀分享探究結論(實驗過程不夠客觀嚴謹、重複數不足,未找到支持原理)。

 

三、  課後問卷

(一)  課後問卷題目

項目

非常同意

同意


意見


同意

非常同意

1.   在愛玉探究過程中我很投入討論與實驗。

 

 

 

 

 

2.   我喜歡本次的愛玉探究實驗。

 

 

 

 

 

3.   本課程讓我未來進行探究(設計實驗)更有信心。

 

 

 

 

 

4.   愛玉探究課程對我進行探究(設計實驗)有幫助。

 

 

 

 

 

5.   我更加願意以本探究課程學習的方法,解決未來面對的問題。

 

 

 

 

 

(二)   同意度分析


1.   在愛玉探究過程中我很投入討論與實驗。

 

clip_image084

 


2.   我喜歡本次的愛玉探究實驗。

 

clip_image086

 


clip_image088

 


3.   本課程讓我未來進行探究(設計實驗)更有信心。

 

clip_image090

 


4.   愛玉探究課程對我進行探究(設計實驗)有幫助。

 

clip_image092

 


5.   我更加願意以本探究課程學習的方法,解決未來面對的問題。

 

clip_image094

 

        此探究活動中,學生自評喜歡此探究活動的學生比例達94%。認真投入參與討論與實驗操作比例達87%。此課程對學生探究能力有80%學生覺得有幫助。更有信心進行探究實驗設計的學生達76%。願意利用探究課程學習到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的學生有70%。顯示學生樂於以此探究討論的方法來學習問題解決的能力。但是在生活實踐上對自己的自信心相對不足。

n  結語

愛玉凍的示範實驗起始科學探究活動的優點有:與生活連結、科學概念豐富、所需材料方便取得愛玉凍可食用活動有趣學生喜愛,使用材料對環境友善安全性高。此外教師和學生可以在課堂進行活動不需要到實驗室,打破傳統化學實驗場地的侷限性。探究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連結,從學生的體驗出發,思考並探索愛玉凍的製作,研發獨特口味愛玉凍,激發學生創意、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探索更廣泛的跨領域知識和技能。此教學設計除了可發展成專題研究的學習,讓學生研發特殊口味愛玉凍外,還可延伸探討搓愛玉方式(收搓、機械破壞種皮..)、搓洗溫度、水中離子濃度及水中pH值等變因,作為後續探究教學的題材。

n  後記與致謝

本文改編自作者參加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舉辦「106年探究教學教案競賽」的獲獎作品,該作品名稱:「食在好玩─愛玉成凍」,感謝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的授權同意該教案作品改編成本文。「食在好玩─愛玉成凍」的教案作品,請見「參考資料」一節內的超連結。

n  附錄

下載學習單:探究「愛玉成凍」學習單

n  參考文獻

1.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自然科學領域,國家教育研究院,107 年。取自:https://bit.ly/2WPsz6I

2.  林讚標(1991)。愛玉子專論。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3.  愛玉製作過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uYJEf9AmTI

4.  「凍」裡乾坤愛玉凝膠因子之探討。第50屆全國科展。https://activity.ntsec.gov.tw/activity/race-1/50/pdf/030804.pdf

5.  愛玉子,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zh/愛玉子

6.  愛玉與薜荔的私密世界(上)(下)。科博館館訊。http://web2.nmns.edu.tw/PubLib/NewsLetter/91/178/05.htm
http://web2.nmns.edu.tw/PubLib/NewsLetter/91/179/05.htm

7.   李祥菁、李易儒、張維倫、蘇斐虹、李俊穎。2019。食在好玩愛玉成凍。彰化師範大學提升教師探究能力計畫107學年度作品集化學、生物http://120.107.169.113/main.php?fid=04a&page_name=product_detail&prod_id=108

8.  愛玉說愛玉凍的化學,臺灣化學教育。http://chemed.chemistry.org.tw/?p=11897

化學示範起始探究與實作:「蝶豆花漸層變色飲料」的示範和探究 / 李妙瑟、翁秀玉、段曉林、陳均伊

星期一 , 9, 11 月 2020 在〈化學示範起始探究與實作:「蝶豆花漸層變色飲料」的示範和探究 / 李妙瑟、翁秀玉、段曉林、陳均伊〉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化學示範起始探究與實作:
「蝶豆花漸層變色飲料」的示範和探究

 

李妙瑟1, *、翁秀玉2、段曉林3、陳均伊1

1國立嘉義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
2
國立嘉義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3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
*
[email protected]

n  前言

近來市面上興起「蝶豆花漸層變色飲料」,此與國小高年級「水溶液的酸鹼性」單元相關,可做為延伸教材。坊間或網站出現許多製作漸層變色飲料的教學,但大部分為食譜式教學,也就是學生跟著教師的指示調配出漂亮的漸層變色效果。本教學活動是第一作者參與段曉林教授的「全國中小科學教師探究課程設計與執行能力提升計畫」下研發出此教材,希望以科學探究教學模式來引導學生探索「蝶豆花漸層變色飲料」的調配方法。

「蝶豆花漸層變色飲料」調製成功的關鍵有二點:()材料放入的順序:蝶豆花水要最後再加入,如果是其他材料最後加入會引起液體的混合,無漸層變色效果。()冰塊要多:當蝶豆花水一開始倒入先遇到檸檬汁會變成紅紫色,再來,因蝶豆花水有冰塊阻擋減緩了衝擊力,變成緩慢的往下流,不攪亂底層的檸檬汁,使後面加入的蝶豆花水維持原來的藍色。

「蝶豆花漸層變色飲料」的教學設計分為兩階段:

(一)化學示範:教師展示坊間調配成功的「蝶豆花漸層變色飲料」,並現場示範調配出一瓶失敗的,引發學生想要調配成功的學習動機。

(二)科學探究:學生由蝶豆花飲料的材料中,討論可能影響漸層變色的因素,冰塊、果糖、蝶豆花水濃度、材料放置順序等,再讓學生針對其中一個變因,實驗設計後進行驗證,有可能在這一輪的探究歷程中,有小組調製的對照組與實驗組都是失敗的,可以讓學生討論後再修正實驗設計,進行第二輪探究活動。

其設計理念為「酸鹼指示劑的蝶豆花水在飲料中能產生漸層變色」的概念,進行自製漸層變色飲料之探究活動,體會「酸鹼指示劑在生活中的應用」,並增加學生藝術創作的驚奇,最後再享用自製漸層變色飲料之興奮與滿足感

本教材的學習內容是「水溶液的酸鹼性」為物質間的交互作用,在108課綱中,明確地提到主題「物質的反應、平衡與製造(J)」和次主題「酸鹼反應(Jd)」,以及第三學習階段的學習內容「INe--5常用酸鹼物質的特性,水溶液的酸鹼性質及其生活上的運用。」

本教材在學習表現方面,希望培養學生問題解決中的觀察與定題(po)、計劃與執行(pe)、分析與發現(pa)、討論與傳達(pc)的能力;思考智能中的想像創造(ti)、推理論證(tr)的能力;培養科學探究的興趣(ai)、應用科學思考與探究的習慣(ah)等態度。

n  需用材料和器材

離心管(50 mL 6/、長型透明罐(500 mL 6/組、豐年果糖(500 g 1罐、檸檬汁(250 mL 1罐、圓柱冰塊(600 g 1包、蝶豆花(50 g 1包、蝶豆花水(蝶豆花浸泡於熱水中),如圖一所示。clip_image002

圖一:「蝶豆花漸層變色飲料」所需材料

n  教師化學示範

一、  示範前準備

教師於課前事先自製一瓶成功的「蝶豆花漸層變色飲料」(視為坊間販賣的飲料),其製作流程如下:先在500 mL的長型透明罐內倒入果糖,再倒入檸檬汁,其總量不超過瓶身的1/5,搖晃均勻後,加入冰塊至瓶口,再緩緩倒入蝶豆花水於冰塊縫隙中,最後完成「蝶豆花漸層變色飲料」,如圖二左所示。

二、  教師示範

教師說明目前市面上流行新的飲品「蝶豆花漸層變色飲料」,材料有果糖、檸檬汁、冰塊與蝶豆花水,該如何做出色彩繽紛的漸層變色飲料呢?教師現場製作一瓶失敗的「蝶豆花漸層變色飲料」,使瓶內無產生漸層變色,其製作流程如下:先在500 mL的長型透明罐內倒入蝶豆花水後,再依序倒入檸檬汁、果糖與冰塊,最後完成「蝶豆花變色飲料」,如圖二右所示。

clip_image004 clip_image006

圖二:成功的(左),失敗的(右)配製的「蝶豆花漸層變色飲料」

n  學生科學探究

一、  引起動機

教師將課前準備的「蝶豆花漸層變色飲料」與故意錯誤示範的飲料,讓學生做兩者的比較,如圖三所示。學生進一步思考蝶豆花飲料漸層多色的原因,了解「蝶豆花水原來顏色是藍色,遇酸偏紅紫色,遇鹼偏綠色,分別在酸性、中性、鹼性會有三種顏色的變化,是一種酸鹼指示劑。」透過蝶豆花水的酸鹼變色,製造出漸層多色的飲料。

clip_image007

圖三:失敗的(左)與成功的(右)的「蝶豆花漸層變色飲料」

二、  探討影響漸層變色飲料的因素

學生以小組合作方式,利用便利貼討論哪些因素可能會影響漸層變色,並進行分類。完成後請學生上台發表,發表後教師引導台下同學提出質疑,如:寫「冰塊」指的是有無碎冰塊或碎冰塊量?最後教師統整與回饋「影響漸層變色的因素」,如冰塊、糖量、檸檬汁濃度、蝶豆花濃度、瓶身高度、倒入方式與加入順序等,如圖四所示。

clip_image009

圖四:各組學生提出後全班歸類,教師統整可能影響「蝶豆花漸層變色飲料」的因素

三、  實驗設計

本教材以50 mL的離心管取代長型透明罐,除了可少量化,離心管上有刻度也能讓學生明確看到數據。教師先請各組學生選定一種影響「蝶豆花漸層變色飲料」的因素作為操縱變因,並提出實驗假設,然後引導學生提出各變因(操縱變因、應變變因與控制變因)的實驗設計,強調控制變因的條件要控制一致,最後請學生在海報上畫下或寫下欲進行的實驗步驟與實驗表格。

四、  操作實驗

在小組準備實驗器材後,依各組的實驗設計來進行實驗,若實驗組與對照組的結果都未產生漸層變色,則修正實驗設計,再進行第二輪實驗,並將漸層變色的結果做紀錄。實驗時,教師巡視各組,適時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在操作時的控制變因要一致的細節。

五、  分析結果與成果發表

請各組學生依據實驗結果提出結論,並判斷假設是否成立。上台發表時,教師引導台下同學提問、給予建議或看法,製造互動討論的情境。各組發表完畢,學生發現「飲料漸層變色效果受到冰塊數量(量多)、加入順序(蝶豆花水最後)、糖的濃度(濃)、蝶豆花水的濃度(適中)的影響」。最後師生共同統整整個探究活動的結論,蝶豆花水底層會變色是因為遇到酸性的檸檬汁,由下而上的漸層變色,則與冰塊減緩蝶豆花水往下的衝擊力、檸檬汁與果糖的密度有關。

各組依操縱變因的不同,其實驗設計與結果舉例如下:

(一)      冰塊數量組

假設冰塊數量越多,漸層變色越明顯。實驗分為a無冰塊,b半瓶冰塊,c加滿冰塊。結果顯示沒有加入冰塊(a組)則不易成功產生漸層變色,而且冰塊的量要夠多(c組),才會減緩水倒入時往下衝擊力,避免整瓶水都混合變同一種顏色,如圖五所示。

clip_image011

clip_image013

圖五:冰塊數量組的實驗設計(上);實驗結果:c加滿冰塊最容易成功(下)

(二)      加入順序組

假設蝶豆花水、冰塊與檸檬汁三種材料加入的順序,會影響漸層變色。實驗分為ABCDEF共六組,結果顯示先倒入蝶豆花水於底層,再依序加冰塊或檸檬汁,則會混合同一顏色不易成功,因此最佳的加入順序由下而上為檸檬汁、冰塊與蝶豆花水(F組),如圖六所示。

依據實驗結果,學生認為冰塊加入的位置,如果沒有達到阻擋水流的功用,例如最後在最上層才加冰塊,也會容易混色不易成功,學生觀察到蝶豆花水與檸檬汁直接產生變色,無漸層現象。而檸檬汁在上方時會一直往下流,有學生提出密度的概念,說明整瓶混色的情況。

clip_image015

clip_image017

圖六:加入順序組的實驗設計(上);實驗結果:最佳的加入順序為F組(下)

(三)      糖的濃度組

假設糖的濃度愈高,愈容易產生漸層。實驗分為甲組全糖;乙組半糖;丙組無糖,結果顯示沒有加糖,不易成功產生漸層變色(丙組),而且全糖的漸層變色最明顯(甲組),如圖七所示。

clip_image019

clip_image021

圖七:糖的濃度組的實驗設計(上);實驗結果:甲組全糖的漸層變色最明顯(下)

(四)      蝶豆花水的濃度組

假設蝶豆花水的濃度愈高,愈容易產生漸層。實驗分為甲組濃度高,乙組濃度低。結果顯示蝶豆花水的濃度愈低,漸層效果愈好(乙組),如圖八所示。

clip_image023

clip_image025

圖八:蝶豆花水濃度組的實驗設計(上);

實驗結果:乙組蝶豆花水的濃度愈低,漸層效果愈好(下)

六、  調配長型透明罐的「蝶豆花漸層變色飲料」

使用離心管進行少量化的「蝶豆花漸層變色飲料」科學探究後,學生了解其科學原理,知道漸層變色飲料的調製原則,各組以500 mL的長型透明罐取代離心管來製作漸層變色飲料。在各組完成製作飲料後,讓學生進行評選、欣賞與享用自製繽紛的「蝶豆花漸層變色飲料」,如圖九所示。

clip_image027 clip_image029 clip_image031  clip_image033

圖九:學生調配長型透明罐的「蝶豆花漸層變色飲料」

n  結語

「蝶豆花漸層變色飲料」的課程設計係以教師化學示範起始學生科學探究,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經歷的探究流程:「發現問題 提出假設及各變因 設計實驗步驟及表格 操作實驗 分析結果 成果發表」。在探究的期間,學生各組極可能在第一輪都沒有成功調配出漸層變色效果,這失敗是引發學生修正實驗的契機,再進行第二輪實驗,最後發表成果。讓學生歷程失敗進而找到成功調配「蝶豆花漸層變色飲料」的配方和過程,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這課程結合藝術相關領域,讓學生的學習更有趣且更寬廣。

n  後記與致謝

本文改編自作者參加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委託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辦理「全國國中小科學教師探究課程設計與執行能力提升計畫」,舉辦「106年探究教學教案競賽」的獲獎作品,該作品名稱:「酸鹼變!變!變!」感謝教育部國教署的授權同意該教案作品改編成本文。「酸鹼變!變!變!」的教案作品,請見「參考資料」一節內的超連結。

n  參考資料

翁秀玉、李妙瑟、陳威廷、蘇翰庭、李靜嫺2018):酸鹼變!變!變!。探究教學競賽網。線上檢索日期:202091日。取自:https://reurl.cc/k0QdKL

教育部(2018)。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自然科學領域。臺北:教育部。取自:https://bit.ly/2WPsz6I

化學示範起始探究與實作:快速製造肥皂的教師示範和學生實作 / 賴愉方、施麗姍、楊凌宜、楊水平

星期六 , 7, 11 月 2020 在〈化學示範起始探究與實作:快速製造肥皂的教師示範和學生實作 / 賴愉方、施麗姍、楊凌宜、楊水平〉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化學示範起始探究與實作:
快速製造肥皂的教師示範和學生實作

 

賴愉方1、施麗姍1、楊凌宜2、楊水平1,*

1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化學系

2臺南市立歸仁國民中學
*
[email protected]

n  前言

根據十二年國教自然科學領域課程綱要,在國中學習階段提到主題「物質的反應、平衡及製造(J」之次主題「有機化合物的性質、製備及反應(Jf」,其學習內容明確地列出「Jf-IV-3酯化與皂化反應」,且在學習內容說明提到「3-1 以示範實驗或實作方式進行酯化與皂化反應。並實際體驗酯類的特殊氣味及肥皂的清潔能力。」。此外,在國中學習階段提到該主題的次主題「化學反應速率與平衡(Je)」,其學習內容明確地列出「Je-IV-1實驗認識化學反應速率及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例如:本性、溫度、濃度、接觸面積及催化劑。」本文作者設計一套不同於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在國中理化課本裡的熱製法製造肥皂,而改為冷製法使用寶特瓶快速地製造肥皂,此設計不僅能夠從實驗中學習到皂化反應及其反應式,也能學到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尤其是影響異相溶液反應速率的因素。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國中理化教科書編輯使用熱製法來製造肥皂,此方法使用酒精且需要加熱,不但消耗藥品而且浪費能源,危險性高且無法達到環境保護的需求。本實驗設計皂化反應的構想:使用冷製法來製造肥皂,使用的藥品只有氫氧化鈉和油酯,不需要添加酒精也不需要加熱。再者,依據不同的油酯具有不同的皂化值,學生在網際網路上可以找到皂化價計算器,藉由計算器來查知使用油脂氫氧化鈉和水的重量。透過計算器的皂化值,有利於學生學習肥皂的相關科學概念和原理。

n  化學示範實驗

一、  觀看示範實驗影片

clip_image002[4]

影片網址:快速製造肥皂,https://youtu.be/fqERZgcgcVg

二、  示範藥品與器材

橄欖油 200克、大豆沙拉油 200.克、氫氧化鈉 26克、蒸餾水 58.2毫升、玻璃杯或燒杯(100毫升) 3個、冰塊 若干(或可無)、玻棒 1支、溫度計(100 1支、寶特瓶(600毫升) 2個、食用色素 1盒(或可無)、香精 若干瓶(或可無)、模具 1個(廢棄的塑膠盒亦可)、保鮮膜 1卷、實驗衣 1件、手套 1副、護目鏡 1副,如圖一所示。

clip_image004[4]

圖一:教師示範所需器材和藥品

三、  事前準備

(一)   查詢皂化值和配方

本示範實驗是利用橄欖油來製造肥皂,根據網際網路的製造肥皂計算器得知(見下面的超連結),橄欖油的皂化值(皂化價)為0.134 g NaOH / Olive oil g

l   手工皂配方計算表 Helen’s Aromatherapy Lye calculatorhttps://bit.ly/36GdvgR

l   Lye Calculator and Fragrance Calculator, https://bit.ly/2UzJvxb.

為了製造的肥皂有潤滑的質感,作者設定本次製造肥皂的超脂(superfatting)或減鹼(lye discount)為5%。由上面第一個計算器查知,若使用橄欖油重量為200.克時,且預設減鹼為5%,則氫氧化鈉用量為25.5克,所需水量(2.4倍)為61.2克(此網站誤植為64.3克)。由上面第二個計算器(示範影片用此計算器)查知,若使用純的橄欖油重量為200.克時,且預設超脂為5%,則氫氧化鈉用量為26.03克,所需水量為58.21克。另類地,以手動計算:使用橄欖油製造肥皂需用氫氧化鈉用量 = 200. × 0.134 × 95% = 25.5克。

(二)   準備油脂和配製溶液

教師事前準備示範的油脂(橄欖油)和配製氫氧化鈉溶液。配製溶液時,務必戴護目鏡和乳膠手套,穿實驗衣。

1.  使用燒杯或玻璃杯,稱取200克的油脂(橄欖油)。

2.  使用燒杯或玻璃杯,稱取26.0克的固體氫氧化鈉。

3.  使用燒杯或玻璃杯,稱取58.2克的蒸餾水。

4.  配製氫氧化鈉溶液:慢慢地倒入固體氫氧化鈉到裝有蒸餾水的燒杯中,小心地攪拌均勻,如圖二左所示。

5.  測量橄欖油與氫氧化鈉溶液的溫度,如圖二中所示。

6.  放置裝有氫氧化鈉溶液的燒杯在冰水塑膠盆中,促使溫度快速降低,如圖二右所示。當氫氧化鈉溶液與油脂的溫度相差小於5℃時,即可進行混合。〘若不急於製造肥皂,則以水浴降溫即可,不必準備冰塊。〙

clip_image006[4] clip_image008[4] clip_image010[4]

圖二:配製氫氧化鈉溶液(左);剛剛配製氫氧化鈉溶液的溫度在76-78℃之間(中左,透明液體),橄欖油的溫度為室溫(中右,黃色液體);放置氫氧化鈉溶液在冰浴中冷卻(右)

四、  正式示範

(一)      使用橄欖油和大豆沙拉油製造肥皂

1.  教師攜帶示範用的油脂(橄欖油)和氫氧化鈉溶液以及需用藥品和器材到教室,放置在示範桌上,如圖三所示。

clip_image012[4]

圖三:模具、寶特瓶、油脂、固體氫氧化鈉、已稱重的油脂及已配製的氫氧化鈉溶液

2.  首先,倒入已稱重(200克)的油脂(橄欖油)到一個寶特瓶中,如圖四左所示。

3.  然後,倒入已配製氫氧化鈉溶液到寶特瓶中,如圖四右所示。此時油脂在上層,氫氧化鈉溶液在下層。

clip_image014[4] clip_image016[4]

圖四:先倒入橄欖油,再倒入氫氧化鈉溶液到寶特瓶中

4.  蓋緊瓶蓋,以上下左右搖晃寶特瓶的方式,促使瓶內的溶液均勻混合,如圖五左所示。當溶液變成均勻的乳黃色且沒有分層濃稠狀的肥皂時,即可停止搖晃(一般而言,需時約2分鐘,時間依搖晃的頻率和大小而有差異)。

5.  倒入寶特瓶內的液體至模具中,如圖五右所示。使用迷你咖啡豆巧克力模具,可製造小塊的肥皂。

clip_image018[4] clip_image020[4]

圖五:搖晃寶特瓶內的混合溶液(左);倒入濃稠狀肥皂到模具中(右)

6.  在模具中的肥皂半成品,如圖六右所示。

7.  一般而言,肥皂於倒入模具中七日後即可進行脫模,取得肥皂成品,如圖六左所示。大塊的肥皂適合在家中使用,小顆的肥皂可以裝在塑膠盒中隨身攜帶外出使用。

clip_image022[4] clip_image024[4]

圖六:用橄欖油製得的肥皂半成品(左)和肥皂成品(右)

n  學生實作製造肥皂

一、  實驗用藥品和器材

每組製造肥皂用量:橄欖油100.克、大豆沙拉油 100.克、氫氧化鈉 31.3克、蒸餾水 75.3毫升、燒杯或塑膠杯(250毫升) 3個、冰塊 若干(或可無)、玻棒 1支、溫度計(100 2支、寶特瓶(約300毫升) 2個、食用色素 14色(或可無)、香精 若干瓶(或可無)、模具 2個(廢棄的塑膠盒亦可)、保鮮膜 1卷、實驗衣 1件、手套 1副、護目鏡 1副,如圖七所示。

clip_image026[4]

圖七:學生分組實作需用的藥品與器材

二、  查詢皂化值和氫氧化鈉用量

在學生實作方面,利用橄欖油和大豆沙拉油製造肥皂,根據網際網路的製造肥皂計算器得知(提供兩超連結如前面「查詢皂化值和配方」所示),橄欖油的皂化值(皂化價)為0.134 g NaOH / Olive oil g,而大豆沙拉油的皂化值為0.135 g NaOH / g大豆油

為了製造的肥皂有潤滑的質感,油脂的用量設定超脂或減鹼為5%。由上面第一個計算器查知,若使用橄欖油重量為100.克,並設定減鹼為5%,則氫氧化鈉用量為12.7克,所需水量(以2.4倍計)為30.6克(此網站誤植為32.2克)。若使用大豆油重量為100.克,並設定減鹼為5%,則氫氧化鈉用量為12.8克,所需水量(以2.4倍計)為30.8克(此網站誤植為32.4克)。由上面第二個計算器查知,若使用純的橄欖油重量為100.克時,且預設超脂為5%,則氫氧化鈉用量為13.02克,所需水量為29.10克,氫氧化鈉溶液為42.12克。若使用大豆油重量為100.克時,且預設超脂為5%,則氫氧化鈉用量為13.02克,所需水量為29.10克,氫氧化鈉溶液為42.12克。另類地,以人工手動計算:(1)使用橄欖油製造肥皂:需用氫氧化鈉用量 = 100. × 0.134 × 95% = 12.7克;(2)使用大豆油製造肥皂:需用氫氧化鈉用量 = 100. × 0.135 × 95% = 12.8克。

經作者實際測定皂化值,大豆沙拉油的皂化值為275.3 mg KOH/g油,亦即275.3 mg × (40.00 g/mol / 56.11g/mol) NaOH/g = 275.3mg × (1/1.403)NaOH/g = 275.3 mg × (0.7129) NaOH/g = 196.3 mg NaOH/g = 0.1963 g NaOH/g油(莫耳質量:NaOH = 39.997 g/molKOH = 56.106 g/mol)。實驗測得的皂化值(0.1963 g NaOH / g大豆沙拉油)與計算器查知的的皂化值(0.135 g NaOH / 大豆油)兩者差異很大。

本實驗依照大豆沙拉油的皂化值為0.1963 g NaOH/g油來製造肥皂,100.克大豆沙拉油皂化需用氫氧化鈉重量 = 100. × 0.196 × 95% = 18.6克。

三、  準備油脂和配製溶液

事前準備油脂(橄欖油和大豆沙拉油)並配製氫氧化鈉溶液。〘注意:氫氧化鈉易腐蝕皮膚和眼睛,配製時務必戴護目鏡和乳膠手套,穿實驗衣。

1.  使用燒杯(或塑膠杯),稱取油脂(100.克的橄欖油;100.克的大豆沙拉油)。

2.  使用燒杯(或玻璃杯),稱取固體的氫氧化鈉(12.7克用於橄欖油;18.6克用於大豆沙拉油)。

3.  使用燒杯(或玻璃杯),稱取蒸餾水(30.6克用於橄欖油;44.7克用於大豆沙拉油)。

4.  配製氫氧化鈉溶液:慢慢地倒入固體氫氧化鈉到裝有蒸餾水的燒杯中,並且小心地用玻璃棒攪拌均勻,如圖八所示。

clip_image028[4] clip_image030[4]

圖八:配製氫氧化鈉水溶液,用於橄欖油(左)和大豆沙拉油(右)的皂化。

5.  測量油脂與氫氧化鈉溶液的溫度,如圖九所示。

 clip_image032[4] clip_image034[4]

圖九:剛剛配製氫氧化鈉溶液的溫度在75-80℃之間(分別在兩圖左側的透明溶液),

而橄欖油和大豆沙拉油的溫度為室溫(分別在兩圖右側的黃色溶液)

6.  放置裝有氫氧化鈉溶液的燒杯在冰水或室溫水的塑膠盆中,促使快速降低溫度。當氫氧化鈉溶液與油脂的溫度相差小於5℃時,即可混合,如圖十所示。

〘若不急於製造肥皂,則靜置自然降溫即可,不必準備冰浴或水浴。〙

clip_image036[4] clip_image038[4]

圖十:放置氫氧化鈉溶液在冰浴(左)或水浴(右)中快速冷卻

四、  使用油脂製造肥皂

1.  首先,倒入已稱重的油脂(100.克的橄欖油或100.克的大豆沙拉油)在一個小寶特瓶中,如圖十一所示。

clip_image040[4] clip_image042[4]

圖十一:首先倒入橄欖油(左)或大豆沙拉油(右)在小寶特瓶中。

2.  然後,倒入已配製氫氧化鈉溶液到此寶特瓶中,如圖十二所示。

此時油脂在上層,氫氧化鈉溶液在下層,有明顯的分界。

clip_image044[4] clip_image046[4]

圖十二:倒入氫氧化鈉溶液到裝有橄欖油(左)或大豆沙拉油(右)的寶特瓶中

3.  再來,先上下搖晃而後左右搖晃寶特瓶。每次搖晃約半分鐘後,仔細地觀察瓶內肥皂流體的稠度和小氣泡下降的流速。當皂化接近結束時,混合物呈現像優酪乳黏稠狀的流體且有小氣泡沿著寶特瓶內壁會緩慢下降,如圖十三所示。
一般而言,需時約2分鐘,時間依搖晃的頻率和大小而有差異。

clip_image048[4] clip_image050[4]

圖十三:當皂化接近結束時,呈現黏稠狀的流體。

4.  當皂化接近結束時,加入4-5滴的食用色素或/2-3滴的香精,如圖十四所示。
〘若想要製得天然的肥皂,則可不加入食用色素和香精。〙
〘注意:若過早加入食用色素或香精,因氫氧化鈉濃度過高而使得食用色素的顏色和香精的香氣發生變化。〙

clip_image052[4] clip_image054[4]

圖十四:視自己的需要,加入食用色素(左)和香精(右)。

5.  蓋緊瓶蓋,先上下而後左右搖晃寶特瓶,促使瓶內的溶液混合均勻,如圖十五所示。當瓶內的溶液變成像洗潔精的濃稠狀流體時且有小氣泡向下流速非常緩慢時,立即停止搖晃。

clip_image056[4]  clip_image058[4]

圖十五:當溶液變成像洗潔精的濃稠狀流體時,停止搖晃。

6.  倒入寶特瓶內濃稠狀的流體至模具中,如圖十六左和中所示。使用迷你咖啡豆巧克力模具,以便製造小塊的肥皂,如圖十六右所示。

clip_image060[4] clip_image062[4] clip_image064[4]

圖十六:倒入濃稠狀流體到模具中,橄欖油(左)和大豆沙拉油(中)製得有造型的大塊肥皂;大豆沙拉油(右)製得的小顆肥皂。

五、  分組實作的肥皂成品

一般而言,肥皂於倒入模具約七日後即可進行脫模,如圖十七所示。大塊的肥皂適合在家中使用,小顆的肥皂可以裝在塑膠盒中隨身攜帶,在外出時使用。

clip_image066[4] clip_image068[4]

圖十七:使用橄欖油(左)和大豆沙拉油(右)製得的肥皂成品。

圖十八左和中為展示有美觀的成品,以下肥皂皆用橄欖油製造。此外,大塊肥皂可切成小塊肥皂,放在小塑膠盒中,易於隨身攜帶外出使用,如圖十八右所示。

clip_image070[4] clip_image072[4] clip_image074[4]

圖十八:藍紫色(左)和粉紅色(中);切成小塊的肥皂(右)

n  學生實作二檢驗肥皂

一、  檢驗用藥品和器材

每組檢驗肥皂需用藥品和器材及其用量:石蕊試紙(酸式和鹼式) 4張(或pH試紙 4張)、試管 1支、玻棒 1支、油脂(橄欖油或大豆沙拉油) 20毫升、氯化鈣 少量、蒸餾水 100毫升、自來水 50毫升、飲用水 50毫升、燒杯或透明塑膠杯(100-150毫升),如圖二所示。

二、  檢驗肥皂的性質

(一) 酸鹼度測試

分別放置蒸餾水(2滴)、自來水(2滴)、剛剛製造的肥皂(2滴)、皂化三個月的肥皂(少量,滴加少許的水)及合成清潔劑(洗潔精,2滴)在一張黑色的塑膠板上,然後用石蕊試紙或pH試紙接觸這些待測物。觀察石蕊試紙或pH試紙的變色並比對其對應的pH值,如圖十九所示。

clip_image076[4] clip_image078[4]

圖十九:pH試紙未接觸到(由左而右)蒸餾水、自來水、剛剛製造的肥皂、皂化三個月後肥皂及合成清潔劑(左);pH試紙接觸到待測物(右)

檢驗結果:蒸餾水、自來水、剛剛製造的肥皂、皂化三個月後肥皂及合成清潔劑的pH值分別為6(淡綠色)、7(綠色)、>10(紫紅)、9(深綠色)、7(綠色),亦即分別為弱酸、中性、強鹼、弱鹼、中性。

(二) 油水分離測試

在一支試管中,裝入水與油脂,使其呈現分離狀態,如圖二十左所示。然後加入製造的肥皂並加以搖晃,觀察油水之間沒有界面,如圖二十右所示。

clip_image080[4] clip_image082[4]

圖二十:油水分離(左);油水之間無界面(右)

檢驗結果:未加入製造的肥皂到水和油脂中無明顯的界面,加入製造的肥皂到水和油脂中有明顯的界面。

(三) 硬水和軟水測試

準備四個燒杯,分別裝入硬水(加少許的氯化鈣至自來水中)、自來水、飲用水及蒸餾水,然後加入剛剛製造的肥皂,用玻棒攪拌,觀察變化現象,如圖二十一所示。 clip_image084[4]

圖二十一:硬水、自來水、飲用水、蒸餾水(由左至右)的硬度檢驗

檢驗結果:硬水產生沉澱最多,自來水與飲用水相差不多,蒸餾水則無沉澱。

n  安全注意事項

l  在進行實驗時,務必戴上乳膠手套和護目鏡並穿上實驗衣,避免化學物質接觸到皮膚及眼睛。

l  氫氧化鈉具有腐蝕性,高濃度溶液可能會導致皮膚和眼睛灼傷。

n  原理與概念

一、  皂化反應

植物和動物的油脂是皂化的傳統材料,這些油膩的三酯物質,稱為三酸甘油酯(triglycerides),是衍生自多種脂肪酸的混合物,圖二十二是常見的三酸甘油酯之一硬脂酸酯。

clip_image086[4]

圖二十二:硬脂酸酯的結構式

(圖片來源:Saponification,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aponification

在傳統的方法中,三酸甘油酯使用強鹼(例如:氫氧化鈉溶液)製造肥皂,鹼性溶液會裂解酯鍵(ester bond),釋放出脂肪酸鹽(即肥皂)和甘油,如反應式[1]所示。此方法也是生產甘油的主要工業方法。在某些肥皂製造中,甘油留在肥皂中;但是如有必要,可透過添加食鹽(氯化鈉),以鹽析法來沉澱肥皂並取得甘油。

clip_image088[4][1]    (圖片來源:https://zh.wikipedia.org/wiki/File:SaponificationGeneral.svg

二、  皂化值

在指定條件下,皂化值(Saponification value,又稱皂化價)表示1克脂肪皂化所需的氫氧化鉀毫克數(或克數)。此數值是特定油脂中所有脂肪酸的平均分子量(或鏈長)的量度。皂化值可用於比較平均脂肪酸的鏈長。在脂肪中具有長鏈脂肪酸的皂化值較短鏈者為低,因為與短鏈脂肪酸相比,每單位質量的脂肪中羧酸官能基的數量相對較少。若需要更多莫耳數的鹼來皂化相同質量的油或脂肪,則表示存在更多莫耳數的油或脂肪,且脂肪酸的鏈長相對較小,這取決於關係式[2]

油脂莫耳數 = 油脂質量/油脂平均分子量    [2]

手工肥皂製造者利用各種油脂的皂化值來確定使用NaOH(氫氧化鈉)所需的用量。目前,有一些線上計算器表列各種油脂的NaOH(氫氧化鈉)和KOH(氫氧化鉀)皂化值。NaOH的皂化值可透過KOH的皂化值轉換而得到,亦即用KOH的皂化值除以KOHNaOH的式量之比(56.11 g/mol / 40.00 g/mol = 1.403)而得到。使用NaOH可製成固體肥皂(鈉皂,一種硬肥皂),使用KOH可製成糊狀凝膠狀或液體肥皂(鉀皂,一種軟肥皂)。

由於不同的油酯具有不同的皂化價,因此在實驗前需要透過的皂化值來計算氫氧化鈉或氫氧化鉀的用量。目前有很多線上計算器,只要輸入指定油脂的種類及其用量,即可輸出鹼量和水量。這些計算器不僅可以改變油脂與重量,而且可以設定超酯或減鹼的百分比,超酯或減鹼的大小代表製得肥皂的潤滑程度。

三、  肥皂性質檢驗

剛剛製造的肥皂,由於皂化不完全而有殘留氫氧化鈉,因此這類肥皂測得的pH值較高,鹼性較強;而製造多日的肥皂,由於皂化幾乎完全而沒有殘留氫氧化鈉,因此這類肥皂測得的pH值相對較低,鹼性較弱。

肥皂浮渣(Soap scum)是由於硬水中的鈣和鎂離子加到肥皂而產生的白色固體。在反應式[3]中,肥皂中的鈉陽離子被鈣取代形成硬脂酸鈣。

2C17H35COONa(aq)+ Ca2+(aq) → (C17H35COO)2Ca(s) + 2Na+ (aq)    [3]

目前最常用的合成清潔劑為長鏈烷基苯磺酸鈉鹽,例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合成清潔劑為強酸強鹼鈉鹽,水溶液呈中性。

四、  皂化反應速率

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有反應物的性質濃度壓力反應順序溫度溶劑電磁輻射催化劑同位素表面積攪拌和擴散極限。反應物種的數量它們的物理狀態(形成固體的顆粒的運動比氣體或溶液中的顆粒的運動慢得多)反應的複雜性和其他因素會極大地影響反應的速度。攪拌對異質溶液的反應速率有很大影響,攪拌使反應物顆粒保持運動,增加碰撞的機會因而提高反應速度。本實驗用上下左右搖盪的方式促使皂化的反應速率加速。

n  附記肥皂破壞病毒的活性

正值新冠肺炎(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嚴峻之際,戴口罩、勤洗手及避免到人群聚集之處等作法是避免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良策。病毒本身是無生命的有機體,只有在生命體中才會進行複製並增生。病毒是由DNA(去氧核糖核酸)或RNA(核糖核酸)基因為核心和蛋白質為外殼所組成的,有些病毒的外層還有脂質構成的包膜,例如:新型冠狀病毒,主要結構由RNA、蛋白質、最外層由脂雙層包膜(Lipid Bilayer Envelope)所構成。因此,用肥皂洗手能夠破壞病毒的最外層的包膜,降低病毒的活性,而達到消滅病毒的效果。澳洲新南威爾士大學化學教授Palli Thordarson稱:肥皂比酒精能更有效地殺死冠狀冠狀病毒,濕洗手比乾洗手更有效果對付新型冠狀病毒。關於用肥皂洗手可破壞病毒的活性,請參閱「參考資料」第56文章的圖示說明以易於理解。

n  結語

由實驗結果觀之,利用冷製法以人工搖動方式可以快速製造肥皂,此實驗的作法可以作為學生學習符合新課綱的學習內容皂化反應和反應速率之用,透過減鹼和超脂的設定也可以學到化學計量的限量試劑和過量試劑之概念,並且親自體驗製造肥皂的樂趣。此外,用色素染製使肥皂更加美觀並用模具製造各式各樣的造型,學生學到藝術與化學的結合。使用較小的模具或切割成小塊肥皂,便於隨身攜帶,易於在戶外使用,有效果對付新型冠狀病毒。另外,作者設計的學習單可作為國中理化實驗教學的參考。

n  學生實驗手冊

下載學習單以冷製法快速製造肥皂

n  參考資料

1.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自然科學領域,國家教育研究院,107年。取自:https://bit.ly/2WPsz6I

2.  手工皂製作,https://bit.ly/3lwwW1O

3.  手工皂配方計算表 Helen’s Aromatherapy Lye calculatorhttps://bit.ly/36GdvgR

4.  病毒,https://zh.wikipedia.org/wiki/病毒

5.  為什麼用肥皂洗手能抗病毒?https://bit.ly/3lwxhl6

6.  化學教授:殺滅冠狀病毒,肥皂比酒精更有效,https://bit.ly/38NNu1B

7.  Lye Calculator and Fragrance Calculator, https://bit.ly/3pFHYUW.

8.  A History of Violence—How Soap Attacks a Coronavirus, https://bit.ly/3kyShGz.

9.  Why does soap work so well on SARS-CoV-2? https://bit.ly/3nwsLDP.

10. Soap scum,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oap_scum.

11. Reaction rat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eaction_rate.